馬伊琍在接受訪問時坦言:家庭和事業無法平衡,所謂平衡只是表面上的,大局上的,一定是某個時候,事業對家庭讓了步,或者某個時候,家庭對事業讓了步。這段話,道盡了一個職場媽媽背後的辛酸。
是啊,工作和陪伴孩子之間從來沒有什麼完美平衡,那只不過就是個美麗的謊言。職場媽媽可以放下「為什麼別人能做到,而我做不到」這種包袱,而是立足現實,回歸職場前,我能為寶寶做些什麼,讓他更好地適應和成長。
藍冰今年23歲,女兒剛滿1歲,每次出門,女兒就想一起,跟她鬧,都是等奶奶把女兒抱進房間,她就趕緊溜,回家後,女兒就會抓住她的小手讓她抱,吃飯也要抱著。
這種現象就是孩子的分離焦慮。研究發現:0-6月齡的寶寶,與媽媽之間仍然延續「共生關係」,即寶寶感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從6月齡至3周歲,他們對媽媽的依賴開始逐步減少,與此同時,共生關係逐步轉化為正常的親子關係,也有人把這個階段稱作「分離期」。
媽媽重回職場時,寶寶一般處於「共生關係」的末期或「分離期」的初期,對媽媽有著特別的依賴,他們不能區分「分離」與「完全消失」,當媽媽離開寶寶的視野時,寶寶就會覺得自己和媽媽分開了,再也見不到媽媽了,於是便會產生分離焦慮。
讓寶寶知道媽媽離開後還會回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媽媽平常就可以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開始可以拿寶寶熟悉的物品在寶寶面前晃動,然後,藏在身後,停留一下,再出現,慢慢再加長停留的時間,讓寶寶逐漸建立物的分離概念。最後再把這個遊戲過渡到媽媽,方法是一樣,目的就是讓寶寶明白,媽媽只是暫時離開,會回來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媽媽離開前要記得跟寶寶打招呼,告訴他大概需要多久回,不要認為寶寶聽不懂,他能從媽媽的語言和神態感受媽媽的愛,回家後第一件事也是先抱寶寶,再處理其他事情。
其實,分離焦慮不僅是寶寶有,媽媽也有,媽媽與寶寶分離時內心的糾結,上班時擔心孩子餓了、哭了等等這些現象都是分離焦慮的症狀,但無論怎樣,媽媽一定要堅持原則,出門時無論多捨不得,也不要表現出與孩子過多的親暱,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藍冰在母乳餵養女兒的時候,所有的罪都遭了一遍。剛開始沒有奶,不停要追奶,不停喂,後來奶水上來了,又漲奶,像石頭一樣,吃也吃不下,還因堵塞發燒去醫院,再後來乳頭又被咬破了,想了無數次戒奶,都被她否決了,她一直用「既然別的媽媽能做到,我覺得我也能做到」來鼓勵自己。
藍冰的選擇是有科學依據的,母乳有先天優勢,吃母乳的寶寶,6個月以內不用餵水、果汁、飲料等東西,母乳中的水分能夠滿足。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嬰兒滿6個月後,應該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甚至更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至少應該堅持母乳餵養到寶寶滿一周歲,只要母親和嬰兒都願意,1歲後仍然可以繼續母乳餵養。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實行的產假是4、5個月(如果有更好的產假福利,大家一定要主動爭取),月齡這麼多的寶寶,需要最多的還是吃和睡。關於睡,經過這麼長時間,相信已經養成了習慣,下面就來說說哺乳。
很多公司都給寶寶在1歲的員工哺乳假,媽媽們也需要提前了解相關政策,做好相關安排。
為了讓寶寶吃上天然綠色的母乳,很多職場媽媽會選擇背奶。重返職場前,準備一些專業的吸奶、儲奶器具帶到公司,利用工作間隙完成吸奶、冷藏、保存,晚上背回家給寶寶當第二天的「口糧」。
而這個時期寶媽對營養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蛋白質的需求,所以寶媽們可以為自己準備營養均衡的工作餐,增強寶媽自身抵抗力的同時,滿足寶寶所需,提供更好的母乳。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可以添加輔食了,媽媽們可以準備磨牙棒等小零食,給寶寶磨牙,也可以有效預防寶寶咬乳頭。
媽媽對於小寶寶尤其重要,也因此,媽媽在這個時期特別辛苦,爸爸參與育兒,對媽媽生理和心理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silvia是個29歲的媽媽,女兒2歲半,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快出月子的時候,月子中心讓新生兒父母去學習如何給寶寶洗澡和撫觸,結果她的老公是唯一的男性,而且是開業以來第一個去學習的爸爸,當時現場像記者發布會一樣,一堆護士在圍觀,這件事讓她幸福感爆棚。
爸爸參與育兒顯得難能可貴,但其實幾乎所有的新生兒爸爸在看到孩子媽媽在為孩子忙得焦頭亂額時,都想分擔,只是男人天生的特質,不擅長表達情感,又相對比較粗放,有時候顯得越幫越亂,他們內心也焦慮和崩潰的。為了避免紛擾,爸爸慢慢退出了育兒大軍,偶爾管一下,更加是一管就亂。
可想而知,媽媽在這種情形下,將遭受多少生理和心理的痛苦,生理上疲憊不堪,心理上得不到老公的支持,無疑會加深焦慮。
既然知道了源頭,那麼職場媽媽可以選擇主動出擊,與爸爸商量怎麼安排好寶寶的吃喝拉撒,生病了怎麼辦,下班回來後,希望老公能承擔哪些事項,這些可以預見的問題,讓老公慢慢承擔更多,不僅讓自己輕鬆一點,也爸爸參與到育兒中,讓孩子收穫更多愛。
上班和陪伴孩子無法完美平衡,媽媽與公婆之間的養育方式也是如此,無法完全認同。有的問題,可以要求媽媽不要太糾結,但有些原則性的東西,更需要爸爸與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畢竟婆婦關係是千古難題,能夠維持和諧,關鍵在於孩子的爸爸。
有了爸爸的參與,媽媽就有了支持和依靠,就不再孤獨,焦慮自然也會降低。
寫在最後:
養育孩子對於所有的父母都是挑戰,職場媽媽面臨的壓力更大,做好以上的準備,將有利於降低焦慮。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會有遇到更多的問題,好在,大多數都有章可循,爸爸媽媽們可以在西瓜視頻搜索:「給爸媽的禮物」,即可獲得新手爸媽技能包!
技能在手,育兒更輕鬆。一起享受育兒的樂趣。
本文所有視頻
歡迎大家關注我@小魚媽媽日記,與你分享育兒乾貨、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