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休假,產前假,產假加在一起六個多月了,意味著即將開班。最近幾天,心裡一直焦慮總是睡眠不好。
二胎,沒有刻意要,就想著順其自然。因為我覺得,要孩子是要看緣分的。二胎,不敢刻意要,因為我知道指望別人看孩子是個不確定的事,你得隨時接受人家的任性。
沒懷孕時,婆婆說「趁著我還年輕,趁著……,趕緊要,我還能幫你帶大」;媽媽說「要了吧,一個孩子太單了,你婆婆不幫你看的話,我幫你看」。每次我都是笑一笑回答「這個隨緣吧」。其實,我知道誰都不會全心幫我,她們眼裡只有那幾畝地和菜園子,因為老大時已經領教的差不多了。
孕期,自己上班,接送老大上學,洗衣,做飯,做家務。婆婆沒漏過面,媽媽也沒露過面。婆婆覺得,她那時自己既帶孩子又幹家務,都過來了,我也能;媽媽覺得,我有婆婆,我婆婆都不來,她也沒必要來。就這樣,我一直到最後一個月,浮腫,腿疼,才把年休假,產前假和產假一起休了。因年齡不小,醫生讓37周就剖;於是叫上婆婆去醫院,結果換了主任坐門診,一檢查,又把我趕回家了,說什麼時間發動什麼時間再去醫院。婆婆直接說「你不生,那我回去了,什麼時間生我再過來」。她已經忘了,一個即將臨產的女人自己呆在家裡(老公那段時間加班或出差),還要接送大寶上學是存在風險的事,可能因為我不是她女兒。媽媽還是那句話「你婆婆能幫你,我就不幫你了,免得婆家說閒話」。
孩子生了,抱到病房後,婆婆說「二蛋看著像女孩,你要個三胎吧,包準是女孩」。我不在乎男孩女孩,兩個就已滿足。
出了月子,婆婆最多的一句話「老家的誰誰媳婦,抱著小的,接送大的,還能捎帶接送妯娌家的孩子」。我知道她的意思,我也不喜歡強求別人,於是讓她回家了。老二,就成了周一到周五都去幼兒園報導的人。
這樣的日子,循環往復著四個多月了,鄰居阿姨都在問「孩子奶奶,還沒來?你自己真不容易」。我都笑著回答「我還沒開班呢,她應該不會來」。果然,如我預料一般,四個多月了一次沒來過,只會算著我們哪個周末該帶孩子回老家。
即將上班,無論是婆婆來,還是媽媽來,亦或是都不來,我再想別的辦法,都讓我有點焦慮。我得適應家裡多一個人,還得時刻提醒著自己:過去都已成往事,來人幫忙應心存感激。
自從有了二寶,有時閒下來我就想「如果有女兒,我還真不捨得她結婚」。回到現實,日子是自己選的,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