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迷信佛教!先去了解它,才能少走彎路!

2020-12-20 聖度文化

關於佛、佛教,你了解多少?如果你還在認為,寺院的和尚以及拜佛磕頭的信仰者,就代表了佛教,那你就錯了。如果你還沒有了解佛教,請往下看,也許從此以後,你對佛教的看法,會有所改變。

佛教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於流傳已久,現在我們看到的佛教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淺表的儀式與信仰,已經成為多數人的精神信仰與心靈寄託,而精深的學術思想與真諦,則成為少數人,專研學習的對象。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佛教,早已經不是兩千多年前的佛教,早在釋迦牟尼時期的佛教,主要以生命教育為主,而現在的佛教,已經發展為多元化的佛教,其中有學術形式的佛教、宗教化的佛教、企業化以及旅遊觀光業的佛教,還有一些是利用了佛教,去為自己謀利的偽佛教。

佛教最初的本質,並不是宗教,佛教本身只注重生命的教育,佛的教育是讓眾生,都能了解宇宙人生,從而增長自己的智慧,最終達到離苦得樂的目的,也就是佛說的覺悟。

我們現在看到那些,拜佛燒香,求佛保佑的人,大多都是宗教化的信仰者,因為佛教被宗教化,甚至與利益掛鈎,形成了以旅遊產業為主的佛教形式,所以才會有很多人,誤以為佛教就是宗教。

關於佛教,我們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佛教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佛教本身,是科學的,學佛也當去學最初的佛,不要盲目的去相信某個景區,某個高僧說的話,作為對佛教一知半解的我們,很難去分辨,自己所看到的佛教,屬於哪種形式的,若遇了宗教化的佛教還好一些,如果不幸,碰到了披著佛的外衣,坑蒙拐騙的偽佛教,你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盲目的去相信,所為的高僧大德。

對於我們普通人,去分辨自己所遇到的佛教,是不是真的佛教,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仔細分析對方所說的話,如果對方誇誇其談,自稱自己本事很大,可以為你消災驅邪,那你千萬不要去信,真正的高僧,就算真有那本事,也不會去隨意顯露在外,這也是佛所不允許的。

如果一個人自稱自己是佛菩薩轉世,那就算他真是佛,也已經不是佛了。記住一句話,佛是不會誇大自己,也不會說自己是佛的。佛也不會勸大家相信他,佛也不會認為自己說的話,都是真理,真正的佛是講緣分的,你不信他,他不會怪你,你什麼時候相信他,他都願意教育你。這才是佛該有的胸懷。

如果我們想去了解佛教,還是要從經書入手,雖然經書也是後人撰寫翻譯的,但至少經書最接近佛的本意,畢竟我們已經無法向佛本人去請教了,就只能通過學習,並通過經書,去了解佛最初的思想,只有了解佛最初的想法,你才能正確的認識佛教,正確的學習和相信佛教。

學佛不能迷信,唯有正信才能脫離苦海,向佛一樣,做個覺悟之人。

我們要向佛學習,而不要把佛當成偶像,只有學佛,將來才有機會,成為佛一樣的人,如果信偶像,那只能是心靈的寄託,很難成佛。佛教的本質是教育,而不是宗教。你認同嗎?人與佛是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而不是神仙與凡人的關係,你認同嗎?老子、孔子、釋迦牟尼都是教育家,儒釋道的本質,都不是宗教,而是教育,你認同嗎?

關於宗教化、旅遊化,以及最初的佛教,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經驗,以幫助更多的人,去正信佛教。

匆匆一面即是緣,感恩閱讀與關注

相關焦點

  • 佛教:去寺廟燒香拜佛,不要迷信3點女性要注意4點,才是真正供佛
    佛教:去寺廟燒香拜佛,不要迷信3點女性要注意4點,才是真正供佛。很多人空閒時都有去寺廟燒香拜佛的習慣,希望能保佑自己和家人,這樣做是無可厚非的。佛菩薩出現在世間,會以不同的身份示現,利益眾生是佛菩薩的慈悲,可能當佛菩薩走了,我們才覺察到。
  • 佛教:人不要去算命,人生是自己掌握的,努力才能改變命運
    其實在佛教裡面我們是不提倡算命的。先不說算命的準確不準確,就算你算出來結果了,你不去有作為,你不去勞作又有什麼意義呢。知道了後果又能怎樣?正常的行走路線是對的,但是你提前知道了結果,可能會鬆懈,一鬆懈就導致結果不是對的了。佛教告誡我們,人生是自己掌握的。我們現在吃的果是我們前世所種的因,我們現在種的因是下世才出果。有什麼好算命的。
  • 海外留學:如何選課才能少走彎路
    原標題:如何選課才能少走彎路圖片來源:liuxue360.com奔著輕鬆拿A選的課,一開課卻發現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畢業於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能源科學和化學專業的文偉在選課上就遭遇過失敗。當然,按照自己的興趣選課固然重要,但若完全憑興趣而不事先了解課程內容和課程難度,到上課時則會發現選課結果和自己之前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所以,提前了解預選課程的授課內容和考試形式,再確定要不要選該門課是必要的。李芳正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讀碩士。據她介紹,每個專業都會出一本指導手冊,其上列明了相應的學習計劃和選課範圍,即每學年、每學期要修多少學分。
  • 了解才能少走彎路
    下面,跟隨金旗艦旗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要說暖氣片,其實是要結合自家的情況來判斷的,很多時候,別人用起來好的暖氣片,並不一定適合家的採暖情況。比如家裡的水質差,含氧高就不建議裝鋼製的。在這之前先了解下常見的暖氣片的基本性能情況。鋼製散熱器:壁厚較厚,2mm左右,質量穩定,抗壓性強,不易爆裂。
  • 親歷泰國免費落地籤,了解「套路」才能少走彎路
    前些天我也去泰國旅遊了一次,親身經歷了免費落地籤的全過程,把見聞分享給大家,多了解些「套路」才能少走彎路啊!我是從廊曼國際機場入境的,半夜3點多下了飛機就趕快走,去找辦理落地籤的地方排隊。沿路會有指示標誌「Visa On Arrival」,走了挺遠,終於看到了好多人在排隊。隊伍的右側約30米處還有7、8個辦理業務的櫃檯,每個櫃檯前都有約二十多個人排隊。
  • 不要去碰?
    網上也有很多關於《泰國佛牌極度危險》《泰國佛牌不要碰》《泰國佛牌與鬼神做交易》等文章流傳。說這些話寫這些文章的人,本身是對佛牌不了解的,他們可能出於其他目的去誹謗或者是將黑衣師父做的陰牌誤認為成泰國佛牌。真正的泰國佛牌是出自泰國正廟僧人之手,佛牌有正牌和陰牌的區分。而陰牌只是一種法器,因為外觀相似所以被劃入佛牌行列。可以非常肯定的說,正統的泰國佛牌正牌,一點都不危險,完全可以放心的佩戴!
  • 怎麼養殖黑豚才能發家致富,農戶們有話說,了解以後少走彎路
    但是如何才能保證養殖黑豚,能夠發家致富,這個問題很多的農戶們還是有話說的,因為經常能夠看到有一部分農戶在養殖的時候走了不少的彎路,其實發家致富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難,同樣依靠養殖黑豚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大家可以了解以下幾個問題,這樣的話才能夠確保我們養殖成功。
  • 時事觀點丨不要把宗教與迷信混為一談
    它有著嚴格的儀式、有相對固定的活動場所以及嚴密的組織和制度。比如佛教有佛菩薩和淨土信仰、有三藏十二部經典、有清規戒律、有大小乘派別、還有在家信眾和出家僧團等,這樣在2500多年的發展中構成一個非常嚴密的體系。而迷信既沒有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沒有既定的宗旨、規定或儀式,也不一定有共同的活動場所。迷信的對象可能是鬼神,也可能是山川樹木。
  • 佛教到底是迷信嗎?看完本文,別再說你不知道了!
    無論是道家還是儒家,都有各種神異之處,使得人們一提起這些事情,就被認為是迷信。在人們的眼中,仿佛只要一涉及神、仙、鬼、怪,就會被認定為「迷信」。即使按照這個觀點,佛教的真正意義,其實不屬於迷信範疇的。在這裡,佛陀僅僅提及了有這樣一個世界存在,並沒有說它就是往西去的終點。往西去還有多大,佛陀沒有說,我們也不清楚。但是佛陀曾經在其它佛經中,提到這樣一句話「其大無外」,也就是大到沒有終點。現代的科技,還無法看到佛陀所說的「十萬億佛土」之外的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可以看到由一日月所構成的太陽系。同時,也知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大地,並非就是中心。
  • 佛教:燒香拜佛上幾支香合適,拜佛有何重要的意義,但是不要迷信
    佛教:燒香拜佛上幾支香合適,拜佛有何重要的意義,但是不要迷信。很多人有到寺廟燒香拜佛的習慣,有些人則是奔著「佛事門中有求必應」去的。求這求那,總之求什麼的都有,所求無外乎是世間的「名聞利養」。佛菩薩有求必應,這點真實不虛。但是佛苦薩的應,不等於一定幫你滿足願望,達成願望還有一些先決條件。
  • 佛教:拜佛許願時,這4種願望不要許,一定要切記!
    但不可強求和迷信,信佛不是為了求保佑、求加持,而應是深信因果、不造惡業。兩千多年來,佛教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曲曲折折地流傳至今,似乎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一般人對佛教的認知來源,僅限於神話故事和道聽途說。因此,大致的印象無非是:愚昧迷信,逃避現實。
  • 《金剛經》中的這三句話,若悟懂了,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
    信,指的不是迷信,而是對自己內心的認知。《金剛經》可以幫助自己認知你的內心,找到自己的定位點。世俗的事情是需要經過自己的歷練去適應的。為什麼很多大學畢業生剛開始畢業的時候無法適應社會。就是因為一直生活在相對獨立簡單的環境中。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也會慢慢地適應社會的規則。
  • 要想少走彎路,就一定不要試圖自己摸索
    所以認清自己,看懂現實,把自己放在自己該在的位置上才能平步青雲,如果明明是只雞,卻非要走鴨子的路,那我也沒招能夠拯救你。人面對困難的第一關,也是最大的一個敵人,叫做自己。我以前也總是看不清自己,一個「狂」字就基本概括了。總是幻想著得到最好的結果,做著白日的夢,執著於遠遠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目標,手頭卻行動的極少。。。
  • 清華大學物理學博士:人生在世,不去了解佛教是一件憾事!
    我的不少同學也有類似的疑問,在對佛法並不了解的情況下,誤解和偏見以及排斥,總是掛在他們那隨意就妄加評論的嘴邊。在大多數我所接觸過的普通民眾中,他們似乎都認定佛教是一個壞東西,因而根本就沒有了解它的必要。不僅如此,還應該避而遠之,甚或大加討伐。
  • 學樂理是為了讓我們少走彎路
    與其說樂理是一種理論,倒不如把它理解成一種規則。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能了解遊戲規則,那認識它、學習它、研究它將會更加事半功倍。1、樂理是為了讓我們少走彎路在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其規則,才能少走彎路,使效率最大化。
  • 證嚴法師:與其迷信邪教 不如沒有信仰
    編者按:即便是在今天,有很多人聽到佛教,第一反應還是迷信(或曰封建迷信,在這點上,儒家思想遭遇也是如此)。其實如果真正了解佛教之人,就會明白,佛教不是迷信,也非邪教。但不是每一個學佛之人都能真正了解佛教,所以自稱學佛之人,也許依然處於迷信階段,尚未建立正信。
  • 李玫瑾:養兒3忌養女5忌,家長牢記心中,孩子將來才能少走彎路
    家長想要教育好孩子,就需要了解孩子身上的這些特性,學會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教育出來優秀的孩子。想要讓孩子少走彎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家長就必須要牢記「養兒三忌,養女五忌」才行。李玫瑾:養兒3忌養女5忌,家長牢記心中,孩子以後才能少走彎路
  • 初中三年,如何少走彎路?
    初中三年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少走彎路,一路前行?初中三年,如何少走彎路?初中三年,如何少走彎路?初中三年,如何少走彎路?初中三年,如何少走彎路?初中三年,如何少走彎路?
  • 除了「墓地」,還有4個地方儘量少帶娃去,不是迷信
    導讀:除了「墓地」,還有4個地方儘量少帶娃去,不是迷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除了「墓地」,還有4個地方儘量少帶娃去,不是迷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人生佛教、人間佛教怎麼講?_華人佛教_鳳凰網
    太虛大師講,做一個人,首先要做一個完人,就要遵守三皈五戒十善,明因識果,保持人身,完成人的人格,提高人的道德;以後就要做超人,超人就要修解脫行,少欲知足,寧靜淡泊,求身解脫、心解脫、慧解脫;超人以後要做超超人,超超人就是菩薩,就要具足大悲、大智、大願、大無畏的精神,發菩提心,修四無量心、四攝六度,去救苦救難,度脫一切苦厄,這就是成佛的因。完人、超人、超超人,成佛就是這麼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