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們,如果你自己不爭氣,沒有出路是必然的!

2020-12-14 校園快報
博士畢業

博士培養與就業問題是科學網永恆的話題,記得曾經寫過一篇博文《博士的就業春天並不遙遠》,那篇文章分析了當前高校教師的學歷與年齡結構,預見十年內博士的就業狀況會大大改觀,迄今我依然堅持這個觀點。

事實上,目前高校如我這般年齡者至少佔10%以上,全國有近千所普通高等院校(不包括高職高專類院校),平均每所院校的師資按1500人計算,1000所院校的教師總數大約150萬人,這個數字只多不少。

150萬的10%為15萬,十年後,這部分人陸續退休了,師資隊伍人數將大大鬆動,那時候我國的博士招生規模即使再度擴大,也不至於超過10萬/年,由此可見,十年後的博士就業之路應該不會太艱難。當然,這只是我的預測,正確與否需要事實來證明。

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到什麼時候,濫竽充數的博士終究不可能有出路。

曾幾何時,只要是個博士就是個香餑餑,很多單位不必考察就搶著要,甚至給予很多優惠條件吸引博士們加盟。

世道變化之快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如今的人才市場早已由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相當多的學校寧可缺編也不願輕易進人,因為誰都知道在目前的人事制度下請神容易送神難,一旦進了水平糟糕或為人處事存在問題的人,不僅佔用了崗位,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還可能增加無謂的內耗,甚至誤人子弟。

博士們怨氣衝天,大有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感,可身為博士是否認真思考過一個問題:「我合格嗎?我優秀嗎?」博士們可別反過來問我是否合格,我合格與否對你是否能找到合適的崗位風馬牛不相及,問我這樣的問題一點意義都沒有,誰讓俺運氣好有人要呢?你把矛頭指向我只會自討沒趣,還不如認認真真反思一下我提出的問題。

這些年遇到的博士不算多,也不算少,不僅每年招聘少量的博士,還經常參加一些博士的論文答辯,見過很出色的博士,也見過不敢恭維的博士。

與很多人一樣,見到優秀的博士恨不能立馬挖過來,見到平庸的博士即使牽扯到很多關係寧可得罪人也不想要。說句可能得罪博士們的話,真正用功的博士是沒有時間怨天尤人的,他們也知道就業之路的艱難,所以正奮發努力,期望為未來不平坦的人生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的學生與我一樣大多屬於平平庸庸之人,算不上有數學天賦,正因為如此,他們大多很踏實,捨得吃苦,所以在就業的徵途上總體上還算順利。我感到自豪的是,不管學問做得如何,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講課的行家裡手,也很懂得做人的道理。我不能說這是我的功勞,但讓他們多上講臺並且對他們的講授做出中肯的點評而不是聽之任之,這對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絕對有益。

雖說理論上博士畢業後應該有個見習助教的過程,但用人單位總是希望你能儘快進入角色勝任你所承擔的工作,而且事實上很多博士一旦走上工作崗位需要馬上承擔主講任務。

一些地方院校對試講或許比重點高校的要求更高,因為他們知道一流的博士通常會選擇具有更好平臺的高校錘鍊自己。說句很多人不愛聽的話,選擇到二、三流高校工作者往往也是二、三流的博士(極少數例外),地方高校教師的主要任務本來就是教書育人。

所以博士生們應該掂量一下,你適合到什麼樣的單位工作?如果你自認為具有某個方面的天賦,可以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那你不妨將全部的精力用在科學研究方面,最好爭取漂洋過海深造一番,將來當個千人愛、萬人羨的海龜,或者乾脆海不歸。如果你覺得缺少某個方面的天賦且對自己的專業興趣一般,最好現實一點,不妨多花點時間琢磨一下教書育人的訣竅,以期在未來的就業擂臺上出奇制勝。

任何人包括博士在內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這樣才能正視現實、面對現實,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或者自怨自艾、自暴自棄只會讓自己陷入痛苦與彷徨中。

作者:曹廣福 來源:曹廣福科學網博客

相關焦點

  • 沒有頂會的CV/NLP方向的博士生畢業出路在哪裡?
    那麼,沒有頂會的CV/NLP方向的博士生畢業出路在哪裡?截至目前,該問題在知乎獲得超過13w次瀏覽。本文精選評論區優質回答,希望大佬們的經驗能給大家一些啟發。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雖然天天我們都吹頂會,但真相是在特定的領域,能有學生穩定輸出頂會paper的仍然局限於很少的幾個學校或研究組。所以,絕大部分博士應該都面臨著跟你一樣的問題。
  • 學渣們成了大老闆,大學生卻沒有出路,學習的意義在哪裡?
    這種觀念很容易把人帶入一個誤區,似乎學習不好就沒什麼好的出路。真是這樣嗎?如果結合現在大學生就業難來看,學習不好就沒什麼好的出路,這種說法好像也有些道理。大學生都找不到好工作,學渣們自然就更難有好的出路了。可是,這個事兒其實不能那麼看。這裡,我們就不說那些虛頭巴腦的精神上的東西了,即便從物質財富角度看,將來能掙多少錢,過上什麼樣的生活,與學習好壞之間還真不存在必然關係。
  • 如果你的孩子不爭氣,檢討一下你是否有以下四個問題
    我的一個表嫂,每次都一副很委屈的樣子,自己在鎮上的小廠子上班,每天灰頭土臉,累得像條狗,熊孩子一點也不爭氣,也不體諒她。像表哥表嫂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孩子沒考好他們只會劈頭蓋臉地罵孩子,從來不檢討自己。
  • 曾經「讀書是唯一的出路」,為什麼現在變成了一條死路?
    #大連理工研究生在實驗室身亡# 我們民族是吃盡了苦頭的民族,因此我們非常信奉一句話: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我們從出生後過不了幾年就要被送進幼兒園,這還沒什麼,小孩子交交朋友,學學扭扭歪歪的畫畫,唱唱兒歌。
  • 抱歉,我不收沒有學術抱負的博士生—博士生的抱負應該在何處?
    博士以後,你需要成為某一方面最前衛的「探索者」。沒有學術抱負,基本等於放槍沒靶子。你在探索什麼,又想成就什麼呢?總不能指望老有人指派研究課題吧?導師的學術理想、理路、激情,又由誰來傳承呢?你學得很吃力,導師也帶得很辛苦,而結局大多都是悲劇。 沒有學術抱負的博士生,是悲哀的。老實說,在熬過碩士論文後,居然還不了解何謂「學術研究的快感」,這讓博導們怎麼教你呢?
  • 這4個專業不考研基本「沒出路」,你的專業有在當中嗎?
    如果說我國的高考是學生們的第一個大考,那麼「考研」就相當於是重新選擇或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機會。高考是為了上大學,大學是學習和培養人才的地方,讀大學通常就是大家所說的讀本科階段,但是有些大學專業,如果只是讀了一個普通的本科,畢業後出路可能會很窄,工作不好找,,那麼就可以繼續選擇考研,一旦考研,可以通過提高自己的學歷和就業競爭力,那麼你所學的這個專業一下子就可以「身價倍漲」,畢業後可以更好的找工作,而且薪資待遇也會翻倍。
  • 紀錄片《出路》:透過主人翁的出路,看待我們自己的出路
    讓人唏噓不已,生而為人,她沒有自己的選擇權,一切都被安排。只是那時是2012年,如今8年過去,期望身處貧窮地方的孩子讀更多的書,有更多的選擇權。如果馬麗娟沒有過早的嫁人,她可能像很多農民工一樣到沿海地區打工,身處流水線,倚靠加班,掙一份幾仟圓的工資,完成她掙1000元的願望。未來的出路可能不多,但還有較小的概率改變,只是這是如果。
  • 專科生們要怎麼做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呢?從哪些方面拓展出路呢?
    每一年都有同學問:高考可以決定你之後的人生嗎?考上專科學校,以後出路就一定沒有本科生的好嗎?其實,專科生也是大學生,我們要有自信,不要放棄努力。那專科生們要怎麼做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呢? 專科生從哪些方面拓展出路呢?
  • 博士生們每天都在做什麼?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對博士生的日常生活感興趣,他們是不是過著平凡枯燥的日子?客觀來說博士生在第一年的時候是感到很輕鬆,每天不用忙著做實驗,看文獻等,平常就是去聽學院某個導師講講課,有空會了就去做做試驗,統計下數據,說輕鬆並不是安排上的輕鬆,而是心情上的輕鬆。
  • 沒有技能的大專生出路在哪裡?回答太現實了
    如果工作多年,依然沒有什麼硬能力,可以通過某些培訓機構進行培訓,你可以學習培訓工作軟體,設計,軟體測試,程序開發,維修等,但是你要找個正規的培訓機構,免得被忽悠,錢交了,啥沒學到。在工作中學習更多知識首先沒有技能?不知道你上大專選的是什麼專業?
  • 法律人的「希波克拉底之誓」———評《法律人,你為什麼不爭氣》
    ———評《法律人,你為什麼不爭氣》希波克拉底告訴他的學生,若不能立下「視病猶親」的醫者誓言,就沒有資格來學醫術!  法律人呢?被社會給予無窮厚望的法律人,當他們還是青澀學子,還在學校孜孜矻矻的時候,在法律專業傳授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求法律學子,立誓秉心公正、為民謀福、擔當正義守護,否則即不配學法!
  • 美國名人成績單大曝光,最不爭氣的居然是美國的總統們…
    既然每個美國人考大學都需要考標化,那麼名人們「高考」都考了多少分呢?某國外網站給小夥伴們八卦了一下,搜羅出一眾名人的SAT和ACT成績單。然後最不爭氣的居然是美國的總統們!看完總統們的成績不知道小夥們有什麼感受,我覺得留學黨們大可以放心許多,因為完全不用擔心你們的出路了,如果你們的標化實在是刷不出高分了,至少你們可以競選美國總統。
  • 中考落榜,職高學生的出路在哪裡,過來人表示:沒有太多選擇
    形容起學生,大多都是用一些「少年強則國強」等等詞語,提醒著學生們要在最好的年紀,做出最有意義的事情,為祖國的發展不斷做出自己的貢獻。學生們在學習途中最為重要的兩場考試,那就是中考以及高考。職高學生註定就沒有出路嗎?其實並不是,嚴格意義上來講,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只不過一個注重技術,另一個注重知識而已。
  • 讀了博士PHD有什麼出路?
    點擊上方⬆️Warald_一畝三分地 關注我們,定期獲取留學申請+找工求職的最新資訊!大家平常看得有排名的學校,基本都是要求老師teaching, research and service同時都要做好,這裡面,teaching + research就是最累人的了。有的小學校,沒什麼科研要求,教授們可能就是一輩子教書,不做什麼科研。小學校一般工資比較低,但是沒有做科研的壓力,所以有的人也很喜歡;牛校標準高,要求科研出成果,壓力大,很辛苦,當然相應的工資待遇好,事業成就高。
  • 美國名人成績單大曝光,最不爭氣的居然是美國的總統們……
    既然每個美國人考大學都需要考標化,那麼名人們「高考」都考了多少分呢?某國外網站給小夥伴們八卦了一下,搜羅出一眾名人的SAT和ACT成績單。最不爭氣的居然是美國的總統們,不信你們看!看完總統們的成績不知道小夥們有什麼感受,我覺得留學黨們大可以放心許多,因為完全不用擔心你們的出路了,如果你們的標化實在是刷不出高分了,至少你們可以競選美國總統。
  • 讀文科專業將來沒有出路?如果你相信這句話,那就真的錯了!
    一些人覺得還是應該學理科,學文科沒有出路,對於這樣的觀點你有什麼看法呢?高一的時候學生要學習全部科目,那時的科目難度比較小,雖然學習內容很多,但還是比較輕鬆的。但年級增加,各科目的難度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精力有限,為了培養專業化人才,就需要文理分科。
  • 博士生最痛苦的3件事,連自己爸媽也不知道
    當然,大部分博士生的課題難度都沒有曹原的研究那麼具有挑戰性,但難度終歸都是不小的。畢竟大部分的博士課題都是在探索未知的領域,博士生都相當於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因此實驗失敗,課題做不出來只能放棄是常有的事。桌椅有個同學目前博士一年級就已經換了3個課題了,而且現在第四個課題進展的也不是很順利。
  • 「我的孩子為啥不爭氣,不努力學習?」背後的原因,多半是因為這
    今天在問答中看到一個問題,說是「自己上高中的兒子不爭氣,不努力學習,讓他覺得很沒有面子,應該怎麼辦?」看到這個問題時,我就在想,難道孩子努力學習是為了讓家長更有面子嗎?孩子學習成績好,家長就有面子,學習成績差,家長就沒有面子?這種思維方式就是有問題的。
  • 做人需要有氣量:不生氣要爭氣,爭氣才是有志氣
    人生需要爭一口氣,最不需要的就是生氣,生氣是一種負能量,生氣是自我傷害,生氣是一個人素質低下的表現,喜歡生氣的人走不遠,也飛不高,做人不要生氣,要爭氣,只有爭氣,才是有骨氣和志氣的人。何為生氣?一是指活力,生命力,生機;二是指發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這裡說的生氣當是指不愉快了。
  • 二本不考研沒有出路嗎?讀研學校不如本科值得嗎?自己不後悔就行
    二本不考研沒有出路嗎? 今天看到一則投稿,現在普通二本,高校生不考研就真的沒有出路嗎?導員現在三句不離考研,見著就讓你考研,不考研你就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有點強制考研的意味,但是本人真的沒有考研的打算,大家對於二本學生考研這個事情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