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稅務局發布《關於推行區塊鏈電子普通發票有關事項的公告》,決定在北京全市開展區塊鏈電子普通發票的應用試點。《公告》提到,消費者可以在北京稅務局網站或經授權的瑞宏網查詢驗證發票信息。
媒體專欄作家、灣眾智庫首席經濟學家邱思甥認為,該文件的頒發是使電子發票開具成本降低的重要信號。「1024」政治局集體學習後,區塊鏈在政務IT層面的接受度已經空前提升,尤其是政治局強調的「民生、金融、政務」等場景,而在國務院「減稅降費」部署下,電子發票去硬體化有望進一步加速滲透。
順應「減稅降費」大趨勢
2020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分布式帳本技術安全規範》,而區塊鏈即為典型的分布式帳本技術。市場認為,區塊鏈含義模糊,難以辨別真偽,阻礙了產業應用,但在技術安全規範明確的前提下,區塊鏈應用有望提速。
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安排2.18萬億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其後每年政府多次部署相關措施。增值稅稅控設備歷經至少三次降價也反映出這一點。
2020年2月,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系列公告,推出減稅降費政策「組合拳」,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而區塊鏈電子發票無需硬體支持,能有效降低企業和消費者的開票成本,作為國家「減稅降費」部署下的重要一環成為大勢所趨。
2018年以來,深圳、廣東、福建和北京等地先後推出區塊鏈電子發票試點,預計,後續或有更多地市稅局跟進推出試點,區塊鏈電子發票有望「燎原」。
出於防控疫情需求,國家稅務總局還特別提出了「非接觸式服務」,由各地稅務機關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推出一系列「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
媒體專欄作家、灣眾智庫首席經濟學家邱思甥認為,區塊鏈電子發票無需領票和購買專用設備、無票量和限額限制、天然無接觸,也不會出現「發票荒」,在疫情關口恰好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財稅信息化在疫情的催化下有望進一步加速,這意味著區塊鏈電子發票也會發展得更快。
財稅電子化將進一步加速滲透
普通電子發票雖然實現了發票電子化,但仍然分散在不同的電子票供應商中,存在著數據孤島的問題。這些數據之間的集成、驗證、追蹤,較為複雜,造成了大量成本的浪費。
「各部門、企業有望利用區塊鏈技術,既保護本機構的數據信息,又實現互聯互通,使這些信息孤島中的數據真正整合起來,實現了發票狀態全流程可查可追溯」,邱思甥表示,同時,還為鏈中的所有數據提供了透明、安全的分布式存儲方案。這些集成後的數據,擁有可信度高、不或篡改、可驗證性強等特點。
實際上,區塊鏈電子發票就是將發票上「鏈」,也就是將與發票相關的主體,如付款方、開票方、流轉方、報銷方、稅務部門等各個環節全部記錄在區塊鏈帳本上,而帳本上的數據由多方共同記錄且不可篡改,以此來保證發票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媒體專欄作家、灣眾智庫首席經濟學家邱思甥認為,藉助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記帳多方共識和非對稱加密機制,區別於傳統電子發票,有望提高偽造和篡改原有發票的難度,降低報銷公司財務審核、稅局稽查成本,同時防止一票多報諸多問題。
來源:北國網
責任編輯: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