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診斷cobasc 513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在華上市

2020-12-19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1月13日,羅氏診斷宣布,全新cobas c 513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獲得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正式在中國上市。該分析儀可在更短的時間內為臨床提供高準確度和精確度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結果,幫助醫生快速、準確診斷並監測糖尿病的發生與發展,為糖尿病患者帶來更大臨床獲益。

  1月13日,羅氏診斷宣布,全新cobas c 513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獲得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正式在中國上市。該分析儀可在更短的時間內為臨床提供高準確度和精確度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結果,幫助醫生快速、準確診斷並監測糖尿病的發生與發展,為糖尿病患者帶來更大臨床獲益。

cobas c 513上市儀式

  作為空腹血糖(FPG)之外另一糖尿病診斷領域的重要指標,糖化血紅蛋白(HbA1c)近年來受到醫學界廣泛關注,由於糖化血紅蛋白(HbA1c)指標無需空腹或者特定時間採血,受短期內飲食、運動、心情影響較小,因此可以更好的反應長期血糖水平和慢性併發症風險,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潘柏申教授在演講中表示:「作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糖尿病診斷金標準, HbA1c以其穩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勢,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於糖尿病臨床診斷、治療監測和預後評估。」此次羅氏診斷cobas c 513分析儀的上市,將為精準檢測HbA1c水平、優化糖尿病臨床診療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找準診斷監測金標準,提升糖尿病管理水平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2015年我國糖尿病患者已經達到1.09億人,佔全球患者的26%。預計到2040年,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將達到1.51億人,相比於2015 年增加近50%。然而根據2017年IDF數據統計,有50%的糖尿病前期未被診斷,導致患者未能及時進行糖尿病防治。因此,早期診斷監測是預防糖尿病的關鍵。

  目前,臨床普遍應用的糖尿病診斷指標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和空腹血糖(FPG)。但多項研究發現,由於個體內差異以及操作標準不同,OGTT與FPG診斷糖尿病的符合率存在明顯差異,可能造成漏診。

  與OGTT、FPG直接檢測血糖水平不同,HbA1c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結合緩慢形成的非酶促反應產物,可反映過去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是目前國際公認的糖尿病血糖監測金標準。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卞華教授指出:「相較於傳統診斷指標,HbA1c不受急性的血糖波動影響,因此患者無需空腹或特定時間採血,可更準確地反映關於糖尿病的存在和嚴重程度的信息,對於糖尿病的篩查、診斷、監測及預估糖尿病患者慢性併發症的風險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200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和國際臨床化學家聯合會(IFCC)共同推薦將HbA1c用於糖尿病診斷;2010年,ADA指南將HbA1c≥6.5%正式納入糖尿病診斷指標;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在條件具備的國家和地區採用這一切點診斷糖尿病。

  在我國,HbA1c檢測的臨床應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將HbA1c作為指導臨床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卞華教授強調:「儘管如此,HbA1c檢測在中國仍未得到廣泛的臨床應用,研究顯示,中國仍有超過8,700萬糖尿病患者不檢測HbA1c。為進一步優化我國糖尿病患者的診療管理水平,推進HbA1c檢測臨床應用勢在必行。」

  Cobasc 513雙重溯源認證 推進HbA1c檢測標準化

  由於我國HbA1c檢測方法繁多、檢測標準不一、檢測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我國至今未能將HbA1c正式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給糖尿病診療工作的推進帶來巨大挑戰。因此,推進HbA1c檢測標準化、提高檢驗結果準確可比性仍是當前臨床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

  「在制定國際統一標準之前,全球不同地方都是採用本土化的統一標準,使得這些標準對同一樣品所測得的數據不同。」 IFCC歐洲參考實驗室Erna Lenters-Westra博士在分享國際HbA1c標準化發展時表示,「自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國家糖化血紅蛋白標準化計劃(NGSP)便致力於實現HbA1c檢測標準化;而隨著國際臨床化學家聯合會(IFCC)的參考系統和參考物質的確立,全球HbA1c檢測標準化進程得以進一步推進,HbA1c的臨床價值也得到進一步發揮。為了使全球報告HbA1c一致,2010年,EASD、ADA、 IDF、IFCC四大權威組織達成HbA1c檢測標準化共識,將IFCC參考系統作為HbA1c檢測標準化唯一有效的參考系統。」

  羅氏診斷是首家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於糖尿病診斷的HbA1c產品製造商,是IFCC標準化委員會唯一的廠商代表。此次上市的cobas c 513分析儀擁有IFCC和NGSP雙重溯源性認證,一次檢測可報告IFCC和NGSP雙重單位。

  羅氏診斷亞太區業務經理Lee Poh-Seng先生介紹道:「cobas c 513採用閉管樣品檢測,減少了手動操作的時間、自動化程度更高,並具有抗變異體幹擾的能力,有效避免了常見血紅蛋白變異體對HbA1c造成的幹擾,在極大提高檢測效率的同時保證了檢測結果的高準確度和精確度,滿足了臨床及實驗室對HbA1c 檢測的新需求。」

  羅氏診斷中國專業診斷部總監陳錦添先生表示:「作為中國及全球體外診斷的領導者,羅氏診斷始終致力於糖尿病管理解決方案的創新和發展,同時積極推動國內HbA1c的臨床價值推廣以及標準化進程。cobas c 513是我們在糖尿病管理領域的又一創新,結合羅氏診斷現有的血糖監測的產品和服務,為糖尿病診治提供最為全面的解決方案。未來,羅氏診斷將繼續與國內外臨床、檢驗界專家保持深入合作,讓中國更多糖尿病患者從中獲益!」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全球與中國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全球與中國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首先介紹了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的背景知識,包括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的相關概念、分類、應用、產業鏈結構、產業概述,國際市場動態分析,國內市場動態分析,宏觀經濟環境分析及經濟形勢對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行業的影響,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行業國家政策及規劃分析,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產品技術參數
  • 糖化血紅蛋白:可以診斷糖尿病嗎?
    影響 HbA 1c 檢測結果的因素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的結合產物, 因此, 任何引起血紅蛋白數量與質量變化的因素都會干擾 HbA1c 測定, 對結果產生影響。幹擾因素包括: 血紅蛋白病、衍生血紅蛋白、紅細胞生存周期的異常及藥物等。
  • 診斷糖尿病的新指標來了,糖化血紅蛋白≥6.5%!
    要說糖化血紅蛋白,醫生並不陌生,很多糖尿病患者也不陌生,這原本就是監測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一個指標。在歐美國家,糖化血紅蛋白≥6.5%先前就是被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的。可是這個指標早先在我國沒有被納入。
  • 解析糖化血紅蛋白
    專家指出,血糖控制不達標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而糖化血紅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其實不然,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標準,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標準是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是反映某一具體時間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進食和糖代謝等相關因素的影響。糖化血紅蛋白可以穩定可靠地反映出檢測前120天內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幹擾不大。
  • 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診斷新指標,兩者存在怎樣關係?
    在這份指南上之處,糖化血紅蛋白被納入糖尿病診斷標準。也就是說以後,診斷糖尿病時,能夠通過觀察糖化血紅蛋白的指標作為補充診斷的方式。糖化血紅蛋白並不是人體固有的成分,而是人體內的血紅蛋白以及血糖接觸後,從而形成的產物。
  • 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高吃什麼
    大多數人可能對糖化血紅蛋白這個詞比較陌生,這是人體內的一種物質,如果糖化血紅蛋白偏高會對人體健康有影響。那麼,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呢?糖化血紅蛋白高吃什麼比較好呢?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紅細胞當中血紅蛋白和血糖結合的產物,這種結合生成的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的,並且和血糖的濃度成正比,保持一百二十天左右。糖化血紅蛋白的英文代號為HbA1c。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
  •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標準化 促進糖尿病臨床診治一致性
    近年來,糖化血紅蛋白(HbA1c)因能有效輔助糖尿病的診斷篩查、治療監測、預後評估,成為糖尿病臨床管理的重要指標之一。日前,在上海舉辦的羅氏診斷全國生化學術交流暨糖化血紅蛋白一致性會議上,與會專家深入探討了 HbA1c 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重要價值,以及 HbA1c 檢測標準化和一致性的發展計劃對於促進糖尿病臨床診治的重要指導意義。
  • 解讀糖化血紅蛋白:臨床應用 5 要點
    糖化血紅蛋白的術語為 HbA1c 亦可以縮寫為 A1C。影響因素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的結合產物,因此,任何引起血紅蛋白數量與質量變化的因素都會干擾 HbA1c 測定,對結果產生影響。幹擾因素包括血紅蛋白病、衍生血紅蛋白、紅細胞生存周期的異常及藥物等。
  • 解讀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反映大約120天的平均血糖水平,而血漿葡萄糖提供的血糖信息僅僅是一個時間點的血糖狀況,與血漿葡萄糖相比,HbA1c能更好地評估血糖控制的好壞。 雖然目前已經廣泛使用HbA1c來評估血糖控制情況,但是它的測定方法一直受到挑戰。
  • 糖化血紅蛋白成為糖尿病診斷新指標,這個值有何意義?為你詳解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除了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等血糖指標以外,大家一定也經常聽說糖化血紅蛋白這個指標,而在我國今年11月份最新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更是將糖化血紅蛋白作為了糖尿病診斷的重要指標,到底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人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有什麼意義
  • 糖化血紅蛋白天天看,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對於糖化血紅蛋白「HbA1c」,大家都不陌生。最新頒布的《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再次讓它閃亮登場,並賦予它一個新的使命擔當 —— 作為中國人糖尿病診斷的一項新標準。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談談關於糖化血紅蛋白。
  • 檢查糖化血紅蛋白是6.6,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嗎?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一位朋友做了一個糖化血紅蛋白檢查,結果是6.2%,為此憂心重重,擔心自己得了糖尿病。之所以有此擔心,是因為他對糖尿病診斷標準不了解。>糖化血紅蛋白是評判糖尿病患者近一段時間以來血糖控制情況的指標,反映的是患者近3個月來血糖的平均水平。
  • 糖化血紅蛋白,單位有兩個
    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王世東本報記者 江 越大多數糖友都知道糖尿病不僅需要監測血糖,同時也要監測糖化血紅蛋白,以反映近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糖友在拿到糖化血紅蛋白報告單時都會注意到,糖化血紅蛋白的單位有兩個,而且兩個單位對應的正常值範圍也不相同,很多人不免對此有疑問。
  • 血糖控制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多久測一次,正常值是多少
    您好,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鐘,但是你會收穫以下知識:1.糖化血紅蛋白是什麼?2.糖化血紅蛋白有什麼作用?3.糖化血紅蛋白紅知道對少才對?糖尿病在我國是一種特別常見的慢性病,目前我國患者數量十分龐大。根據之前的數據統計,我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9.7%的人患有糖尿病。
  • 診斷糖尿病的新指標終於來了,糖化血紅蛋白≥6.5%
    相信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空腹血糖、餐後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這幾個指標都不會陌生,它們都是糖尿病的重要的診斷與評價指標。隨著國內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上升,我國在糖尿病的防治上也越來越重視,這在每隔2-3年就更新一版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充分體現。
  • 糖化血紅蛋白正常≠血糖平穩:正確理解 HbA1c 看這篇
    老李患糖尿病多年了,他最怕的就是發生醫生說的那些可怕的併發症,聽說糖化血紅蛋白是最能體現將來會不會發生併發症的金指標。他停掉了每天的手指測血糖,每一兩個月到醫院去查一個糖化血紅蛋白,他覺得這樣省事多了。
  • 糖尿病人,糖化血紅蛋白與血清蛋白之間的聯繫,為您分享相關建議
    糖尿病人也許都知道,一般過3-6個月左右的時候都會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顧名思義,就是葡萄糖和血紅蛋白相互結合的一種產物,這其實也是反映出血糖控制程度的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指標。反映的就是被檢查者近8-12周的平均血糖的水平。
  • 國際最新指南推薦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確診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分型和診斷」 [1]章節中,對於糖尿病診斷的確診有如下描述:「除非患者具有明確的臨床診斷症狀(例如,有高血糖危象或出現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典型的高血糖症狀,以及隨機血糖≥200 mg/dL [11.1 mmol/L]),確診糖尿病需要聯合檢測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並且兩種檢測結果均出現異常,或者單獨檢測一個項目時(無論血糖還是糖化血紅蛋白),需要患者在間隔較短時間內連續兩次採集血樣的檢測結果出現異常
  • 糖尿病不單查空腹和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大於6.5也是糖尿病
    這樣的檢測有些人覺得很麻煩,大部分人都忽略了這個檢測,所以導致一半以上早期患有餐後血糖高,而沒有被診斷出來。二、糖化血紅蛋白≥6.5%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2020年糖尿病指南新標準測量糖化血紅蛋白也可以診斷糖尿病,了解糖尿病患者平時血糖控制情況查單次血糖不夠,也是需要查糖化血紅蛋白。
  • 糖化血紅蛋白,多長時間檢測一次比較好?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糖化血紅蛋白其實也是判斷糖尿病的標準之一。與身體血糖檢測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於不受空腹的限制,還是可以做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那麼糖化血紅蛋白到底是什麼,多長時間測量一次會比較好哪?血糖測量的時間段相對比較的多,比如:空腹血糖、餐前血糖以及餐後血糖等等。而糖化血紅蛋白則可以隨時地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