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酸檢測多次出現假陰性,竟是這幾個原因在搗鬼!
在我們實際臨床檢驗中,早期的COVID-19患者核酸檢測發現多次呈假陰性,特別是不同時間多次陰性結果後卻轉為陽性,這種現象的出現給臨床診斷和疾病控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為了疫情能夠早日得到防控,我們從標本採集、檢測方法、產品穩定性等多方面分析產生假陰性的可能原因,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目的為切實降低檢測假陰性或假陽性率提供臨床參考,為COVID-19在臨床上早點準確診斷及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
-
專家:只要臨床、CT特徵符合 就按確診病例管理
梁連春說,新冠病毒的流行正好和流感季重疊,而且兩個疾病臨床表現非常類似,對於這樣的病人,前期的病例主要是根據明確的流行病學史。「我們非常重視流行病學史,結合流行病學史可以得出有效判斷。在這個季節,患者有明確流行病學史,加上影像表現,再加上核酸檢測,一般臨床診斷沒有問題。」
-
什麼是核酸檢測「假陰性」?
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採用的是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RT-PCR)的方法,理論上這種檢測方法的敏感性是很高的,也即陽性率很高。然而,之前媒體多次報導,這次新冠肺炎病毒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並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檢測出核酸陽性,即核酸檢測結果出現了假陰性。比如,英雄李文亮醫生的前兩次核酸檢測結果一直是陰性,直到第三次檢測才是陽性,在一定程度上耽誤了病情的診斷治療。
-
為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不斷出現假陰性?丨追問新冠肺炎
2月7日,有報導稱,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目前的試劑盒數量,究竟能否滿足需求?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假陰性 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局)網站顯示,根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目前已有7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經過應急審批。近日,有報導稱,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
-
新冠肺炎「假陰性」是怎樣造成的?
「假陰性」引起高度重視在2月5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將CT影像醫學的臨床表現納入診斷標準(僅限湖北省),這讓一些核酸檢測呈「假陰性」、但是在影像醫學有典型表現的病例能夠及早得到救治。
-
專家回答:兩次檢測陰性,為什麼最後也確診了?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的...
記者提問:有的病例確診前兩次核酸和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回答:首先,核酸檢測與抗體檢測是檢測兩種不同的物質,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反映感染情況。
-
全國現假陰性病例怎麼回事 假陰性病例有哪些特點?
為什麼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的患者最終成為確診病例?……針對以上疑問,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梁連春一一解惑。咽拭子核酸檢測陰性能放心嗎?日前,位於北京市的中日友好醫院,一名武漢來京的發熱患者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甲流核酸測為陽性,於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入院後通過肺泡灌洗檢測,顯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陽性。
-
新冠病毒檢測出現假陰性?與試劑盒有關的所有問題這裡都說清楚了
在尚無法準確預測疫情拐點的當下,如果唯一的確診手段無法保證,出現錯檢和漏檢,直接後果將是,很多核酸檢測陰性但仍攜帶病毒的人得不到隔離,他們將成為新的傳染源。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天津一女性感染病例,1 月 21 日出現發熱後,前後共做了三次核酸檢測均呈陰性,2月1日第四次檢測後才呈陽性。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變異了嗎 檢測假陰性是什麼意思
在關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民眾心中,新冠病毒實在是「非常狡猾」,不但它的傳播方式不斷更新,從最初的飛沫傳播演變到接觸傳播、糞-口傳播乃至氣溶膠傳播,而且最近還出現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最終卻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這是否說明新冠病毒正在快速變異以適應人體環境呢?
-
國家衛健委:強化實驗室室內質控,避免核酸檢測結果呈假陰性假陽性
為切實加強樣本外送檢測管理,有效保證檢測質量,11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發布《關於加強外送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嚴格選擇外送檢測機構。各地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需將採集樣本外送進行核酸檢測時,尤其是對集中隔離點、定點醫院人員進行外送核酸檢測時,要嚴格選擇檢測機構。
-
杭州患者6次檢測都是陰性?面對狡猾的新冠病毒,我們該怎麼辦?
可能有很多人比較疑惑,病毒核酸檢驗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金標準,但卻有患者經核酸檢測檢驗出了假陰性,是病毒太狡猾還是發生變異,又或者是檢驗用的是試驗盒出現問題?在種種猜疑中,大家無非關心的就是要給問題:隨著病毒核酸檢驗頻繁檢測出假陰性的情況,是否會導致大量患者被漏診?
-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新冠病毒變異可能導致假陰性的檢測結果;①...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新冠病毒變異可能導致假陰性的檢測結果;①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表示,如果檢測所評估的SARS-CoV-2病毒基因組發生部分變異,那麼用於檢測該病毒的任何分子檢測均可能出現假陰性的結果;② 該機構表示,迄今為止的分析已經確定,三種已獲得緊急使用授權的分子檢測的效果可能會受到SARS-CoV-2基因突變的影響;③ FDA分析的測試包括
-
專家:病毒檢測存在假陽性、假陰性 需由醫生結合症狀判斷
央廣網北京5月7日消息(記者 果君)在援鄂抗疫工作中,公共衛生人員落實防控措施,加強實驗室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指導單位、場所和人群做好防護,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駐黃岡檢測隊隊長、病毒病所曾毅院士實驗室副主任張曉光針對抗體檢測和核酸檢測的用途和區別做了解釋說明。張曉光介紹,新冠病毒感染人體之後,首先會在呼吸道系統中繁殖,因此可以通過檢測痰液、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斷人體是否感染。感染一段時間後,一般是7-10天之後,人體會產生針對病毒的特異性抗體。
-
新冠病毒「假陰性」之惑
病毒核酸檢測中,疑似新冠患者在前幾次檢測中呈陰性,但在多次檢測後最終呈陽性確診——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出現「假陰性」的情況,成為公眾關注焦點。隨著疫情發展,各方應對也在升級。新京報記者採訪發現,疫情初期試劑盒產能恢復有限、運輸困難、檢測效率跟不上等問題,均已得到解決或緩解。
-
破解「假陽性、假陰性」,科技部部署「診斷試劑靈敏度超過去3倍...
在新冠肺炎診療戰場上,時常出現試劑診斷假陰性、假陽性的困擾。這不僅困擾著診斷環節,也存在於康復環節。沒有精準的診斷難以有精準的治療,再次突顯重要性。「PCR診斷試劑在操作上要求比較高,如果只是在咽部拿棉籤劃幾下,但如果沒有良好的專業實操技能,樣本的採集部位和手法可能不符合規範就可能直接影響檢測結果。此外,在檢測時,也比較麻煩,需要先升溫再降溫,這個過程操作不當也會帶來檢測結果不準確。現在臨床上這兩個環節都存在問題,所以會帶來假陽性和假陰性。
-
叮囑最多是安全 治病關鍵是準確
非常時期守護者「這兩天收治的3位發熱、肺部感染病人CT影像學特徵非常特別,呈雙肺瀰漫性、浸潤性病變,患者白細胞不高,淋巴細胞計數降低,還存在夫妻兩人先後發病的情況。」不久,武漢多家醫院發現類似病例,湖北省組建專家組,趙建平擔任專家組組長,負責全省不明原因肺炎診治工作。從病情的判斷、救治方案的制訂到疾病防控的細節,趙建平都要一一過問。作為首先發現疫情的呼吸病專家之一,趙建平堅守臨床一線,馬不停蹄到武漢市疾病救治中心、肺科醫院、漢口醫院等對危重病人進行查房指導。
-
專家解讀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假陰性現象:高溫滅火或致病毒降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關於核酸檢測假陰性率過高的話題,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有報導稱,以螢光定量RT-PCR作為檢測手段的新冠病毒檢測的陽性率目前僅有30%—50%,導致奇高的假陰性率。導致假陰性率發生的原因很多。
-
清華官宣新冠快速檢測試劑盒:30分鐘出結果,克服假陰性問題
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操作簡便的自動化病毒檢測盒,只需推動兩根撥杆,自己在家裡30分鐘就能出結果。以前去醫院檢測等待隔天才能出檢測結果,而且這種方法最低只需樣本中有4個病毒就能測出陽性,大大降低了假陰性的可能性,減少了漏測、多次檢測的煩惱。
-
天津6歲女童被確診,此前7次核酸檢測陰性,專家解讀:潛伏期長
集中隔離期間,衛生健康部門一直監測患兒健康狀況,對其進行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至今,其咽拭子、痰、便標本已累計進行核酸檢測7次,均為陰性。11月27日,該患者出現鼻塞、流涕。12月2日,第3次血清抗體檢測,IgM呈陽性,IgG呈陰性。12月4日,第4次血清抗體檢測,IgM、IgG均呈陽性。12月5日,複查血清抗體IgM、IgG均為陽性,CT檢查發現左肺上葉輕度炎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