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1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一良 侯雋 孫冰 王雨菲|上海進博會現場報導
即使要經過核酸檢測、隔離14天等嚴格的防控措施,仍無法阻擋來自全球122個國家和地區展商參加第三屆上海進博會的腳步。
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的外企巨頭們說,沒有人願意錯過這個難得的中國機遇。
高通公司(Qualcomm)中國區董事長孟樸
高通:5G終端廠商中有超過一半是中國廠家
高通公司是進博會的「老朋友」,今年已經是三度參會。
最受關注的還是高通的5G手機晶片。早在2018年1月,高通就攜手小米、OPPO、vivo、聯想、中興、聞泰等中國合作夥伴發布了「5G領航計劃」,今年是該計劃的第三年,國內已經有10多家手機廠商及品牌陸續發布了搭載驍龍865的5G旗艦智慧型手機。
而在北美、歐洲的運營商推出的首批5G終端中,都有來自中國廠商的身影,如OPPO、vivo、小米、一加等。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表示,作為中國對外開放事業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高通與中國產業鏈的合作已超過20年,高通已經深入參與到中國的產業鏈中,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僅僅一年時間,我們就通過驍龍8系、7系、6系和4系的5G移動平臺實現了各個層級手機都支持5G,中國手機廠商在以上所有高通驍龍平臺都有產品支持,讓更多消費者都能享受到5G服務,如此快速的發展和普及速度,這在高通的歷史上沒有過的,甚至在過去30年的移動通信發展史上都是沒有的。這不僅是因為中國5G市場的巨大體量對全球產業有著重大影響,還因為5G終端廠商中有超過一半是中國廠家。中國所擁有的消費市場、製造產業和創新能力,影響和帶動了世界範圍內的5G發展。」孟樸說。
孟樸認為,今年以來,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連接技術的重要性,而5G連接技術也在加速數位化未來的到來。自去年5G商用以來,隨著在全球的商用進程不斷提速,5G已迎來規模化拓展之年。
「我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孟樸說。
西門子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赫爾曼(Lothar Herrmann)
西門子:後疫情時代,持續開放的中國將為全球經濟復甦積極助力
在進博會現場,西門子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赫爾曼(Lothar Herrmann)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進博會為國際企業參與中國發展、分享「中國機遇」搭建了重要平臺。
西門子連續3年參加了進博會。
「今年,中國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進博會的意義也更為特殊。它傳遞著中國推動進一步開放,打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決心,同時也展現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我非常高興在這次進博會上與中國客戶面對面交流,聆聽他們在新常態下的需求,以及對於西門子產品和技術的反饋。」赫爾曼說。
目前,中國已成為西門子第二大海外市場,也是西門子重要的研發基地和人才來源,對於中國市場的發展,赫爾曼頗有信心。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幫助7億多人口擺脫了貧困。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了繁榮發展,也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機遇』。在後疫情時代,一個持續開放的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經濟復甦和發展的積極助力。」赫爾曼說。
在赫爾曼看來,「雙循環」是一種理性和有效的發展模式,有助於在充滿變化的全球格局之下恢復經濟增長的活力,實現更加穩健和韌性的發展。
作為最早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中國社會的生活和經濟運行正逐步回復正軌。儘管受到疫情影響,西門子在華業務仍保持穩健表現。
赫爾曼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早在2013年,西門子就在成都建立了西門子在德國以外的首家數位化工廠。
今天,這家數位化工廠持續擴建,並且成為前沿數位化技術的試驗田。通過在實際生產中應用先進的邊緣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西門子在部分流程中可以減少75%的人力投入,同時保證100%的質量檢測標準。
2021年初,西門子在南京打造的以「工業4.0」為理念的全新原生數位化工廠也將投入運營。
「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需求和完善的產業價值鏈,能夠為經濟恢復提供堅實的基礎。此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始終胸懷大局,著眼長遠。我相信新的『十四五』規劃將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明確和清晰的戰略發展方向,並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赫爾曼說,不僅如此,西門子看到了眾多激勵政策正在逐步出臺,「中國政府正在推出更加靈活、聚焦重點和可持續的激勵舉措,如加快『新基建』發展。隨著這些利好政策的落實,我們相信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格蘭富集團副總裁崔靈格(Peter Trillingsgaard)
水泵巨頭格蘭富:將把商業建築業務的全球總部搬到上海
進博會上,全球水泵巨頭——丹麥的格蘭富展臺備受關注。格蘭富通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等客戶案例,展示了其在建築服務、工業和市政水務領域先進的水務技術及應用。
與一般參展商不同的是,格蘭富既是進博會的參展商,也是進博會場館大型設施的供應商。進博會所在場地和場館是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中心採用了格蘭富空調三級泵輸配系統。
「進博會如期舉行,進一步展現了中國政府大力推動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決心,這也將進一步增強格蘭富在中國不斷擴大投資與業務的信心。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將為全球經濟貿易做出更大貢獻。」 格蘭富集團副總裁崔靈格(Peter Trillingsgaard)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表示。
格蘭富在2018年就參與了首屆進博會。
崔靈格認為,進博會向諸如格蘭富這樣的外國企業表明,中國將繼續加大對全世界的開放力度,不斷擴大進口、改善營商環境並促進國際貿易與合作。
「而今年進博會能夠如期舉行,得益於中國國內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所採取的快速有效的措施。」崔靈格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格蘭富中國的業務自6月起便重歸正常,公司三季度的銷售業績更是超過了去年同期。」
「到中國去,越快越好。」這是格蘭富在25年前做出的一個重大決定。自1995年正式進入中國後,格蘭富深耕中國市場,先後參與建設了許多大型知名項目,如在北京的水立方、鳥巢、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中國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標誌性項目;在上海的包括環球金融中心、世博會多個場館、迪士尼樂園,以及進博會所在的場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等。
目前,格蘭富在中國有16個銷售辦公室,覆蓋中國東、中、西部,並擁有約1600名員工。2019年銷售額約為30億元,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建築、工業地區供暖,市政水務等領域。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從2021年1月1日起,上海將成為格蘭富商業建築業務的全球總部。
崔靈格表示,集團做出這樣的決策是因為,中國是格蘭富集團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和最大的CBS(Commercial Building Services商業建築業務)市場,快速的經濟增長率著實令人矚目。
恆天然大中華區執行長周德漢
乳品巨頭恆天然:中國市場的新能量反向影響全球
作為紐西蘭最大的企業之一及乳品行業代表,恆天然與中國市場淵源很深。
1973年,紐西蘭乳業代表團訪問中國,恆天然成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企之一。40多年來中國市場已成為恆天然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市場,佔整個恆天然全球銷量約1/4。其財報顯示,目前大中華區業績貢獻最多,增長最快,是恆天然最重要的市場。
「毫無疑問,中國市場是目前恢復最好的市場。」恆天然大中華區執行長周德漢對《中國經濟周刊》說,「我們研究發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消費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內循環的背景下,消費的比重只會越來越高,所以我們現在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增加中國國內的消費,通過提供更多的消費選擇,讓中國消費者傾向於去消費,這也是我們作為進口商要扮演的角色,為中國帶來多元化的選擇,把全世界的好產品帶到中國,並且把我們在中國學到的東西帶到全球其他地區。」
在他看來,中國市場沒有所謂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區分,「我們沒有專門去研究所謂爆品,也沒有針對哪個區域去量身定製。中國的消費者非常聰明,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飲在中國市場走紅,這種中國茶與西式奶油、芝士的組合便是中國原創。作為原料供應商,恆天然與這些新茶飲品牌建立了穩定的合作,與此同時,恆天然還把奶蓋茶帶到了東南亞市場。這就是中國市場影響全球的案例之一。」周德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他認為於外資企業而言,中國不再是單純的潛力市場、業績支撐,外資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思路也不再只是「全球資源服務中國」,而與之相反,中國市場釋放的新能量也在反向影響全球,尤其是在極具活力和創新的消費領域,中國市場會成為風向標。
「中國的很多新興企業沒有重資產,或者是全產業鏈的公司,它們也依然能夠成功,新的運營模式會給恆天然帶來更多的靈活性,我們必須把握本土消費趨勢,挖掘需求、做出創新。」周德漢如是表示。
在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期間,恆天然與廈門建發股份籤訂總金額為170億元的深化合作備忘錄,通過建發股份完善的供應鏈全程運營服務,幫助恆天然實現從進口端到消費端高效、安全的產品交付。
經歷一年多時間的合作,雙方履約金額已破百億。
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謝雪
鐵礦石巨頭淡水河谷:未來幾年中國鋼鐵需求仍將保持較高水平
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舉辦以來,世界鐵礦石巨頭淡水河谷已連續3年參加進博會。而對於此次疫情下的進博會如期舉行,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謝雪頗為感嘆。
「第三屆進博會如期舉行,向全世界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中國已從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恢復過來,這是一項令人欽佩的成就,這項成就來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採取的一系列謹慎的防控措施。」謝雪說。
淡水河谷總部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金屬和礦產品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和鎳的生產商之一,公司同時還生產球團礦、錳礦石、鐵合金、冶金煤和動力煤、銅、鉑族金屬、金等。
自1973年向中國出口第一船鐵礦石以來,淡水河谷已與中國建立了近半個世紀的合作夥伴關係。自2006年起,中國便成為淡水河谷最大的市場。2019年,中國佔到全球海運鐵礦石進口總量的73%以及淡水河谷鐵礦石出口總量的61%。2020年,中國市場的需求依然強勁,日產鋼鐵超過300萬噸。
謝雪表示,淡水河谷的成長與中國的發展,尤其是 1978 年啟動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密不可分。「正是由於和高速發展的中國建立起合作夥伴關係,我們才締造了淡水河谷這家出色的公司。」
她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在目前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之時,仍然持續看好中國市場前景。
今年10月,淡水河谷宣布與寧波舟山港建立合資公司,以建設、擁有並運營位於中國浙江省舟山市鼠浪湖碼頭的西三區項目。
「我們將擁有合資公司50%的股權,我們的出資額將在大約1.09億美元至1.56億美元之間。項目建設將於雙方在中國通過集中申報審查及其他相關監管審批後開始。」謝雪表示,西三區項目將戰略性地確保淡水河谷在中國的港口處理能力,該項目也再次顯示了他們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看好。
「儘管房地產開發有可能放緩,但是在基礎設施、機械和汽車需求的支持下,我們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的鋼鐵需求仍將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中國的經濟內循環政策還將通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一、二線城市周邊城市群)提振國內鋼鐵需求。」謝雪說,中國對於環境保護的日益關注以及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也將為淡水河谷帶來發展機遇。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20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