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陳鋒專門學校校長陳鋒和他的專門教育

2021-02-16 三峽商報

陳鋒校長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的變遷,青少年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經濟快速發展所引發的信仰坍塌和價值觀變化,要求當今的青少年,必須具有正確應對種種挫折與誘惑的能力,才能在學習、生活中避免角色混亂的衝突,形成良好的自我認同感。美國社會學家埃裡克森在《童年和社會》中提出了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指出我們在成長的每個環節都需要面對環境提出特定要求,如果能成功應對,就能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如果不能成功應對,便會出現「認同危機」,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埋下隱患。時下,「認同危機」已經發生在我們青少年的身上,他們習慣用叛逆包裹自己,與家人的矛盾總是一觸即發;他們衝動莽撞,寧願混跡街頭也不願意待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必須強調,造成如此狀況的,絕不是學生自己。

青少年的教育問題,鑑於他們尚未成年,責任不完全在於他們,而作為監護人和教育者,家長、學校,乃至社會,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青春期」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困惑的時期,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範圍和活動內容逐漸複雜化,社會環境要求青少年能夠正確地回答「我是誰」這一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這一問題,青少年就不能很好地和他人相處、適應社會。

這一階段青少年必須在拋棄各種孩子氣、幼稚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的同時逐步建立起較為成熟、更加符合社會規範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這些要求對青少年影響最深的便是思想和心理。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點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長成大人了。他們漸漸地在生活上不願接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幹預,否則心理便產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異議,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青春期中表現出來的種種矛盾心理,讓一部分青少年出現厭學、玩手機、網癮、和父母難以溝通、自我封閉等問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讓老師頭疼,讓家長心寒,讓社會擔憂。

那麼,如何才能喚醒叛逆少年暴戾乖張的外殼下最純真最柔軟的內心,如何才能讓囂張跋扈的青少年不裝成熟,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變成真正的孩子,如何讓一個個已經迷失方向的青少年重新插上夢想的翅膀,蛻變成嶄新的自己?其實已經不在學習狀態的他們需要一種全新的教育、一種專門的教育。

遠足行軍拉練

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我創辦了專門教育學校----宜昌陳鋒專門學校(原宜昌少年西點陽光學校)。專門教育是針對「問題學生」而展開的教育訓練,無論是辦學理念還是教育方法,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一切需要去摸索和探討。回顧十幾年建校歷程,我和我的團隊始終以轉變「問題學生」的不良行為,以培養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為根本宗旨,截止目前,從宜昌陳鋒專門學校畢業的學生達6000多人,就是這些案例成為了我辦學以來最大的財富。我希望專門教育會給「問題學生」一個契機,一次機會,能在關鍵時刻給予他們幫助,也許這個幫助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究竟從宜昌陳鋒專門學校畢業的學生轉變效果如何?我們每年就會組織專門的調查小組,對已經畢業的學生進行跟蹤調研。從回訪的效果看,完全達到了預期效果。結果顯示,僅調查貴州籍、四川籍、廣東籍、湖北籍等學生,轉變率達90%以上。宜昌陳鋒專門學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遠至香港、臺灣、澳門、新疆、西藏等30多個省市自治區,這裡的學生都是慕名而來。學校一般不做宣傳,靠的是學生轉變的成功率,靠口碑,靠家長的信任。誠然,專門教育的預期效果只能是有限度的盡力,並不是工廠標準化的生產,也有極少學生在畢業後出現反彈現象。

從事專門教育具有很大的風險,可以說每個「問題學生」地轉變工作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因為,約有50%的孩子是被動由家長送來學校的,有的還是被家長採用強制措施送來的,大多數學生正處在叛逆特別明顯和強烈的青春期,學生不理解家長的初衷,對家長的憤懣就會變成對學校的排斥。學校就像一所新兵訓練營,採取全封閉的軍事化管理,意在讓學生脫離以前的生活環境,重塑自我。他們在這裡沒有零食,沒有零花錢,不能玩手機,不能上網,不能對外打電話,相比在家裡家長有意無意的嬌縱嬌寵,這裡的生活顯得異常「艱苦」。

剛被送來學校的學生為了離開學校花樣百出,與教員鬥智鬥勇,每當夜幕降臨也是最讓人不能安心度過的時刻,生怕突發什麼狀況而沒有預見到。但是,我們有一支精悍的教員教師隊伍,他們甘於吃苦、樂於奉獻,24小時和學生在一起,和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同訓練、同娛樂。教員對於學生的轉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2007年教職工大會上我提出「教員強則學生強,教員敬業則學生進步」的要求。近年來,全國各地關於「問題學生」轉化機構的問題不斷出現,這一現象不僅向社會敲響了警鐘,也更加真切地提醒著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

自建校以來我就提出必須對學生實行兩個第一:安全放在第一、健康放在第一。始終把嚴管和關愛放在重要位置,要求教員要嚴格管理好每一名學生,又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兄弟姐妹一樣,去關愛每一名學生,嚴禁教員以任何形式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每次新來的學生都需要教員24小時的陪同,晚上學生不睡覺,教員就在他們身邊陪著,我也會隔一個小時打電話確認學生的安全。每一個「問題少年」的成功轉變都需要一群人的不眠不休,正是有這些敬業的教員和我校完善細緻的管理才有了宜昌陳鋒專門學校十幾年無事故的保證。

訓練

通過不斷地摸索和實踐,我將專門教育定位於一種十分明顯的個性教育,無論是它的教育內容,還是其教育方法,乃至其教育手段,都與一般教育有著明顯區別和不同。根據這種區別與不同我建立了對「問題學生」的完整教育訓練理論,通過一系列的訓練項目來轉變學生的思想。這種「完整教育訓練理論」的基礎是素質教育和紅色教育,表現為思想道德素質、心理健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基本生活技能素質等,具體包括生活能力訓練、行為習慣訓練、意志力的磨練、親情的培養、紅色遠足拉練、《弟子規》背誦學習、小小指揮員自信培養、軍事隊列訓練、紅軍精神的傳承、學生一對一心理溝通等幾十個方面的內容。

在眾多教育訓練項目中,「傳承紅軍精神「、」「紅色遠足拉練」是特色訓練科目。「傳承紅軍精神」學習紅軍有信仰、艱苦樸素、知難而進、自力更生、勇於擔當、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紅色遠足拉練」讓學生體會到行走的力量,在行走的過程中輕則鞋底磨穿、襪子穿洞,重則腳底起泡、精疲力竭。但學生心中始終有一個信念:堅持!追求這種憑藉著信念換來的成功,讓自己在成功中得到快樂。十幾年來,我校「紅色遠足拉練」的步伐已經穿越了十幾個省市,有革命聖地井岡山、延安、韶山沖、廬山、洪湖等,累計行程兩萬五千裡。通過紅色遠足拉練,學生走出了親情、走出了友情、走出了團隊精神、走出了愛心、走出了恆心、走出了自信、走出了健康的身體,也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和毅力。


學生農村勞動

在宜昌陳鋒專門學校(原宜昌少年西點陽光學校)我要求每一名在校職工都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努力培養自己在工作中的幸福感,榮譽感。一個人,一旦愛上了自己的崗位,他的身心就會融合在工作中,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在專門教育中我始終用一種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為了培養出一支優質的教員隊伍,我告誡所有教員:責任勝於能力,我們做每件事對自己、對別人都有益處才是大智慧!現在學校教員隊伍是一支不怕吃苦、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的隊伍,他們24小時和學生在一起,身為教學一線的工作人員,他們深知「安全是天,責任是山」,這份厚重的責任心、永不鬆懈的職業道德水準是他們對做一名合格教員的最好詮釋。

「從事教員這項工作,需要無私奉獻,要具備藝術、技巧、愛心。這是個勇於奉獻的事業。」學生家長、著名作家徐世立先生在201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一個孩子的戰爭》中這樣評價我校的教員工作。我們的教員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付出,在專門教育教學中,每個教員都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方式,他們用人格魅力感染著每一個來到學校的學生,學生的點滴變化都會讓教員收穫滿滿的充實和成就感。

2015年,我校接收一名來自武漢的15歲少年李同學,他沉迷網路遊戲,每天在虛擬世界中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和父母的關係劍拔弩張,心理扭曲的他甚至面對父親的勸解舉起了菜刀。絕望的母親在網上找到宜昌陳鋒專門學校,決心將孩子送來「改造」,可父親堅決不同意。母親瞞著父親,將孩子在親友的幫助下連夜送到了宜昌。被送來的李同學對母親恨之入骨,這種恨也轉移到教員身上,這種恨致使他對教員所做的一切都不為所動。

學校實行小班制,一名教員帶十至十五名學生,對於不配合的學生,教員會通過觀察和分析來針對學生問題而展開教育教學。教員面對沉默的網癮少年,首先是讓他開「金口」。與孩子交流是進入孩子內心的第一步,站在學生的位置幫他們分析身上存在的某些問題會產生的利害關係,再不斷深化溝通的內容。第二步就是通過訓練來充實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沒有時間去瞎想,有時間的時候就讓學生反思、認識以前種種行為的危害性。第三步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員主要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和快速記憶,在反覆的訓練中,他將閱讀、記憶和書寫進行穿插,自創「重複螺旋式記憶法」。學生在訓練時,教員在一旁用秒表計時,逐個監督,逐個檢查。

除去訓練時間,教員用「真情」去感染學生,他的身體力行,他的以身示範,他的耐心與責任心,讓學生折服,學生們親切的稱教員為「哥或姐」。問題學生李同學在接受封閉式教育訓練三個月後,與父母第一次見面,教員跟在學生身後,面對父母李同學一言不發,教員小聲提醒:「怎麼不叫媽媽?」李同學徑直走去抱住了母親,嚎啕大哭。「媽媽,對不起,對不起!」母子哭成一團,不同意送來學校的父親也在一旁悄悄地流下了眼淚。六個月的軍旅生活和教員的嚴管關愛,或許不能完全改變一個孩子的個性,但六個月的分別,可以讓親情暫時隔離,在這段分離的時間裡彼此冷靜思考,換位體諒,想起自己的錯,念起對方的好,靜待重逢時刻,泯滅彼此的冷漠,彌合受傷的親情。從宜昌陳鋒專門學校畢業後,重返學習課堂成為了重點中學的優秀學生,這樣的真實案例在教員的教學過程中不勝枚舉,但教員們始終堅持地認為,他們只是做了他們該做的事情。

高級教員田東旭是學校經驗豐富、穩重的教員之一,他將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自控力」貫穿整個教育訓練過程中。對於學生,他會在開始的一個月裡讓他們適應環境,認識自己,包括自身存在的問題,為什麼會被送來專門學校。緊接著讓學生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中,培養學生對於一些事物的認知能力,比如學生對於父母離異耿耿於懷,認為父母拋棄了自己,對社會充滿了敵意與冷漠。經過針對性的教育訓練後,學生會慢慢理解父母,理解社會,學會包容,學會感恩。最後是好習慣的培養,田教員在平時的教育訓練中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不強迫學生去做事情,而是讓他們主動去做事情,讓他們形成習慣。

2016年,田教員班上來了一位15歲浙江少年張同學,張同學父母經商,疏於對他的管教,擁有雙面性格的他抽菸、喝酒還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在田教員的教育訓練下,他慢慢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不好的,是荒謬的。該生從宜昌陳鋒專門學校畢業後選擇了出國上學,目前各科學習成績優秀,與田教員一直保持聯繫,他感謝田教員在他迷茫時的引導,不然現在的他可能只是個「小混混」。當我們太過執著於用財富改變所謂人生時,也許正因為不肯留意於人性的培育,才日漸遠離乃至背棄了應有的善良。田教員用他的善良喚醒了更多學生內心的善良,他認為這是對學生的責任,對家長的責任,也是對社會的責任。

高級教員曾琳雅是學校女教員之一。身為女教員,曾教員身上擁有一份女性特有的細膩與堅持,她考慮到家長把學生送到宜昌陳鋒專門學校一般都是非常複雜的心情,她在對學生進行教育轉化的同時,對家長也會進行建議轉化,改變家長對學生的認識與期望。2017年,曾教員班上來了一名恩施籍女生譚同學,15歲的她經常混跡酒吧、網吧,白天睡覺揮霍青春。與父母的關係水火不容,叛逆在不知不覺中萌芽、爆發。曾教員在與譚同學的接觸中發現她有火一樣的熱情,也有火一樣的暴躁脾氣,曾教員對她進行了引導、教育訓練規劃,強化她的自尊、自愛、自信意識、強化她辨別事物的能力,強化她的親情意識。經過曾教員六個月耐心的教育訓練引導,該生幡然醒悟,現在在當地一所中學上學,學習成績優秀。

青少年成長教育已經成為當下的社會問題,或許它一直就是,只是當下更為凸顯。父母的教育理念、施教方式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許只是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句話,就會在他們心理產生很深遠的影響。曾教員在工作中總結出:現在的家長總是要求孩子太多,而要求自己太少。她致力於讓父母與孩子彼此了解、彼此走近、相互溝通,消除他們之間的不理解和隔閡。當學生為家庭的愛而感動時,曾教員也為她們的改變而感動。

春暖花開,冬雪夏雨,鬥轉星移。十幾年,時間讓我們的教員紮根於「專門教育」事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腳踏實地、他們無怨無悔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十幾年如一日,我們的每一名教員始終牢記我為學生提出的「現在為祖國讀好書,將來為人民做好事」,他們始終身體力行地註解「把事做好,要做好事」的完整內涵,熱情是他們生命長河中最本質的元素,奉獻則是他們實現人生理想的價值航標。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家楊叔子和陳鋒校長親切交談

由於我校轉變學生的成功率高而得到了社會和廣大家長的廣泛認可,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臺灣TVBS電視臺、湖南電視臺、重慶電視臺、湖北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中青網、大公網、澎湃網等幾十家媒體先後對宜昌陳鋒專門學校(原宜昌少年西點陽光學校)進行了報導,有些媒體稱我為:「魔鬼教父」、「問題學生的剋星」等。我校年年被上級部門評為「先進單位」。

時任新華社社長李從軍為學校授「全國德育示範」牌

學生走進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節目現場

宜昌陳鋒專門學校已步入十幾個年頭。走過十年,經歷十年,十年的時間足夠讓一個孩子從小學走進大學,足夠讓無數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叛逆少年浪子回頭擁有自己新的人生。我們不忘初心,我們依舊在努力,我們必須要努力,用我們的智慧和付出將專門教育事業發展的更好。然而,專門教育背後的苦與樂,只有我們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有體會,當「問題學生」發自內心感悟到自己需要改變時,他們的成長與收穫,讓每一名從事專門教育的工作者吃過的苦、受過的累都化作一縷青煙,隨風散去。

十年,已經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展望未來,我和我的團隊將會更加努力的工作,幫助千萬家庭的「網癮少年」、「學困生」、「問題學生」陶冶靈魂、認知社會、改變思想、樹立目標、重返學習課堂,讓迷途的孩子在這裡重拾信念,插上夢想的翅膀,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來源 / 宜昌陳鋒專門學校官網

相關焦點

  • 獻身中國專門教育的年輕人——記宜昌陳鋒專門學校校長陳鋒和他的...
    中科院院士、教育家楊叔子和陳鋒校長親切交談4月29日,在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之際,共青團宜昌陳鋒專門學校委員會被授予全市五四紅旗團委光榮稱號。10年前的2009年,宜昌陳鋒專門學校校長陳鋒榮獲了湖北青年五四獎章。「湖北青年五四獎章」是授予湖北省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
  • 湖北陳鋒和他的特別教育
    紅色遠足拉練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我創辦了特別教育學校——宜昌陳鋒專門學校(原宜昌少年西點陽光學校)。特別教育是針對「問題學生」而展開的教育訓練,無論是辦學理念還是教育方法,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一切需要去摸索和探討。回顧十幾年建校歷程,我和我的團隊始終以轉變「問題學生」的不良行為,培養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為根本宗旨,截止目前,在宜昌陳鋒專門學校得到轉變的學生達6000多人,就是這些案例成為了我辦學以來最大的財富。究竟從宜昌陳鋒專門學校畢業的學生轉變效果如何?
  • 沉痛哀悼陳鋒老師
    中國共產黨黨員、東北育才學校退休教師陳鋒同志,於2021年2月2日7時04分在瀋陽市遼寧電力醫院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74歲。陳鋒同志於1982年畢業於瀋陽師範學院生物系,理學學士,中國共產黨黨員,東北育才學校教師,曾任東北育才學校教學處主任,劍橋高考補習學校校長。先後獲得瀋陽市「生物學科帶頭人」,瀋陽市政府授予的「瀋陽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 中博教育陳鋒:從中學教師到CEO 解不開的教育情懷
    1998年,陳鋒從蘇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畢業,就任素有「千年學府」之稱的蘇州中學。由於高中「周而復始」的從新生班到畢業班的循環體制,很容易讓青年教師產生一種蹉跎時光的感覺。在送走了一屆學生之後,陳鋒開始積極準備研究生考試,因為他並不甘於做一輩子的中學老師。蘇州中學校長倪振民對陳鋒的選擇感到十分惋惜,極力挽留說道:「你是自從有蘇州中學這塊牌子以來,第一個主動離開的人」。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學習方式的變革一定是未來...
    未來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它與新技術、新科技應該有著怎樣的關係?當我們的教育正在從工業化時代教育向數位化時代轉變,未來教育應該如何變化?12月18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在「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上表示,未來教育的轉變是教育形態和學校形態的轉變,是系統性和體系性的變革。
  • 中國職教學會成立微電子技術專業委員會 陳鋒任主任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8月11日電(何淼 實習生羅麗莎) 為直面人才短缺、人才技術技能儲備不足等產業發展難題,使集成電路產業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技術變革的關鍵力量。8月10日,中國職業教育學會(下稱中國職教學會)召開微電子技術專業委員會(下稱微電子專委會)成立大會。
  • 創全國一流專科醫院是我的夢想——《陶紫說健康》專訪陳鋒
    陳鋒:其實當時他的骨頭比較碎,精確地量比正常短了兩毫米。但是看不出來。主持人:功能怎麼樣呢?陳鋒:功能非常好,他是一次手術就做好了。主持人:除了這例手術,渭南手足外科醫院還有很多手術是被業界所認可的。甚至是全國首例。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陳鋒:未來學校新核心平臺的五大特徵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今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簡稱「中心」)在北京召開「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專家論證報告新聞發布會 。會議宣布實施「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測評和論證項目。
  • 國營南濱農場黨委書記陳鋒
    本報訊 (記者曹颺)4月15日,省檢察院發布消息:日前,經三亞市人民檢察院經審查決定,依法對海南省國營南濱農場黨委書記陳鋒(正處級)涉嫌受賄犯罪立案偵查。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 擬進一步明確專門學校和專門教育的法律定位
    草案二審稿進一步明確專門學校和專門教育的法律定位,規定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有關中央文件精神,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草案二審稿明確,國家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
  • 進一步明確專門學校和專門教育的法律定位
    明確專門學校專門教育法律定位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意見》,2019年印發《關於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的意見》,對專門學校和專門教育有明確的規定。
  • 擬進一步明確專門學校和專門教育的法律定位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二審 擬進一步明確專門學校和專門教育的法律定位
  • 湖南一校長猥褻5名小學女生 3人下體嚴重發炎
    11月26日晚上的一通電話,讓正在長沙打工的趙玲和丈夫慌了神。趙玲不斷追問女兒,但傳來的只是嗚嗚的哭泣聲。其實在這之前,丈夫陳鋒(化名)早就覺察到了女兒的不對勁,因為向來成績很好的小美,從今年開始成績不斷下滑。更讓陳鋒奇怪的是,今年開始,他經常接到小美奶奶的電話,說小美反映自己下體疼痛。隨著小美奶奶反映次數的增加,陳鋒開始擔心了。
  • 加強專門學校工作和專門教育工作 | 新法解讀⑥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的文件,明確了專門學校的地位、性質、任務、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分級分類設置專門學校的責任人。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將對中央關於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的精神以法律形式加以確定,對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做出頂層設計,解決了教育行政部門、公檢法司部門和專門學校多年來的困惑,極大地推進了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
  • 校長猥褻5名小學生1年 事後給10個算術本(圖)
    11月26日晚上的一通電話,讓正在長沙打工的趙玲和丈夫慌了神。趙玲不斷追問女兒,但傳來的只是嗚嗚的哭泣聲。  其實在這之前,丈夫陳鋒(化名)早就覺察到了女兒的不對勁,因為向來成績很好的小美,從今年開始成績不斷下滑。  更讓陳鋒奇怪的是,今年開始,他經常接到小美奶奶的電話,說小美反映自己下體疼痛。隨著小美奶奶反映次數的增加,陳鋒開始擔心了。
  • 探討未來教育的變革方向 推動中國教育的創新
    人民網北京11月23日電 (張歌)近日,未來教育創新周·第二屆學校(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全國近2000名校長和教育專家齊聚一堂,聚焦學校的重構與創新,共同探討了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未來學校的構建模式以及未來校長的培養標準。
  • 湖北宜昌攜手銘師堂教育升學e網通 共同舉辦新高考改革全省大動員
    11月13日-14日,「新高考背景下學校建設及教學管理研討會」在湖北宜昌盛大舉行。這是在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的時代背景下,共商共研學校建設的一次思想盛會,也是深入推進湖北新高考改革的一次全省大動員。本次大會由宜昌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宜昌市夷陵中學、宜昌市第一中學承辦,杭州銘師堂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協辦。
  • 四會市政協領導到學校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四會市政協主席李旭熙、副主席李明端、封華英、文曉鴻、陳鋒、陳宇紅、陳毓生分別到學校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向學校全體教職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誠摯的祝福。當天上午,帶著對教育事業的關心和對人民教師的關懷,四會市政協主席李旭熙到華僑中學慰問優秀教師代表,並與學校班子及教師代表座談。
  • 湖北宜昌推進長江生態治理 三年修復岸線97餘公裡
    宜昌市猇亭江邊濱江彩色步道成為靚麗風景線(資料圖) 楊青 攝中新網宜昌12月14日電 (高伊洛 陳鋒 董曉斌)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宜昌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獲悉,宜昌市正全力加快岸線修復治理,助力長江生態大保護,近三年來累計復綠
  • 未來學校研討會暨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啟動儀式在京召開
    ,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南京金地未來學校總校長、原人大附中副校長肖遠騎,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民辦教育專委會秘書長黃為,肇慶市致遠學校校長馮海志,翼鷗教育ClassIn創始人及CEO宋軍波,雅森國際總裁謝宇,布局未來總裁辦公室主任張蓓,國際學校在線總經理許增峰,莊嚴智庫總裁王徽,小碼王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楊健,主辦方中國教育智庫網、未來學校研究院等相關領導及嘉賓出席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