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現在很多人對於「潮」的定義太局限化了,似乎只有穿潮牌,走日韓路線才算得上潮。在對的場合穿對的衣服,這是一個人品味的體現。說實話我個人不理解也不會欣賞潮牌,但是我不否認潮牌有很大的市場。這種衣服二十出頭的學生穿穿還可以,過了二十五歲進入職場了的話,奉勸各位還是別跟風走這種風格了。一套合身的西裝對一個人整體形象的提升是買多少潮牌都比不了的。穿潮牌至多會讓別人覺得你是個有個性的男孩,而穿正裝會讓別人覺得你是個男人。這之間的區別可以好好品味一下。
有人提到西裝跟潮牌價格對比的問題。首先這兩者的定位不同,面向的消費人群也不同。潮牌大多是面向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或街頭愛好者,而正裝則更多的是針對步入職場的男士。消費人群的年齡和收入水平造成了兩者的價格差異,更不要說單是西裝這一項價格跨度就非常之大,從低端的G2000到高端的bespoke,made to order幾乎可以說涵蓋了各個年齡層的消費人群。西裝面料差剪裁不合身還不如不穿這話不假,但是一套合身、質地優良的西裝如果身材不走形穿個五到十年沒有問題,相同價格的潮牌五到十年後還能穿的單品有多少?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對於已經步入職場的男性來說,買潮牌能穿的機會有多少?利用率有多高?正裝並不只有西裝襯衫和領帶,所謂的「成熟風」也不是只有這一種穿法。還是那句話,在對的場合穿對的衣服。程式設計師每天穿bespoke西裝上班會顯得格格不入,投行面試你穿襯衫不打領帶都被會被pass。原答案裡我提了一句上班了之後周一到周五會穿正裝,留給穿潮牌的時間和機會都不多,這裡是舉了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絕大多數人上班不會西裝革履,但我也從未聽說過在職場裡穿潮牌的成功案例。不是所有人都是時尚編輯,這個社會對「個性」這件事的容忍度比你想像的要小很多。不信你找一個不用穿工服的非時尚相關行業,每天穿潮牌上班。
我不是鼓吹所謂的「成熟風」,也不是針對潮牌。但鑑於其他答案大多提到潮牌,我想提出另外一種觀點。在這樣的問題下扯內涵氣質是文不對題,如果細說能單獨拿出來寫一篇論文。單從穿衣搭配上來說,並不是只有彰顯個性才能稱得上「潮」。一個人是否會穿衣在細節上體現出來,比如襪子的樣式和顏色,配飾的搭配等等。至於是否有錢才能變潮這個問題,你想在任何一種風格走到極致都需要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投入,無論是潮牌還是其他任何一種風格,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排列組合告訴我們你的單品越多,可以組成的搭配是成幾何數量增長的。
但如果要只是想入門,改變自己的氣質和形象,其實並不需要花太多錢,但一定會花很多時間,懶漢就別想當什麼潮男了。不要相信什麼淘寶爆款和微博營銷號,更不要相信那些扔一堆網圖(尤其是西方模特)來教搭配的回答。真的想學搭配的話,先惡補一下基礎知識,先把美感和價值觀弄對了。平時上街多留意別人是怎麼穿的,多去店裡試衣服,不要不好意思,那些快消品牌你試一下午不買都不會有人記得你。穿衣搭配這種東西要靠不斷的摸索,才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風格。總而言之,我覺得穿衣服看起來潮不是讓你穿的稀奇古怪,也不是讓你把所有爆款敷於一身,更不是讓你成為一種炫富的方式,潮是讓人們覺得你另類但是看著又很舒服,讓別人覺得有新鮮感想去嘗試,這才是潮流精神。所以以上所答純屬個人娛樂,可能有些地方不是很準確大家也就當看著玩打發時間,套路玩得深,誰把誰當真,認真你就輸了!
老師告訴我們:「潮是一種態度」,我認為他想說的是自我意識和審美的覺醒,而不是大家都去追逐模仿他的穿衣搭配。現如今,很多人對潮流的定義就是另類,非主流,以及對品牌的無腦崇拜。什麼美潮日潮,怎麼花哨怎麼來。如果想成為這種潮男,首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然後很簡單,去吧裡逛逛,無非就是那幾個套路。真正的潮,按我的理解,是自我審美的確立,找準自己的風格,萬萬不要盲目跟風。潮這個東西,不是別人說穿這個好潮,然後你跟上去穿,你就會變潮的。它是一種意識,需要你自己去發掘和培養。潮是沒辦法定義的,你可以多去了解這個方面,多看一些別人的穿搭,等你對潮產生了興趣,你就會產生自己的審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