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歲兒童閱讀發展路徑

2021-02-15 奕陽教育

說到閱讀,中國人在傳統上對閱讀有很深厚的認識。在過去,上學就等於讀書,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書中自有黃金屋」,中國人向來認為開卷有益,但是事實上我們離一個閱讀社會還非常遠。




 

第一,閱讀模式變化


80後小時候的閱讀都是先學漢字,再背篇章,並且把識字當作一個特別重要的任務和目標來追求。我們現在的兒童閱讀主要是孩子藉助圖畫書和大人的陪伴,完整地閱讀一本書,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學習漢字。

 

前者按照字—詞—句—段—篇這個順序閱讀是一個從局部到整體的過程,而從讀一本書到識字是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過程。實際上我們的閱讀模式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第二,閱讀資源豐富


實際上我們小時候沒有那麼多好書可以選、可以讀。而自2000年以來繪本出版的大浪潮中,我們把國外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的所有獲獎的繪本全部引進了。這是一個繪本爆炸時代,也是閱讀資源極為豐富的時代。這一點和我們小的時候是大不一樣的。

 

第三,閱讀推廣人的大量湧現


閱讀推廣人的大量湧現,包括現在社會上特別多的繪本館的出現,都是閱讀轉型的一個重要標誌。很多人當了父母之後,特別是專業人士當了父母之後,他們認識到親子閱讀的問題,許多都成了閱讀推廣的意見領袖,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同時有大量的商業機構加入閱讀推廣。

 

政府和教育界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政府也從國家戰略層面在推進全民閱讀,像江蘇省已經開始閱讀立法(《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全民閱讀的決定》已於2015年1月1日開始施行)。通過教育界這些年對閱讀的探討,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象,就是把閱讀作為教育創新的一個重要的抓手來做。這些也是閱讀轉型時代的一個特別大的標誌。



中國閱讀轉型的主要目標有兩個:

 

第一,解決匱乏的問題,就是要大量地培養有良好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閱讀人口。

 

第二,解決一個一直特彆扭曲的問題——我們對閱讀錯誤的認識、方法和行為,去倡導一些新的理念和模式。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和教育教學的演進使得人類的閱讀發展路線圖變得更加清晰,所以,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應該是閱讀革命的時代。家長、教師都應該知曉新的閱讀理念和方法,有意識地將其用於家庭親子閱讀、幼兒園閱讀教學。

在講0-18歲兒童閱讀發展路徑之前,我還想多說幾句。目前我們對閱讀的重要性是有普遍認識的,但是,根據我與大量家長接觸的經驗和一些教育工作者交流的體會,我覺得實際上我們還缺乏對閱讀的一些共識性的認識。這個共識性的認識是我們在開展閱讀時特別重要的一個基點。所以我想還是和大家一起重新認識下閱讀。

 

第一,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基礎教育的靈魂


閱讀到底有什麼用?它主要的核心作用是什麼?有一句話我覺得基本可以概括,即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基礎教育的靈魂。我們都知道人類學習大部分的知識都是經過閱讀這種方式輸入的,這個比例大概達到80%。所以,實際上一種有效的閱讀就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在基礎教育領域,閱讀會佔用大量的時間,它在基礎教育中處於一個相當核心的地位。

在早期教育階段,有位專家的觀點我特別認同:如果孩子只能做一件事的話,那就是閱讀。兒童的發展是整體性的,但是整體並不是說每個模塊都是均等的。其發展有一些核心的、決定性的要素,閱讀就是其中的一個。

 

第二,閱讀是一個能力體系


我們要培養的閱讀是要培養一個閱讀能力體系。這個能力體系主要包括兩方面:一個是基本的閱讀技能,就是我們通過基礎的閱讀訓練達到字詞的認識,對邏輯的解讀,對整個閱讀材料的理解。第二個是應用閱讀解決實際問題或者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這個是高於基礎閱讀技能的,也是我們最終要追求的。就是說我們去獲得閱讀技能,並將其運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和學習新知識,這個是閱讀的深度價值。

 

第三,閱讀教育需要有效的培養體系


閱讀教育是什麼意思呢?例如,我們經常說有了好書你就讀吧,不管讀得怎麼樣。實際上我覺得人和書的關係的建立不是那麼簡單的,不是你認為某本書是一本好書,孩子就會讀,或者大人就會讀。孩子的閱讀發展需要一套從小到大的培養體系。有效的培養體系會加速閱讀發展。

有了以上基本認識之後,我們再來說說個體從童年到成年,他的閱讀發展規律是怎樣的,以及我們在孩子各個階段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和方法,加速他的閱讀發展,培養他的閱讀能力。

 

如下圖1所示,0-18歲的閱讀,從大的劃分來講,閱讀分兩個階段:一個叫學習閱讀階段;一個叫用閱讀來學習的階段。這個區分看起來有點像繞口令,實際上是很重要的一個區分。

在學習閱讀的階段,我們是不用它來學習知識的,主要還是在培養興趣,獲得策略,形成一種能力。用閱讀來學習才是用這種基本的技能來大量地獲取知識。

圖1: 0-18歲兒童閱讀發展路徑

 

以美國為例:孩子二年級以前的閱讀目標是學習如何閱讀,尤其是掌握英語單詞的一些讀音規則,其所用的課本就是和孩子生活經驗和口語特別相關的一些圖畫書。孩子在三年級以後,從閱讀中學習是主要目標,通過大量閱讀掌握知識。所用的閱讀材料的深度和廣度大大增加,直觀看起來就是文字的閱讀,很少有圖了,文字就是最主要的部分。

 

這是第一個區分,再往下我們可以把兒童閱讀劃成兩大段和六小段,自主閱讀之前是一個階段,之後是一個階段,這兩個階段之間的區分也是非常明顯的。

兒童從出生到6歲左右的閱讀發展,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四個階段:


嬰兒從出生到9個月,這個時期叫非母語階段,嬰兒主要在辨音期,學會分辨這些音是什麼。我們母語中的音因為經常說,所以兒童就會得到強化。

 

兒童從9個月以後到17個月,再晚點的到2歲叫呀呀學語階段,是兒童的口語建立期,他開始學習一些簡單的口語。但是,他只是進行些簡單的、不連貫的命名,還不能建立起語言和語義之間的關係。

 

2歲到五六歲,我們管它叫伴隨閱讀階段,兒童可以開始正式的圖畫書閱讀,但是依賴於成人和老師的參與。我們說的親子閱讀階段,實際上主要就在這個時期。這時期有兩個字是很關鍵的,就是「伴隨」,因為兒童在這個階段,還不能夠獨立地閱讀,需要大人有效地參與和互動。

 

當兒童到了6歲或者更高年齡段,一般來講如果是接受過有效的早期閱讀的兒童,就會進入到一個獨立自主閱讀時期,標誌是他開始大量的自主閱讀了,成人只起一些輔助的作用。


圖2:兒童閱讀方法體系


早期的兒童閱讀實際上就是他的口語。因為這個時候他還沒有去看圖畫書,最近的心理學研究,非常有力的給出了結論:這個階段的閱讀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要多和兒童對話,同時家長之間要多說話,多給他從環境方面輸入語音。這對兒童的口語發展非常重要。兒童口語發展的水平直接決定了他進入圖畫書閱讀的水平。圖畫書這個階段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又非常直接地決定了小學階段的學業水平。所以這是非常強的一個鏈條。

 

在大量輸入口語的情況下,兒童一般都會有比較好的語音意識,口語會發展得特別快。進入伴隨閱讀階段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親子閱讀,也就是兒童藉助圖畫來理解整個故事。由於成人的有效參與能夠給孩子搭建一個橋梁,讓他能從一開始就進行整本書的閱讀,並在閱讀中不是僅看圖畫,還根據圖畫書中的線索、故事情節進行判斷、預測以及驗證、修正,形成對故事的整體理解。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成人的作用就會逐漸的向後退或者會被弱化一些。指導閱讀階段,孩子可能會自己翻一翻書,大人有時跟他一起讀一讀,或者成人先讀、孩子後讀,這個都是可以的。過了這個階段就到自主閱讀階段,成人的參與度更低一些。

 

自主閱讀是指兒童以其自主的行為方式進行的閱讀活動。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其一是行為層面,強調兒童對閱讀過程和環節充分佔有;其二是認知層面,強調兒童在閱讀時支持和調控行為的自主的認知背景(包括閱讀思維、方法、策略等)、指向文本內容的自主解讀(包括個性化解讀、批判性解讀和創造性解讀)等。

 

早期閱讀缺失很難補課


早期閱讀的重要性是決定性的,很多孩子到了小學,沒有閱讀興趣、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也不足,這些實際上都是早期閱讀發展不足的表現。這個過程也很難去逆向發展。

 

漢字怎麼學?


我們早年孤立的、大量的讓兒童去識字的做法對兒童的傷害特別大。我覺得近些年來繪本和新的閱讀模式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模式。可能會有家長問,孩子在早期閱讀中到底怎麼認識文字的?

 

在心理學裡有一項研究,可以告訴大家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叫「伴隨學習漢字」。也就是說,兒童在長期的圖畫書閱讀中,通過圖畫、故事情節和線索,是能夠積累豐富的漢字經驗的。

我們需要增加閱讀量


在小學的語文學習中,大家都很習慣傳統的方式,就是對一篇文章的深入解讀,解讀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並且反覆地背誦。我們在傳統的觀念中也相信「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但是,這種方式在閱讀學習中被證明既是低效的,也是非常違反兒童閱讀發展規律的。

 

這個階段的閱讀重點是要大量閱讀,即增加閱讀量。美國大概在2000年左右做過一次中美之間兒童閱讀的比較(國內以北京為樣本)。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一年級兒童每年大概會讀三萬字,能力稍低的兒童大概一年會讀一萬六千字,能力高的會讀四萬四千字。

 

可以看出:美國一年級兒童閱讀量非常大,中國兒童閱讀量大概相當於美國同年齡兒童的六分之一;美國低能力和高能力的閱讀量分化特別顯著,中國的現象就是高能力的和低能力兒童的閱讀量是相當的,之間沒有分化。也就是說實際上我們有相當一批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被壓抑了。

閱讀量不足其實極大地阻礙了兒童的閱讀發展。北京師範大學有位老師做了一個研究,研究顯示,如果兒童要有效地學習一篇課文,他至少應該閱讀6篇相關主題的文章。有人提出一個觀念,也是有參考價值的:以我們語文教學的特徵來看,課外的閱讀量應該是課內閱讀量的六倍左右。

 

過去小學的語文教學改革一直都在一種非常低效狀態打轉,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機械地、反覆地背誦某篇文章這種教學模式違反了兒童的閱讀發展規律。現在除了在幼兒園階段,小學的整個閱讀發展這兩年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有大量的學校和教育家們都提出了非常多的很深刻的見解。很多小學也把新的閱讀模式當成改革的一個目標和重要抓手。

發展批判性思維


到了小學高段和初高中階段,閱讀發展的重點就在於培養兒童的批判性思維,這是全球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時代,知識的生產和更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加速。個體在面對大量信息的時候,如何能夠有效地獲取、分析這些信息,並形成個人獨立的思考和判斷,應是當前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培養方向。

 

所以,我們的閱讀就不僅僅是簡簡單單地對文字、文本進行解讀,還需要學習用批判性的思維收集、整合、分析、評價、應用信息。個體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獨立意識,實際上都是創新人才的一些基本特徵。這些都是可以通過閱讀學習達成的。

 

在歐美的課堂裡,有一種方法叫協作討論,看上去活動形式和大學有點像:選擇一些開放性的話題,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辯論。

 

總的來說,幼兒園階段的閱讀應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習慣和能力;小學階段(尤其小學初段)在注重培養閱讀興趣、習慣和能力時,應加大閱讀量;小學高段和初高中,還應重點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閱讀能力是閱讀學習的核心,閱讀能力不可能自動形成,它依賴於長期有針對性的引導與幫助。我們可以利用「0-18歲的閱讀路徑圖」,掌握一個基本的閱讀模式,根據孩子的情況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設計,給孩子更適宜的方法。最後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怎樣去閱讀一本圖畫書。

圖3:如何閱讀一本圖畫書

 

當我們看一本書的時候,要發展一種整體性的閱讀模式。閱讀前要有一些準備性的工作,或者導入新的方法,比如,跟孩子說,這個書叫什麼名字,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主題?包括這個作者、出版社是什麼。

 

閱讀中,整個互動行為包括觀察、分析、預測、表達等。例如,引導孩子去觀察圖畫中的線索、圖畫的順序,預測一下故事情節會怎樣發展,同時,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

 

有延伸性的活動,例如創編故事、圖畫書的再創作等。兒童在閱讀後能夠在成人的幫助下做出非常有趣的圖畫書,會成為一個小作者。

 

相關焦點

  • 民族文版少兒讀物實現0-18歲分級閱讀
    民族出版社參照《中國兒童分級閱讀參考書目》,針對民族少兒的認知水平與閱讀習慣,按照0-3歲、4-6歲、7-8歲、9-10歲、11-12五個年齡階段,為民族少兒研發民族文版階梯讀物,實現0-18歲民族少兒母語分級閱讀。
  • 你還在為孩子閱讀犯愁?0-6歲兒童繪本閱讀指南
    中國兒童早期閱讀研究報告指出,學校的每一項課程都依賴於閱讀基礎,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0-6歲應該是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的關鍵。那如何選擇呢?小編認為,從繪本著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最佳的選擇。人類是先學會圖像記憶,圖像思維,然後才命名,學會符號抽象思維。
  • 我國3歲以下兒童照顧政策的系統性構建——臺灣地區0~2歲兒童照顧政策的發展路徑及其啟示
    90年代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只有促進照顧服務提供者的多元化,才能更加靈活而迅速地回應不同主體在兒童照顧上的多樣化需求。因此,如何根據社會的發展,明確不同時期政府、市場和家庭等多元行動主體的定位,是我國制定0~3歲兒童照顧政策時必須考慮的事項。我們看到多數國家(地區)在促進公共託育服務發展的同時,仍然積極強調家庭照顧的重要性並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 2017年貴州省0—3歲兒童早期綜合發展項目銅仁試點開班
    3月11日,2017年貴州省0—3歲兒童早期綜合發展項目銅仁試點開班儀式在錦江賓館舉行。
  • 0-1歲的閱讀發展特點和閱讀書目推薦
    很久以來,博客、微博、群裡,有不少關心親子閱讀的媽媽爸爸經常問我,幾歲幾歲讀什麼書,有什麼推薦。0-1歲最近跟很多家長交流,有的人就會問從多大開始閱讀比較好,一般我都說:越早越好。我們要想孩子有閱讀習慣,真的是越早越好,讓他知道他的成長過程中,有書相伴,有爸爸媽媽讀書的聲音相伴。不過,1歲內的嬰兒還是有些閱讀的基礎和跡象可以介紹。嬰兒到4個月左右,眼睛觀察事物的模式已經建立,聽力當然更進一步了,加上睡眠時間逐漸減少,正好是書和圖卡這樣的閱讀玩具侵入的時候。
  • 家長必知|0~6歲兒童語言發展規律
    0~6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0~2歲。在這個時間段,你只要在正確的時間,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他的語言就會得到充分而健康的發展。要想在語言關鍵期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0~2歲積極回應他們的發音或者語言;在13~20個月的時候對孩子進行「語言轟炸」,增加對話。3~6歲3~6歲是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
  • 家長必知 | 0~6歲兒童語言發展規律
    0~6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0~2歲。在這個時間段,你只要在正確的時間,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他的語言就會得到充分而健康的發展。要想在語言關鍵期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0~2歲積極回應他們的發音或者語言;在13~20個月的時候對孩子進行「語言轟炸」,增加對話。
  • 兒童圖書閱讀推薦(0-12歲)
  • 覺察式養育:0-2歲兒童的情緒及社會性發展
    今天周圓月醫生會介紹0-2歲兒童的情緒及社會性發展。 氣質是早期表現出來的,個體的反應性與自我調節特徵。在紐約縱向研究中發現了三種類型的氣質,易養型兒童,難養型兒童和啟動緩慢型兒童。難養型兒童表現出較多的適應問題。氣質具有遺傳基礎,一般來說,氣質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 0-18歲家庭教育指導內容「重點」
    3歲】1、提倡母乳餵養,增強兒童的免疫力。6、提供言語示範,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7、加強親子溝通,養成兒童良好的情緒。8、幫助兒童適應幼兒園生活。【16-18歲】1、引導兒童樹立積極心態,儘快適應學校新生活,2、引導兒童與異性正確交往。3、引導兒童「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 0-4歲18Kg以下進口兒童安全座椅哪個好?
    我們仍然準備按照以前的思路分國產和進口兩個方面給大家一一介紹一下;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幾款銷量最好的適合4歲以下寶寶的進口兒童安全座椅:第1款:德國Kiddy/奇蒂兒童安全座椅 先鋒者Kiddy/奇蒂 先鋒者適合體重:18Kg以下 年齡:0-4歲座椅安裝接口:安全帶 正/反向安裝人體固定方式:三點式/五點式安全帶座椅特色
  • 聚焦「0-18歲」發展:共繪學校發展未來路線圖
    來源:中國網未來學校生態大會 (FSEC,Future School Ecology Conference),是中國教育智庫網與未來學校研究院聯合主辦、中教資聯與雅森國際聯合承辦的為賦能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聚焦0-18歲兒童發展的綜合性會議會展。大會採用以會促展、會展融合的形式開展。
  • 裡程碑|0~5歲兒童語言發展
    兒童的語言發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年齡的兒童表現出不同的語言發展水平,今天禮橙貝君來分享下:兒童語言發展的裡程碑。
  • 0-18歲完全英語學習規劃路徑 | 小C老師開講
    閱讀之所以重要,除了是獲得知識的必備工具,它更是培養思辨能力和寫作的基石,是展開英語學習的核心。我們今天就以閱讀為主線來聊一聊0-18歲的英語學習規劃。因為繆思當家督導老師小C就是雅思8分的英語達人,所以這個話題就不請別人了,自己家老師來鎮場了。
  • 0~3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教育
    語言是否屬於智力範圍,這個問題是有爭論的,但是語言對三歲前的兒童來講,要求生理上能發出不同的聲音而且在智力上要求有助於記憶運用表現及符號的,所以與智力發展密不可分。一 語言能力的發展。新生兒首先發出的聲音是哭聲,並且以哭聲作為他們餓或不舒服的信號。
  • 丹佛兒童發展篩選測驗表(0-6歲)
    童爸前言:在童爸健康群裡看到有熱心寶媽發了一張0-6歲的兒童發育對照表,我覺得非常不錯
  • 歪歪兔書單:適合0-12歲兒童暑假閱讀的童書
    今天給大家總結出了0-12歲的暑假書單,部部精彩!大家可根據自家寶寶的年齡,自行選擇【0-3歲閱讀清單】《嬰幼兒超級認知力》認知力是小朋友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認知這個基礎沒打好,會直接影響孩子未來閱讀、學習和各項能力發展。
  • 0-4歲18Kg以下國產兒童安全座椅哪個好?
    作者:寶寶知道 啊喵喵進口兒童安全座椅無論功能還是做工都非常不錯,整體銷量也很好,但就是貴了點,動輒就是兩三千元,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可是一筆不算小的開支。那國產的0-4歲的兒童安全座椅有沒有物美價廉、性價比高的呢?
  • 關於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家長需要知道的一些事:0-8歲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兒童8歲前的語言發展階段,以及如何更好的鼓勵兒童發展語言技能兒童的語言發展是驚人的,這也是許多家長真正期待的,而其實幫助孩子學習語言的秘訣很簡單:多說多聽。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關於兒童語言:你需要知道什麼語言是兒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支持你的孩子交流、表達自我和理解感情的能力。它還支持思考和解決問題,發展和維持關係。
  • 2019年中國兒童讀物行業發展現狀及國際化路徑分析
    一、兒童讀物作用兒童讀物是指少年兒童閱讀的文學作品、知識讀物、連環畫、遊戲樣式讀物等的總稱。兒童發展兒童的生理和心理在時間上的變化過程。一般指從出生到成熟(青年初期)的過程,也有一些學者從胎兒期開始進行研究。兒童生理方面的發展表現為身長、體重、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的結構和機能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