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產Model 3在國內市場的價格持續降低,銷量持續過萬,國產Model 3儼然成為國內電動車市場絕對的霸主級產品,當然在很多網友看來,以特斯拉的品牌和產品實力,如果特斯拉的產品能夠持續降價,那麼特斯拉的產品銷量還能繼續增長,甚至形成搶購特斯拉的風潮,當然這種看法主要的目標還是在Model 3上。
日前海外媒體發布了特斯拉新產品的渲染圖,這是一款基於Model 3平臺打造,但是尺寸比Model 3小了一圈的溜背兩廂純電車—Model 2,根據現在國產Model 3的價格推算,這款Model 2在上海超級工廠國產之後的價格,至少應該在20萬元以下,如果國產Model 3短時間內無法將價格壓到20萬以下水平,那麼未來這一重任可能就要落在Model 2身上了。
Model2的渲染圖被公布,自然會引發很多的討論,一個主要的論調便是,如果Model 2的價格低於20萬,尤其是在15萬前後,那麼特斯拉將完成對國產電動車的」通殺「,這款車有可能在銷量上比現在的國產Model 3還要優秀,成為國產特斯拉新一代爆款車型。
不過在我們看來,就算Model 2國產之後,價格可以低於20萬,甚至達到15萬的水平,也不可能達到Model 3的銷量水平,我知道這樣的論斷在很多網友看來是胡說八道,但是看完我們的依據之後,相信大家也能部分認同我們的觀點。
首先是尺寸的問題,國產Model 3的車長4694mm,這已經算是中級轎車中比較入門的尺寸了,只要是比Model 3的尺寸更小,不管是兩廂車還是三廂車,就只能是緊湊型車了。很明顯,這款Model 2會是一款兩廂溜背車,而不是Model 3式三廂造型的溜背車,緊湊型兩廂車在國內市場是什麼市場表現,其實大家也是有所了解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合資品牌緊湊型轎車到了國內之後都要加長並且推出三廂車型的原因所在。
當然在我們看來,這都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特斯拉的品牌定位與Model 2的產品定位之間,未來可能存在矛盾。我們知道,現在的Model 3,已經變成了一個美式純電豪華品牌,既然是豪華品牌,那麼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就有個偏好的問題。也就是說現階段購買Model 3的車主,大概率都是家裡不止一款車,所以購買一輛Model 3短途駕駛,一輛燃油車長途使用,是非常不錯的組合搭配,而且30萬級別的價格,的確也契合豪華品牌中級車的定位。
但是Model 2的價格低於20萬,或者說可以達到15萬的水平,上述消費群體是不可能因為Model 2更便宜而選擇這款車的。那麼Model 2就變成了中低收入群體的選擇,但是這一群體的預算大多數時候只夠購買一款車,也就是家裡的唯一用車,而且到了Model 2,很難保證還能有Model 3那樣的產品力和豪華感,那麼對於一般收入的消費者來說,選擇一輛電動車作為家裡的唯一用車,這顯然是不太現實的,至少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有些朋友說,我們可以買兩輛車,一輛燃油車和一輛Model 2,但是反過來問一句,十幾萬預算的車主,有幾個能在小區買得起兩個車位?沒有兩個車位,兩輛車停哪裡?如果只買一輛Model 2,能像Model 3的車主們那樣方便嗎?
而且從級別上來看,豪華品牌緊湊型轎車幾乎沒有賣得好的,從目前國內豪華品牌緊湊型轎車的銷量水平來看,奧迪A3的銷量稍微好點,奔馳A級三廂和寶馬1系三廂的銷量就很一般了,而二線豪華品牌普遍有自知之明,乾脆不推出國產緊湊型轎車,因為大家都知道,消費者購買豪華品牌車型,都是有一定的品牌包袱在裡面的,也就是說,如果寶馬3系能降價降到20萬以下水平,那麼一定會賣瘋,但是寶馬1系優惠後的價格只有不到20萬,就是賣不動。因為人們普遍認為,購買豪華品牌車型,還要兼具一定的實用性,可能中級轎車以上的產品才能符合要求,光有品牌,沒有產品力的緊湊型轎車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同樣的道理,Model 3面臨的情況也是一樣,所以我們不認為Model2問世之後,能在銷量上達到Model 3的水平,就像寶馬1系的銷量連寶馬3系的零頭都達不到一樣。
所以,其實並不是一個品牌的新車價格越便宜,就一定會越暢銷,一款車的銷量一定是和它的級別、價格息息相關的。所以Model2問世之後,我們相信會在歐美獲得暢銷,但是在國內市場,恐怕希望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