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旭:打破關鍵材料「卡脖子」

2020-12-16 21世紀經濟報導

編者按:從11月17日開始,21世紀經濟報導推出系列專題「高成長企業論——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瞪羚』樣本」,計劃連續推出十期。該系列報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粵港澳大灣區中心與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策劃執行。

該系列報導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成長企業,我們試圖通過深入的一線採訪和實地調研,呈現活躍在大灣區戰略新興產業的「瞪羚」企業的群體故事,挖掘大灣區創業者們對各自所在產業的探索、發現和努力,也試圖呈現他們的奮鬥、選擇和思考。

第4期報導,讓我們聚焦新材料行業,聚焦華科創智。這是一家從香港科技大學實驗室技術起步的公司,因為看到內地關鍵材料行業被國外廠商「卡脖子」的現實,通過悉心研究替代材料技術,實現納米銀線技術的突破;並通過6年多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條把新材料實驗室技術嫁接風險投資、實現產業化市場化的「技術孵化」之路。未來已來,「屏連萬物」,希望關鍵材料「卡脖子」的現象一去不復返。(編輯 李豔霞)

「隨著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走向物聯網時代,許多過去局限在手機、平板上的應用場景將會『無觸不在』,通過採用觸控屏將現在很多的場景智能化,實現萬物互聯。這將是納米銀線的機遇」,華科創智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喻東旭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

曾先後在聯想、比亞迪工作過的喻東旭,深耕PC、手機領域近20年,經歷了功能手機被智慧型手機取代的行業大轉折。其中,最具顛覆性的是ITO(氧化銦錫)材料在手機上的應用,按鍵被觸控螢幕所取代。

也正是這一時期,日本積水化學、日東電工等企業對ITO材料市場的壟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對中國手機廠商「卡脖子」的難題。在2012年前後,儘管市場上的觸控螢幕供貨商都擴大了產量,但ITO薄膜的供貨商數量卻非常有限,而當時國際廠商以供應蘋果訂單為主,使得中國出現高端ITO薄膜緊缺的局面。

「材料短板的問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也一直希望尋找其他的材料來替代ITO,解決材料『卡脖子』的難題」,喻東旭在採訪時表示,華科創智目前生產的納米銀線電容屏應用到終端,畫面效果更好、觸控反應更靈敏。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喻東旭認為,華科創智6年多發展歷程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型新材料創新科技企業的縮影,把握著關鍵核心技術的華科創智在大灣區的科創沃土中成長,這也是未來大灣區的國際競爭力所在。

納米銀線有望引領物聯網時代

《南方財經》:在新基建中,納米銀線有哪些應用?

喻東旭:新基建的發展,尤其是通訊技術的發展給納米銀線等材料的應用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其實在2005年至2006年間,聯想、黑莓和夏新等公司都投資了觸屏手機,但受到通訊技術的制約以及觸控屏材料的限制,整體的體驗都不好。隨著5G時代到來,其高速率、高帶寬和低延時的三大特性令我們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走向物聯網時代。過去在3G、4G時代,很多應用場景局限在手機、平板上,現在則有很多物品也能夠成為觸屏互動的載體,茶几、鏡子和電視機等都可以在採用觸控屏之後進行交互,實現智能化。

在物聯網時代,屏連萬物,很多的屏幕不再只是顯示屏,而是接入網際網路的一個埠。智能家居、會議屏、電子黑板、車載屏幕的廣泛應用,都會隨著5G等通訊技術的升級而普及。

這也是納米銀線的機遇。ITO材料阻值高且易斷,目前在小尺寸的觸控屏上應用比較廣泛,在ITO替代材料技術當中,納米銀線則是大尺寸觸控屏和柔性屏幕最好的選擇,其兼具低阻值和柔性的特性,能夠讓傳統的顯示終端升級為智慧終端。

《南方財經》:從國際層面看,目前納米銀線技術路線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

喻東旭:從3.5寸的小屏到50寸以上的屏幕是目前主流的顯示尺寸,在21寸以下ITO的應用比較廣泛。在10寸到21.5寸之間金屬網格技術的應用也在增加,市場上主要是日本的松下、富士等企業提供金屬網格材料,但金屬網格最大的問題是製作成本較高,良率較低,到了43寸以上良率則會進一步下降,此外,採用金屬網格材料的觸控屏會存在摩爾紋,這令其應用會更多地局限在10寸到32寸的屏幕應用中。

納米銀線的應用則更為廣泛。在43寸以上尺寸的屏幕中也能夠維持較高良率,並且具有銀優良的導電性,優異的透光性、耐曲撓性,為實現超大尺寸觸控、柔性觸控、摺疊屏等提供了可能。納米銀線雖產業化程度不如金屬網格,但規避了摩爾紋的問題,相比其它如納米碳管、石墨烯等材料,在導電性、透光性或成本方面擁有更多優勢。

總體來說,儘管納米銀線有一些競爭對手,但在大尺寸屏幕的應用上優勢明顯。

「無觸不在」:技術走向深水區

《南方財經》:公司的產品未來應用場景有哪些?

喻東旭:公司的觸控屏產品是對原有產品的「革命」和升級。目前摺疊手機還處起步階段,但未來摺疊手機成為市場的主流後會有根本性的變化。

我們還研發了電致變色技術,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到汽車玻璃、幕牆玻璃等之上,採用電致變色玻璃的幕牆能夠降低室內空調的能耗30%-40%以上,還能夠減少光汙染。

康寧曾經做過一個電視廣告片,廣告中每一塊玻璃都是可觸控的。用華科創智的技術,這種場景在未來就能夠實現。

當然,目前公司能夠產生收入的主要還是納米銀導電膜、納米銀觸控屏,以及採用納米銀觸控屏的終端等。其他技術還處於研發當中,離產業化還有一定距離。

《南方財經》:目前公司是如何規劃市場發展路線的?

喻東旭:政府扶持對我們公司開拓市場起到了較大作用。通過這些試點,很多大客戶了解到了我們的產品,今年我們拿到了很多代工訂單,這與前期試點分不開。

我們希望以納米銀材料為核心,做最大的商顯領域的OTM工廠。華為、科大訊飛、海爾、海信等都進入了商顯領域市場,市場已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這些品牌對軟體、集成、品牌、渠道方面有很強的能力,但在材料領域沒有進行太大的布局,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我們所提出來的OTM工廠就是給這些品牌做代工。這不是純粹代工,而是原創技術的加工。

未來我們可能成為很多品牌的材料提供方或者代工方,手機、電視屏、智能家居最後都會成為我們的客戶。

《南方財經》:未來市場的引爆點在哪?

喻東旭:我覺得未來的智能電視會走向觸摸電視,假如海信未來出廠的電視有30%-40%採用觸控螢幕,那市場規模就很可觀的。觸摸電視目前只是市場剛剛興起,明後年會有大的起色。

還有摺疊手機的推廣。目前摺疊手機的市場佔有率還是比較小的,等摺疊手機的產業鏈成熟了,成為市場的主流,那麼我們也能夠佔據很大的市場。

我的判斷是,在一些細分領域,比如說智慧黑板,這已經是行業的標準,目前主流品牌的出貨量預估是明年能夠翻倍。此外,還有會議屏,這能夠替代傳統的投影儀。

未來,市場的引爆還需要蘋果等頭部廠商的引領,行業引領者將會帶動整個市場的發展。

大灣區是材料創新企業的沃土

《南方財經》:你認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

喻東旭:我們在納米銀的相關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另外,華科創智進入了材料製造的深水區,將材料應用到了產品之中,並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未來華科創智會進行更多的孵化。

《南方財經》:目前公司盈利情況如何?

喻東旭:我預期2021年公司能夠實現較大的盈利。原計劃今年就能夠實現,但受疫情影響總體盈利情況有所削減。

《南方財經》:公司創辦到現在遇到過哪些您印象比較深刻的困難?

喻東旭: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產品關、技術關、資金關和人才關等等,可能我們今天的對話是比較輕鬆的,但實際上回憶起來每一關都不容易。比如說材料技術的突破,在把反應放大之後,理化條件發生了變化,如何突破成為我們要解決的難題。

此外,還有將納米銀墨水塗到基膜上,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是全球跑,去尋找合適的設備,後來我們發現一些上市公司有這樣的設備,只是不是應用在塗納米銀墨水上,我們就上門溝通,希望他們幫忙。

在尋找客戶的時候我們也曾遇到難題。過去我們遇到很多的公司採用的是老技術,對新技術會有牴觸。我印象最深的是視源在2017年推出了會議平臺MAXHUB,當時他們接受了我們的材料,給了我們將材料上市成功的機會,後來鴻合採用我們材料製作了智能交互黑板,這些合作幫助我們一下子就打開了市場。

資金支持也很重要。有技術沒資金的話不可能走到今天。一些項目申報都解決了我們一些資金問題,在2018年時我們獲批成為技術改造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這在當年深圳僅有五家。此外,還有一輪接一輪的風險投資。在2016年深創投投資之前,公司一度資金鍊緊張,帳上只剩下幾萬塊錢。後面不斷地融資,才讓公司有了目前的發展規模。

在人才關上,光有美好的願景是不夠的,創業的戰友們能否同甘共苦,困難時能否一起扛下去都是考驗。作為一個創業公司,公司骨幹既是將又是兵,很多部門都是從1個人做起。目前公司已經有一支穩定的隊伍,相信未來會更加順利。

文字記者|周智宇

文字編輯|李豔霞

出鏡記者|周金穎

攝像記者|謝茂翰 楊毓

視頻編導|宋潔

配 音|劉錦陽

監 制|方曉茸

統 籌丨 李銳 於曉娜 祝乃娟 張伍生

出品人|蔡萬麟 任天陽

相關焦點

  • 同行共智,華科創智與雲蝶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2月2日,華科創智與雲蝶科技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廣州雲蝶科技有限公司舉行。本次戰略合作將依託雙方核心技術優勢,發揮雙方科研團隊協同聯動作用,積極促進高科技材料技術與智慧教育行業深度融合,不斷拓展智慧教育創新應用合作,攜手打造「智慧教育生態圈」,形成全面、長期和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全球柔性新材料領域企業華科創智技術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膜展出
    北京時間04月11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柔性材料專家華科創智亮相CITE2019 可摺疊觸控模組榮獲創新獎。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9/0411/53761.html深圳市華科創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科創智)作為全球柔性新材料領域龍頭企業,5G時代摺疊消費電子產品的主要推動者,受邀參加了本次博覽會,並在2號館2A151設立了展位,獲得了業界及媒體的高度關注。
  • 獲邀參展第三屆國際CMF展會 華科創智銀納米線引關注
    華科創智作為銀納米線柔性材料領域領軍企業參展本次盛會。本屆展會展出面積達20000平米,共分六大展區,吸引了500+行業極具影響力的公司參展。華科創智為本次展會展出銀納米線墨水、導電膜、電容屏模組、PDLC智能液晶調光膜及會議平板等豐富產品種類,幾乎涵蓋銀納米線產業鏈從材料到終端的所有環節。
  • 南方科技大學、緯達光電、華科創智、科廷光電確認演講——2019光電顯示類光學膜及相關原材料技術與應用論壇·CHINAPLAS同期
    2018/01-2019/02依託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平臺步入電子顯示行業,作為光電新材料研發中心副主任致力於電子墨水顯示器件的關鍵材料研發。2019/03加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系任職高級研究學者,開展卷對卷納米壓印關鍵技術的研究。演講主題:《中國偏光片國產化發展現狀及趨勢》
  • 全能「防疫」新材料 銀納米線的AB面
    (放大40000倍的納米銀)華科創智作為國內納米銀領域的領軍企業,充分挖掘納米銀新材料潛在價值,積極開拓納米銀在透明電極及醫療衛生兩大領域應用市場,先後推出了(納米銀的優勢)華科創智自主研發的納米銀具備導電性好、透光性佳、彎曲性優異、成本低、穩定性好、無摩爾紋等優勢,是新一代人機互動的關鍵材料,已廣泛應用於摺疊消費電子產品和大尺寸觸控終端兩大領域
  • 大地實業集團董事長賈鵬致創智科技全體股東的公開信
    在國家宏觀經濟新政策調整的大背景下,在證券監管部門退市新政倒逼之下,在創智科技重組復牌或者退市的十字路口,我作為創智科技公司大股東大地集團董事長,給大家寫這封信,希望您對創智科技重組的工作,繼續予以關注和支持。  創智科技從2003年起連續三年虧損,2007年4月27日起被依法暫停上市。公司喪失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瀕臨退市,廣大股東的切身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 用三至五年打造中國第一、世界一流創新型汽車高科技企業 四個關鍵...
    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國強分析,一是人才優勢,南京擁有53所高校、85萬在校大學生、81位兩院院士,「中汽創智」要做汽車行業最前瞻的技術,需要大量高端人才;二是產業優勢,南京具備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從研發、製造到測試的一整條完備產業鏈;三是營商環境優勢,南京正打造創新名城,科技企業發展生態、服務優勢突出。
  • 打破國外壟斷!這種「卡脖子」材料中國能自己造了
    打破國外壟斷!這種「卡脖子」材料,中國也能自己造了 在日前舉辦的2019年網絡安全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天津市委網信辦主任王芸回答光明網記者提問時表示,截止今年上半年,天津全市引進各類人才17萬多人,其中包括人工智慧、網絡安全、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層次人才
  • 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面臨的難題與潛力分析
    在新發展階段,我國要大力開展自主創新,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把技術創新置於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當前,我國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仍面臨基礎研究薄弱、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意願不強、教育體制還不完善等問題,但也具有新型舉國體制、人力資源和產業體系三大優勢。
  • 【地評線】社論:解決發展中「卡脖子」問題,關鍵是改革和創新
    《建議》指出,(要)依託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在這個方面,近年來,我國出臺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舉措,就是要通過實施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的引領,逐步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協調發展的國內統一大市場。其次,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要一環是創新。
  • 終極版重組遭否決 *ST創智恐成新政下退市第一股
    *ST創智(000787)公告顯示,在當天審議的13項議案中,10項議案遭到否決。最為關鍵的《關於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具體方案的議案》,參與表決的股份為1.62億股,其中同意股份為1.06億股,佔64.92%,距離2/3以上同意的門檻差之毫厘。
  • ST創智生死時速 大股東大地集團或讓渡股權自救
    就在風險提示發布的前一天,四川大地實業集團(下稱「大地集團」)董事長賈鵬發布公開信,坦承多年來重組工作推進之不易,並呼籲股東盡棄前嫌,共同推進重組復牌工作。  知情人士透露,*ST創智將在在8月中旬以前拋出新重組方案,重組方仍是大地集團,方案有所調整。
  • ...比2015年增46.4% 聚焦先進位造業集群 主攻「卡脖子」關鍵技術
    我省規上企業研發經費比2015年增46.4% 聚焦先進位造業集群 主攻「卡脖子」關鍵技術 發布日期:2020-10-04 07:15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介紹,近年來,盛虹搭建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盛虹)紡織新材料研究院、國家級紡織品檢測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創新平臺,形成了支撐創新發展的「最強大腦」,覆蓋從紡織業前沿技術追蹤到生產線設備更新的產業鏈各環節。
  • ...精細化率不高、依賴度較高,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卡脖子」怎麼破?
    「卡脖子」,早晚全身上下都得被別人「卡」。  目前,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總體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關鍵材料「卡脖子」問題廣泛存在。這與世界第一原材料工業大國的地位不匹配,也不能很好支撐我國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同時,化工新材料領域長期存在的基礎研究不夠、企業融通不夠、產用結合不夠、要素聯動不夠等問題,使得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已成為制約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
  • 周渝波談國有資本運營:守住關鍵技術「卡脖子」環節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近日在其首場媒體溝通會上表示。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國新)成立於2010年12月22日,2016年初被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兩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單位之一。「中國國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市場化、專業化運營國有資本的有效路徑。」
  • 華科材料學院聯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雲上聯合主題教育
    近日,受清華大學材料學院研團總支的邀請,清華-華中大材料學院在線舉行「從我做起,同心戰疫」雲上聯合主題教育活動。兩校材料學院共118名研究生參與了本次活動。華中科技大學材料與科學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蔣文海首先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向參會的師生問好。蔣文海老師表示,在這兩個月的疫情期間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力量和中國速度。華中科技大學在此次抗擊疫情中做出了醫療救助、科研支持等方面的貢獻,材料學院的師生也在積極地為校園抗疫儘自己的一份力。
  • 大陸首條高端COF線在上達電子投產顯示面板「卡脖子」局面徹底終結
    COF基板則是集成電路產業鏈封裝測試環節關鍵材料,也是國家發布的?產半導體芯?所必須的19種關鍵材料之?。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TV應用COF需求數量同比增長了8%,手機面板應用COF的需求量同比大幅增長41%。與此同時,2019年全球COF Film材料的產能基本維持在37億片規模,供應產能有限,缺口達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