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作八年,偶然發現繳納社保是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該怎麼辦?你作為高校老師,看來對於養老保險的知識還是比較匱乏的,其實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也是屬於職工養老保險,和企業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從2014年10月1日才開始繳納養老保險的,當然不排除有的事業單位執行時間可能更早一些,高校作為事業單位,也和其他的事業單位一樣,都要為工作人員繳納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和企業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從根本上是沒有任何差別的,都叫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從繳費比例來看,繳費比例都是24%,都是用人單位承擔16%,個人承擔8%,都是按照本人實際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單位繳費都是計入統籌帳戶,個人繳費都是計入個人帳戶,這個操作模式是完全和企業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是一樣的,都屬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從退休條件的規定來看,也是完全一致的。總體上都是要求需要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最低要達到15年,繳費年限都要累計計算,同樣涉及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等,除了具有高級職稱女性人員和擔任副處級領導幹部的女性人員的退休年齡可以在55歲到60歲周歲以外,其餘人員的退休年齡的規定都是一樣的。只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是由兩部分組成,除了基本養老金以外,還要計算職業年金。如果你所工作的高校為你和你愛人,繳納了職業年金,那麼你們繳納的養老保險和其他人員就是沒有區別的,如果沒有為你們繳納職業年金,或者沒有按照你們的實際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而是按照職工社會平均工資60%來作為繳費基數,那麼你們可能就不屬於該校編制內的工作人員,而屬於編制外的聘用人員。
從養老金計算方式來看,機關事業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在辦理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和企業職工辦理退休時的計算方式都是完全一樣的。養老金都是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兩個部分。基礎養老金都是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歷年平均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來作為計發基礎養老金的基數,每繳費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基,個人帳戶養老金都是按照個人帳戶資金總額來除以相對應的計發月數,男性60歲辦理退休,計發月數為139個月,女性55歲辦理退休,計發月數為170個月。如果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比如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之後辦理退休的人員,在養老金計算中要計算過渡性養老金,並且對於高出按照老制度計算的部分,還要分10年過渡期按照比例來計發。對於2014年10月之後參加工作,2014年10月之後辦理退休的人員,養老金的計算辦法和企業職工沒有任何差別。
根據上述分析,你發現你所工作的高校為你繳納不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而是企業的基本養老保險,其實這是你對養老保險知識的認知不足而導致的誤會,只要繳費基數是按照你本人的實際工資來繳納的,繳費比例是24%,同時為你繳納了職業年金,那麼你所在的高校就是為你繳納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和企業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都是屬於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養老金的計算都是按照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帳戶資金餘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等來作為計算的標準,在同等條件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退休後待遇是沒有任何差別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除了要增加職業年金以外,其他也是沒有任何差別的。
綜上所述,你所在的高校為你繳納的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如果繳費基數、繳費比例沒有變化,而且還為你繳納職業年金,那就說明你們單位為你繳納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這和職工養老保險是沒有差別的;如果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不是按照本人實際工資繳納,也沒有為你繳納職業年金,這就是繳納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需要向單位的人事部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