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按照其溶解性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在前幾天的更新中,我們已經分享過脂溶性維生素,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水溶性維生素吧。
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1.B族維生素
(1)維生素B1
維生素B1又叫硫胺素,也被稱為抗腳氣病維生素,在自然界中常與焦磷酸結合成焦磷酸硫胺素。它是所有維生素中最不穩定的一種,通常在乾燥的食品中穩定性較好。
維生素B1以多種脫氫酶、脫酸酶的輔酶形式參與機體糖代謝過程。機體缺乏時會引起腳氣病、神經炎等。穀類、豆類、酵母、乾果、動物的內臟、瘦肉及蛋類都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1。
(2)維生素B2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由於呈橙色而得名,對光敏感,易被紫外線破壞。因此,對於富含維生素B2食物的貯存應該注意避光。
維生素B2是機體中一種重要輔酶的組成成分,在生物的氧化中起重要作用。當機體缺乏時,物質代謝發生障礙,會引起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等。
維生素B2在食品中分布廣泛,動物性食品比植物性食品中的含量高,植物性食品中豆類和綠葉蔬菜的含量較多。
(3)維生素PP(維生素B5)
維生素PP即維生素B5,因其具有防止癩皮病的作用,所以也叫抗癩皮病維生素,包括煙酸和煙醯胺兩種物質。它是維生素中最穩定的一種,在一般烹飪及食品加工中不易損失。
維生素PP參與機體糖類、脂類代謝,機體缺乏時會引起癩皮病、口角炎、腹瀉、精神紊亂等。
食物中含維生素PP較多的有動物肝臟、魚、肉、酵母、花生、硬果及綠色蔬菜。一般粗糧中含量較高,精緻的麵粉、稻米等因加工過程損失而減少。
(4)維生素B6
維生素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三種。食品中維生素B6在熱加工、濃縮、脫水等過程中容易被破壞。
維生素B6是機體內很多酶的輔酶,參加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代謝。各類食品中均含有維生素B6,且人體腸道內細菌也能合成少量,並為人體所吸收,所以人體一般不缺乏維生素B6。
(5)維生素B3
維生素B3因分布廣泛,故又被成為泛酸或偏多酸。它是體內合成輔酶A的原料,人體內一般不缺乏。
(6)維生素B11
維生素B11又稱為葉酸,可預防惡性貧血,胎兒脊椎裂等,主要存在於動物的肝以及植物的葉中。
(7)維生素B13
維生素B13又被稱為氰鈷酸,用來預防惡性貧血,主要存在於動物的肝臟。
2.維生素C
維生素C又被稱為抗壞血酸,它是一種不穩定的維生素。維生素C生理功能廣泛,參與機體的代謝,消除機體內的有關毒素,治療缺鐵性貧血等。此外,維生素C還具有抗癌、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以及維持牙齒、骨骼、血管、肌肉正常功能的作用。
維生素C主要來源於水果和蔬菜,以柑橘、檸檬、山楂、獼猴桃、番石榴、酸棗、番茄等水果和蔬菜中居多。此外,豆芽和辣椒中也富含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