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尋什麼烏煙瘴氣的鳥導師!

2021-02-07 把書讀薄

假如世上有人願意掏錢買擒龍術,那麼,就肯定會有人大言不慚地教別人擒龍術,儘管他自己也從來沒見過龍。

教別人成功,可能嗎?

小時候看小品《賣拐》,覺得好笑是好笑,就是太過誇張了,人怎麼可能那麼傻,被人如此容易地忽悠了。

等到經歷些許世事,才知道,小品並不是很虛。很多人,並不大願意動腦袋。很多大忽悠的手法,並非有多麼高明,只要人認真過一下腦,就會發現出問題。

教別人成功學,他自己成功了嗎?他自己那麼懂得成功之學,為何不自己創辦個世界五百強企業,為何還要靠賣嘴皮子餬口。這麼多年過去了,誰是通過學習成功學而成功的,他們的徒弟中,有誰創辦了世界五百強企業。

他說:我不想成為億萬富翁,我不想演講,不想開勞斯萊斯;只是因為我的學生想,是別人需要,所以我就要先做到。

這段話,讓我想起呂不韋與秦始皇他爹的那段有趣的對話。

呂不韋覺得做生意來錢太慢,當他遇見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時,眼前一亮,大呼「奇貨可居」。他跟異人說:我要光大你的門戶!異人雖然在秦趙兩國混得都不怎麼樣——秦國像忘了他一樣,由於兩國關係緊張趙國也不把他當盤菜,他連專車都快沒了,吃穿用也捉襟見肘,但再怎麼說異人也是一國之公子,架子總還是有的,他哪能看得起一個二道販子。異人對呂不韋說:你還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門戶吧!很明顯,異人想:你自己還沒發達,就想讓我發達,這不是胡扯嗎?呂不韋說:我的門戶靠光大你的門戶而光大。

那些教成功學的,大多是通過賺取別人的學費來發家致富的。這樣的狀態,本身就很荒謬。

《騰訊評論 · 今日話題》曾做過一期專題《 揭密成功學大師》,該專題指出:「據陳安之說,他『27歲(即1994年)就成了億萬富翁』。然而,事實是,成立於2001年的這家初始資金10萬元的公司,卻成為了陳安之人生真正輝煌的起點。而網絡上兩家『陳安之官方網站』也分別成立於2004年和2009年。」

一位叫畫圖狗的網友說的特別幽默,他說:「說來慚愧,剛培訓完就像自己被洗腦了一樣,感覺,天地之大,唯我獨尊。分分鐘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感覺!就像中了魔怔一樣。最後大概過了一個多月吧,才恢復正常。到現在媳婦還拿我當年剛培訓完回來天天跟他講的那一套大道理空話來笑話我。」

魯迅在《導師》一文中言:

要前進的青年們大抵想尋求一個導師。然而我敢說:他們將永遠尋不到。尋不到倒是運氣;自知的謝不敏,自許的果真識路麼?凡自以為識路者,總過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態可掬了,圓穩而已,自己卻誤以為識路。假如真識路,自己就早進向他的目標,何至於還在做導師。說佛法的和尚,賣仙藥的道士,將來都與白骨是「一丘之貉」,人們現在卻向他聽生西的大法,求上升的真傳,豈不可笑!

「假如真識路,自己就早進向他的目標,何至於還在做導師。」這話,簡直就是一語道破天機。

比如寫書法好的,早就去當書法家了,何必還在辦班教學生。

口才真正好的,早就應該參加主持人大賽了,何必辦班靠收學費過日子。

魯迅痛快地寫道:「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不如尋朋友,聯合起來,同向著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問什麼荊棘塞途的老路,尋什麼烏煙瘴氣的鳥導師!」

相關焦點

  • 魯迅《華蓋集》:開掘象牙塔裡的力量
    於是魯迅給青年必讀書中加了那麼幾句「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少看中國書,其結果不過不能作文而已。但現在的青年要緊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 魯迅面對那個時代的後浪演講時,說了些什麼話?
    在《老調子已經唱完》裡,魯迅鼓勵香港青年拋棄老調子:「舊文章,舊思想,都已經和現社會毫無關係了,從前孔子周遊列國的時代,所坐的是牛車。現在我們還坐牛車麼?從前堯舜的時候,吃東西用泥碗,現在我們所用的是什麼?所以,生在現今的時代,捧著古書是完全沒有用處的了。」
  • 魯迅當年為什麼說年輕人要「少看中國書」?原因令人深思
    事實上,魯迅曾經多次開出書單,但這都是在了解對方需求的情況下開的,如為好友許壽裳之子,如為想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的曹靖華。再看當時的名流梁啓超、馬幼漁開的書單,其實針對的都只是某一特定人群,而不能適應於所有青年。魯迅無疑是極為清醒的,他從不以青年導師自居。
  • 李斌:兔子的導師是誰其實並不重要
    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兔子跟上獅子這個導師,自然是為了解決「生存」這個第一要務。那麼在大學、科研機構裡,研究生們對導師的依附或者說是期望,又是什麼呢?「如果真的成了他(她)的學生,不論將來搞研究還是找工作,肯定都有好處,大樹底下好乘涼嘛。」這種期許,相信是許多研究生的心聲。只是,導師好與差的衡量標準又是怎樣的呢?
  • 上海自然博物館《拼圖尋鳥之旅》遊戲上線啦!
    如果新年可以許一個願望,你的會是什麼?有趣有盼,無災無難?說到願望,人類自幼年時期就有飛天夢。古有萬戶飛天,今有「嫦娥」奔月。不過真正憑藉肉身就能飛上天,另人類心生羨慕的,就只有大自然的精靈——鳥類了。古人就對鳥兒讚美不已。
  • 魯迅翻譯《小約翰》
    )創作於1887年的長篇童話詩,主要講述了主人翁小約翰天賦異稟,能夠與花草鳥獸交談,他在奇妙的大自然中暢遊,透過許多弱小生靈的眼眸,看到了人類世界的醜惡,於是執著尋求那本「解讀人生所有疑問的大書」,最終懷著對人類的愛和思考認識,回到了現實生活。
  • 魯迅失戀,卻「笑死」網友?懷著試試的態度去讀,果然笑出豬叫聲
    《我的失戀》——擬古的新打油詩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低頭無法淚沾袍。愛人贈我百蝶巾;回她什麼:貓頭鷹。我的所愛在鬧市;想去尋她人擁擠,仰頭無法淚沾耳。愛人贈我雙燕圖;回她什麼:冰糖壺盧。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塗。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魯迅之煩惱
    「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易。」魯迅先生不易,多是因為整個大的社會動蕩不安,個人如池塘中的蜉蝣,身不由己。人在生活艱難的時候,難免總會想起無憂無慮的童年和以往趣事。童年總會過去,少年漸成大人,而愈長大愈煩惱,人人難以避免,魯迅先生自然也不能例外!相比如今想「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們,魯迅先生的童年且算幸運吧!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紅的綠的光滑的高大的,這些鮮豔的顏色和突出的線條,無疑是記憶漣漪中令人印象深刻的。
  • 鳥男女的「鳥」
    我所要引用的是一個在家鄉流行的罵詞:鳥。魯迅小說《阿Q正傳》裡有兩處用到「鳥男女」。一處是:「殊不料這卻使百裡聞名的舉人老爺有這樣怕,於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況且未莊的一群鳥男女的慌張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一處是:「這時未莊的一夥鳥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饒命!』誰聽他!第一個該死的是小D和趙太爺,還有秀才,還有假洋鬼子……留幾條麼?
  • 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展「尋鳥季·科學家面對面」交流活動
    為進一步響應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的號召,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培養公眾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愛好,同時也為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進行社會資源轉化,上海自然博物館2019尋鳥季特別策劃推出「尋鳥高手——科學家面對面」活動,旨在架起科學家與公眾溝通交流的橋梁。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第一篇究竟寫的是一種什麼鳥
    《詩經》的開篇第一句「關關雎鳩」,寫了一種名為雎鳩的鳥。可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都在為此爭論不休:雎鳩到底是一種什麼鳥呢?不知從哪裡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 沈復的童趣,魯迅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童年,有你的影子麼?
    那時的我們,啥都不懂,但又什麼都明白似的,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和一顰一笑,縱然完全不知道大人們到底在說些什麼。既如此,家長的言傳身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20世紀90年代,經濟尚不像如今這般日新月異,科技也不似現在這樣先進。那個時候,踢毽子,跳皮筋,過家家,老鷹捉小雞等,充盈了90後的整個童年。猶記得過家家時的和稀泥。
  • 這些當今教育存在的問題,看看魯迅先生怎樣破解
    當下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或許都可以從魯迅教育觀中找到破解的鑰匙。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魯迅教育觀的9個基本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教育的本質及其重要性。什麼是教育?教育為什麼重要?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講,教育是為避免「中國人從『世界人』中被擠出」。
  • 曉說:我覺得你們那些底層人,搞的什麼亂七八糟、烏煙瘴氣!
    ||曉說:我覺得你們那些底層人,搞的什麼亂七八糟、烏煙瘴氣!高曉松,大家應該都不怎麼陌生,如果不知道的話,那麼一定聽過他的這首歌——《同桌的你》。沒錯,就是老狼唱的《同桌的你》,作曲作詞編曲都是高曉松!
  • 魯迅、巴金、朱光潛的青年說:有一分光,便發一分熱
    今天,重溫魯迅、巴金、朱光潛對青年人的寄語,願我們各自努力,有一分光,發一分熱。魯迅: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1936年魯迅與青年木刻家們 沙飛 / 攝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近來很通行說青年;開口青年,閉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論?有醒著的,有睡著的,有昏著的,有躺著的,有玩著的,此外還多。
  • 清華教授劉瑜不容忍孩子平凡,看看魯迅對孩子的...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因為一篇《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演講刷屏,說什麼「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引發不同群體的爭議。 張文宏的父母都是溫州普通的農民,辛苦了一輩子供她讀書,靠自己的努力成了醫學醫學權威,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
  • 魯迅假裝失戀寫下一首詩,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
    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奠基人,雖然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身體力行的提倡白話文,但是魯迅的古文水平也是很高的。這從魯迅的著作《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就可以看出來,魯迅真是博覽群書,他讀過的古籍真是汗牛充棟。
  • 中華心理學協會情感導師流靜主講「幫你尋TA」520公益情感課
    2020年5月20日,在這個玫瑰飄香的夜晚,《山西晚報》「幫你尋TA」婚戀系列講座又一次開課啦!這一期情感公益課堂邀請到了中華心理學協會情感導師、資深催眠師流靜,進行了「相約情感導師,助力浪漫脫單」的主題活動。在流靜老師帶領下,大家在線進行了一場深入內心的自我探索之旅,一場跨越時空的情感對話。
  • 造地動儀的張衡寫下千古名詩,魯迅仿作一首,卻是為了諷刺徐志摩
    而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也模仿張衡這首《四愁詩》,寫過一首「失戀詩」。《我的失戀》魯迅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低頭無法淚沾袍。愛人贈我百蝶巾;回她什麼:貓頭鷹。我的所愛在鬧市;想去尋她人擁擠,仰頭無法淚沾耳。愛人贈我雙燕圖;回她什麼:冰糖壺盧。不知何故兮使我糊塗。我的所愛在河濱;想去尋她河水深,歪頭無法淚沾襟。愛人贈我金表索;回她什麼:發汗藥。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經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