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買咖啡禮盒舉報遭欺詐 法院判決支持行政認定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消費者買咖啡禮盒舉報遭欺詐 法院判決支持行政認定

  中新網重慶12月18日電 (鄧莉 郝紹彬)禮盒標註與銷售標籤標註產地不一致,顧客認為構成欺詐向價格主管部門舉報,結果對答覆不滿意提起行政訴訟。近日,重慶市第五中級法院對該糾紛作出二審判決,判決重慶市九龍坡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認定重慶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楊家坪店不屬於價格欺詐的行政行為合法,駁回了彭先生要求撤銷該行為的訴訟請求。

  今年初,彭先生在重慶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楊家坪店(簡稱家樂福店)購買了「雀巢金牌咖啡」禮盒,盒內有100克裝「雀巢金牌咖啡」兩瓶、附贈品雀巢咖啡精美珍藏杯蝶兩套、雀巢咖啡專用量匙一把。

  瓶裝「雀巢金牌咖啡」系東莞雀巢有限公司從日本進口,該禮盒東莞公司包裝,咖啡的品名、產地、規格及附贈品的品名、數量均在禮盒外包裝上予以標示。該公司分別委託其他國內公司生產雀巢咖啡專用量匙和杯蝶,附贈品的製造商名稱、地址均在禮盒內有標識。

  彭先生於2013年3月9日,以家樂福店銷售「雀巢金牌咖啡」禮盒時在標價籤上標註產地為「日本」,且該禮盒的附贈品為「三無」產品,家樂福店構成價格欺詐為由向九龍坡發改委舉報。

  2013年5月10日,九龍坡發改委回復彭先生,認定家樂福店在銷售「雀巢咖啡」禮盒時不構成價格欺詐。彭先生不服該回復,遂向九龍坡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九龍坡發改委《關於彭先生舉報函的回覆》,判令重新回復。

  彭先生不服一審駁回訴訟請求的行政判決,遂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二審審理查明,家樂福店銷售的「雀巢金牌咖啡」禮盒,盒內雀巢金牌咖啡系從日本進口,禮盒內的咖啡杯碟及量勺系東莞公司為銷售而將瓶裝咖啡及饋贈物品包裝成禮盒,並非是對咖啡最後完成實質性改變。家樂福店在銷售該商品禮盒的標籤上標註的產地為日本,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第三條「完全在一個國家(地區)獲得的貨物,以該國(地區)為原產地」和第五條第(三)項「不考慮為貨物銷售而作的包裝等加工或者處理」的規定。家樂福店在銷售的商品禮盒上對饋贈物品品名、數量以及生產者信息進行了明確標示並經檢測質量合格,其在銷售標籤上標註產地不屬於《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第六條第(七)項規定的價格欺詐行為,不構成價格欺詐。

  重慶五中院認為,九坡坡發改委受理投訴後作了調查,回復事實清楚,程序合法且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一審法院判決並無不當。上訴人提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遂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相關焦點

  • ...禮盒上卻寫明東莞包裝 家樂福賣的雀巢咖啡 究竟是不是進口商品
    原標題:超市標籤稱日本進口商品,禮盒上卻寫明東莞包裝 家樂福賣的雀巢咖啡 究竟是不是進口商品   重慶晚報 一套200多元的咖啡禮盒,超市的銷售標籤上註明為「日本進口商品」,而禮盒上卻寫著「東莞產」等字樣,這讓消費者彭先生有些摸不著頭腦。
  • 欺詐行為的認定和撤銷權的除斥期間
    3.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二款規定,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故王先翠主張三倍懲罰性賠償於法有據。4.王先翠一審時已提交了停車協議和停車費發票,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之規定應支持王先翠關於停車費的訴訟請求。
  • 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賠償要求被一審、二審判決駁回法院:意圖...
    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究竟是維權還是唯利?其行為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近日,市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起茶葉買賣合同糾紛案時,就表明了鮮明的立場:鑑於原告謝某紅為職業打假人,其維權動機並非為淨化市場,而是意圖通過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違反誠信原則,一審判決駁回其全部訴訟請求。
  • 消費者狀告去哪兒網,是商家欺詐還是惡意索賠?
    近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陳某某訴北京趣拿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趣拿公司,該公司系「去哪兒網」的經營者)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法院判決認為陳某某利用網站信息聚合錯誤,以索賠為目的,假意定立合同,不應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其索賠動機也表明其未受到網站錯誤信息的誤導。故判決駁回陳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判決後,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目前,該案判決已生效。
  • 「百年修正旗艦店」茯苓酸棗仁茶被法院認定虛假宣傳、銷售欺詐...
    中國網財經12月15日訊(記者 李靜)中國裁判文書網日前披露的一則《行政裁定書》顯示,福建安溪滋美堂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滋美堂茶業公司」)因其經營網店「百年修正旗艦店」產品「修正茯苓酸棗仁茶」涉嫌「虛假宣傳」,被消費者丁某告上法院。
  • ...茯苓酸棗仁茶被法院認定虛假宣傳、銷售欺詐 客服稱「修正集團...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12月15日訊(記者 李靜)中國裁判文書網日前披露的一則《行政裁定書》顯示,福建安溪滋美堂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滋美堂茶業公司」)因其經營網店「百年修正旗艦店」產品「修正茯苓酸棗仁茶」涉嫌「虛假宣傳」,被消費者丁某告上法院
  • 江西首例網購價格欺詐案,法院判了:3倍賠償
    這個案子的判決告訴你,「雙11」省錢?可不一定!隨後,小吳立即向當地的物價局以及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了舉報。最終,法院依據商家的價格欺詐行為,判處被告向原告支付三倍賠償金4920元。據了解,該案也是江西省法院系統判決的首例網絡購物價格欺詐案
  • 法院:商家以次充好,雖與樣品一致,仍應認定消費欺詐
    要點解讀買賣商品的材質雖與樣品一致,但經營者系以其他質次價低材料充當樣品及訂貨單材料的,應認定構成消費欺詐。①欺詐即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故"欺詐行為「應包括「經營者主觀上須有欺詐之故意」這一要件。本案中,從產品訂貨單上載明的木種內容和成品門實際木種對比,可證明毛某事實上已遭受商行主觀欺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對消費者知情權作出規定,即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積極實施侵犯消費者知情權行為構成欺詐。
  • 判例:廣告類投訴舉報與處理行為之間不具有利害關係
    故馬某作為舉報人與某市場監管局對被舉報企業涉嫌違反廣告法行為調查和移交處理等行政行為不具有利害關係,不具備提起行政複議申請的主體資格。綜上,根據行政複議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決定駁回馬某的行政複議申請。馬某不服,向一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判決撤銷被訴決定書,重新作出行政複議。
  • 「Note7爆炸」二審:機主要求認定三星欺詐,被法院駁回
    「Note7爆炸」二審:機主要求認定三星欺詐,被法院駁回 實習生 薛莎莎 澎湃新聞記者 陳興王 2019-04-01 19:58
  • 網購進口咖啡 發現味道不對還頭暈 法院:消費者勝訴!商家退一賠十
    他在某商家購買的進口咖啡,不僅味道與此前喝過的不同,喝完後還出現了噁心、頭暈等症狀。經查詢和詢問,他發現咖啡中含有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的成分。溝通無果,他將商家告上法院。近日,都江堰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審理,判處商家退還購物款並支付10倍賠償。網購咖啡花兩千餘元身體出現不適「你買的那個咖啡大家都喝了,味道很不錯。」
  • 北京君太百貨女裝檢測不合格 法院認定構成欺詐
    日前,北京市西城區法院認定北京君太太平洋百貨有限公司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一審判令其退還貨款並作出三倍賠償。2014年5月30日,許先生在君太百貨以每件799元的價格購買了兩件BOEMOR&1968的連衣裙,裙子的合格證標明「面料:67.5%聚酯纖維32.5%棉 裡料:100%聚酯纖維」。回到家後,許先生感覺所買裙子的質地可能存在問題。
  • 北京一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 再審反轉不支持十倍索賠
    之後,劉某將銷售商、生產商、展銷公司訴至法院,請求依據食品安全法規定,判令被告方返還購物款、公證費,並增加賠償十倍貨款。一審判決支持劉某退貨的訴求,同時認為劉某為職業打假索賠人,非以生活目的購買商品,不屬於消費者,不支持十倍賠償。
  • 三星Note7炸機案二審宣判 認定三星不存在欺詐
    4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三星手機爆炸案原告回先生處獲悉,其起訴三星公司存在欺詐一案已二審宣判,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原告回先生上訴,維持一審判決。2018年11月23日,三星Note7炸機機主回先生訴三星案在廣州越秀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認定被告三星中國公司不存在欺詐的故意。
  • 江蘇高院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
    因富豪公司未能舉證證明其出售的商品不存在瑕疵,故應認定其隱瞞真實情況銷售存在瑕疵的汽車,構成欺詐,因此判決支持了李忠的訴訟請求。點評:李忠購買汽車系因生活需要自用,而非用於經營,屬於生活消費,故商家與消費者之間並不僅僅是普通的買賣合同關係。
  • 具體行政行為被民事判決作為證據認定後行政機關能否行使撤銷權
    劉某以排除妨礙為由訴至法院。劉某提供了面積為360平方米25號土地使用證,證明劉某是在自己有使用權的宅基地範圍內施工。法院審理認為,劉某的25號土地使用證合法有效,劉某在自己的宅基地範圍內拉院牆並無不妥。因此,判令李某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民事判決生效後,李某向×國土資源局舉報稱劉某的土地使用證是偽造的。國土局經調查核實,劉某的土地使用證是在其本人擔任土管員時自己填寫的。
  • 4S店未告知消費者新車車鑰匙缺失,是否構成欺詐?
    轉自:中國法院網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近日,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成功審理一起因4S店消費欺詐引起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經法院審理,判令4S店將案涉購車款返回原告,並承擔銷售價款三倍的賠償責任。
  • 法院判決:「職業打假人」也屬消費者,打一次假是好事,打十次假不可能變成壞事
    打假的目的可能為了獲利,任何人訴訟都是為了利益,誰也不是純粹為了體驗訴訟程序而到法院來走一遭的,民事訴訟如此,行政訴訟、刑事訴訟也是如此,不能因為當事人的目的是為了獲利,法院就駁回起訴者的訴訟請求。利益分為合法利益和非法利益,法院保護的是合法利益,否定的是非法利益。制假、售假獲取的是非法利益,打假獲取的是合法利益,為了獲取合法利益,無可厚非。要求法院支持制假、售假的利益否定打假的利益,是與制假、售假者一個立場的腔調。
  • 這起二審行政公益訴訟案獲法院判決支持
    近日,隨著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聲法槌敲擊,鄂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服由鄂州市鄂城區檢察院訴鄂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依法履行土地監管職責一審行政公益上訴案當庭宣判。鄂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汪元金出庭支持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