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例:廣告類投訴舉報與處理行為之間不具有利害關係

2020-09-22 市場監督管理半月沙龍
[摘要]由於違法廣告行為既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又損害同行競爭者的利益,同時亦會對整個市場秩序造成損害。

因此,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於虛假廣告行為進行查處,目的在於規範廣告活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廣告業的健康發展,維護整個市場經濟秩序。

故,雖然對於違法廣告行為的舉報權與投訴權是包括消費者在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享有的,但上述權利並不專屬於某一特定權利人。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廣告違法行為的投訴舉報事項進行查處,系維護公共利益,並非為保護特定權利人的個人利益。

因此,某市場監管局作出的涉案告知單並非為了保護特定舉報人的權益,市場監管總局認定馬某與某市場監管局作出的投訴舉報處理行為之間不具有利害關係正確,馬某不具有針對涉案告知單提起行政複議申請的主體資格。

1

(2020)京行終203號

市場監管總局針對馬某提出的行政複議申請於2019年7月24日作出《行政複議決定書》(國市監複議〔2019〕86號,以下簡稱被訴決定書),主要內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行政複議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項 規定:「行政複議申請符合下列規定的,應當予以受理:……(二)申請人應當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

」馬某認為被舉報企業涉嫌存在虛假廣告的行為向某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某市場監管局)舉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以下簡稱廣告法)第六條 第二款 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廣告監督管理工作。

某市場監管局收到舉報材料後依照相關規定將涉嫌違法的案件線索交由某市海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海澱市場監管局)調查,並依照馬某要求將移交辦理情況書面告知馬某,已依法履行了相關職責。

市場監管總局認為,舉報人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反映相關企業存在涉嫌違反廣告法的行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經調查核實後作出相應處理,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目的是為了規範廣告行為,加強對廣告活動的規範,促進廣告業的健康發展,並非為了保護特定的舉報人的權益。

故馬某作為舉報人與某市場監管局對被舉報企業涉嫌違反廣告法行為調查和移交處理等行政行為不具有利害關係,不具備提起行政複議申請的主體資格。

綜上,根據行政複議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決定駁回馬某的行政複議申請。

馬某不服,向一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判決撤銷被訴決定書,重新作出行政複議。

2

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某市場監管局於2019年3月22日收到馬某現場提交的舉報材料,被投訴人為瀋陽某整形外科醫院(以下簡稱某醫院)、朱某及46家網站,其投訴請求為:1.核查某醫院資質標準,被投訴人違反廣告法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虛假宣傳欺詐消費,明知服務有缺陷仍為馬某提供服務,依法處理被投訴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2.被投訴人欺詐消費應退還馬某醫療費85630元,並賠償服務欺詐增加賠償金277890元,其中頦成型手術收費但未做,小計363520元,以及被投訴人收取頦部提升手術費7000元,但被投訴人未給做,欺詐消費賠償21000元,共384520元;3.賠償馬某住院誤工費2012.7元,護理費2012.7元,夥食補助費350元,營養費350元,交通費600元,檢查費565元,維權合理支出3000元,及服務缺陷造成損害損失兩倍懲罰性賠償金17780.8元;三次複診,被投訴人未進行複診以及向被投訴人索取病例、醫大三維CT檢查而產生的損失誤工費1725.2元,交通費100元及其兩倍3650.4元,本項共計23146.8元;4.被投訴人賠償馬某依鑑定結論計算出的殘疾賠償金和精神損害賠償金數額同殘疾賠償金,被撫養人生活費,取出手術採用的金屬釘取出費用及損害後果損失由被投訴人承擔;以及後續修復治療費、交通費、差旅費、誤工費、住院夥食補助費、營養費、護理費及另加本項金額的兩倍服務缺陷造成損害懲罰性賠償金;5.被投訴人承擔本案鑑定費、因鑑定及本案發生交通費、住宿費、差旅費、夥食補助費、誤工費數額依據結案發生最後一次後統計匯總提出。

某市場監管局於同年3月27日對馬某進行電話回復,馬某要求進行書面回復,故其於同年4月1日作出《投訴舉報告知單》(以下簡稱涉案告知單),主要答覆內容如下:針對馬某反映的「新某網」等網站涉嫌發布違法廣告的情況,經調查,除「優某網」上名為「某整形」的帳號發布的三條視頻屬於廣告法所調整的商業廣告以外,馬某舉報的其他網站發布的內容均為機構簡介、行業新聞、招聘信息等非廣告信息。

對於「優某網」涉嫌發布違法廣告的情況,某市場監管局已按有關規定轉交海澱市場監管局進行調查,最終結果可向海澱市場監管局詢問,由海澱市場監管局給予回復。

某市場監管局於同日向馬某郵寄涉案告知單,馬某於同年4月3日籤收。

馬某不服,於同年5月26日向市場監管總局郵寄《行政複議申請書》,複議請求為:依法撤銷涉案告知單,依法認定涉某市場監管局屬轄24家網站及國內其餘22家網站經營者違法責任及連帶賠償責任。

市場監管總局於2019年5月27日收到,後向某市場監管局作出《行政複議答覆通知書》,某市場監管局於同年6月27日作出《行政複議答覆書》,並將該答覆書及證據材料送達市場監管總局。

市場監管總局於同年7月24日作出被訴決定書,並於同年7月30日向馬某郵寄,馬某於同年8月1日籤收。

馬某不服被訴決定書,於同年8月13日訴至一審法院。

3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行政複議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項規定,行政複議申請人應當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

因此,申請人與行政行為之間存在利害關係是複議機關受理行政複議申請的前提條件。

本案中,馬某認為「新某網」等46家網站實施了虛假廣告行為,向某市場監管局提出舉報,因對某市場監管局對此舉報事項作出的涉案告知單不服,進而向市場監管總局申請行政複議。

根據廣告法第一條規定,該法之立法目的在於「規範廣告活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廣告業的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同時,該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權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違反廣告法的行為。

由於違法廣告行為既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又損害同行競爭者的利益,同時亦會對整個市場秩序造成損害。

因此,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於虛假廣告行為進行查處,目的在於規範廣告活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廣告業的健康發展,維護整個市場經濟秩序。

故,雖然對於違法廣告行為的舉報權與投訴權是包括消費者在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享有的,但上述權利並不專屬於某一特定權利人。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廣告違法行為的投訴舉報事項進行查處,系維護公共利益,並非為保護特定權利人的個人利益。

因此,某市場監管局作出的涉案告知單並非為了保護特定舉報人的權益,市場監管總局認定馬某與某市場監管局作出的投訴舉報處理行為之間不具有利害關係正確,馬某不具有針對涉案告知單提起行政複議申請的主體資格。

馬某關於其因虛假廣告誤導其消費並受到損害,故而與涉案告知單存在利害關係等理由缺乏法律依據,不予支持。

被訴決定書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

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在作出被訴決定書的過程中,履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規定的受理、作出行政複議答覆通知書、送達等程序,行政複議程序亦合法。

綜上,馬某請求撤銷被訴決定書的訴訟理由均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 的規定,判決駁回馬某的訴訟請求。

馬某不服一審判決,以其是廣告受眾之一、是消費者,深受廣告或宣稱其害、是利害關係人等為由,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撤銷被訴決定書,重新作出行政複議。

市場監管總局未提出上訴答辯意見。

一審卷宗證據材料均已隨案移送本院。

本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一致,對此予以確認。

4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 規定,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案中,馬某向市場監管總局申請行政複議,請求撤銷涉案告知單,依法認定涉某市場監管局屬轄24家網站及國內其餘22家網站經營者違法責任及連帶賠償責任。

市場監管總局作出上述被申請作出內容的行政複議決定的前提,應是某市場監管局具有馬某申請其作出相關處理的法定職責。

依據廣告法、《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等法律規範及本案查明的事實,縣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廣告監督管理工作,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某市場監管局收到馬某的舉報材料後將涉嫌違法的案件線索交由海澱市場監管局調查處理,並將移交辦理情況書面告知了馬某,已依法履行了相關職責。

馬某仍要求某市場監管局履行查處職責,缺乏相應的請求權。

市場監管總局認定馬某與某市場監管局作出的移交處理等行政行為不具有利害關係,不具備提起行政複議申請的主體資格,並通過作出被訴決定書,駁回馬某的行政複議申請,上述處理並無不當。

綜上,市場監管總局接到行政複議申請後所履行的行政職責並無不當,馬某要求市場監管總局履行行政複議法定職責的理由不能成立,一審法院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亦無不當,本院應予維持。

馬某的上訴請求和理由缺乏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0元,由上訴人馬某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二〇二〇年五月十三日

來源:質量雲

發布單位:中國工商出版社 新媒體部(數字出版部)

注重交流執法經驗

關注消費維權動態

同護市場公平正義

共觀市場經濟大潮

權威●專業

半月沙龍微信

輸入公眾號「市場監管半月沙龍」,即可找到。

相關焦點

  • ...舉報損耗大量社會資源,最高法判例:投訴舉報目的要具有合理正當性
    最高法院判例:投訴舉報目的要具有合理正當性【裁判要旨】只有舉報人在為維護其自身合法權益而舉報時,行政機關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才有可能侵犯其合法權益。如果舉報人僅僅是以公民身份,行使憲法、法律賦予公民的控告檢舉或投訴舉報的權利,而非為了自身合法權益對相關違法行為進行舉報的,其與行政機關就其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沒有利害關係。
  • 主觀公權利被侵害後才具有行政法上的利害關係|最高法院判例
    所謂「利害關係」應限於法律上的利害關係,同時,行政訴訟乃公法上之訴訟,上述法律上的利害關係,一般也僅指公法上的利害關係。 申言之,只有主觀公權利,即公法領域權利和利益,受到行政行為影響,存在受到損害的可能性的當事人,才與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才形成行政法上權利義務關係,才具有原告主體資格,才有資格提起行政訴訟。
  • 證券舉報類行政案件中「利害關係」認定的法理評析
    一、「實際影響論」實質是考量行政行為對當事人權利義務增減的影響  實際影響論認為,判斷當事人與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是否具有利害關係,關鍵是看該行政行為是否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實際影響;如果相關行為導致當事人權利或義務的增減,則當事人與行政行為具有利害關係,當事人具有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的資格,相反就不存在利害關係。
  • 對徵收違法行為投訴舉報的回覆不滿的,可以起訴或複議嗎?
    那麼,對於向上級部門投訴舉報的回覆不服的,究竟能不能提起訴訟或申請複議呢? 其次,《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 章劍生|| 行政訴訟原告資格中「利害關係」的判斷結構
    劉廣明訴張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複議案(以下簡稱「劉廣明案」)可能是迄今為止最高人民法院論證誰是「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最為充分的一個判例。基於審級制度所形成的法院上下級之間事實上的「服從關係」,「劉廣明案」對地方各級法院今後審理類似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即使對最高人民法院自己今後審理類似案件,也具有事實上的裁判拘束效力。
  • 【案例說】舉報和投訴的區別及其可訴性
    鄭敏傑並未提供證據證明其存在與上述投訴舉報事項相關聯的合法權益。同時亦無相關法律規範明確規定工信部負有實施特定行政行為以實現鄭敏傑個體合法權利保護之職責。故鄭敏傑與其履職申請事項之間不具有法律上利害關係,其提起的本案之訴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依法應予駁回。
  • 最高院判例:訴訟請求不成立不是駁回訴訟請求的法定條件
    然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行政訴訟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法定條件並非原告訴訟請求不成立,而是被訴行政行為完全合法。收到投訴申請後,上海市財政局未予受理,劉先生、金女士曾向財政部申請行政複議。複議過程中,上海市財政局於2018年11月26日作出《資產評估投訴舉報受理通知書》,決定受理舉報。後財政部作出財複議(2019)4號《行政複議決定書》,確認上海市財政局未在法定期限內履行受理投訴舉報法定職責行為違法。
  • 北京三中院:「利害關係」仍應限於法律上的利害關係,不宜包括反射性利益受到影響的當事人,河北大午公司與核發證行為不具有利害關係
    起訴不符合法定條件,已經立案的,法院應當裁定駁回起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最後,國家畜禽委員會從事的評定工作是一種專業技術類的評定,制度設計和評定的目的也是為了公共利益的維護,對於個體權益所產生的影響也僅是一種反射利益,而非行政法律關係上的實際影響。綜上所述,河北大午公司與被訴畜禽新品種配套系證書核發行為之間不具有利害關係,不具有提起本次行政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一審法院對此應予駁回。
  • Everybody,對《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有何話要說?
    第二條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投訴舉報,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投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請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解決該爭議的行為。本辦法所稱的舉報,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反映經營者涉嫌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線索的行為。
  • 舉報投訴人行政訴訟原告資格探討
    楊某不服,向中國證監會申請行政複議,中國證監會認為復函僅告知楊某舉報事項的核查結果,未侵害其合法權益,楊某與復函之間不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不符合行政複議受理條件,決定駁回楊某的複議申請。而最高人民法院(2013)行他字第14號《關於舉報人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不作為行為不服是否具有行政複議申請人資格問題的答覆》則通過對司法鑑定執業活動舉報投訴相關案件的請示答覆,確立了舉報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舉報相關違法行為人,要求行政機關查處,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不作為行為不服申請行政複議的,具有行政複議申請人資格的規則。
  • 上半年「兩品一械」投訴舉報數據發布 藥品過期類投訴舉報是熱點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我要舉報,中心廣場有流動攤販銷售藥品。」今年上半年,青海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共收到「兩品一械」(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投訴舉報414件,同比下降16.4%,藥品過期類投訴舉報是熱點。
  • 全國統一食品藥品監督投訴舉報電話「12331」
    中新網12月31日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今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食品藥品投訴舉報管理辦法(試行)。辦法規定,全國開通統一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電話「12331」,建立一體化的投訴舉報網絡信息管理系統。
  • 最高法判例:行政訴訟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法定條件並非原告訴訟請求不成立,而是被訴行政行為完全合法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五項規定,前述「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應當是指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投訴,具有處理投訴職責的行政機關作出或者未作出處理的情形
  • 杭州中院:非出於消費目的而購買的投訴舉報人無原告主體資格
    綜合以上事實,李俊昆並非出於消費目的的購買者,其向市場監管經開分局提出的案涉投訴舉報並不屬於普通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進行的投訴舉報。故李俊昆與被訴舉報處理告知書之間不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李俊昆不具備原告主體資格。
  • 最高院:所謂「利害關係」仍應限於法律上的利害關係,不宜包括反射性利益受到影響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張家港市政府經審查認為,劉廣明與823號通知不具有利害關係,遂於2016年3月21日作出〔2016〕張行復第2號駁回行政複議申請決定,並於2016年3月22日送達劉廣明。劉廣明不服,向一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精讀|行政行為的利害關係人具有行政訴訟原告資格
    第一章 訴訟主體 | 0011.不服經批准的行政行為可向批准機關的上級申請行政複議 | 0032.行政行為的利害關係人具有行政訴訟原告資格 | 0103.行政許可訴訟案可以將署名機關和批准機關列為共同被告 | 017第二章 受案範圍 | 0254.行政案件立案審查時不能以訴的利益取代受案條件 | 027
  • 判例!市場監管部門收到投訴後七個工作日內一定要告知
    《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第十四條規定,具有本辦法規定的處理權限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擔自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並告知投訴人。第三十一條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等有關規定處理舉報。舉報人實名舉報的,有處理權限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還應當自作出是否立案決定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告知舉報人。
  • 信訪、投訴、舉報怎麼處理?銀保監會三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大河財立方消息11月1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銀行業保險業消費投訴處理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國銀保監會信訪工作辦法(徵求意見稿)》《銀行保險違法行為舉報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投訴辦法》《信訪辦法》《舉報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判例!個人微信公眾號商業宣傳文字及圖片內容屬廣告範疇
    手術後出現了各種問題及症狀,錢某認為美清診所及韓某存在欺詐和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錢某多次找其理論,交涉無果。錢某作為受害方,為維護自身權益,於2019年4月2日向北京衛生監督熱線12320舉報投訴醫生韓某及其所在的美清診所,要求依法調查並查處其診療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 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負責人就《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
    處理投訴舉報是市場監管部門為民服務的一線窗口,直接關係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8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投訴舉報諮詢1124.96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1.17億元,化解了大量社會矛盾,查處了大量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後,公眾訴求持續增長,訴求渠道林立,處理模式不一。制定《辦法》,就是要方便群眾辦事,統一公眾訴求渠道和處理模式,優化處理流程,提升服務公眾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