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倫理道德家庭教育—王鳳儀善人
微信公眾平臺號 wangfengyishanren
文/節選:《王鳳儀性命哲學淺述》
作者:以志先生
第六章 四大界雜談
四大界的內容,上述諸章,已做了系統的論述。其它涉及四大界的鳳儀先生語錄,摘抄如下,試為闡述。
33. 先生說:「人們只知求大、求高的,絕定不住志。志是得時時知足,才能成的。」
求大、求高的,是自私和貪心的表現,是受名利地位的趨使,經不住逆境的考驗。他的新,極易受外界的牽動,所以定不住志。必須處處知足,把一切塵緣看淡,心無一物,才能定住志,不動心。
34. 先生說:「今人拿『心』學佛,離佛界有億萬裡,那又怎能成佛呢?」
此處的心是指心界,以私心貪心去學佛,求著發財升官,為了享受,正是與佛的教導背道而馳,越學離佛越遠。只有逐步破除我相,去掉我執,你不求佛,佛自然距你越來越近。
35. 先生說:「四大界達通,才能到大同,意界僅能小同。」
又說:「意界人只能自己好,不能成人僅是小同,必到志界才能大同。」
四大界通達,才能到志界,志界是無人無我,人我一體,度化世人,其精神境界自然是「大同」,意界僅能成己,所以僅是「小同」。
未完待續……
王鳳儀善人
(生:1864-1937年)
被譽為儀聖
倫理道德宣傳家
性理療病的發明人
中國近代偉大的民間教育家
宣化上人以「不識一字成聖人!」 讚嘆王鳳儀聖人
王鳳儀善人既不曾讀過佛經道典,又未學過聖經賢傳。生平講道,完全是由躬行實踐中生出來的。例如,由於悔過,頓愈瘡癆,才發明性理療病。因此,欲鑽研其學說,必須對其生平事跡有所了解。三界、五行、四大界,是其學說的主體,指明了人生的正路與人生的歸宿;倫理家道、死心化性,是其學說的重點,闡明了盡人合天、了凡入聖的至德要道。
王善人講道多用鄉言俚語,但卻從這些淺近而樸素的語言中,講出了繼往開來的大道理。例如:不爭、不貪、不怨人、找好處、認不是,這對於後學來說,是多麼熟悉的話呀!這每一個字,都有千斤分量,它代表了最淺而又最深的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作起來卻須要下很深的功夫啊!它不僅是盡性立命的要道,更是性理療病的主要途徑。在家庭來說,它是解決糾紛與苦惱的關鍵。例如,婆媳之間的摩擦,是家庭中最突出的問題,也恐怕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不太好解決的問題吧。那麼丟開了找好處、認不是,再用什麼辦法,能突破這個難關呢!
王鳳儀告訴我們: 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鳳儀一生的言行,就是一部不朽的經典。後人記載王鳳儀善人事跡及思想的書有很多,如:《王鳳儀言行錄》《王鳳儀年譜與語錄》《王鳳儀篤行錄》《王鳳儀性命哲學思想淺述》《王鳳儀化性談》《王鳳儀嘉言錄》等等!想了解學習王鳳儀人生事跡和其思想,可以先請一本《王鳳儀言行錄》或《王鳳儀嘉言錄》或其他書看。
關注王鳳儀微信公眾平臺號:wangfengyishanren
(微信公眾平臺 由義工維護)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
【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男人無志,家道不興】
【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儒家慧能王鳳儀微信平臺每天分享王鳳儀善人道德倫理思想,請首先推薦家人親戚關注微信公眾平臺!
查看第一階段內容回復 【第一階段】
查看第二階段內容回復 【第二階段】
查看第三階段內容回復 【女子教育】
查看第四階段內容回復 【家庭六步教育】
查看《讓陽光自然播灑》回複數字301到326
查詢部分鳳儀思想公益講習班回復【講習班】
回復【資料下載】下載王鳳儀善人相關資料
王鳳儀善人:微信號 wangfengyi1864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