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媽家的大寶今年上了初一,即將面對人生中的重要分水嶺-中考。
面對中考接近40%的淘汰率(這部分孩子無法升入高中,需要去職高),以及重點高中的高升學率(有數據顯示,進入985和211學校的學生絕大多數都來自於各地的重點高中),讓大家無法忽視中考的重要性。
如果說小學是一個普及性的教育,那麼初中則帶有選拔性和淘汰性。
初中的課程明顯難於小學課程 ,從原來的語數英三門主課一下子增加到八門。雖然物理和化學在初一的時候還沒有涉及,但是,地理、生物、信息這種偏理科的科目已經開始學習 ,且地理在初二就會進行會考,並計入中考成績。而歷史、政治的學習難度也比較高,僅僅靠小學時候的死記硬背,是很難取得好成績的。包括語數英三門大主課的內容難度和學習難度也明顯提升。甚至,現在體育也納入中考,並且分值越來越高。
所以,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小學階段經常能取得90分以上的成績,甚至是100分,但到了初中,成績可能出現大幅度的滑坡,甚至有的孩子會出現不及格的狀況。
這種心理落差,對家長和孩子都會形成不小的影響。
小學的「學霸」上初中後成績下滑
我家大寶在小學階段整體學習算是比較優秀的,也被學校頒發過「學霸」獎狀。後面,因為家庭原因,大寶在五年級轉學,又碰到了今年的特殊狀況,在小學畢業考當中,大寶發揮並不理想。但這個成績在進入初中後,仍然在班級中排到了第6名。
本來想著可以重振旗鼓,但沒想到第1次月考,大寶就遭遇了滑鐵盧,名次直接下滑到了第13名。生性樂觀的大寶也似乎受到了一些打擊,後悔不應該輕視考前的複習(考試前的周末,大寶不肯多複習,忙著去看她的課外書)。她說了一段很經典的話:「小學的時候,臨時抱佛腳,還能抱得上。但是到了初中,8門課同時考,真是抱不過來了!」
考試後需分析總結並找到解決方案
在考試之後,我們拉著大寶首先分析了一下第1次月考失利的方面。
首先,語文作文徹底跑題,被扣了20分。其次,地理只考了77分,而其中錯的大部分題是關於各大洲各大洋在東西半球當中的位置,以及公轉、自轉相關的問題。其它各科,除了英語得了滿分外,都是不上不下的分數。最後,就是書寫分總計扣了20分,不是因為字寫得不好,而是因為有塗畫的地方。
分析完各科試卷之後,我們就跟孩子一起制定了下一次考試,也就是期中考試的目標,我們讓大寶自己來確定,這個目標得是「墊墊腳」能夠達成的。然後,針對這次失利的方面給出改進方案。
1、重點突破地理學科
地理號稱是文科中的理科,既有很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也有一些需要理解和思考的部分。地理的每一章內容,可自成體系,相對獨立。想要學好地理就需要把每一個章節的知識脈絡理清楚,而且要配合圖形進行學習。地球儀和地圖冊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
於是,我們就給大寶選購了初中地理筆記以及地理空白地圖冊等學習資料。幫助孩子用思維導圖、地圖等方法來記憶知識點。
2、分體裁閱讀作文選
初中語文卷120分的滿分,有50分在作文上,作文能否寫好,跟語文成績的高低關係很大。
在小學階段,我們從來沒有給大寶報過作文班,這是因為我們覺得廣泛的閱讀才能夠讓孩子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而好作文要靠的底層能力是孩子自己的觀察、思維、理解、創新等。
那時候,大寶對自己有感觸的題材會寫得非常出彩,也曾入選過省級作文大賽。但是,對於她自己沒有感觸的題材常常寫得不得章法。因為在小學時候的作文佔比並沒有那麼大,而且相對簡單,總體而言,大寶還是能夠得到高分。
現在進入初中以後,我們發現如果繼續讓大寶完全得天馬行空,可能在考試當中已經難以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了。
所以,我們選擇了一些含有各種題材的作文選,裡面還會對文章進行講解,比如這一段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寫好在哪裡。但是,我們沒有要求孩子背誦範文,只是讓她記下一些比較優美的句子或者名言名句,重點是培養她寫作文的思路,或者說,是一種寫文章的語感。
同時,我們依然很支持她廣泛地課外閱讀。這是繼續積累文學功底和素材的過程。
3、培養「想好後,再下筆」的習慣。
針對她卷面扣分多的狀況,我跟孩子的班主任做了溝通,發現如果是在草稿紙上寫出了大部分思路再謄抄到試卷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這就需要在平時鍛鍊孩子,一定要在頭腦當中把思路確定清楚再下筆。
所以,在後面每次做作業時,我們都有意識地讓孩子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而且要儘量不在卷面上塗畫,努力做到一次性寫對。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大寶在期中考試當中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地理上升到了89分,語文作文也提分不少,班級和級部排名也有了顯著的進步,達成了她給自己設定的目標。達成目標,我們就「狠狠地」誇獎了大寶,豆爸還送給大寶一個帶溫度的杯子(其實就是單位活動獎勵的),大寶為此高興了好多天,說自己憑實力拿到了獎品。
但是,這次考試中,也有一些遺憾的地方。首先,大寶的書寫分依然扣了很多,看來這一點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調整的,需要繼續努力(這點應該在小學階段就注意培養)。同時,這一次考試當中,孩子的政治和歷史得分又偏低了一些,並表現出了一些對文科的「不喜」情緒(因為她覺得自己的理科都考得不錯)。
看來,進入初中後的適應之路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依然需要針對孩子的狀況,不斷地調整。
還好,當我們自己沒有好的辦法幫助孩子解決時,可以通過借鑑專家和別人的方法,以避免走彎路。
比如這本放在我桌頭的《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就要推薦給大家,我們幫助孩子調整的很多方法都是從這本書中獲得的。
這本書的作者餘敏,是一位有著20年一線教學工作經驗的教師。她在書中沒有長篇大論地講理論,而是結合了很多真實案例,給出了拿過來就能用的有效解決方法。
她不僅在書中講述了整個初中階段的特點,以及家長需要重視的關鍵問題。
還將初中三年當中每一年的特點以及家長的注意事項和需要做的事情都進行了講解。
同時,她還針對初中各類學科的特點給出了正確的學習方法。
包括青春期怎麼讓孩子更順利地度過,家長跟男孩和女孩應該怎麼進行交流,也給出了詳細的方案。
上網、追星、飲食、運動……,關於初中三年中,孩子可能面對的各種問題,于敏老師也都給出了解決方案。
可以說,這本書就是中學生家長的寶典。
這本書原價35元,現在活動價29.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入手。
一頓午餐錢換得一本好書,用一套好的方法,陪孩子順利走過初中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