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摩託車來說,確實很多人的觀念還停留在125代步摩託車,因為國內大排量摩託車目前來說還是沒有太多的人所知道和認可,所以大部分看來摩託車都是廉價和社會底層階級的代言詞。
這就是為什麼前段時間在摩友圈裡流傳的一個上海的妹子吐槽有個男的開地平線去接她吃飯的事情,男方為了低調但是實際上也是在開玩笑的,當女方問起那個男的開的是什麼摩託車,男方說是地平線,後來那個女的跟其他朋友吐槽的時候,說別人追我的至少都是開凱美瑞的,今天一個開地平線的屌絲也想來追我?然後把「地平線」的圖片發給她朋友,後來她朋友才告訴她這個車是寶馬S1000RR,上的還是滬A的牌照,加起來50萬往上了,女孩瞬間不知道要說什麼。
其實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在大部分人的眼裡,摩託車的價值就是幾千元左右的,認為騎摩託車的都是窮屌絲,有一次看到一個視頻,在天津那邊,一個騎杜卡迪959的騎士左轉的時候停在左轉車道上,後面一輛鈴木奧拓按了幾下喇叭,杜卡迪沒有理,後來奧拓的車主伸頭出去說摩託車靠邊點,不要擋路,杜卡迪車主回應說摩託車也是機動車,憑什麼要讓開。
後來奧拓的車主說:有本事買輛四輪啊,一個兩輪摩託有什麼好裝逼的還停在機動車道上。其實殊不知那輛兩輪的摩託車可以換5輛奧拓了,但是奧拓車主渾然不知,只覺得是一個幾千塊的臭摩託車在擋路,還說出了那種自己買了汽車就看不起摩託車的語氣。
但是即便是這樣,也不能怪人家,因為前面也說了,摩託車現在來說都是小眾群體,懂摩託車的,會玩摩託車的自然都懂,不懂摩託車的就會以為摩託車就是幾千塊的125,因為畢竟從遠處看起來對於不懂摩託車的人看到的區別都不大:都是兩個輪子,所以說認知的局限性和觀念的區別導致會是這樣子的現象。
還有一種情況大家玩摩託車的應該都會碰到,有時候停在路邊等紅綠燈的時候,路邊的人尤其是父輩年紀的大伯們很多都會問:這個車多少錢啊,要一萬塊嗎?答:這個要十幾萬,當時騎的是川崎Z900RS,對方一般都會比較驚訝,說:十幾萬還不如買個小車多舒服啊,騎個摩託車日曬雨淋的多難受。這種時候其實不需要多言了,因為觀念和認知的不同已經導致沒有辦法溝通。
對於摩託車來說,迄今為止越來越多的地方已經開始承認並且認可摩託車了,身邊也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了摩託車大軍,所以說騎出去的摩託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和認可,這也是比較欣慰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摩託車大軍。
對此各位車友們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