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千年的傳統文化,不僅被日本人做成了遊戲,還火了19年!

2020-12-20 17173遊戲網

大家好,這裡是正驚遊戲,我是正驚小弟。

就在去年,在日本的遊戲中心裡,發生過一件奇葩事兒,有幾個年輕人沉迷遊戲,特地去遊戲廳偷竊了鼓面,被抓到後警察,問其原因,原因竟然是「選擇容易得高分的太鼓進行盜竊,換到常去的店裡的太鼓上進行練習」。

你說這偷走自用也就算了,竟然還主動送給別的遊戲廳的老闆,這就過分了!這是要參加人類迷惑行為大賞嗎?!

失竊遊戲中心的太鼓達人↑↑

不過這事兒,在日本還真不是什麼奇葩事兒!2019年,日本各地的《太鼓達人》鼓面頻頻失竊,除開一些狂熱玩家追求高分,甚至有不少失竊的鼓面直接出現在了二手交易平臺上。

大部分中國玩家估計根本不能想像,這《太鼓達人》到底是要多好玩才會不惜犯法偷竊也要玩?實際上太鼓對於日本人的有著特別的意義,而《太鼓達人》這款遊戲更是把太鼓的娛樂性做到了極致。今兒小弟就來和大家說說關於太鼓和遊戲的那些事兒。

熟悉日本文化的玩家一定都對太鼓不會陌生。提到日本的祭典,小弟就自然浮現了浮現出浴衣、撈金魚、棉花糖、和太鼓等畫面。而其中和太鼓則是專門用來炒熱祭典氣氛的器具。架起高臺,男人們綁上頭巾敲響和太鼓,在日本祭典中這都是習以為常的景象。

實際上和太鼓有很長的歷史,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16000多年前。就算只計算中國傳至日本的時間,也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

敲太鼓這件事兒在日本是個正經職業,許多年輕人認為它是一種非常「酷」的樂器,甚至會在他們的樂隊表演中加入日本鼓元素,甚至不少人以敲太鼓到全世界為夢想!

小弟看的日劇,男主的夢想就是打太鼓!↑↑↑

實際上,太鼓約在50年前開始以表演形態發展,目前在日本已有上萬個表演團體,在美國也已有上千個太鼓團隊!

現代太鼓↑↑↑

而萬代南夢宮的《太鼓達人》,真真正正的讓太鼓變成了老少皆宜的遊戲,走進了普通人家。

《太鼓達人》是萬代南夢宮於2001年發行的一款音遊,玩家們根據紅藍音符敲擊太鼓的鼓面和鼓邊,通過準確度來獲得分數。《太鼓達人》的選曲範圍廣,從J-Pop到ACG到原創曲要啥都有,而且簡單的譜子倍兒簡單,難的譜子也倍兒沒人性,不論是新手還是達人都能在這找到樂趣。

《太鼓達人》到底有多火呢?截止2019年4月,《太鼓達人》系列遊戲累計銷量突破了一千萬份,最新作《太鼓達人 Switch》銷量也超過了60萬。

當然,既然有倍兒沒人性的譜子,也就有倍兒牛逼的大佬玩家挑戰!而這些大佬硬核玩家往往帶著私棒上場,用全換、震棍等花哨的操作,在魔王難度的各種名曲中不斷挑戰全連甚至全良,在遊戲廳甚至全日本留下一個傳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親自感受過《太鼓達人》的魔王難度到底有多變態,小弟這麼說吧,小弟曾經去日本遊玩的時候有幸嘗試過,玩的時候感覺根本就沒看到鼓點,密密麻麻,簡直是喪心病狂……

看起來大概是這樣↑↑↑

會玩的大佬玩起來大概是這樣↑↑↑

而高難歌曲連續且密集的音符,極大地考驗著太鼓鼓面的靈敏度和判定,而難度越高、速度越快的歌,對鼓的要求越嚴。因此,太鼓鼓面的柔韌度和彈性,是大佬們通關高難曲的先決條件。一個好的太鼓,是所有太鼓大佬玩家們的夢想。

由於《太鼓達人》通常是擺放在人潮湧動的街機廳中,每天被暴力敲打,磨損的速度可想而知。再加上《太鼓達人》的街機鼓面也是不便宜,一個鼓面據說需要7萬日元(差不多4千人民幣),這打消了不少遊戲廳換鼓的想法,反正也不是敲不響,大家將就一下嘛。

這麼看來,處於中二期的日本中學生,腦子一熱做出偷鼓面這件事,好像也不是那麼不可理喻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那麼中國有沒有玩太鼓的玩家呢?當然有,只不過與日本的太鼓群體比起來,中國的太鼓玩家就顯得非常「弱小」了。

根據小弟查到的資料,國內正式代理引進的《太鼓達人》街機,只有兩代,2008年的《太鼓達人11亞洲版》、2009年的《太鼓達人12亞洲版》。後面的十三代、十四代,都是玩家自己買了硬碟,拿去裝在街機廳的舊筐體上。

國內玩家的人數暫未有人統計,不過從《太鼓達人》的銷量上就能看出來了。《太鼓達人11亞洲版》在國內據說賣了五百臺,而《太鼓達人12亞洲版》的存貨,很久才清空。

國內的街機音遊市場,還是太小。玩家、街機廳、街機代理商及生產商,三者的利益並不一致。玩家再怎麼喜歡一款遊戲,如果街機廳和代理商認為自己無法從中獲利,或者無法保證利潤的最大化,這款遊戲就不可能出現在玩家面前。

還有很多靠博彩機賺錢的私人街機廳,傳統街機擺在外面,淨是些便宜的山寨貨或假冒貨,拿來充門面,屏幕亮著就行,它們更不會在乎玩家的想法。所以想讓國內的街機廳主動掏錢更新《太鼓達人》更新框體和鼓面,基本上是想都不要想,能給你引進一臺就算不錯的了!

不過這並不能掩蓋國內玩家的熱情。這些玩家們不僅自掏腰包免費給遊戲廳更新版本換鼓面,甚至鼓勵大家多去遊戲廳光臨多讓老闆賺點錢,就為了讓遊戲廳裡的《太鼓達人》還有一席之地。這大概是真愛了。

一個正驚問題:你曾經為玩哪款遊戲付出過大量時間精力和心血呢?

【編輯:Helen】

相關焦點

  • 發掘中國文化的遊戲表達,網易遊戲讓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
    自大話西遊、夢幻西遊以來,網易便堅持文化傳承與創新,在頂層世界觀設計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題材,創作了天下、新倩女幽魂、逆水寒、率土之濱等產品,這些精品遊戲樹立了弘揚傳統文化的典範。作為取材自中國傳統四大名著《西遊記》的遊戲,夢幻西遊和大話西遊兩大IP不僅是在世界觀上繼承了原著的底蘊,更在許多日常玩法和運營活動中,實現了對傳統經典的二次傳播。
  • 承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 中國手機遊戲走紅日本(圖)
    資料圖  近來,中國國產人氣手機遊戲《陰陽師》在國內爆紅,受到一眾網友的熱捧,也讓日本傳統文化中「陰陽師」這一角色引發了國人的興趣。據史料記載,在日本飛鳥時代(中國南北朝時期或更早)日本人直接從中國大陸學習陰陽五行思想,或間接地從朝鮮半島西部的高句麗與百濟學習相關知識。  據《日本書記》記載,繼體天皇7年(公元512年)日本向百濟國派遣五經博士,欽明天皇15年(公元554年)又向百濟派遣易博士交流文化。雖然這兩次交流對日本大和時代的政治、文化並未產生巨大影響,但之後的交流愈加頻繁,規模更大。
  • 網易副總裁王怡:網易遊戲努力為傳統文化復興打開新視角
    2020年7月30日,中國國際數字娛樂產業大會(CDEC)在上海浦東嘉裡大酒店如期舉行。在會上,網易公司副總裁王怡先生發表了主題演講《遊戲為傳統文化復興打開新視角》。他表示,遊戲行業已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深度參與者。
  • 中國傳統文化手遊推薦,這兩款遊戲你玩過嗎?
    轉眼間2020年也要接近尾聲了,上半年有很多好玩的新遊戲上線,個人比較偏愛手遊,因為遊戲時間有限,可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遊戲,「我的遊戲半年總結」將為大家推薦2款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手遊,這兩款遊戲完美地融合了傳統文化的精髓,讓玩家能夠更好地了解獨特文化魅力,《江南百景圖》和《匠木》不知你是否有聽過
  • 除了壽司,你還知道日本人喜歡把米做成什麼嗎?
    說起東亞人的主食,大家知道那就是白米。不過白米有不同的用法,中國喜歡用來做成飯,日本人喜歡做成壽司,壽司如今已經成為日本餐飲文化的一個象徵了,風靡全世界。如果要問大家日本人喜歡把米做成什麼,大家一定會說是壽司,那麼除了壽司還有什麼呢,日本人喜歡把米做成三種食品。
  • 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中國的古典園林如此。西方的歐式園林亦如此。也有例外的,枯山水,日本的頂級美學。唯一一座沒有植物、水流的園林。日本庭園文化的最高代表。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離不開中國。今天,就來細細掰碎它。什麼是枯山水?(日本人想像力可謂絕佳)代表的含義越多,創作的可能性就越大。於是,枯山水作為日本庭院的一個種類獨立而出。枯山水「入門」如果僅是砂石,就能稱之為「美」,那...沙坑也應該擁有姓名。差就差在一個詞,「侘(chà)寂」。
  • 中國最經典的文化,被日本人做成遊戲,還不讓中國玩家用中文玩!
    而出了錢買正版就有了保障,下載完成,就能進入遊戲了是一種享受,所以很多玩家都會在steam上購買正版遊戲。但是……很多事情是沒法控制的,購買了正版不一定能愉快的遊戲。小弟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那些還不如盜版的steam遊戲。
  • 看唐建築還得去日本?為啥日本的傳統文化保留的這麼好?
    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有這樣一座古寺院,是由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和尚親手新建的盛唐建築風格寺廟,不僅保留了完整的唐代建築風格,還被日本譽為國寶,那就是唐招提寺。招提寺的主體建築金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正面五間設門,正中間的門稍寬,前簷下設柱廊,柱網布局屬於宋《營造法式》的「金廂鬥底槽」,內部設金柱一周。
  • 中國「老寶貝」日本藏千年
    「老寶貝」日本藏千年中國收藏元代繪畫,多為文人畫,這種名家的釋道繪畫是不可多見的珍品。《蛤蟆鐵拐圖》早在明代就已經流入日本,影響很大,很多日本著名畫家都研究臨摹過這兩幅作品。到後來劉海蟾所代表的甚至成了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前幾年日本的流行漫畫《火影忍者》(Naruto)裡就大量使用蛤蟆仙人的概念,獲得了很大成功。
  • 揭秘日本傳統工藝品在中國深受歡迎的背後
    他的父親增村益城在1978年被日本政府部門認定為「人間國寶」,增村紀一郎本人在1998年複製了正倉院珍藏千年的「御物漆皮袈裟箱」,2008被日本政府部門認定為「人間國寶」。增村紀一郎的女兒真實子,現在也是身負重任,師從父親,在繼承並發揚著日本髹漆的技法。
  • 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哪些淵源?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日本人的先祖是誰?日本文化有哪些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習俗?01日本人的先祖是誰?這件事眾說紛紜,連日本國內意見都不統一。一、日本人祖先是中國雲南人,公元前開始的移民。1979年,日本教育大學教授鳥越憲三郎,發表研究論文稱:「日本人的祖先在中國雲南省。」1984年,鳥越憲三郎再次發表研究論文稱:「日本人在體質上所有的胎斑淵源是和雲南人相同的」。並舉證了大量證據說明雲南是日本人祖先的發源地。
  • 3000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日本人想像力可謂絕佳) 代表的含義越多,創作的可能性就越大。 於是,枯山水作為日本庭院的一個種類獨立而出。 這,叫借景,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手法。 讓遠方的植被和山脈「淪為背景」,整個枯山水庭園看上去就大了許多,美了許多。
  • 日本人:日本一直將中國文化作為學習範本
    「中國文化是日本的學習範本」幾名老者優雅地演示著日本茶道的各道儀式,其後牆上掛著的中國書法讓這一幕更添古雅之意;兩名年輕日本女子在兩盞印有「褔」字的大紅燈籠前,一人彈奏吟唱,一人翩翩起舞……走進G20大阪峰會新聞中心的關西傳統文化展示區,迎面撲來的「日風」之中清晰可見中國文化的深刻印記。
  • 千年前,日本人爭相留學中國,千年後,中國人爭相留學日本
    「留學生」這個詞是由日本人創造的。唐朝時,日本政府為了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來中國。遣唐使因為是外交使節,不能在中國停留時間過長,所以,日本政府從第二次派遣唐使時,同時派遣「留學生」和「還學生」。所謂「留學生」,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學生。「還學生」則在遣唐使回國時一起回國。
  • 日本別府市中國留學生學習花道感受日本傳統文化
    日本別府市中國留學生學習花道感受日本傳統文化 這個季節正是熱愛插花的日本人最興奮的季節。在日式庭院中靜靜地擺上花瓶,將新鮮的花枝做成插花,將自然、野趣和心情盡收於瓶中——日本的插花藝術體現的也正是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意境。
  • 傳統文化元素助力中國遊戲出海
    原標題:國內開發團隊多部遊戲作品進入App Store和Google Play年度榜單 傳統文化元素助力中國遊戲出海昨天,蘋果公司宣布,上海米哈遊網絡科技公司打造的《原神》成為App Store年度精選遊戲,這是中國的開發者首次獲此殊榮。
  • [環球360]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徵途(8月24日)
    這是數字和水墨的融合,也是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那麼,當時是如何想到進行3D水墨動畫的研究,又是怎麼把目標確定為將傳統水墨畫與現代數碼娛樂相結合的呢?具有鮮明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水墨動畫將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以此為基礎的漢語多媒體學習軟體可以幫助他們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中國文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為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添加了助力。
  • 日本遊戲發展小史:玩樂之間所展現的日本文化輻射力
    [摘要]與近兩百年前軍國時代的遊戲相比,和平年代的日本兒童遊戲更顯溫情與瑣碎。不過二者之間共通的,其實都是遊戲對時代文化的折射。提起童年遊戲,我們或許會想到石頭剪刀布、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等。童年生活中留下諸多趣味,隨著年歲增長漸漸忘卻。
  • 醬香千裡與拓撲鏈:把生意做成遊戲 把夢想做成財富
    醬酒文化是中國遞給世界的一張名片以前,歐洲人通過把紅酒和洋酒銷往全球,藉此輸出西方文化。因此很多中國人對紅酒、洋酒等外國酒品有了深入了解,同時對西方文化也有了深入了解。這給了張島綱極大的啟發,以此開創了「線上商城交易+線下實體體驗+遊戲吸粉引流」三大板塊組成的全球醬香白酒交易生態系統,旨在通過醬香千裡遊戲、通過一帶一路,將傳承千年的醬香白酒文化向全世界輸出,同時讓更多中國年輕人了解醬香白酒文化,了解多彩貴州,了解神秘茅臺,將醬香白酒文化發揚光大。
  • 精神分裂的日本,兩千年的病根!以精神分析法透視日本文化本質
    ,對明星依然有繩紋顏、彌生顏的劃分,這也描摹出日本人血緣構成的最主要圖景,即從公元前12000年開始便居住在日本的太平洋島民繩紋人,和公元前300年從朝鮮半島入侵的彌生人。繩紋人文化是一種原始漁獵文化,其生殖崇拜的傳統一直沿襲至今,而彌生人文化是原始農耕文化,推崇秩序、敬天法祖。如果說日本存在文化DNA,那麼繩紋文化、彌生文化便構成了基礎的雙螺旋。這是童年期。少年期始於公元250年,以畿內地區為中心的大和政權建立為標誌,被稱為古墳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