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澆
編輯|孫靜
不向資本低頭的西貝餐飲,傳出了上市的消息。
12月2日,在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西貝創始人賈國龍表示,西貝已經決定上市,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時間和資本。
此前,賈國龍曾對外宣稱永不上市,但疫情導致公司現金流緊張,讓他重新認識了資本的力量。
關於資方接洽等上市具體事宜,《財經天下》記者聯繫西貝相關負責人了解情況。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應。
對於西貝的「改口」,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財經天下》周刊記者表示,西貝必然是要上市的,現在所有的頭部餐飲企業都在努力上市。上市對於規模化、品牌化、以及差異化都有幫助。從行業發展以及自身需求來說,西貝不上市的話,就會比較被動。
疫情下現金流撐不過仨月,重新認識資本
今年2月,賈國龍對外訴說餐企之困,稱春節前後一個月損失營收7-8億元,兩萬員工一月支出就有1.5億元,若疫情無法有效控制,帳上資金撐不過3個月。
頭部餐飲企業尚且如此,中小企業可見更為艱難。這一消息傳出後,迅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一周後,西貝收到了浦發銀行1.2億元的流動資金貸款,暫緩危機。
「我會重新評估西貝上市的可能性,災難也教育我,不能把話說絕。」賈國龍公開表示,疫情的衝擊,讓他發現西貝存在現金流問題;沒錢發工資,讓他重新認識到資本的力量,從而萌生上市想法。
朱丹蓬認為,對於西貝這樣的頭部餐企而言,上市不僅能提升其抗風險能力,還能助力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
西貝莜麵村官網顯示,截至2020年7月16日,西貝在全國共有379家門店。據此前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西貝營收約為55億元、利潤3.8億元,共有員工2.3萬名。
2016年,賈國龍曾表示西貝的目標是衝擊十萬家門店。現在看來,西貝門店數量距離這一目標有點遠。反觀已上市的海底撈,疫情期間卻在加速擴張。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新開173家門店,平均下來,幾乎每天開一家新店;其門店總數也由去年年底的768家增至今年6月底的935家。
在海底撈影響下,餐飲企業資本化的道路也越發清晰。今年以來,餐飲企業陸續傳出上市的消息:1月,主營西北菜的九毛九登陸港股;7月,老字號同慶樓A股上市;10月,巴比饅頭上市;11月,百盛中國回港二次上市。
其實早在今年8月,西貝對外公布的一則信息,已經透露出這家餐飲企業正把上市提上日程。當時,西貝宣布將公司總部、上市公司主體、賈國龍功夫菜超級中央廚房項目落地呼和浩特市。
不過,西貝至今仍未披露具體上市地點和時間。
單一西北菜撐不起「上市夢」,轉型新零售
除了上市計劃,賈國龍還表示,西貝即將關停子品牌「超級肉夾饃」、「西貝酸奶屋」,以及放棄上半年籌備的快餐項目「弓長張」,轉向發展餐飲新零售,主打「賈國龍功夫菜」餐飲零售項目。
「疫情期間,我天天在家叫外賣,包括西貝推出的半成品,我覺得這是個可以到家的工業化好產品。」賈國龍認為,主打到家場景的半成品菜是疫情下餐飲新零售的未來。
對於賈國龍關停快餐、轉型餐飲零售的舉動,業內人士認為,西貝主營的西北菜市場空間有限,近年嘗試快餐又屢次失敗,單一的業務難以支撐「上市夢」,轉型零售除了發展新業務,還可以吸引資本。
實際上,主營西北菜的西貝,在經歷幾年的高速發展後,已陷入自身的增長瓶頸。一方面西貝所在的中式正餐行業存在著規模化、標準化的難題;另一方面西北菜整體規模較小、集中度低,市場增長空間有限。
目前中國餐飲市場規模逼近5萬億,預計未來六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仍有望達9%,市場空間巨大。但據中國產業信息網信息顯示,2018年,西北菜在中餐市場中總共佔比不足5%,總營收僅有1682億元;而且這一賽道的市場集中度也偏低,前三名市佔率合計僅有4.3%,其中西貝佔比3.2%。
(圖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在此背景下,西貝也急於尋求第二增長曲線。自2016年以來,西貝陸續推出了燕麥麵、麥香村、超級肉夾饃、西貝酸奶屋等多個快餐項目。不過,快餐條線屢次折戟。
「快餐是需要強大系統支撐的食品工業,正餐思維像一堵牆一樣擋著西貝人,主要是擋著我。」賈國龍曾反思,西貝快餐做不好的原因主要是研發能力不夠。定位正餐的西貝近兩年也越做越累,因為商場的客流都在下滑,依託這一商業場景的餐飲企業發展也被帶入瓶頸期,因此西貝想要做跨領域的嘗試。
一份半成品菜賣179元,餐飲零售化的故事好講嗎?
不過,西貝新推出的半成品「功夫菜」並不是新鮮事物。此前,已有海底撈、小龍坎等餐飲企業,以及盒馬、每日優選等生鮮電商入局這一賽道。姍姍來遲的西貝,能否講好餐飲零售化的資本故事?
賈國龍本人應該是信心滿滿的。據了解,西貝將「賈國龍功夫菜」定為集團未來十年的核心業務,其超級中國廚房和功夫菜品牌項目總投資20億元,預計明年營收將超過10億元。
朱丹蓬表示,餐飲零售化是頭部餐飲企業未來布局的重要方向。但對於西貝而言,想要建立起護城河,需要在依託資本之後,能有更多創新和升級。
記者查詢多款生活服務類App發現,西貝已上架的「賈國龍功夫菜」僅有西貝莜麵村經典的酸湯莜麵魚魚、西貝手扒肉、蒙古牛大骨等5至7種菜品,價格區間在49-179元。而與其他半成品品牌十多種品類、14-100元的價位區間相比,「賈國龍功夫菜」相對定價較高、種類較少。
「不值得」「又貴,回來又要加工,同等價位我可以點很多外賣。」在一些到家平臺上,有消費者吐槽,一份半成品的「賈國龍功夫菜」,價格接近200元,比出去吃還貴。
除了價位讓消費者難以接受以外,對於剛剛涉獵半成品賽道的企業而言,生產線的成熟、標準化出品、口味的調試都是難題。此前,同樣發力半成品菜的杏花樓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半成品菜研發成功率只有10%。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告訴《財經天下》周刊,轉型餐飲零售化確實可以作為西貝吸引資本的故事,但對比日韓,國內半成品還處於起步階段。該投資人認為,西貝這類頭部餐業上市不難,難的是上市後能不能藉助資本的力量,讓自己發展更好。
據贏商網統計,2020上半年,13家上市餐飲企業除廣州酒家、中科雲網外,其餘11家企業營收、淨利雙雙大跌,其中8家淨利潤暴跌超200%,7家由盈轉虧。其中,今年1月剛上市、同樣主打西北菜的九毛九,上半年淨利潤虧損8590.2萬元、關店70家;而去年同期,九毛九還能盈利9256.2萬元。
這種過山車式的財務表現,當然有疫情因素的影響,但包括疫情在內的不確定性,反過來也提醒餐飲企業要提高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新零售之路才起步的西貝,想要與資本共舞還要面臨不少挑戰。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