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時節到了!你準備好了嗎

2020-12-20 大河報網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立秋,一般在每年8月7日或8日,有時在9日,是陰曆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也標誌著年度周期律中秋季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35度即是立秋的空間之度。「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成語。

秋天是肅殺的季節,古籍中指出:「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

立秋以後,意味著自然界的草木開始結果孕子,進入到收穫季節。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能量明顯轉換的節點。

立:有開始、協調與啟動之義。正如黃帝所言:「天地無私,四時不息。天地立,聖人故載。過極失當,天將降央。」 自然界的天與地,運用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而周期性流轉不息。古人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稱為「四立」,可見四時的概念與節氣密不可分。

在地球上,尤其是中國的中原地區,四季分明,景象各異,很容易看出其中的不同。秋時的立秋,與其他三立之義中的「立」意相同,昭示著天地能量開始進入義德金炁[qì]的輸布期,也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季節。

秋:甲骨文字形為蟋蟀形,蟋蟀又名秋蟲,蟲以鳴秋,藉以表達「秋天」的概念。籀[zhòu]文的「秋」在蟋蟀形左邊又添加「禾」旁,本義是收成,成熟的莊稼。籀文的另一種寫法「秋」,右邊是蟋蟀形,左邊為禾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穀熟,似火灼。

立秋至,自然界中開始呈現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的趨勢,正如諺語中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後每降一場雨,氣溫就會隨之下降。

中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造成南北的溫差比較大,所以並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天氣。從立秋氣候特點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在立秋之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炎熱的天氣往往要延續到9月中下旬才會逐漸消退,到那時才會真正地涼爽起來。

立秋 · 習俗

「立秋」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的儀式。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牲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

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 ,但「貼秋膘」要適度。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因此有了「貼秋膘」的習俗。專家提醒,適當的「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熱量過低,則易導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稱「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喝秋水

由於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立秋 · 詩詞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雲映,清風似雨餘。

捲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賞析】節氣到了立秋,蕭條的秋天從此開始,蓮花雖盛也有了凋謝的氣象,柳葉雖在也有了稀疏的面貌;朗朗秋日少了雲層環繞,風雨減少只留下清風徐徐;捲起珠簾,涼風暗度;偶爾運扇,暑氣漸無;青草靜默,燕子翻飛天空;河水澄淨,魚兒時時露頭。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飈起,閒境入幽情。

回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裡,雲外長洲城。

【賞析】簟席上的荻草竹條在夜露下顯得清涼,手中蒲葵做的風扇輕搖,自從與好友分別,又聽到秋蟬嘶鳴,立秋日涼風乍起,在清閒的環境中別有幽情,移燈時看到棲息的鶴鳥,隔著竹林聽到笙樂傳來,喝上兩杯夜茶,吟詠幾句秋詩,我所思念的好友在千裡之外的長洲城!

新秋

唐·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雲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裡,安仁謾起悲。

【賞析】立秋之日到了,不免驚喜三伏天慢慢要結束了,早起看晨露、朝霞,感覺有點冷意,傍晚看雲層遮蓋山峰,景色更加奇美;田壟上禾稼已經半熟,田野遠處綠草顯出微微衰枯之意;還好有清朗皎潔的秋輝,我們要安守仁德,不要產生悲傷的情緒。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賞析】夜色轉涼,出窩不久的烏鴉好像已經耐不住寒意,啼叫著飛散了,只留下寂寞的玉屏立在那裡。夜寂靜下來,枕邊吹來一陣一陣清新的涼風,像是扇子在一下下的搧動。從睡夢中起身,來到寂靜的院子裡,沉睡中依稀感覺到的秋聲卻是無處可尋,只見明媚的月色下,滿階的梧桐落葉。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嗎?

8月7日15時40分進入立秋節氣,立秋是一年之中第十三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雖說日期上是這麼算的,但在氣象學上,人們將連續5天日均氣溫在22攝氏度以下作為秋天開始的標誌。以這樣的標準來看,中國其實很少有地區能在立秋這天真正進入秋季。像是江淮一帶,可能要等到9月才行。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過後,夏天的燥熱會慢慢褪去,晝夜溫差逐步加大,涼風也吹了起來,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秋天正式到來。(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製作 資料/央視新聞)

來源:齊魯壹點

相關焦點

  • 立秋:為什麼都說梧桐報秋,不是楓葉或者其他?
    滿是神話色彩的記載,所以梧桐也逐漸成為祥瑞的代表,越發受到古人的重視,從帝王、貴族、文人到百姓,都愛種梧桐。2,能知時節身為一顆「神樹」,梧桐不止能引鳳凰,還能「知閏」、「知秋」。《夢粱錄》所以到了宋代,梧桐報秋就成了一項儀式。據《夢粱錄》記載,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內,以梧桐樹植於殿下,俟交立秋時,太史官穿秉奏曰:「秋來。」
  •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描寫秋的成語大全
    葉落知秋看到樹葉落,便知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一葉知秋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盈盈秋水盈盈:清澈的樣子。秋水:秋天的水清,比喻人的眼睛清澈。眼睛如一波清澈的水。形容女子水汪汪明亮而傳神的眼睛。亦作「秋水盈盈」。
  • 美圖|這就立秋啦?雖然謂之「秋」,但立秋卻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於...
    立秋的前一天,濟南的你有沒有等暴雨?既盼望它來,又盼望它別來。在枕戈待旦嚴防暴雨的時候,它繞道了,暴雨和大暴雨紛紛跑到了商河和平陰,市區則下起「柔聲細語」的大雨。6日22:20,市氣象臺解除了暴雨橙色預警。雖然比預計的降雨量少,但是雨的到來緩解了連日來的悶熱。今年立秋也將清涼開場。
  • 立秋|一葉落而知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幹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9日之間)。「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 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看完才懂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比如對於立秋的農諺:「立了秋,把扇丟」,這就是對於立秋時節的一個描述。那麼立秋天氣就是不熱了嗎?今年立秋到來的時間是2019年的08月08日,也就是今年的農曆七月初八。現在距離立秋就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了,但是現在各地天氣依然非常炎熱。以今日南方地區為例,白天多地平均氣溫高達37℃,而且中途還伴隨著狂風大雨。
  • 立秋到了,農諺說「立秋不是秋,天涼白露後」,立秋後還會熱多久
    大家好,我是小智,歡迎來到新一期的農村。今天就是立秋了,小智終於盼到了這一天的到來,夜間的天氣果然有點涼爽的感覺了,不知道是不是心靈感應。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6號到8月24日,整整有40天,三伏天期間當屬中伏最熱,從7月26日到8月14日都是中伏期間,而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正值中伏天,這段時間是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氣候炎熱。立秋後第七天才是末伏,那時候氣溫可能才會稍微有下降的趨勢,所以立秋之後不可能立即就涼快起來的!
  • 立秋丨老茶客情懷上線 日照綠茶秋茶開場!
    《立秋》——徐書信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運行的結果。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風暴、溼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 2018立秋什麼時候到, 秋老虎還能持續多久, 立秋後天氣涼了嗎?
    如此,朝而復始,而最近天公不作美,每日頂著35度高溫,讓小編不停的翻動著手機的日曆表,今年啥時候立秋呀?立秋後秋老虎還能「挺」多久?立秋後是不是就涼快了呢?今天,咱就仔細看看這些問題吧!一、2018年立秋的時間立秋的意思是季節的轉換,是告別炎熱的開始,也預示著秋收的到來!據悉,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日,2018年立秋的時間是,農曆六月二十六,也就是8月7號!
  • #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英語小知識來啦
    立秋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標誌著夏日的結束和秋天的到來。所以立秋的英文表達為Start of Autumn,是不是很簡單?
  • 今年的立秋時間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二十四節氣之立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是較早確定的八個節氣之一,交節日期在公曆8月7日至9日,太陽運行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節氣。今年立秋的時間為北京時間8月7日。
  • 立秋不是秋 今秋尤不同
    」 立秋後每降一次雨 意味著氣溫下降一次 《立秋日聞蟬》楊萬裡 老火薰人慾破頭,喚秋不到得人愁。立秋節氣過後仍需防汛防颱風 今夏南北方大江大河水情嚴峻 好消息是7月颱風沒有登陸 8月正值熱帶氣旋最活躍時期 且越是晚來的颱風會越強 東南沿海地區需做好防颱風工作
  • 立秋到,你的寶寶準備斷奶了嗎?
    立秋,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秋天即將來臨。告別了&34;,&34;便匆匆趕來,都說斷奶的最佳時期是在春末秋初這種涼爽舒適的季節,寶寶斷奶會更容易、更健康。
  •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明天是八月七日,迎來了立秋這個節氣!這標誌著炎熱夏天結束了,舒服秋天開始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就要來臨了!氣象臺給不出答案,但是農村老人卻憑藉著「公秋熱死牛,母秋扇子丟」、「一日延天熱死人,九日延天熱不成」等俗語道破了玄機,大家都說今年秋老虎是母的,後面的日子都不會太熱了!一、「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今年立秋時節為農曆6月十八日,恰逢雙數日,根據楊心佛先生在《金陵十記》中表述,可知今年是母秋,那麼也就是說今年會很熱嗎?
  • 節氣|立秋 · 風吹一片葉 萬物已驚秋
    期待我們在立秋過後,能保持一份秋的從容,能擁有一份秋的沉靜。立秋·簡介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北鬥星鬥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於每年公曆8月7—9日交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運行的結果。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風暴、溼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 農村老話說的三伏不盡秋來到,是什麼意思?今年立秋在三伏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三伏是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來推算出的一年最熱的一段時間,兩者的時間是交叉的,農村老話三伏不盡秋來到,就說明了兩者的交叉關係。立秋的時候三伏天的頭伏,中伏已經開始,到了末伏的季節,所以還沒有出伏,人們就把這種時間上的關係說成是三伏不盡秋來到。
  • 8月7日立秋,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立秋後還會熱嗎?
    導讀:8月7日立秋,今年是「早秋」還是「晚秋」?立秋後還會熱嗎? 不知不覺,7月份成為了過去式,如今已經進入到8月份了。而在八月份的上旬,將要迎來一個對於農民來說十分關注的日子——立秋。在公曆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八日),就迎來了二十日節氣中第13個節氣——立秋了。
  •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君安好!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 100句立秋海報文案,句句有暖意
    2.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3.隨你盛裝出遊4.無風感,自然爽,暑去涼來5.三伏歇去晚立秋,一枕新涼一扇風6.涼風有信,秋月裡的小確幸7.秋風十裡,如沐四季8.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9.意圍繞的日子,秋意總是晚來一步10.秋意無邊,天高氣爽11.金秋將至12.與你相伴初秋,這就是和13.你坐在椅子上看著窗外流過的光,你伸出手摸著紙上寫下的希望14.穀雨種下一顆嚮往世界的種子,立秋收穫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15.食紅燒肉,美味滋補16.暑意尚存,立秋已至17.天乾物燥,小心老虎
  • 今日幾點立秋 2019立秋會下雨嗎?立秋三候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 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
    導讀: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在三伏中又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是最熱的一段時間。如今中伏已經到了有一段時間了,馬上就要進入8月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