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為什麼都說梧桐報秋,不是楓葉或者其他?

2020-12-20 螺螄語文

說起秋天的植物,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會是楓葉,畢竟杜牧寫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從小學起就會背了;也可能是桂花,寫作文時,形容秋天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個成語,「丹桂飄香」。

那為什麼不是丹桂報秋,紅楓報秋,偏偏是梧桐報秋呢?

1,生而高貴

《梧桐鳳凰》

梧桐在古書記載中,一直是個高貴的存在。《太平御覽》引《王逸子》說:「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氣淳矣,異於群類也。

梧桐「異於群類」,還多了一項其他樹沒有的功能,能引鳳凰。

《詩經·大雅》中記載:「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意思就是說,面向太陽,有梧桐樹生長的高崗上,有鳳凰鳴叫。

同樣的傳說,莊子也寫過,「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魏書·王勰傳》中進一步將鳳凰和梧桐的關係傳了下去:「鳳凰非梧桐不棲。」宋人鄒博在《見聞錄》更是添油加醋描寫了平常鳥兒都不敢在梧桐樹上停留,因為要避讓鳳凰,「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

滿是神話色彩的記載,所以梧桐也逐漸成為祥瑞的代表,越發受到古人的重視,從帝王、貴族、文人到百姓,都愛種梧桐。

2,能知時節

身為一顆「神樹」,梧桐不止能引鳳凰,還能「知閏」、「知秋」。

《遁甲書》中記載:「梧桐可知日月正閏。生十二葉,一邊有六葉,從下數二葉為一月,至上十二葉,有閏十三葉,小餘者。視之,則知閏何月。」說它每條枝上,平年生12葉,一邊有6葉,而在閏年則生13葉。看梧桐樹枝就能知道是平年閏年。

這也許是種巧合,但是梧桐秋天落葉卻是種物候規律。巧合+規律,決定了它成為報秋之樹的代表。

《夢粱錄》

所以到了宋代,梧桐報秋就成了一項儀式。據《夢粱錄》記載,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內,以梧桐樹植於殿下,俟交立秋時,太史官穿秉奏曰:「秋來。」其時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意。這也是梧桐報秋的由來。

這個習俗也一直沿傳到後代。明朝王象晉在《二如亭群芳譜》寫道:「立秋之日,如某時立秋,至期一葉先墜,故云: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

4,悲秋代表

清 趙之謙《枝頭秋色圖軸》

《禮記》記載:「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這裡的愁是揫的意思,就是說秋是一個揫[jiū]斂、蕭瑟、肅殺的季節。《春秋·繁露》裡寫了秋代表著悲:「秋之言猶湫[qiū]也。湫者,憂悲狀也。」

而梧桐,秋天植物的代表,自然也成了悲秋代表。白居易寫漂泊的愁:「江海漂漂共旅遊,一樽相勸散窮愁。夜深醒後愁還在,雨滴梧桐山館秋。」杜甫寫送別的悲:「西掖梧桐樹,空留一院陰。艱難歸故裡,去住損春心。」都借梧桐表達了離情別恨的思緒。

最出名的是李煜和李清照,「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和「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將孤獨憂愁發揮到極致,梧桐和秋天更是分不開了。

最 後

梧桐一葉落,天下皆知秋。立秋來了,大家在秋天準備做什麼呢,是在家「貼秋膘」還是開啟暑假之旅?歡迎和螺螄君分享你的秋天~

相關焦點

  • 立秋不是秋 今秋尤不同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立秋不是秋夜來一雨將秋至,今晚蟬聲始報秋。古人一直很重視立秋節氣,稱七月節 周天子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迎秋 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 此後的民間習俗,每到立秋日 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 如今,有曬秋
  • 立秋: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
    中伏的第十四天,午後的一場雷陣雨拉開秋的布幕,末伏而至。絲瓜架上的黃花星星點點,雨中,黃色的星花花給風捲走一大半,留下幾朵堅強的花在藤上搖曳,花心上的雨珠如淚。立秋的這天早晨六點再來看它們,黃花又鋪了一層,真不知道絲瓜以怎樣的力量做到花開不敗的境地。立秋前一天的風雨推毀了絲瓜那麼多的花,卻沒有推毀掉它想開花的心。
  • 今日立秋 | 涼風夜至,滿階梧桐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立秋後,天氣不會馬上涼快,有短暫的回熱,多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人們將此稱為「秋老虎」,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 今天立秋,老人說「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2020年是什麼秋?
    詩云:「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古人驚覺秋意來襲,往往是因為映入眼帘的秋景。立秋已到,多地經歷了一番降雨,溫度卻並沒有隨之降下。 俗語說:「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時人又將立秋分為公秋、母秋,乍聽好沒道理,細品時又覺有趣。公秋、母秋該如何劃分?2020年是母秋還是公秋呢?
  • 美圖|這就立秋啦?雖然謂之「秋」,但立秋卻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於...
    什麼是秋?南北朝時期《三禮義宗》:「七月立秋,秋之言揫(音秋,聚也),縮之意。陰氣出地,始殺萬物,故以秋為節名。」古人認為,立秋時陰氣結束「閉關修煉」的階段,開啟了肅殺萬物的進程。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 立秋到了,農諺說「立秋不是秋,天涼白露後」,立秋後還會熱多久
    在民間有「立秋不是秋,天涼白露後」,是什麼意思?今年立秋還會熱多久,小面小智就來給大家詳細解答一下吧!我們都知道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預示著秋天即將來臨,就要告別酷暑天了,可是農民常說的「立秋不到秋,天涼白露後」就能很好地跟大家解釋立秋這段時間 的天氣變化。
  • 2018立秋幾點幾分 立秋後還要熱多久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七月節。 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 今日立秋|涼風有信,一葉知秋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古人說的一點也不錯,雖然到了立秋,然而暑熱未退,夏秋交際之時,夏天的味道還多了些。在眾多落葉喬木中,最先感知秋的氣息的,是梧桐。立秋一到,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與大自然的入秋法則不同,人類對於「入秋時間」的討論,還有著更多層次的表達。在二十四節氣的規則中,把「四立」中的「立秋」作為秋季的開始。
  • 一葉知秋的梧桐
    梧桐是我國一種古典而風雅的樹木,其「皮青如翠,葉缺如花,妍雅華淨,賞心悅目,人家齋閣多種之」。《詩經·大雅·卷阿》云:「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莊子·秋水》云:「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意梧桐向陽而生,長勢繁茂,具有德輝光耀的表徵,引得鳳凰啼鳴。
  • 漢式文化《立秋》(劉翰)賞析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同學們,今天是立秋,所以我們今天來學習立秋這首詩的賞析,在學習賞析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立秋是怎麼一回事。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一般每年的陽曆8月7日或8日是立秋的日子,它前面一個節氣是大暑,所以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
  • 「立秋」是什麼意思?立秋意味著什麼?
    「立秋」是什麼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節氣,一般在公曆的8月7日、8日、9日這三日內,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所以實際上,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的地區的天氣還是炎熱的,還不能說是進入了秋季。此時各種莊稼作物生長旺盛,玉米吐絲、豆子結莢、棉花結鈴,土豆甘薯迅速膨大。各種作物都進入結實的關鍵時期,需水量也很大,如果發生旱情,勢必會造成減產的嚴重後果,需要加強管理。
  • 今年立秋時間:2017立秋是幾月幾日幾點
    年六月(小)十六 星期一  二、立秋節氣簡介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初候,涼風至【《禮記》作盲風至】。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二候,白露降。
  • 明日立秋,俗語說「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公秋母秋咋判斷?
    明天就是立秋了,關於立秋,民間有很多諺語,比如「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這句話主要說的是立秋之後的天氣問題,如果立秋是「公秋」, 扇子可以丟掉了,則說明立秋過後,天氣會變涼爽,相反,如果立秋是「母秋」,會熱死牛,則說明立秋之後,還會持續高溫天氣,熱死牛是一個比喻,形容溫度很高。
  • 立秋圖片朋友圈立秋說說配圖 2020立秋文案關於秋天唯美句子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8月7日我們迎來立秋節氣,今年雖然是早立秋,但是還未出三伏天,立秋過後仍然是暑熱一片,立秋來了,我們會相逢在秋天嗎?海峽導報記者 陳巧思 攝  立秋了。2020年,被春天錯過,卻沒能抓住夏天,如今秋天又來到我們的世界。似乎,全世界都在箋待秋天,秋天的世界,不知是不是世界的秋天。
  • 今日立秋,和孩子一起做這5件事吧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在古代,立秋是個相當重要的節日。從朝廷到老百姓都非常重視。立秋當日,周天子要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氣。天子回朝之後會對有功的軍人進行獎賞,並開始軍事訓練等活動。
  • 今日立秋│和孩子一起做這6件事吧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在古代,立秋是個相當重要的節日。從朝廷到老百姓都非常重視。立秋當日,周天子要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氣。天子回朝之後會對有功的軍人進行獎賞,並開始軍事訓練等活動。宋代的立秋習俗也很好玩。
  • 導員眼中的節氣人生:立秋
    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立秋,暑去涼來,禾穀成熟,梧桐應聲落葉,以寓報秋之意。正在經歷疫情下之暑假的同學,還在個人成長的責任田裡奮力拼搏,一如既往地沉浸在考研複習,投入在工程項目實踐,奮起直追在四級二級尚未達標的路上,查漏補缺在專業發展的圖紙、設計中。
  •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君安好!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時節到了!你準備好了嗎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立秋,一般在每年8月7日或8日,有時在9日,是陰曆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也標誌著年度周期律中秋季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35度即是立秋的空間之度。「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成語。
  • 100句立秋海報文案,句句有暖意
    2.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3.隨你盛裝出遊4.無風感,自然爽,暑去涼來5.三伏歇去晚立秋,一枕新涼一扇風6.涼風有信,秋月裡的小確幸7.秋風十裡,如沐四季8.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9.18.一蓮幽夢,一杯知秋19.落葉知秋,情誼如酒20..一葉梧桐一報秋,五糧豐收美酒醇21.所有節氣裡,我最喜歡立秋,因為他們說今天要吃肉22.暑熱餘,貼秋膘,滋養進補,迎立秋23.我要保養小白臉,秋老虎熱浪來襲24.夏已去,人依舊25.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26.解衣開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