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時6分
我們將迎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立秋
生命中又一個夏天就要過去啦
每年8月初
當太陽達到黃經135度時
為立秋節氣開始
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
涼爽的秋天就要到來
在涼風習習的立秋時節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
和孩子一起做這5件事吧
和孩子說一說立秋的來歷
立秋是幹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在古代,立秋是個相當重要的節日。從朝廷到老百姓都非常重視。立秋當日,周天子要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氣。天子回朝之後會對有功的軍人進行獎賞,並開始軍事訓練等活動。
宋代的立秋習俗也很好玩。立秋當天,皇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時辰一到,太史官會高聲說:「秋來了。」奏畢,梧桐如果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算是寓意報秋。
和孩子一起學習一首古詩詞
秋,總是古代文人墨客抒發情感和思緒的最佳時節,或許裡面有一些感傷,有一些悽涼,卻又把秋天的韻味描述地淋漓盡致。
言小圖挑選了幾首詩詞,分享給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們,一起欣賞品味其中的百般意境。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漸長
清風習習重悽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
階下叢莎有露光
《立秋日登樂遊園》
[唐]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
回馬遲遲上樂遊
蕭颯涼風與衰鬢
誰教計會一時秋
《立秋雨院中有作》
(節選)[唐]杜甫
山雲行絕塞
大火復西流
飛雨動華屋
蕭蕭梁棟秋
《漁家傲·七夕立秋》
(節選)[宋]秦觀
七夕湖頭閒眺望
風煙做出秋模樣
不見雲屏月帳
天滉漾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日聞蟬》
[宋]楊萬裡
老火薰人慾破頭,
喚秋不到得人愁。
夜來一雨將秋至,
今晚蟬聲始報秋。
和孩子聊一聊立秋的習俗
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曬秋
立秋時節,田間地頭處處可見人們「秋忙」的身影,農家小院曬滿了玉米、辣椒、大豆等農作物,呈現出詩一般的「曬秋」景象。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盛典」,篁嶺曬秋被稱為「最美中國符號」之一,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前去賞秋拍攝。
啃秋
「啃秋」,也稱為「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啃秋,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和孩子講一講「立秋三侯」
一候涼風至
由夏轉秋的季節變化
最開始便體現在「風」上
「立秋」之後
早晚的風開始有了涼意
為身處伏天的我們
送來一種清爽
二候白露生
「立秋」過後
薄霧籠罩的清晨
灑落下溫和的日光
三候寒蟬鳴
「小喇叭」收斂起脾性
奏響一年最後的樂章
此起彼伏、聲聲入耳
秋天帶給我們的第一課
是留戀,也是嚮往
和孩子一起迎接秋天的到來
當晚風漸漸拂去燥熱
當蟬鳴也開始時斷時續
當梧桐葉悄然換了顏色
都是大自然在告訴我們
「秋天就要來了」
和孩子來場秋天的歡迎儀式
對秋天鄭重地說一聲「你好」
一起迎接這個季節未知的驚喜
希望這個秋季
你與牽掛的人都能收穫幸福
願你所有的付出
都能在秋日裡換來累累碩果
願你收穫繼續前行的力量
莫負好時光
點擊「寫留言」聊聊
你那裡感受到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