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思維繫列——「主動」「被動」巧轉化

2020-12-09 inTalk櫻桃英語

#託福寫作#

今天這一期內容,是我們中英思維繫列的第九期了,今天想要跟大家討論的是中英語態上差別。

語態有兩種: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主語是動作的發出者時為主動語態,主語是動作的接受者時為被動語態。

中英兩種語言在語態上有一個顯著的差別,中文的主動句比較多,被動句相對較少,而在英語中,主動句和被動句兼有。那所以我們在進行英語表達的時候,就要注意主動與被動語態的相互轉換。

並且因為中文是強調「意合」的語言,所以有時候被動語態是沒有明確表達出來的,那很多同學就對於什麼時候該表達被動句有一些困惑,那我們今天就來講一下主動與被動如何進行轉換。

一、中文被動句表達為英文被動句

中文句子裡有體現被動結構的詞語時,一般要表達為英語的被動句。

(一)中文裡的典型被動句

中文裡的典型被動句,也稱有「形式標記」的被動態,往往帶有「被」、「挨」、「叫」、「讓」、「受」、 「加以」、「予以」等詞語,通常處理成相應的英語被動句。例如:

(1) 去年這個地區遭受到6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

Last year the regionwas visited bythe worst drought in 60 years.

(2) 杯子被打得粉碎。

The cuphas been brokeninto pieces.

對於中文句中這些顯而易見的被動句,在進行表達時,通常也處理成被動句。

(二)「是……的」句型

中文裡有一類句型是以主動形式表現,但卻表達被動意義。

通常句型為:「主語 + 是 + 謂語 + 的」。

這類句子在常常表達為英語的被動語態。例如:

(1) 空氣中的含氧量是用這種方法測出的。

The quantity of oxygen in the air is known in this way.

(2) 咖啡斑漬是可以很快洗掉的。

Coffee stains can soon be washed out.

(三)無形式標記的被動態

(1) 那裡講什麼語言?

What language is spoken there?

(2) 這個任務必須按時完成。

This task must be done in time.

這類句子看似主動,但在主謂關係上卻有被動含義。這種語言現象在中文裡大量存在。這樣的句子,往往包括動賓結構,當賓語被拿來做主語的時候,其動詞要相應的採用被動式。

還有一些無被動標記的中文無主句,用來表達觀點、或態度、要求、告誡、號召等,表達到英語中,也要使用被動結構,如:

(3) 應該教育孩子講實話。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tell the truth.

中文裡存在大量的類似無主句,很難說這些動作的發出者是誰,也很難確定某句 話所針對的對象。對於這樣的比較「泛泛而論」的口號性語言,就可以藉助英語的被動語態,進行比較完美的傳遞,也可以避免使用主動語態帶來的諸多尷尬。

二、中文被動句轉化為英語主動句

有些中文句子,雖然形式上像被動結構,實際上是把主語省略。這種句子表達到英文中如果使用被動結構就不太自然。例如:

(1) 這個練習要做嗎?

Shall we do this exercise?

(2) 這個句子最好這樣來解釋。

We』d better translate the sentence this way.

(3) 該公司員工代表被授予了光榮稱號。

Staff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company received certificates of honor.

我們可以從上述幾個例子中看出,中文的被動句在英譯時也要視情況而定。雖然中文主動句表達為英語被動句是主流,但也不排除一些中文被動句表達為英語主動句。一些句式簡短、形式上看似被動的句子,其實往往是省略了主語,而暗含的主語通過上下文能夠很容易得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就直接運用英語的主動形式表達。當然,可以根據中英詞彙及句式的特點,靈活運用英語中的動詞,如: 「被授予」在這裡被處理為「接受」。

三、中文主動句轉化為英語被動句

(一)處於習慣或禮貌上的考慮

有些時候,或出於習慣或禮貌或公文語氣上的考慮,或為了措詞圓通、語氣委婉中文句子中不出現主語。這樣的句子表達為英語時通常可用被動結構來表達。

(1) 匆匆忙忙擬定了一個應急計劃。

A contingency plan was hastily drawn up.

(2) 必須立即終止這種討厭的噪音。

The unpleasant noise must be immediately put an end to.

(3) 請旅客在此填寫報關表。

Passenge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in the customs declaration form here.

中文裡這類不帶任何被動標誌的主動句子,表達為英語時常用被動語態,這種情況值得特別注意。這裡幾個例子中,都迴避了「誰」這個動作發出者,使得語氣比較客觀和委婉,通常是出於習慣或為了禮貌起見。

(二)為了迴避施事者

中文句子不願意提施事者,沒必要提及施事者,或無從指明施事者時,會利用「人們」、「有人」、「大家」、「據說」、「眾所周知」等作主語,表達為英語常常用被動句式,且句式通常為「It + be + done」的結構

It is said/reported/supposed that... 據說/據報導/據推測

It cannot be denied that... 無可否認

It is preferred that ... 最好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 由此可見

It is well-known that... 眾所同知

It is asserted that... 有人主張

it is understood that.. 大家都明白

我們再來看一些句子表達的實例。例如:

(1) 據說我國沿海有大量石油。

It is said that there is plenty of oil off our coast.

(2) 有人通知明天開會。

It was announced that there will be a meeting tomorrow.

中文被動態的使用範圍比起用英語來說要狹窄得多。英語中被動語態使用範圍很廣,凡是在不必說出主動者、不願說出主動者或無從說出主動者,或是為了便於連貫上下文等等場合,往往都用被動態。因此,很多情況下,中文的主動語態都可轉換成英語的被動語態。

(三)為了加強上下文連貫和銜接

(1) Spencer愛Lisa,而Lisa也愛他。

Spencer loved Lisa ardently and was loved in return.

英文中強調主語的「統帥全局」的地位,一般不喜歡頻繁變換主語,因此,當上句的主語為下一句的賓語時,可以把兩句「合併」,共用統一的主語。這樣,英語的句子顯得很連貫、很緊湊,很「形合」。

小結:

綜上所述,中英轉化時,主動和被動語態的轉換時有發生。在表達時,一定要根據中英語言的特點,作出相應的語態變化。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英語閱讀之體會:主動句和被動句的使用
    上學時,老師教主動句和被動句,我們嘗試著照老師教的方法來改寫句子。我們都做得非常好。可是,直到今天,我才忽然意識到,我們似乎忘了問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把主動句改寫成被動句?這樣改寫的意義何在?如何沒有意義,為什麼還要學呢?
  • 英語語法專題83: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的轉化,記住這六點就行了!
    英語語法專題83: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的轉化,記住這六點就行了!本次英語語法專題我們學習「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的轉化」,具體內容如下:主動語態中幾乎所有時態都適用被動語態。(二)「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結構的被動語態「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結構變為被動時,可以將兩個賓語中的任何一個賓語作為被動句的主語。這個結構的轉換分為兩種:一種可以轉化為to型的結構,一種可以轉化為for型的結構。
  • 教你瞬間看懂含有賓語從句的主動句如何轉化為被動句
    教你瞬間看懂含有賓語從句的主動句如何轉化為被動句賓語從句無論是在口語還是在寫作中都是經常用的,而其被動句也是經常說的(其實美國人的表達習慣就是使用被動語態的情況更多),下面我們看看含有賓語從句的主動句如何轉化為被動句。帶有賓語從句的句子轉化為被動語態時,通常用「it」來作為被動句的形式主語,賓語從句保留不變。
  • 巧變中文為英文
    小編在我們的微課庫中發現了這麼一堂課,名曰《巧變中文為英文》,其中介紹了四種實用的中譯英技巧,下面我們就來梳理一下:第一個技巧叫做parataxis to hypotaxis。大家別被這高大上的名稱糊弄了,其實就是我們中文中所說的「並列轉從屬」。在中譯英過程中,常常需要在譯文中加上連詞和各類從句,以便正確表達英語語言中的邏輯結構。
  • 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
    主動收入主動收入,自己需要用雙手,用智慧,用技能用學歷,用口才用團隊用平臺用自己能利用的去工作生活學習來獲取酬勞的過程產生的結果。期間呢,不能有很大的抱怨,也不能有太多的牢騷,更不要隨便跳槽,也要懂規章制度更要明白為人處世,人情世故,還必須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積極樂觀的心態。
  • 中小學英語語法基礎——主動語態轉化成被動語態
    主動語態變成被動語態一.主動語態變成被動語態的步驟是:1.將賓語變成主語2.把謂語變成被動結構,時態要跟原主動語態時態相符3.原主語如果有必要留下,則用介詞by引導放在動詞之後,將主格改為賓格。二.主動語態變被動語態應注意的一些問題。1.含有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時,一般把指「人」的間接賓語變為主語,指「物」的直接賓語保留不動。
  • 中英翻譯的思維自由切換
    中國人做中英翻譯,需要一種「中英思維」的切換能力。著名英語教育家、詞典編纂家陸谷孫說:在學英語時要時時把它與漢語進行比較,形成兩個「語言頻道」,思維的自由轉換才是更高的境界,切不可失落漢語這個中國人的「魂」。中英兩種語境下的思維自由切換,需要靠大量的「對比」練習。[師]咱們首先談一談英語詞彙對比。
  • 英語語法:動詞語態(主動語態變被動語態)
    基本變化主動句:執行者(主語)+ 謂語動詞 + 承受者(賓語)被動句:承受者(主語)+ be + 過去分詞 + by + 執行者(2)主動句的時態是由謂語動詞來體現的,而被動句的時態是由be動詞來體現的。例如:主動句:The workers built the bridge.
  • 英語語法:主動形容詞和被動形容詞
    –ed形容詞和–ing形容詞   原則上說,由-ed分詞轉化來的形容詞表被動含義,由-ing分詞轉化來的形容詞表主動含義:   a broken heart 破碎的心(=a heart that has been broken)   an interesting book 有趣的書(=a book which interests readers)
  • 滲透轉化思想,發散學生思維
    2.重基礎,巧滲透。 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梯形、平行 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特徵, 經歷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積累了一些數學活動經驗,也了解了 劉徽用出入相補原理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使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成為可能。3.多觀察,抓聯繫。
  • 巧用英語中的被動語態寫出意想不到的好句子
    巧用英語中的被動語態寫出意想不到的好句子Hi, 大家好,Ray的英語課堂又繼續開始啦!今天,我們來聊聊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中的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這是初中英語中的重難點哦~一.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的區別為了弄清楚這個區別,我們可以用中文語法來對照學習。把中文中的「把字句」對應為英文中的主動語態;把中文中的「被字句」對應成為英語中的被動語態。請看下圖:3. 貓吃魚的例子。貓吃魚是最好的說明! 二.
  • 被動學習?主動學習?區別在哪裡?
    被動地學習,往往缺乏目標感、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造成精神負擔;而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成功地解決問題而在「被動」與「主動」之間,我們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學習內驅力。「倔強青銅」--被動學習」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並且覺得無聊、缺乏主觀能動性,學習驅力較低,完全根據外力推動作用採取學習行動,硬著頭皮形成被動學習習慣,遇到困難常採取迴避的方式。「秩序白銀」--搬運知識簡單、線性地進行知識的「傳遞—接收」。
  • 英語語態:主動和被動語態的轉換
    注意:「be+過去分詞」結構不一定都是被動語態,有些動詞(如 be,feel,look,seem等)後面的過去分詞已轉化為形容詞,用作表語表示狀態。如:My bike is broken.(我的自行車壞了。)The door is open.(門開了。)
  • 主動句如何變被動句?這麼學一學就會
    主動句如何變被動句?這麼學一學就會!本次我們研究的是這樣的句子結構: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其主動語態如何變被動語態呢?這種句子結構的特點是謂語動詞後面有兩個賓語。在變成被動語態時,一般是將指人的間接賓語轉化成主語,但有時也可以將指物的直接賓語轉化成主語。
  • 主動如何變被動?這種方法讓你一學就會
    &34;的句子如何主動語態變被動語態在這個句型中,謂語動詞後邊有一個賓語和一個賓語補足語,當把它變成被動語態時,賓語轉化成主語,賓語補足語也隨之轉化為主語補足語。下面我們通過例句來實際操作一下:He painted all the walls yellow(主動語態). 他把所有的牆塗成了黃色。All the walls were painted yellow by him(被動語態). 所有的牆都被他塗成了黃色。
  • 主動被動防護網的區別
    主動防護網是邊坡防護網中用量最大的。下面我們介紹一下主動防護網的構成,主動防護網是由鋼絲繩網、鋼絲格柵網等部分組成,鋼絲格柵網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勾花網。為什麼要用兩種金屬絲網搭配使用呢,因為有的山體邊坡有很多小塊碎石,一旦發生邊坡不穩,大塊石頭雖然被鋼繩網控制,但小塊碎石無法控制,會導致滾落到建築或道路上妨礙交通造成損失,所以在重要交通道路上都安裝主動邊坡防護網。主動邊坡防護網的防護效果非常好,當局部受力時可以充分發揮邊坡防護網的整體柔性來做到局部受力整體防護的效果,這樣可以有效化解衝擊力。
  • 巧用「椰殼效應」,3步讓孩子由「被動」變「主動」
    明明是為孩子好,孩子行動起來卻十分被動,說的輕了不聽,說得重了不行。後來,媽媽發現女兒愛聽故事,當洗漱休息的時間再次到來,媽媽跟女兒說:"如果你能按時洗漱休息,媽媽就會在故事時間給你多講一個故事。"女兒聽後,立即開始了行動。第二天,由於期待著媽媽在故事時間增加的故事,女兒沒用提醒就主動去洗漱休息了。
  • 主動均衡與被動均衡
    主動均衡和被動均衡,是電動汽車BMS業界爭論熱點之一。像極了華山劍派的氣宗和劍宗,業內爭論的不亦樂乎,業外看的卻是不明所以。  均衡之於動力鋰電 池組的重要性就不再贅述,沒有均衡的鋰電池組就像是得不到保養的發動機,沒有均衡功能的BMS只是一個數據採集器,很難稱得上是管理系統。
  • 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到了初中顯現出來的差距,就不是一點點了
    要知道,在學習上,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學生,成績差距一點都沒有! 主動學習的同學,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了解一套學習規則,按照自己的規則一步步操作,學習效率很高!然而,總是像一個算盤,一個學生的舉動,使學習效果必須大大降低,因為沒有思考和總結的過程,即使似乎主動學習的學生是學習。 但他們基本上只有10%的時間去思考!進入初中以後,隨著學科的增加和學習內容的增加,學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成績,就必須培養自己的主動學習能力,善於總結學習精神,將自己原本被動的學習方式轉化為主動學習,效果立竿見影!
  • 晨讀,動詞的語態(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
    英語動詞的語態有兩種: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主動語態表明句子的主語是動詞動作的執行者;被動語態表明句子的主語是動詞動作的承受者。一般而言,英語中及物動詞構成的主動語態句子都可以變為被動語態,還有不少相當於及物動詞的動詞短語,也可以用在被動語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