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花開,請教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期待

2020-08-28 皮囊人生觀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孩子的「壞心眼」也會跟著長大嗎?5歲的兒子近期越來越不像話,提出什麼要求,大人必須立刻滿足,否則就撒潑打滾。但老公和我父母都說,孩子是因為前陣子生病,被慣壞的,過段時間就好了。想想也是,十天來,我們恨不得替孩子生病,絕不怠慢,甚至求著他吃喝。

沒想到,這傢伙竟然「居功自傲」,病好一個月,仍然要我們有求「立應」。我想,應該找個合適的機會,給他講講「心願成真需要時間」的道理。每個人必須學會耐心等待。等待,不是煎熬;等待,可以是靜待花開的喜悅。

有一天,兒子想聽故事,我給他編了個小白兔種蘿蔔的故事。兒子聽得興致盎然,我趁機說:「寶寶,小白兔吃上自己種的新白菜,要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它沒有哭,沒有鬧,而是天天快快樂樂地生活,耐心等待。這和我們人類一樣,有些小願望,可以很快實現,比如你想聽故事,媽媽也正好有時間,立刻就滿足了你的心願。但是,你要是想吃媽媽種的蘋果,那就要耐心等待了。因為首先媽媽要種樹,而蘋果樹最快也要兩三年才能結果。也就是說,你現在5歲,吃上媽媽種的蘋果,要在你七八歲的時候。在這兩三年的時間裡,你是哭哭啼啼等,還是開開心心地等?」

當然了,心情愉悅的兒子,表示自己要像小白兔一樣,耐心等待。我明白,他做起來肯定沒有說的那麼漂亮。在以後的育兒過程中,我應該刻意延時滿足,鍛鍊孩子的耐心。

後來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來到了寵物市場,他看中了一條漂亮的小魚,很是喜歡,想要立馬將小魚帶回家裡去。我對他說:「還記得媽媽給你講的小白兔種蘿蔔的故事嗎?我們現在家裡沒有合適的地方讓小魚居住,不如這樣,我們先回家在網上給小魚挑選一個小魚缸,等魚缸到了之後我們在一起把小魚接回家好不好?」兒子被我的話觸動了,點了點頭。我希望讓他通過這件事知道,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當然,作為母親我也要說話算話,回到家中就和兒子開始挑選魚缸,等魚缸到了後,我便帶著他一起去迎接小魚,兒子也將小魚照顧的非常好。

其實,很多孩子沒有耐心,不想等待,只是因為他們清楚,我不用等待我的父母也會像我「妥協」,但是這樣真的是正確的嗎?與其一味地滿足,不如讓孩子學會自己培育期待,管理期待,在親眼看到願望實現,那麼我相信未來的人生,懷揣美夢的他,會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前行,把等待哼成歌。

相關焦點

  • 除了「靜待花開」,還要「默默耕耘」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信息傳遞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往往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學習西方的「快樂教育」,放手散養,處處」尊重「孩子的需求,讓孩子釋放他們的天性,快樂、自由、獨立地成長,期待孩子的「靜待花開」。,除了」靜待花開「,孩子和家長仍舊需要」默默耕耘「,而不是一味地放手散養。
  • 靜待花開,拔苗助長,任其生長?家長您選哪個
    這樣就可以把握教育的平衡點,不左也不右,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成員的和諧共處。1、靜待花開靠心態。孩子是花,花期不同;孩子是樹,沒有花香。不比較,不拔高,順照孩子的天性自由生長,一般家長很難做到。
  • 教育是要「靜待花開」,還是一直要努力「推孩子」
    本文導讀: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教師屆和家長屆都一直略受爭議的話題,教育到底要不要「靜待花開」?有的人覺得教育是一場優雅的放養,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刻意去做,相信孩子,他遲早會自然成長,老師所指出孩子現有的問題,也都是「時候未到」而已,無須恐慌;有的人卻覺得所謂「靜待花開」,是懶父母為自己撒手不管找的藉口,你給孩子什麼,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子,因此絕不能「袖手旁觀」,要每天悉心澆灌……
  • 多點耐心,靜待花開
    這個暑假,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運動,一起吃喝玩樂。我最深刻的一個感受,就是做父母的,不要因為比較而焦慮,應該對孩子多一點耐心,靜待花開。還記得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看到很多朋友同事的孩子,這麼大已經可以騎車了,我們也嘗試讓他們學騎自行車。可是,寶貝怎麼都學不會,磕磕絆絆上不了車,好不容易上去了,騎的歪歪扭扭,走不了幾步就倒了。經常失敗讓孩子失去了信心,後來根本不願意去嘗試了。
  •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父母需要做好這一點
    「靜待花開」是一個很好的教育理念,但有些父母走著走著方向卻走偏了,認為「靜待」就是撒手不管,什麼也不做。 正如KK的孩子一樣,自從寄養在保姆家,一個星期也未必能見上父母一次。在孩子3歲前的重要階段,父母這個崗位都是缺失的。
  • 《靜待花開》第20期《知遇之恩》
    陳老師走進教室,他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自己和這門課,臺下的一位同學按捺不住,開始做小動作。陳老師不是劈頭蓋臉地訓斥,而是淡定地把這位同學叫到黑板上,讓他用粉筆寫下自己的名字。當時我們覺得很奇怪,不懂這是什麼操作。這位同學帶著疑惑,戰戰兢兢地寫下了自己名字。陳老師開始分析:「你的字越寫越小,說明你越來越不自信。你下筆的力度也說明了你定力不夠。」
  • 家長會 | 家園攜手,靜待花開
    這場相遇,關乎孩子,關乎家長,更關乎,我們之間共同的夢想——和孩子一起創造幸福!前期籌備,靜待初遇準備就緒,靜待家長們的到來會議上,葉園長還呼籲家長們積極參加到幼兒的教育管理和活動中,家園共育,共同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 靜待花開---有感期末考試成績
    作為家長一方面感慨孩子累,家長累,輔導孩子作業累上加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成績雖然不能最終代表一切,但至少代表付出得到了回報。但靜下心來想想,孩子是真的透徹地理解了學會了嗎?現在的教材是按照由簡到難,慢慢地過渡,慢慢地增加知識的難易度。即使在課堂上沒聽懂,在家裡絕大部分家長都可以再次給孩子講解分析。
  • 引導孩子快樂學習,靜待花開
    至一教育集團董事長林捷冬親自帶領大家認識企業文化,使大家重新認識了「孩子」這個群體,也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產生新的認識和思考。新員工收穫與感想九色鹿的辦學宗旨是尊道愛人,每位員工都是一名教育者,要尊重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做到讓學生與老師,以及學生與家長之間相互信賴,真正對學生的成長負責。
  • 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女兒對那些孩子頂禮膜拜,總覺得他們都比自己聰明。有些比較慢熱的孩子,尚且沒能完全適應新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但是那些深謀遠慮的家長們卻是迫不及待,不能等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旦孩子的分數不如意,家長們就在群裡開始一片茫然的焦慮,花式黑自己娃,罵娃蠢笨,那種恨鐵不成鋼的鏗鏘和氣勢,讓旁人都感到壓力和不適,不知道被這種氛圍環繞的孩子內心會是何種感受,會不會很是壓抑和不安?
  • 靜待花開還是拔苗助長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 用心呵護 靜待花開
    在眾多家庭中,有許多家長唯恐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孩子的期望總是超越現實,很多時候恨不得把自己的經驗全部輸入孩子的大腦中,希望藉此讓孩子走上捷徑、早日成才。有的剛會說話,就天天背誦古詩文。在上幼兒園時,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有的小學生一周竟然先後上五個興趣班,使小小的孩子天天疲於奔命。結果,讓孩子對學習充滿焦慮和恐懼,影響其身心健康,甚至形成了嚴重的逆反心理。
  • 打動人心,靜待花開
    ,「辦打動人心的教育,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不得不說,這樣的教育理念在我們心裡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讓我們對巴川公學多了一份期待於是我們來到諮詢處,經過登記,孩子參加了學校的面談。在經過面試以後,孩子繪聲繪色地描述了面試的過程,並且表示非常喜歡這裡的老師。孩子的堅定,讓我們最終選擇了巴川公學。
  • 教育需要靜待花開
    人的一生就像一株植物,要經歷無數次花開花落。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植物,花期不同,有早有晚。家長都希望孩子優秀,並且最好是隨時隨地、每時每刻都的優秀,時時刻刻都在綻放,家長在這種綻放中虛榮心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可是花怎能常開?
  • 家長,你可能誤會了「靜待花開」的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但是,也許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前幾天,有個五年級的家長帶孩子過來諮詢。
  • 致父母:別再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
    他沒想到,自己給了孩子充分的自由,最後換來的不是自覺,而是墮落。其實,我身邊推崇放養教育的父母還有很多,「管得越少,孩子越自覺」已成為家長們的共識。但是,我們真的理解「放養」的內涵了嗎? 「靜待花開」不是「撒手不管」很多家長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在很多家長的理解中,所謂的放養,正是「靜待花開」。
  • 家校共育 靜待花開
    8月30日,家長和孩子按照學校要求有序列隊進入學校,同學們在老師親切地微笑中,踏進溫馨整潔的教室,語文、數學科任老師與小朋友互相介紹,了解彼此,漸漸消除了陌生感。通過「兒歌誦讀」、「隊列訓練」、「文明禮儀」等形式,讓孩子們在寓教於樂的培訓中,了解新校園、認識新夥伴、學會新本領,為接下來的小學生活作好鋪墊。
  • 寫給總是「焦慮」的父母:「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哦…」女兒把倉鼠放回籠子裡,「若有所思」地回到自己的房間。我沒多想,繼續做我的事兒去了。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朵還沒動靜就著急。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細心地呵護他,相信他,陪著他沐浴陽光和感受風雨…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本是一棵參天大樹…相信孩子,靜待花開!」我承認我沒想得那麼深入,只是看到「相信孩子」這幾個字時,昨晚我女兒問我的那句話——「老爸,我感覺你不太相信我」又縈繞在我耳邊。我想我們一定是竭盡所能地呵護孩子的,但我們全心全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了嗎?
  • 東原·啟城X靜待花開·昆明培奇全納幼兒園籤約儀式圓滿成功!
    >2020年6月17日,在萬眾期待下,東原為空港的品質教育與美好生活,給出了更清晰的解答!東原·啟城,攜手[靜待花開·昆明培奇全納幼兒園]舉辦的籤約儀式圓滿落地!學校的籤約成功,意味著空港新區即將新添一處人才培養的搖籃;也標誌著靜待花開·昆明培奇全納幼兒園在智慧教育辦學道路上又邁出了新的步伐,具有裡程碑意義;對於東原·啟城業主來說,孩子將在舒適環境與國際化視野中快樂成長。
  • 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一位家長的經驗分享:陽光陪伴,靜待花開
    她覺得和同學相比,自己不夠優秀,因此就放棄了參加活動的機會。去年剛放寒假的時候,我接到了班主任老師的電話,在電話中他告訴我,班級期末整理測評,我家孩子一個學期只獲得一張獎狀,而其他同學多的有十幾張,少的也有幾張。在和老師溝通後,我意識到孩子有些不自信,所以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