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生日稱為「母難日」,這不僅指母親在懷孕、分娩時要忍受痛苦,而且面臨著很大的生命危險。在古代,孕產婦死亡率高達1.5%。由於一個女 人一生中通常要經歷5~8次生產,這就意味著一個女人在一生中由於生產而死亡的可能性高達九分之一。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現在發達國家的產婦死亡率已降到萬分之一左右。
有許多原因能導致產婦死亡。有的是由於難產或分娩時大出血而當場死亡。有的則是在產後由於感染而死亡。如果在分娩時沒有進行消毒,就可能發生破傷風。又由於產後子宮頸口處於開放狀態,細菌容易進入子宮內導致子宮內膜、子宮肌層發炎,甚至進一步通過輸卵管到達盆腔,引起輸卵管、卵巢、盆腔發炎。因此產後如果不衛生,容易發生大面積感染,最終由於敗血症而死亡。
嚴重感染時人會發高燒,發高燒時身體會打寒顫,就跟在寒風中一樣。中醫不知道這是由於細菌感染引起的,以為是「傷風」、「受涼」。為了避免「傷 風」,產婦不僅要閉門不出,坐床不起,而且要緊閉門窗,密不透風。產婦還要頭戴帽子或裹毛巾,穿厚衣服,即使是大熱天也必須如此。為了避免「受涼」,產婦不能洗頭、洗澡,不能沾水,連刷牙都不行。產婦也不能喝涼水、冷飲,不能吃「涼性」食物,例如水果。
因此就形成了坐月子要忌風、忌水、忌動、忌口的習俗,而且長達一個月。忌風、忌水不講衛生,反而增加了細菌感染的機會,而忌動、忌口又降低了免疫力,因此坐月子的結果反而更容易「傷風」、「受涼」。越是容易「傷風」、「受涼」就越看重坐月子,形成了惡性循環。坐月子對產婦來說其實是很痛苦的一件 事,在夏天時尤其如此。為了逼迫產婦就範,又有了一套嚇人的說法,不坐月子或月子沒做好,以後就會得「月子病」,例如頭部吹了風或洗了頭就會一輩子頭疼,刷了牙以後牙齒會一直酸痛,身體哪個地方沾了水哪個地方就會疼等等。
這些做法與現代醫學格格不入,恰恰是對著來的。如果是在西方國家,產婦分娩後,護士往往就給她吃冷飲。分娩當天,護士就會讓產婦洗澡,而且會逼 著產婦下床運動。孕產婦體內的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如果長時間躺著、坐著不動,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如果血栓隨著血液流動到了肺部,栓塞肺動脈,會導致產婦猝死,難以搶救。在發達國家,產婦由於難產、大出血或感染死亡已很少見,最主要的死亡因素就是血栓栓塞。即使產婦老大不願意也要逼著她們運動,就是為了防止血栓栓塞。適當的運動也有助於產後的恢復。
西方國家的這種做法在許多中國人看來很不可思議。他們把這歸結為白人的體質比較好。且不說白人的體質未必就都比中國人好,西方國家的居民也並不都是白人,還有黑人、印第安人、亞裔,還有很多華人,他們也都不坐月子。除了西方國家,其他國家,包括東方國家(例如日本),也都不坐月子。難道只有在中國的華人是世界上身體特別虛弱的特殊人種,非坐月子不可?一旦被指出了這個事實,又有人會說,正因為外國女人不坐月子,所以她們老得快,或者老了疾病多。好像這些人做過調查統計,發現不管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女人到老都比中國國內的女人不健康似的。
「不坐月子,別看現在沒事,以後就知道厲害了。」這也是常見的說法,讓一些產婦不敢不從。也的確經常有人現身說法,說當年由於月子沒做好,所以 落下了什麼「月子病」。而什麼病都可以歸為「月子病」。我聽過的一個很搞笑的說法是,由於當年坐月子是在夏天,穿涼鞋沒有包住腳後跟,所以老了腳後跟皮膚就裂了。反正人老了甚或還沒老都難免會出現各種疾病、不適,只要以前坐過月子覺得某方面沒做好,就都可以歸為「月子病」。難道沒有生過小孩的女人就不會得這些病?「月子病」也可以說是一種心理疾病,是疑神疑鬼亂聯想導致的,只有那些做過月子的人才會得,不做月子的人沒有這方面的心理負擔,反而不會得「月子病」。
坐月子是受中醫文化影響的一種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陋習。這並不是說產婦不需要休產假。產婦在分娩後身體出現了一些變化,適當的休息輔以合理的飲食和鍛鍊,是有助於身體的復原的。更重要的是,產假有助於帶好新生兒。如果因為迷信坐月子,把自己搞得全身髒兮兮、臭烘烘的,對寶寶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