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先天能力的程度差異
說完上面這些邏輯表現,你還認為邏輯能力是與生具有的?如果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雄辯家孟子和最偉大的邏輯學家墨子都不能自發掌握同一律和矛盾律,你能肯定猴子有邏輯能力,從而讓人類得以遺傳這邏輯天性?
第一種答案是直截了當的「不!」邏輯能力不但不是天生的,就算後天學習,都會常常犯錯。
第二種是一位群友的答案:邏輯能力不能混同於邏輯表現和邏輯錯誤,人類天生有邏輯能力,孟子只不過犯了邏輯錯誤,墨子只不過邏輯推理表現不好。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以此否定了人類整體的天生邏輯能力。這位群友的表述並不完整清晰,他堅持邏輯能力等於抽象能力,也就是可以追溯到前智人甚至更遠年代的遺傳特質。
姑且承認前智人遺傳這一假設。我們可以在《孟子》的每一章接連不斷地找到類似的邏輯錯誤,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如果是天生的能力,會這麼連續犯錯嗎?人類有百萬年前遺傳的天生走路能力,誰看見哪位出門就摔跟頭,回家還摔跟頭,一路上沒好好走路,盡摔跟頭,這還算是有天生走路能力嗎?人類有十萬年前遺傳的天生說話能力,誰見過哪位一開口就脫下巴,一閉嘴就咬舌頭,一節課沒好好講完,盡咬舌頭了,這是有天生說話能力的樣子嗎?
有群友不同意,反問道:能不能說先天邏輯能力人人都有,但能力有高下?如果這麼認為,推論就是,中華民族的平均邏輯能力極為低下,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雄辯家和最偉大的邏輯學家都掌握不了邏輯推理形式。
6.2. 先天思維能力假說
如果上面兩個觀點都難以接受,那麼還有§4中提到的第三種答案:假定邏輯能力是稍後於語言但早於人種分化的遺傳能力,是智人作為一個整體在大約10萬年前到7萬年前發展出來的。
這第三個答案其實是有點勉強的,你要它在這麼一個相對短的時間尺度內發展出一種遺傳能力,倒不如說:四)邏輯能力是語言能力的副產品,或者五)邏輯能力是一般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一個特定方面。這樣我們就能提出一個「思維/思維能力/認知能力/邏輯能力是全人類共同的」這種「政治正確」並且邏輯上合理的命題:
觀點 28 共同思維能力假設:使用不同語言且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都同樣具有通過學習來理解、接受各種思維方式的共同能力。(引自《中國邏輯論》§10.6.1)
6.3. Nature vs Nurture
前兩節(§4-5)所論其實包含在一個更一般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的恆久難題中:Nature vs Nurture。除了吃奶這種本能和感覺類天賦能力,其他包括語言、走路這樣的天生能力,都需要後天刺激、練習,才能充分發展起來。認知、尤其是邏輯能力就更不用說了。
本文開頭說:人類能力的先/後天性呈現連續分布狀態。大致而言,越早激發出來或獲得的機能先天性越強:吃奶最早,視覺聽覺等其次,走路說話再次之。黎平君認為先天因素是常量,後天因素是變量,連續分布狀態其實是後天因素這個變量的變化狀態。後天因素是變量我同意;先天因素其實也是變量,只是變異度較小。運動功能的獲得次序大體上是走>跑>跳>高難度騰躍等(「>」讀為「早於),認知功能則是:
說話(學前)>閱讀(小學低年級)>計算(低至高年級)>邏輯(初中)
這個次序引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邏輯能力是先天的,那麼計算能力和閱讀能力呢,它們顯然先天性更強,因為它們被更早「激發出來」(如果認為是先天能力)或「習得」(如果認為是後天能力)。那麼是否為了政治正確要假設各民族都有一樣的先天閱讀能力、先天計算能力呢?問題是大部分民族在近代以前並沒有本民族文字,怎麼能先天存在掌握後天都還沒有發明出來的東西的能力呢?我們前面為了政治正確,假設智人在10萬年前至7萬年前發展出遺傳性邏輯能力,那麼,現在是否還要假設發展出了早於邏輯能力而晚於語言能力的遺傳性閱讀和計算能力呢?如果這樣,就會有無窮無盡的麻煩,是否還要有先天代數能力、化學能力、三國殺能力、圍棋能力、跳橡皮筋能力等等等等?
所以,現在必須摒棄 §4提出並在§6.2重複的那個不必要的假設:邏輯能力是稍後於語言但早於人種/語言分化的遺傳能力。不存在所謂的先天邏輯能力,有的只是一般思維和認知能力。這些能力如果後天在邏輯方面得到充分訓練,就會進行邏輯推理;如果在語言學方面得到訓練,就會掌握語言學知識和技能;如果在同構/對比推演方面得到充分訓練,就會發展出闊談無涯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