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究竟是什麼?求神拜佛為什麼不能讓你有求必應?

2020-12-20 海海文化閒談

前幾年的時候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叫《靈魂擺渡》,其中有一集讓我印象深刻,叫做織女的詛咒。

有一個古老的村落,村子與世隔絕,幾百年來這個村子保持著古老的傳統習俗,有一部村志記錄著村子幾百年來的變遷和歷史。

在村志上記錄著這個村子幾百年來都有歷屆的織女守護,關於最後一個織女的記錄在十幾年前突然中斷了。

有一天村子裡所有的人都意外中毒身亡,他們全部死在廣場上,臉上套裝布袋子。

通過調查才發現,原來是最後一屆織女的弟弟害死了全村人。通過織女弟弟的講述,殘酷的一幕現實就赤裸裸的展現在人們面前。

原來村子裡歷屆的織女都是由村裡所有的人推舉出來的,織女不用幹活是神女的象徵,村民們供奉她,讓她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服,但是她需要祈求上天保佑村子風調雨順、家家平安。

前面的織女都平平安安地在村民的供奉中渡過了一生,而最後一屆織女卻時運不濟,被選中後過了幾年連年大災。

《靈魂擺渡》織女劇照

村民們開始對織女的神性感到懷疑。慢慢由失望變成了憤怒。織女就這樣被拋棄了。

有一天晚上一個男人在頭上套了一個布袋子,衝進了織女的屋子,強行玷汙了織女。於是流言在村子裡邊傳開了,所有的人都知道,原來跟織女睡覺也並沒有什麼關係,於是絡繹不絕的男人每天都會輪流強行闖入織女的房間。或許全村的男人都來過了。從此織女變成了一個可悲的存在,男人們欺辱她,女人們憎恨她。

從前,這些人們都是織女虔誠的供奉者,都是善良樸實的農民,然而他們只是在頭上套了一個布袋子,就堂而皇之的幹出如此下流的行徑。

終於有一天織女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帶著自己的弟弟逃跑,然而村裡人害怕織女將這個村裡的醜事抖落出去,對他們圍追堵截。織女引開了全村人的注意讓弟弟成功逃跑。

回到村子之後全村人撿起石塊,向織女身上砸去,將織女圍困到一個早已建造在山頂上的迷宮之中,並用大石塊封死了迷宮的大門。

織女劇照

十幾年過去了,織女的弟弟回到這個村子,就是為了替自己的姐姐報仇。並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完成了復仇。

他利用村民們愛在溫泉裡泡澡的習慣,提前買好了毒粉撒在溫泉裡,他每日陪著村民們在溫泉裡泡澡,毛孔張開之後,毒品慢慢的滲入皮膚之內,終於有一天毒素累積到了一定程度,全村人都中毒而亡,包括織女的弟弟。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這個故事清晰地展現出了赤裸裸的人性真相。

一、 人們對神靈的供奉和信仰往往帶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性。

當自己的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人們就會背棄神靈,甚至做出一些超越底線的事情。

也許關於信仰,大部分人的目的都不純粹,他們都懷著逐利的目的去供奉。他們有的人為了求得錢財,有的人為了求取功名。如果單單為了獲得某種好處而去信仰或者供奉神靈,那麼這跟給貪官送禮送錢沒什麼兩樣。

我記得前一段時間我看梁宏達講的一個關於信仰的短視頻,在視頻中他分析了,為什麼拜菩薩並不能讓你心想事成。

《靈魂擺渡》織女劇照

首先,菩薩講求的是眾生平等。如果菩薩因為某個人去求他,而讓他心想事成的話,那就違背了眾生平等這一原則。其次,菩薩是無欲無求的。如果菩薩僅僅因為接受了你的供奉,就讓你達成心願,那麼菩薩就跟貪官無異。最後,佛教講求的是淡泊名利。所以他不可能給我們賜予精神以外的物質享受。既然求菩薩無用,那麼我們生活中是不是就不應該有信仰呢?其實並不是。

因為不論菩薩還是佛陀,它帶給我們的更多是心靈上的指引和寄託。它能夠保證我們在生活中不會迷失自己的心靈,能夠守住自己的內心世界,避免沉淪於物慾享受無法自拔。

因此求菩薩,我們應該是求的內心世界的寧靜,而非物質上的享受。

《靈魂擺渡》織女劇照

二、 人如果能夠完全隱藏自己,那麼將會做出任何可怕的事情。

在這個故事中,那個村莊的男人們只是因為在臉上套了一個布袋子就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鄰裡情誼,化身為惡魔,侮辱摧殘他們曾經供奉為天使的織女。

曾經我看過一個實驗,有一位美女做了一個街頭試驗,她將自己完全麻醉,並在一塊兒紙板上提前寫好免責條款:您可以對我做任何事情,並且不需要為我負責。

最初路過的人們只是好奇地觀望,後來有一個男子悄悄地接近美女,在她臉上畫了很多奇怪的符號,然而美女依然一動不動。

人們膽子逐漸大了起來,做出的事情也開始變得離譜,最後有一個男子拿起手槍對準這個美女的時候,街邊的人才驚慌地制止了他的行為,讓這個實驗被迫終止。

從這個實驗中可以看出,一個人如果可以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能做出任何違背人倫的事情。也許沒有道德和法律的約束,人性真的是惡的。

《靈魂擺渡》劇照

所以我認為關於信仰,我們要有純粹的目的。比如說信仰佛教,我們要從佛法教育中學會仁慈、寬容、大度,以及行善積德,而非僅僅是為了一己私利。帶有目的性的信仰並不是真正的信仰,這其實是一種索取和貪婪。

在我們當今社會,人們的信息越來越公開透明,許許多多的人認為,這可能侵犯了大家的隱私,但是其實這個對社會的整體發展是有利的。

正是因為這些信息的公開透明,我們才能買到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正是因為這些信息的公開透明,許許多多的貪官汙吏開始有所忌憚;也正是由於信息的公開透明,每個人都開始審視自身的行為,不至於做出過分誇張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求神拜佛向何處求
    【錢穆譯】王孫賈問道:「俗話說的,與其在奧處求媚,不如在灶處求媚,這是什麼意思呀?」先生說:「不是這樣的。若獲罪了上天,什麼去處也用不上你的禱告了。」【楊伯峻譯】王孫賈問道:「『與其巴結房屋裡西南角的神,寧可巴結灶君司命,』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孔子道:「不對;若是得罪了上天,祈禱也沒用。」
  • 佛教:求神拜佛真的有用嗎?醒醒吧,別再愚昧了!
    那麼求神拜佛真的靈驗,真的有用嗎?很多人是非常迷惑的,若不解其中法義,只是一味地換取與佛菩薩的交易,那就無所謂功德,也沒有什麼利益。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東西,更不會因為你的物質供養而格外優待你。佛不是神,而是覺悟的人。倘若佛真的因為你的跪拜、你的香火錢而保佑你,這不就是一場「賄賂」了嗎?你付錢,我保佑你,這也太荒唐了吧。
  • 佛教:這樣做燒香拜佛的事,才會靈驗!
    現在這個時代,燒香拜佛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有錢的人,去寺院燒香拜佛,求個吉利;無錢的人,去寺院燒香拜佛,討個歡喜。如果有什麼心願,去寺院燒點香,拜下佛,許個願,萬一達成了自己的願望,自是樂事。很多人說,哪家寺院的菩薩很靈,只要你去求,必會有求必應。但是當你去了之後,佛菩薩也拜了,香也燒了一大把,卻發現一點用處都沒有。然後你把這事跟他說了,他會說你這是「心不誠」的緣故。但是你覺得自己確實「心很誠、念很正」,但就是沒有效果。於是只好悶在心裡,生怕說錯了話,惹來佛、菩薩的責怪。
  • 燒香拜佛,你拜的是什麼,求的又是什麼?
    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仍有許多的人去燒香拜佛,有些人求財富,有些人求姻緣,有些人求子嗣,有些人求平安。 特別是在遇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時,更會想要靠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來幫助自己實現願望。因為各種所求,基本上都離不開一個願字,所以民間稱為許願。
  • 中國官員「燒香腐敗」 求神拜佛折射「潛規則」
    燒香拜佛竟演化為腐敗的一種手段,不僅是對宗教的褻瀆,也是對國家的褻瀆。時光走入21世紀以後,「燒香腐敗」之風日盛,其背後產生的腐敗鏈條也已經枝繁葉茂。當佛祖也能被拿來當腐敗的幌子時,人們不禁要問:對於貪官,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制約他們?
  • 你燒香拜佛的時候一定要有什麼東西可以奉獻嗎?如果你不這麼做會
    介紹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拜佛人士都有在寺廟燒香拜佛的習慣,有些人去有求必應和求佛。因為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佛和菩薩是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但是有求必應佛菩薩並不意味著幫助你滿足所有的願望。佛菩薩幫助你實現你的願望,而且事先有一些條件,比如上香在佛之前供奉佛陀等等。根據佛教,所有因果報應的結果都是由於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求佛菩薩,每個人的結果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效果明顯,有的人效果不明顯。在寺廟裡拜佛燒香是必不可少的儀式,燒香自古以來就成為拜佛儀式中的一種常見習俗,然而供奉似乎是一種既定的儀式。
  • 燒香拜佛有多大功德,你會真的燒香嘛
    燒香拜佛有多大功德,你會真的燒香嘛在生活越來越豐富的這個社會,有著很多人開始有了信仰,在中國的本土上有著三大宗教信仰,佛教作為漢代以來就傳入中國的宗教,經久不衰,自然有它獨特的魅力。在坐禪入定的時候,能夠幫助你凝聚心神。上香是對聖賢祖宗最好的供養和最高的敬重之心。香可直接聯通三界,直達佛國。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傳訊儀式,當然對於佛教徒來說,只有最後兩種作用才是最重要的。燒香有著一個巨大的功德利益,就是象徵意義,在佛經中稱之為表法,做到這個層面,那才可以算得上真正的燒香,那才是真的與佛相同,實現有求必應。
  • 中國特有的燒香文化——篤信求神問佛,卻沒有宗教信仰
    逢年過節,或是心有所求,身有所失之時,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寺廟燒個香,或求來年心想事成,或求神仙菩薩答疑解惑。此時的人們,手持清香,一臉莊嚴肅穆,口中念念有詞,無非家宅平安、心想事成之類。屆時香雲繚繞,騰空而上,供養著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等三界諸神。燒香文化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中,都有燒香之祭。
  • 佛教:燒香拜佛上幾支香合適,拜佛有何重要的意義,但是不要迷信
    佛教:燒香拜佛上幾支香合適,拜佛有何重要的意義,但是不要迷信。很多人有到寺廟燒香拜佛的習慣,有些人則是奔著「佛事門中有求必應」去的。求這求那,總之求什麼的都有,所求無外乎是世間的「名聞利養」。佛菩薩有求必應,這點真實不虛。但是佛苦薩的應,不等於一定幫你滿足願望,達成願望還有一些先決條件。
  • 燒香拜佛時,不懂這幾點,再拜也無用!
    燒香拜佛是佛教中結緣的一種方法,後來應用到俗世中來,有人聽說佛菩薩「有求必應」,或孤身前行,或拖家帶口,一起去做燒香拜佛的事情。特別是一些山區大廟,以及各大菩薩的道場,一到該菩薩聖誕,前來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
  • 5歲女寶滿口「鯊魚牙」,奶奶求神拜佛也沒用,寶媽:趕緊送醫院
    5歲女寶滿口「鯊魚牙」,奶奶求神拜佛也沒用,寶媽:趕緊送醫院每個孩子自從出生之日起,就是父母的掌心肉。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就是大樹。而對於父母而言,孩子就是全部。如果孩子出了個什麼問題,最為痛苦和絕望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了。
  • 《旅行青蛙》求神拜佛稱號怎麼得 稱號有什麼用
    導 讀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旅行青蛙神佛保佑稱號獲取攻略,旅行青蛙中有個名為求神拜佛的稱號,獲取這個和抽獎有關係
  • 佛教:去寺院,拜佛求願,有2件事不能求,要謹慎
    這句話就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什麼意思呢?這句話是說,在佛教中,只要你有想求得的東西,都會有所回應。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常常去寺院燒香拜佛,來祈求家人平安幸福,自己事業高升,財富增長,婚姻幸福。但是並不是所有人求願都會靈的,因為求願想要成功是有前提的。
  • 燒香拜佛,就會「有求必應」嗎?不要再愚痴了!
    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因此在寺院中經常見到,有人抓著大把的香,挨個佛像逐一禮拜,燒香拜佛真能有求必應嗎?燒香,其實傳達的是一種訊息,既表達了自己對佛法的信心,又含有對佛陀的感激與懷念之情。在佛前點起香燭,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的意思, 提醒我們自利利他,奉獻自我,普香十方,與眾生共沾法益。
  • 普陀山「天價便飯」背後,為何中國人喜歡拜佛,拜佛在求什麼
    不過此次普陀山天價便飯這件事,在這裡不討論這件事情中誰對誰錯,而是想分析下國人為何頻頻熱衷於進廟拜佛,特別是四大佛教名山,誠意滿滿。設想如果沒有人去拜佛,景區商家的飯還會這麼貴嗎?有些外國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但是去中國的寺廟看看,善男信女們可謂是不少!
  • 求金榜題名到底該拜什麼神
    生活中不少人在有所求的時候都會去寺廟求神拜佛,希望藉助神佛的庇佑達成所願。自古以來,學生考學都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每逢重大考試,都牽動著廣大學生家長的心。那麼,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哪些神佛是與智慧文運相關的呢?佛教,講求「破迷開悟、明心見性」。佛教四大菩薩中,文殊菩薩與般若經典關係至深,為智慧之象徵,被尊為大智文殊菩薩。
  • 拜佛的人很多,會拜的很少。揭秘拜佛方法,獲得加持。
    願望是好的,也不能說不靈驗,可是主要靠的還是自己。古話說的好,求人不如求己。求佛拜佛,不一定不靈驗,但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努力。也就是說,有的人是可以靈驗的,而有的人不能靈驗。這是為什麼呢?那就是修的方法不對,或者只是把佛教當成了心靈雞湯,或者只是信仰而已,要麼就是半信半疑敷衍了事。總之就是沒有正信。
  • 燒香拜佛時,怎樣祈福才會靈驗?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心裡要清楚
    燒香拜佛時,該說些什麼?雖然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其實有很多燒香拜佛的人,他們的動機並不如法。很多人到廟裡去,供養一點錢,就大咧咧地要求佛菩薩保佑自己,保佑發財,保佑一切順利,不久之後就和人抱怨說,這個廟不靈,那個佛菩薩不靈什麼的,但是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有好好發心祈求佛菩薩的幫助,而把這個當成交易在和佛菩薩做,這怎麼可能靈驗?
  • 人民日報:一些幹部喪失信仰算命看相求神拜佛
    人民日報:一些幹部喪失信仰算命看相求神拜佛   凝聚在共同理想的旗幟下   ——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精神  有什麼樣的信仰,就有什麼樣的選擇;有什麼樣的理想,就有什麼樣的方向。
  • 淨空法師說,佛門中,有求必應,求什麼得什麼!
    或許,你也經常聽說過這一句話吧。命裡有的時候,你終究會得到的,如果命裡沒有的,我們也不必去強求。可是有些人,如果命裡沒有富貴,命裡沒有子女的,那又想得到,那該怎麼辦呢?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這四個苦,是每一個人,都逃避不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