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聽了100遍的故事,孩子還不膩?」

2020-08-23 今日洮南

文 | 陽光媽媽

兒童心理學家把這種活動稱為幼兒專有的「常同行為」,幼兒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將其稱為「重複練習現象」。

——陽光媽媽

1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

為孩子囤了各種各樣的繪本故事,可孩子偏偏就只愛看那一本!

每次孩子笑嘻嘻地拎著一本書找你讀故事時,你滿懷欣喜接過書,仔細看了一下瞬間奔潰,這本故事已經連續講了100遍了!

孩子聽了100遍都不膩!我這個老母親都要講吐了!!!

其實,我們從小就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每天都有意識地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可是一本薄薄的故事書,明明已經讀過很多遍了,孩子還常常吵著要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重複聽一樣的故事不無聊嗎?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與兒童心理專家孫瑞雪曾說,成人覺得無聊的東西,卻使兒童內心發生著我們不知道的一系列的變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孩子喜歡重複聽同樣的一個故事,並且一直都聽不膩,其實是有原因的。

心理學上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身心發展有其自己的規律。對於孩子來說,「重複做一件事情」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訓練活動。

兒童心理學家把這種活動稱為幼兒專有的「常同行為」,幼兒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將其稱為「重複練習現象」。

蒙臺梭利認為,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重複練習現象」,是因為孩子接觸到的周圍世界較小,他們的知識積累和人生經驗都還有限,很多事物對他們來說是不可知的,因此會帶來相應的不安全感。

然而在重複做同一件事情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體驗到安全、快樂及關愛,也就是說,重複做一件事情或聽一個故事,使孩子在熟悉的世界裡感受到安全與愉悅,而不是陌生。

因此,重複聽一個故事、玩同一件玩具也就成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2

其實,除了安全感之外,重複聽一個故事,能為孩子帶來諸多的益處。

比如,能讓孩子發現更多故事的細節,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只要我們靜下心來,帶著耐心給孩子講重複又重複的故事,就能發現,這對我們來說是單調的重複,但每次都能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他們每次都能從同樣的故事中觀察到另外的驚喜。

因為孩子對於故事的理解、接受程度與大人是沒辦法同步的,他們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對於故事也有自己的理解節奏和興趣關注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

重複聽一個故事,能完善孩子的理解和認知能力,鍛鍊孩子的生活技能。

當孩子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時,我們不要擔心孩子會因為沉迷聽一個故事而束縛了自己的認知範圍,因為在每次聽故事的過程中,都是孩子重新捕捉細節的過程,孩子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是需要在不斷的重複中完善的。

一旦孩子從故事中學到所有所能學習的東西之後,孩子就會自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開始閱讀其他的書籍。

另外,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在重複的故事中,孩子能從書本上學到不同的生活技能,比如重複穿脫襪子、開門關門、推拉抽屜等,重複的次數多了就熟能生巧,孩子便能慢慢掌握本領,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技能。

圖片來源於網絡

重複聽一個故事,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在孩子重複聽一個故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自己講接下去的故事,進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蒙臺梭利認為,反覆操作是孩子的智力體操。

重複行為就如孩子成長的一種認知需求,重複過程也是培養孩子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

就如《繪本之力》中所說:語言會變成畫,畫會變成語言。

重複聽同一個故事,正是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語言模仿的有效途徑。

3

沒想到吧?!重複聽一個故事對孩子來說竟然能有這麼多的用處,那我們應該如何「支持」孩子的重複閱讀習慣呢?

尊重孩子的重複行為

孩子的重複行為不僅能激發孩子各方面潛力,有時候也是孩子表達內心需求的一種手段。

孩子常常會利用自己的重複行為吸引大人的關注。

如果大人積極配合,認真講故事,孩子就會滿足;如果大人拒絕、不耐煩,孩子就會生氣,認為大人不夠愛他,不能及時滿足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此,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與理解,對孩子的重複行為保持耐心,不要粗暴地阻礙和幹涉孩子的重複行為。

我們要明白: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足,一個故事要聽很多遍才能充分明白其中的樂趣。孩子的年齡越小,重複率就會越高,隨著孩子的成長,理解能力也能隨之增強,他們就會慢慢開始接受新的故事。

換個花樣給孩子講重複的故事

如果我們開始對孩子的重複行為產生不耐煩的情緒,我們不妨換個花樣給孩子講故事,比如與孩子角色扮演、向孩子提出有趣的問題、引導孩子自己講故事等。

這樣一來,在高質量親子閱讀的同時,還能強化孩子的記憶力,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激發孩子的思考和想像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給孩子講故事,重要的不是故事的數量,而是閱讀的質量。

我們不要崩潰於孩子的重複閱讀習慣,因為讓孩子充分理解一個故事,比多聽幾個故事來的更有意義。

畢淑敏曾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我想,重複聽一個故事對孩子來說也大有裨益,孩子自身的閱讀興趣,決定了孩子的成長。

而我們最需要做的,不是否定孩子、阻礙孩子、幹涉孩子,而是在親子共讀過程中,慢慢感受和體會孩子的成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愛聽睡前故事,同一本書讀1000遍也不厭倦,怎麼辦
    為什麼睡前讀繪本是家長的煩惱晚上10點,兩歲多的寶寶仍舊不肯睡覺,一個勁的要寶爸給他講故事。寶爸說,我都講了10幾遍了,我們先睡覺,明天再講好不好。寶寶說不要,再講一遍就就睡覺。寶爸心想,你個熊孩子,你都說了10次再講一遍就睡覺了,但到現在還不肯睡。說實話,寶爸也很無奈,每天臨睡之前寶寶都要寶爸把《南瓜湯》講個10幾遍才肯罷休,而問題在於這本繪本已連續講了一個月了。
  • 大人:「說多少遍就是不聽!」孩子:「知道不聽你還說!」
    次次如此,不知道該怎麼」 ——一位媽媽給火花的留言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苦惱,打不得,罵不得,講道理他又不聽,難道現在養孩子已經養到無路可走了嘛?! 要想找到答案,就得走進孩子的世界,搞清楚當我們在講道理時,他在想什麼。
  • 為什麼孩子愛聽睡前繪本故事,同一本書讀1000遍也不厭倦,怎麼辦
    如果只是讀繪本上的文字,一個晚上讀個10幾遍,其實也不是難事,但問題在於寶寶的要求還很高。比如,他要求寶爸逐字逐句地讀,有時寶爸發音不準的時候,寶寶會要求寶爸馬上糾正。而作為寶爸而言,他是希望寶寶聽完故事趕快睡覺,所以讀到第三遍後就有些不耐煩了。
  • 「再背不下來就讀100遍!」我曾毀了孩子的記憶力,還沾沾自喜
    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當時就覺得孩子是偷懶,讀兩遍就想背,背不下來就想放棄,於是沒好氣的告訴他:「背不下來就讀,讀1遍背不下來就讀10遍,10遍還背不下來就讀100遍!……」現在想想,當時恐怕還有些沾沾自喜,覺得是教育了孩子「刻苦、努力」,而事實上,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孩子每次背書都是受罪——小小年紀,記憶力超差,我聽著他背都記住了的課文、古詩、單詞,他卻一遍一遍的記不住,每次都背一兩個小時,背到哭,我也煩得要命。
  • 孩子一個故事聽了四五十遍,背後大有文章,家長一定要知道
    孩子重複做某個動作還好,畢竟不需要家長的參與,但孩子喜歡重複聽某個故事就讓家長抓狂了。一個故事講兩三遍還好,講十幾遍已經很煩了,如果講到幾十遍,那真的是要吐了,看到那本書都害怕。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經歷。 我們知道人都喜歡新鮮的東西,為什麼孩子會對一個故事百聽不厭呢?難道是他們沒有好奇心嗎? 不是的。
  • 學英語靠環境,這些原版動畫片,孩子看100遍都不膩!
    根據英國作家Mick Inkpen的圖書《威比豬》進行改編,以淡雅而不失童趣的彩色墨水技巧,配合逗趣可愛的角色,營造出獨特的故事風格。小豬威比最貼近寶寶們的思維模式,給孩子最寬闊的思維空間,小豬威比就像孩子一樣,甚至可以讓觀眾也可以變成孩子,和孩子一起回味童年;動畫故事非常生活化、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一問一答的全新模式,同時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 熊孩子上課搗蛋被罰抄姓名100遍,孩子聽了不怒反笑,是為什麼?
    每每到了幼升小的時候,這個時候會是很多家長煩心的時候,不僅僅是需要給孩子張羅到心儀和合適的小學校,而且還擔心孩子是否能夠適應小學的生活,在小學的學習生活裡能否順利。但是,就是有一點很讓做家長的和老師很頭疼,這個孩子太愛嘮嗑了,甚至是不顧場合,哪怕在老師批評管教後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一天,在上課時,不停地跟同桌聊天被老師批評,受到批評後,這個孩子還振振有詞地認為自己是有事才說話的,結果,老師一氣之下,讓這個孩子罰抄寫姓名100遍。
  •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
    前幾天,有個朋友和君君抱怨她的寶寶晚上睡覺前總是喜歡重複聽同一個故事。這讓她有點抓狂,同一個故事講個兩遍三遍還可以接受,可接連講上十遍二十遍,真的挺無聊的。相信這是很多家長共同的疑惑:孩子為什麼能不厭其煩地反覆聽同一個故事,難道他們就不想要聽更新鮮更有趣的故事嗎?
  • 江浙滬周邊的「童話樹屋城堡」,住100遍都不會膩
    還是被驚豔到,大家都知道在江浙滬周邊旅遊,有著數不勝數的民宿,睡進童話故事裡的樹屋酒店,真的是住100遍都不會膩。民宿:杭州開元森泊來到森泊,必須打卡最有特色的樹屋!高聳入雲的樹屋帶來巨大的視覺震撼力!像是童話故事裡建造出來的城堡。
  • 跟孩子講100遍都不聽?用好「第三者效應」,解開育兒溝通難題
    很多中國家庭都存在這樣的一個問題:父母跟孩子講100遍不要這樣子做,但是孩子偏偏違反父母的意願,與父母對著幹。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叫孩子&34;,&34;&34;等等,但是孩子往往左耳進右耳出,經常與家長頂嘴。很多時候,當孩子和家長鬧矛盾後,無論父母如何費盡心機勸說孩子,孩子就是不聽,陷入了僵局。
  •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還是不聽?這位父親的方法火了
    那麼,父母的反覆強調,孩子聽到的就是:亂扔玩具,看電視,磨磨蹭蹭,只會讓孩子更傾向於攜帶著父母的負面能量,重複錯誤的行為。有時候,大人講了100遍的道理,說這個不能幹那個不能幹,但是就是沒有告訴孩子如何幹?哪個可以幹?真切體會到為何不可以幹?這樣幹有什麼後果?所以,不要講空洞的道理,父母要以身作則,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玩具要放到玩具箱裡。
  • 睡前聽故事的孩子和不聽故事的孩子,差別在成年後很明顯
    平時出去逛街,看到某些人的舉動非常不文明,大部分人的內心都會說一句「真沒素質,家教真差」。的確,一個人的素養除了會受到他學識的影響也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年之後能成為有用受歡迎的人,那就一定要在注意家庭教育。家教不僅是父母要教會孩子怎麼做人,也包括父母對孩子的陪伴。
  • 五月天最受歡迎的幾首歌,不管聽多少遍都不覺得膩!
    五月天最受歡迎的幾首歌,不管聽多少遍都不覺得膩!此曲還有「還你自由版」、「3DNA Live」兩個版本。《倔強》是由阿信作詞作曲,五月天演唱的歌曲,收錄在五月天2005年發布的專輯《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中,是專輯中的熱門歌曲之一
  • 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聽同一個故事、做同一個遊戲?
    為什麼孩子老是要求講同一個故事、做同一個遊戲、看同一個動畫片?下面通過幾個具體的案例,你會發現反覆做同一件事對孩子有多重要。重複做一件事情,是孩子不斷深化學習的過程,是非常有意義的心智成長過程。 比如,對於一個喜歡的故事,他會在聽媽媽講第一遍時產生好感,第二遍開始聽情節,第三遍聽細節,第四遍聽語言,第五遍體會人物角色心理…… 每反覆聽一次,孩子都會有新的精神體驗。
  • 孩子不願意聽媽媽講故事?抓住這4點,做會講故事的媽媽
    2-6歲的孩子是沒有閱讀能力的,所以很多孩子都會纏著媽媽給自己講故事聽,他們想要不一樣的世界。媽媽多給孩子講故事能讓孩子心情愉悅,還可以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想想就覺得是很溫馨的畫面。不過,還有一些媽媽表示,自己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也不知道有什麼魔力,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把孩子講跑了,壓根就不回頭了。
  • 說了一百遍孩子也不聽,那你想過閉嘴嗎?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總是不聽話,有些話我都說了100遍了,可他還是不聽。」你看,有些話我們都說了100遍了,孩子不聽,可我們還是在說。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為什麼說了那麼多遍的話,孩子就是記不住,就是不聽呢?
  • 為什麼孩子喜歡聽故事卻不願意自己看書?
    現在很多父母都很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小,就經常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故事,孩子也非常喜歡,特別睡覺前,一定要纏著爸爸媽媽聽幾個故事才肯睡。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許多家長發現:孩子只喜歡聽故事,要他自己看書就不樂意了!
  • 睡前聽故事的孩子,和不聽故事的孩子有何區別?長大後差別很大
    俗話說:「三歲看老,」孩子如果在三歲時家長就做好引導,孩子只會越來越優秀,那麼睡前聽故事的孩子,和不聽故事的孩子道理有何區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從孩子的成長角度來看,臨睡之前是人們大腦記憶最清晰、最牢固的黃金時間。
  •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依舊不聽勸!嘗試5種改變,比講道理更管用
    文 | 維尼媽媽沐瀅閱讀需5分鐘不少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會有這樣的無奈:掏心掏肺地給孩子講了好多道理,嘴皮子都磨破了,可是孩子根本無動於衷!既然講道理聽不進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道理說了100遍,或許適得其反。聰明的爸爸媽媽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試著進行改變:1、先釋放不良情緒,再和孩子談話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否將不滿的情緒夾在其中。
  • 孩子睡前聽不聽故事,會有什麼差別?5年後你就知道了
    你家孩子怎樣入睡?是聽著故事入睡還是在你哼的催眠神曲中入睡?有些媽媽會問:只要熊孩子能乖乖睡,聽不聽故事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我們經常說「三歲看老」,但其實很多人還不理解:培養0-3歲的孩子,真正的方向是什麼?絕不是昂貴的早教班、提前學數學,而是語言的發展!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越富裕的家庭,越懂得孩子早期智力開發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