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花1年拍殘酷紀錄片:以4所中學為代表,揭露最難也最好走的路

2020-09-05 云云媽媽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現在的高考學子們已經在焦急的等著成績公布了吧。

雖然時隔多年,但說起高三,每個人應該都有很多話要講吧。

奮鬥、淚水、掙扎、收穫、遺憾?

命運、希望、殘酷?

或許這部央視花費了一年時間拍出來的紀錄片,可以給你最直觀的感受。



這是15年央視耗時一年拍攝完成的高考紀錄片。片子直接以「高考」二字來命名,宣傳海報也是直接用一個黑板上寫著「高考」兩個大字的圖案構成。

它以毛坦廠中學、久牽公益機構、甘肅會寧一中和石家莊精英中學這四所中學為代表,用不加任何旁白和幹預的純拍攝方式記錄下14年高考的真實全貌。

整部紀錄片分為六集,每集五十分鐘,選取了中國社會不同的高考人群,從不同角度向我們展現了在高考面前不同群體的不同表現,為我們揭露:最難也最好走的路



從影片一開始就能感覺到高考的壓力與緊迫感。

教室牆上、黑板上張貼著學生的保證書、檢討書,還有各式各樣的高考標語,類似於「像瘋狗一樣血拼,30天拿下數理化」等標語在表達著努力學習的決心。

其中有一個女孩子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她叫做何飛,是一名復讀生。



由於去年高考的失利,何飛選擇復讀,希望在這一年的高考中能夠有所收穫。

她跟其他學生一樣,拼命學習,努力背書,不知道是天賦原因還是學習方法不當,她的成績似乎一直穩步不前,用班主任的話來說,總是徘徊在二本和三本直接,甚至接近三本。為此,她很苦惱,每次月考下來,不如意的成績都讓她傷心很久,甚至趴在床上大哭。

班主任程老師給她的建議是,要想有所進步,就必須從學校宿舍搬出去,遠離宿舍嘈雜的環境,在外面租房讓家長陪讀。

可是高昂的房租,讓家境並不富裕的何飛心有餘而力不足。班主任提出在班裡募捐,被她拒絕了,可見她是個極有自尊和骨氣的女生。



但沒有辦法,她無論如何也要拼上自己的時間,努力地考出一個好成績。

因為高考是唯一一條讓她能看到希望的路,也是她們家唯一能抓住的可能改變命運的機會。

就如白巖松所說: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是非常事實的東西。」

讀書雖然很苦,但卻是最好走的路,反之,不讀書的苦,會讓你未來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在中國,地域的差別、貧富的差距是客觀存在,而人們對於教育的不同理解也是不爭的事實。隨著中國國情的變化以及人們對於教育理解的日益多元化,社會在發展,教育也在悄悄地改變。

那為什麼高考狀元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除了狀元本身的天賦、勤奮,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那就是家教的力量。

清華大學的老師也曾對自己的學生們這樣說:

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你們的父母。

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觸到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的學習環境,決定了你上的小學、初中、高中,也決定了你的眼界和見識。

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有了上述這些東西。

真正的教育,拼的其實是父母的見識、觀念和格局。

之前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統計,他們調查了60餘位高考狀元及其家庭,發現這些家庭裡,一些驚人的相似之處。許多優秀的孩子,都喜歡讀歷史。

很少有學霸是死讀書的書呆子,相反她們會博覽群書,開拓自己的視野

你帶著孩子打遊戲的時候,對方父母帶著孩子背唐詩宋詞;你帶著孩子吃各種垃圾食品的時候,對方父母帶著孩子學習怎麼做手工麵包;你家裡到處是手機平板電子玩具,而對方家裡隨處可見的是書籍……

福建高考狀元黃亦陳,你隨便問她歷史事件,她都能信手拈來,對答如流。這個小小的愛好,讓她思路開闊,不僅成績好,聊起天就能感受到她的知識面。

2018年高考713分的北京文科狀元曹婧怡,同樣是個小「歷史迷」,從小喜歡讀歷史。

她說:「歷史對我而言不只是開拓了視野,對我的學習幫助也很大。」

我們能夠發現,真正優秀的孩子,都是從小喜歡閱讀的,而她們的書單裡,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歷史類書籍

讀史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在真實的歷史中學會思考;他們會從時間觀、大局觀去看待問題,那些名垂青史的人會在無形中影響他的一生,讓他們從小做個有志氣、有智慧的人。

愛讀歷史的孩子,表達自己觀點時可以旁徵博引。歷史不僅可以幫到孩子的讀寫能力,還可以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讓他做出正確判斷,而不是情急之下拍腦袋。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孩子根本讀不進去關於歷史類的書籍;確實孩子在閱讀方面不同於成人閱讀,當孩子翻開一本書的時候,他們首先關注的是書中的圖片,然後才是內容

一年前,我偶然聽說百家講壇》特別受歡迎的主講人魏新,正著手編寫一套專門寫給兒童看的世界史。

說實話,一翻開我就被震撼了!數百張恢弘大氣的全景圖畫,每翻開一頁,就像看到了一整個時代的縮影。

看過《百家講壇》的朋友應該認識魏新老師,他是央視《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這套書延續了魏新老師輕鬆講歷史的風格,同時又跟課本知識結合得非常緊密。

兩冊書共100餘幅跨頁全景圖,「全景畫卷+圖解」的講述方式,將世界歷史風貌進行了直觀的展示。視覺上的震撼會留給孩子強烈的記憶,對他們理解相關歷史知識大有裨益。

6張全景圖,77張手繪圖,一眼就能看懂中國與世界的歷史。同時嘆為觀止的全景圖畫有上百張,還有數十幅精妙絕倫的歷史地圖。比起乾巴巴的文字,圖片更有助於理解和記憶,這本書採用了大量的手繪圖還原當時的場景,一眼就能看懂。

孩子翻完整套書,就像是看了一部恢弘壯闊的歷史記錄片。

這些精彩的內容能讓孩子們深入地了解世界歷中各個時代的變革,完整梳理人類歷史上從遠古到21世紀漫長遼闊的歷史,呈現出每個時代的鮮明特徵,原本深奧、枯燥的歷史內容。

在邏輯編排,脈絡劃分上就非常清晰,就算是小學生也能一目了然,看懂這五千多年的歷史變革。

語言淺顯,歷史知識深入淺出,小學生也能讀懂。

從公元前 3500 年的「史前時期」一直講到現在的 21 世紀。五千多年的歷史變遷,盡在其中。

學習歷史知識本就枯燥乏味。這套書內容有趣,脈絡清晰, 幾千年的歷史變革讓人一目了然。

比如:尼羅河流域的人民有人在洗衣,有人在收割莎草,有人在販賣貨物……一派秩序井然、繁忙的景象。這樣孩子閱讀時就很容易理解,也容易記憶,想忘記都難。

用地圖的縱橫交錯,同一時空對比的方式講述歷史,孩子學起來很直觀,想看不懂都難。

這套書也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孟慶龍、張煒兩位專家的權威審定;確保內容準確,真實客觀。人大附中朝陽分校特級教師殷軍;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博士金興禮;《小讀者》雜誌主編劉納新也聯合為大家推薦這套書

同時還附贈60節音頻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讀,還能當睡前當故事聽。

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歡聽故事,你又抽不出空,就可以播放給他聽。

學歷史的孩子,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他們不會拘泥於頭頂那方小小的天地,而是放眼山川河流、星辰大海。

想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歷史興趣、眼光和格局,就從這套超震撼的「歷史大片」繪本開始吧。

這套書原價316元,頭條現在團購價僅需128!!點擊下方連結即可參團。


相關焦點

  • 我們想為這部叫《出·路》的紀錄片尋找出路
    2018年高考後,一篇題為《六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扎了高考一刀》的文章橫掃朋友圈,衍生了無數篇10萬+——諸如《6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戳到了中國教育的最痛處》、《六年才拍完的良心國產片
  • 比爾·蓋茨現身說法的紀錄片,揭露美國教育之痛!
    它揭露了弊端叢生的公立教育系統,片中展現的公立學校景象讓人震驚——早早放學的學校,課上打牌嬉戲的學生,喝茶看報紙的老師……其中某些中學堪稱「輟學工廠」,學不下去的學生不再好好上課學習,而是混跡街頭,成為未來最有可能搶劫、強姦甚至殺人的那一群人。隨著時間推移,曾培養出10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0位美國總統的公立教育系統,早已喪失曾經的輝煌,變成「劣質教育」的代名詞。
  • 揭露社會殘酷真相的高分紀錄片《出·路》
    這句袁枚的小詩在2018年的《經典詠流傳》中,被鄉村支教教師梁俊和烏蒙山的孩子所演唱,觀眾聽後不禁為之落淚。不小看自己,不被眼前艱難生活束縛,這是他們的故事帶給我們的心靈觸動。 歌曲《苔》 然而,能成為牡丹開的畢竟是少數。還有不到兩個月,就是新一輪高考了。
  • 本人回應揭露明天高考的殘酷真相
    本人回應揭露明天高考的殘酷真相2019年高考完,來自北京市規模最大的某知名復讀培訓機構公布的最新數據就讓人吃了一驚:高分復讀人數翻倍上漲,600分以上考生人數比18年同期增加了一倍還多。2019年安徽毛坦廠中學,有來復讀的理科生分數達到了622分。
  •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現實:低眼界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有這麼一部紀錄片,它用時6年,記錄了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三個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讓大眾看到了社會的殘酷、人生的殘酷。這部紀錄片叫《出路》,從2009年拍攝到2015年,一共花了整整六年的時間才製作完成。
  • 紀錄片《出路》揭露殘酷真相:「讀書騙局」是怎樣拖垮窮人的?
    最近這幾年來,大家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寒門依然可以出貴子,可是機率卻在不斷下降,那些家庭條件優渥的人,反而更容易考進高校。可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或許,大家看了這部紀錄片,就能找到答案了。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出路》,豆瓣評分達到了8.8,有一半的網友給出了五星。
  • 紀錄片《出路》揭露殘酷真相:「讀書騙局」是怎樣拖垮窮人的?
    最近這幾年來,大家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寒門依然可以出貴子,可是機率卻在不斷下降,那些家庭條件優渥的人,反而更容易考進高校。可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或許,大家看了這部紀錄片,就能找到答案了。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出路》,豆瓣評分達到了8.8,有一半的網友給出了五星。圍繞著野雞大學老師王振祥,貧苦家庭高考生王盼,大學畢業生萬超三位主角講述了中國的教育問題,中國貧困年輕人的出路在哪裡?整部紀錄片揭露了中國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口號。看完讓人讓人憤怒、壓抑,可是又讓人很贊同。
  • 豆瓣8.8分紀錄片《幼兒園》,揭露一個殘酷真相:它就是個小社會
    一部豆瓣8.8分紀錄片《幼兒園》,給我們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真相!這部紀錄片拍攝於2001年,歷時14個月時間拍出來的紀錄片,記錄了寄宿制幼兒園的真實生活。張以慶導演最初是抱著「象牙塔」的心態去拍攝這個紀錄片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影片中無時無刻不在透露著:社會化的兒童世界,真正意義上的孩子已經死了。而這部片子也獲得了廣大網友的討論,接下來我就來聊聊這部紀錄片給我的啟發。
  • 讀書是最好走最公平的一條路,你怎麼看?
    有人說:讀書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更是最好走的那條路!只有讀書,才能使你得到最快的啟發。所以,讀書是最可靠也是最好走的路。 有人說,我天生不適合讀書,但我別的方面能力突出,我善於經商、我會表演等等,我以後的發展機會也很大。然而大家想想,一個人書都讀不好,那麼他的耐力、他的意志、他的習慣、他的反思能力、他的抗挫折能力肯定就弱一些。
  • 「贏在射精前…」TVB紀錄片所揭露的香港幼升小殘酷真相!
    文 | 安妮「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是這幾十年父母們的育兒話題。前段時間上海幼升小試題事件霸佔了好幾天熱點話題,小朋友的試題難,家長的試題更難,甚至於還有「查三代」的調查問卷.在引發爭議之後,當事小學也已發表聲明,表示這些所謂的試題和調查只是為了讓家長在等候的時候解悶的,並非影響入學,上海教委也責令相關教育局進行調查。
  • 這4所中學被稱為「四大高考工廠」,用成績說話:高考是很殘酷的
    在這種教育背景下,高考雖然說讓中學教育變得有點應試,可是卻是目前來說最適合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了。用分數的高低來決定學生可以讀什麼樣的大學。在這種應試背景下,就代表著你想要考入好大學,就必須要進入到一所好的高中,在我國就有著這麼4所學校,雖然他們不是我國高考成績最好的,可是卻向我們證明了高考是非常殘酷的。
  • 這4所中學被稱為「四大高考工廠」,用成績說話:高考是很殘酷的
    在這種應試背景下,就代表著你想要考入好大學,就必須要進入到一所好的高中,在我國就有著這麼4所學校,雖然他們不是我國高考成績最好的,可是卻向我們證明了高考是非常殘酷的。1. 六安市毛坦廠中學六安市毛坦廠中學簡稱為「毛中」,坐落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是安徽省的示範性高中,六安市首批示範高中。在1952年改為公立學校,這所中學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特別的「大」,目前在校職工就有780多人,教學班有200多人,學生有25000人,是安徽省目前擁有學生最多的一所中學。
  • 豆瓣9.1,登上央視的《高考》,看完依舊扎心
    央視紀錄片《高考》或許能給人們一個意味悠長的回答。沒有旁白解說,和以往我們見過的紀錄片有些不同,《高考》是一部少見的「純紀實」的紀錄片。 開播前也沒有任何宣傳,在央視播出時卻比同時段的節目收視率高了10%,不僅拿下德國第三屆金樹國際紀錄片節的最佳長片獎,還在以嚴苛著稱的豆瓣上拿下9.1的評分。
  • 拍紀錄片麼?票房6000塊錢那種丨紀錄片
    今年3月,因為新片《礦民、馬夫、塵肺病》不能公開放映和傳播,紀錄片導演蔣能傑只能在豆瓣私信觀眾資源,希望自己紀錄的塵肺病患者被更多人看到。拍這部片子用了蔣能傑10年時間,但除了觀眾零星的打賞,他沒拿到一分錢。
  • 這部紀錄片央視發力了,每一幀都可以當壁紙,BBC也無法超越
    >海菜花,即將開花時的花苞夜晚升至水面一生的花期只有一天花謝後,花朵浮水面,卻永遠不會沉入水底攝製組也為中國微觀拍攝創造了奇蹟,為以後國內的同類型拍攝提供了借鑑。中國植物之「最」這部紀錄片一共有十集。將地球的46億年,換算成24小時,類比之後就推演出了「38億年第一個細胞出現」、「1.45億年前左右第一個開花植物出現」、「12000年前左右的時候水稻出現」,而人類在最後的三分鐘才登場。
  • 紀錄片電影《出路》,揭露殘酷現實:父母眼界越低,孩子越沒出路
    導演鄭瓊用6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這些年的輾轉起伏,用最真實的故事,默默給出了答案。《出·路》記錄了三個來自不同城市,不同階層的年輕人,6年的成長經歷和重要的人生選擇。紀錄片電影《出路》,揭露殘酷現實:父母眼界越低,孩子越沒出路這就是三個孩子人生的上半場,然後三年後,他們的人生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甘肅女孩馬百娟因為學習跟不上,就退學了。在父親女娃娃是別人家的人,書多少讀一點兒,夠用就行了。只要生了娃,拖累也大。
  • 不是朋友多了路好走,是朋友對了路好走
    ​人們常說,朋友多了路好走,於是乎,交朋友就成了一些人畢生的追求,似乎只要交到朋友,這輩子就能順風順水,前行的路寬敞無比。然而,很多人花費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交朋友,結果卻一無所獲。曾國藩曾說:「一生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 紀錄片《出路》,揭露壓倒窮人的「招生騙局」
    偶然間,被一部名叫《出路》的紀錄片吸引到了,這部紀錄片也完美地詮釋了「讀了大學是否就是出路」這句話。《出路》紀錄片的好評度,在豆瓣幾乎有過半是五星好評,也說明了此紀錄片戳中了人們的心窩,大概有不少家長看到這兩個字,心中都被壓抑的有種窒息感,這好像也是壓倒窮人的一根稻草,極力想抓卻又抓不住。
  • 日本NHK為何敢拍「731紀錄片」?
    國際縱橫  原三菱商事副會長上田良一接任NHK會長之後,一改前幾年為政治背書的形象,特別是拒絕把歷史作為政治的工具進行操縱。  8月13日,日本放送協會(NHK)於晚上黃金時間段播放了一部名為《731部隊的真相:精英醫學研究者和人體實驗》的紀錄片,詳實地講述了日本731部隊在中國東北地區實施細菌戰的暴行。
  • 三次高考失敗的她,用6年時間拍了一部紀錄片
    7月1日,「DOCO熱紀錄」作為發起人,在「大象點映」平臺,發起了紀錄電影《出·路》的首映禮。於是,有一個人,她高考了三次,均未成功,幾經周折後,她花了6年時間拍出了一部講述出路的紀錄片——《出·路》導演 鄭瓊1Q:是什麼機緣巧合,讓您決定拍這樣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