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幼兒園上半年要不沒有開園,要不就是開園沒多久,就又迎來了放假。所以,很多孩子們對於幼兒園,已經有了很大的陌生感,就更不要說今年下半年剛要入園的孩子了,更是對幼兒園充滿了抗拒。一大早,送孩子上學的時候,門口就有好幾個孩子,哭鬧著說:「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有的孩子更是家長勸都不聽,一直在那哭,非常抗拒幼兒園。
原因一:對家長過度依賴,缺乏安全感
現在的孩子,和小夥伴們的接觸本身並不是很多,反而和家長們相處的時間比較多。所以,他們對家長會有很大的依賴感。如果是剛要入園的孩子,肯定會因為要離開父母,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內心非常缺乏安全感。
原因二:適應能力差,無法融入大家庭
幼兒園其實是孩子邁進自己「小社會」的第一步,這個時候,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能夠做,一些規則也需要孩子去遵守。如果孩子適應能力比較差,無法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的話,就會產生孤獨感和逃離感,更抗拒入園。
原因三:有心理落差,可能會產生自卑感
孩子在家裡的時候,一定是備受全家寵愛的。但是,等到了班級之後,老師不能及時關注到每一個同學,再加上同學之間的能力也分高低,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心理落差。有的慢慢發展,還有可能變成一種自卑的情緒。漸漸地,孩子就會抗拒學校,不願意去幼兒園。
所以說,孩子抗拒幼兒園的背後,不僅僅是缺乏安全感,還有適應能力差、心理落差等因素。
1、提前帶孩子了解幼兒園情況,鋪設心理預期
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是第一次長時間離開家,要待很長時間的地方。所以,為了給孩子一份安全感,可以提前帶他們去了解幼兒園的基本情況。比如說幼兒園的環境、玩樂的設施以及將要接觸的小朋友們。這樣可以給孩子鋪設一個心理預期,等到真的要去幼兒園時,就不會因為強烈缺乏安全感而抗拒學校了。
2、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幼兒園的老師有限,一個老師要管幾十個學生,難免會有照顧不到的地方。所以,家長們在送孩子入園前,要教會他們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說自己上廁所、洗手、穿衣服這些。這樣的話,孩子就不會出現適應能力差的情況,反而可能去幫助其他小朋友,然後很快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
3、幫助孩子學會勇於表達自己
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是讓孩子最快消除對幼兒園抗拒感的最好方式之一。孩子交到了新朋友,自然會非常願意待在幼兒園。而良好社交能力的前提,就是要孩子學會勇於主動表達自己。因為只有主動去表達、展示自己了,其他的小朋友才會願意去認識我們孩子,更願意和他交朋友。所以,平常在家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去串門,或者是帶著孩子出門旅遊,讓我們孩子多和別人溝通,和同齡孩子多交流,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對於幼兒園的抗拒,是很多孩子第一次上學的時候,都會有的感覺。作為家長,在孩子入園前,就要從上面3個方面,儘量幫他們減輕這種抗拒感,不要等要上學、進班級了,才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