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好的學習計劃總是無法堅持:何不把這一管理方法學起來

2020-10-20 長腿哈士奇是我


一、引言

要到年底了, 最近總是聽身邊的朋友感慨說:

「今年原本想要抽空把英語學好,不知不覺到了年底,又沒有堅持下來。」

「我本來給自己定了閱讀目標,一年內要把四部史書經典讀完,現在連一部《中國通史演義》都沒讀完。」

「我想要學習寫作,可是寫了一段時間,也沒有堅持下來。」

「我想減肥20斤,半年了,好像還胖了2斤。」

人的一生會有無數次萌生奮發圖強的念頭,因為這個念頭會讓人產生愉悅感,這是對自我的肯定,同時也是對未來的憧憬。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發現大部分人都喜歡定目標,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夠堅定地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究其原因,不外乎說:

工作那麼累了;

娛樂方式又那麼多;

而學習卻總是辛苦和枯燥的;

計劃趕不上變化,發生很多事情打亂了我的計劃。

太難了,堅持不下去。

那些能夠實現目標的人難道不是同樣在面對與你一樣的情況?

他們能做到,而我們卻不能,是我們制定目標的方法出了問題嗎?

筆者在這裡就要引進一個常被應用於企業管理的「SMART原則」運用到「個人成長」的管理中。


二、什麼是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

管理學上有個「SMART」原則, 它是管理大師德魯克在《管理實踐》這本書裡所提出的,是對於企業所設定目標是否有效的評判原則。

SMART原則:

  Specific:明確(目標一定要明確,不能模糊)

  Measurable:量化(可衡量性,要有實現目標的標準)

  Attainable:可實現性(目標切合實際)

  Relevant:相關性(對於你現在從事,未來發展方向的關聯性)

  Time-besed:時間期限(明確的截止期限)


01Specific:明確

所謂明確就是要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成的行為標準。目標必須具體,而且要容易理解。

比如「我要學好外語」,這個目標是模糊籠統的,要學到什麼程度?什麼叫學好?像這種籠統的目標,看著好像有目標,可實際想想卻不知道具體目標是什麼?

如把「我要好好學外語」的目標改成「我要考託福」,這樣的目標才算是具體,有明確的標準。

02Measurable:量化,可衡量

應該有一組明確的指標,作為衡量是否達成目標的依據。如果制定的目標沒有辦法衡量,就無法判斷這個目標是否實現。

比如在公司接待規定裡總是看到一條「禮貌專業接待來訪」。

什麼叫「禮貌」?培訓裡就一定會從人的「言行舉止」上去規範,,而規範就是對「禮貌」定義的量化。


03Attainable:可實現性,即可達成

所指定的目標必須是可以依據現有的時間、能力、資源等條件,通過努力來實現的事情。

比如你給你家6歲的小孩制定目標,讓他一年之內通過國家英語6級考試。

根據他的年齡和學習能力,正常人類,這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目標。而這種無法實現的目標,就是無意義的目標。

若是把目標改成「一年內,記住500個英語單詞」,像這種目標就具有可實現性,才有意義。

04Relevant:相關性

目標的相關性是指實現此目標與其他目標的關聯情況。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但對其他的目標完全不相關,或者相關度很低,那這個目標即使被達到了,意義也不是很大。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因為今天談的是「個人成長」,而個人成長往往和你今後的發展和人生規劃有關,有些知識和技能對你的生活和工作發展息息相關,有些知識和技能對你未來發展和人生計劃毫無關係。

如:你是做服裝銷售,以後想要做自己的服裝品牌,卻要去學習物理學、高等數學等,這些和你未來的發展毫無關聯,你可以作為個人愛好,但不應該作為「成長計劃」的目標。

從時間效益的角度考慮,這樣的目標就違背了我們的目標管理原則。


05、Time-besed:時間期限

時限性就是指目標是有時間限制的。

對於成年人來說,背誦500個外語單詞,在一個月內或者兩個月內,它具有實質意義。

如果「背誦500個外語單詞」,沒有設定時間期限,平時問他「有在學習嗎?」,他都會說「有在學習。」,但就是一直沒有完成500個的目標,無限期拖延下去,那制定這個學習目標也沒有多大意義。

我們在了解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後,那又該如何應用到「個人成長」的目標管理呢?


三、SMART原則在個人學習成長中的應用

邏輯思維的執行長脫不花說過:「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動,只有極少數人掌握讓知識變成行動的秘密。」

SMART原則,五個單詞一看就會,看上去很容易理解,而且很多人在工作中甚至都接觸過SMART原則的管理,卻為何沒能在自我成長計劃裡很好的運用呢?我們是否學透?

01、重新認識SMART

1)計劃是否成立的評估原則——可實現性和相關聯性

     目標可實現性的真正含義

  切合實際,不要好高騖遠

我們不能像王健林同志那樣,輕描淡寫地說:「定一個小目標,先賺它一個億。」

這對於他來說,確實是小目標,可是對於我們來說,那是幾乎不可能的目標。

那是否意味著我們制定的目標應該儘量小?

我的回答是「並不是」。

  有挑戰的目標,不代表是不可實現的目標

自我成長本身就是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的過程。

成長的本意就是走出舒適區,但是要一步步走,「走」的步伐不要太大,太大的話容易「扯傷」自己。

定目標時可遵循「跳一跳能夠著」的原則,既具有挑戰性,又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目標。


② 要分清「愛好的學習」和「自我成長的學習」的區別

自我成長的學習是為了滿足當前身份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而進行的學習。你的目標必須和工作崗位、工作職責及未來發展方向相關聯。

關於愛好的學習,舉個例子:比如你是一個程式設計師,愛好是打籃球。你的個人成長學習計劃就不可能是制定提高你的籃球技術的計劃。

那是不是說「愛好的學習」就不是個人成長?

我的回答是:不,愛好學習也是個人成長,是人綜合素質的提升。

人會掌握各種各樣的技能,不是每項技能都和工作有關。所以,我們不是否定愛好學習,而是說明「愛好學習」不在我們今天要探討「個人成長」的話題裡。

興趣和愛好是學習最大的驅動力,如果有這麼大的驅動力了,那還需要講「SMART」目標管理原則嗎?

我們談「SMART」方法,就是為了解決目標管理的驅動力問題。


2)計劃實施關鍵原則——明確性、可量化性、時間性

① 目標明確性的意義

模糊和籠統的目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懈怠,因為那只是大方向,而大方向往往看著很遙遠。而遙遠,就意味著無法得到「及時滿足」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

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裡,桌子上的託盤裡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東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餅乾棒。

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還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他們還可以按響桌子上的鈴,研究人員聽到鈴聲會馬上返回。

對這些孩子們來說,實驗的過程頗為難熬。有的孩子為了不去看那誘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轉身體,還有一些孩子開始做一些小動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辮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結果,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一些孩子甚至沒有按鈴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則盯著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鐘後按了鈴"。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對抗「延遲滿足」是個艱難的過程,我們在制定「個人成長」的目標,一定要目標明確,增強對抗「延遲滿足」的能力。

如果實驗裡告訴那些孩子,「五分鐘後吃掉那些食品,可獲得獎勵,並且牆上掛有時鐘。」,我想大多數的孩子應該都能夠盯著牆上的時鐘,堅持到五分鐘,實現再獲得一份食物的獎勵。

   目標的明確化才能制定針對性的實施計劃

如果有人問你:「你缺錢嗎?」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回答說「缺錢。」

因為誰都希望錢越多越好,什麼事情都需要花錢,無論你多有錢,都不至於說「不缺錢」。

那如果你定下目標只是「我要賺錢」。

這個目標就很模糊。

要賺多少?永無止境嗎?那你一輩子都無法實現這個目標,那目標還有意義嗎?

如果你說「缺買房子首付的錢」,這是明確的目標。

從這個目標裡就知道現在自己缺多少錢。基於明確的「缺多少錢」才能夠制定下一步通過哪些方式,做哪些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

如果把目標更加明確具體化,「我要賺錢付準備結婚用的房子的首付款。」

房子是為結婚準備的,這裡就包含了目標實現的「時限性」,什麼時候結婚?

明確了自己要在多久的時間內,需要賺到多少錢,就能夠基於自己的能力和條件,制定詳細的賺錢計劃。


   量化目標的過程就是細化目標,降低目標實現困難度的過程

可量化意味著眼睛看得見,也意味著對於目標完成度可估量。細化目標也就是讓你把一次性面對的大困難,變成逐步面對的小困難。

可量化目標,不僅僅指量化衡量的大目標,還需要把大目標分解成階段性可量化的小目標。看得見的長遠目標,也看得見當前可以馬上實現的短期目標,這會無形中產生執行計劃的驅動力。

好比登山,在你爬到半山腰時,感覺自己已經筋疲力盡了,如果這個時候一想「還有一半沒有爬上去」,在這麼疲憊的情況下,自然產生畏難情緒,容易放棄目標半途而廢。

如果筋疲力盡的你,在半山腰,能夠把登頂這個目標量化成小目標,比如:看前面距離你一百米的那棵樹,對自己說,我接下來的目標是爬到那顆我眼睛看得到那棵樹的地方,讓你暫時面對的困難縮小,通過一小段一小段推進,最終你將實現登臨山頂的目標。

量化和分解目標,就是把目標的難度降低,讓人產生希望,並且在一次次的小目標實現中,獲得滿足感。而這種滿足感就是你繼續下去的驅動力。


   時效化不僅讓你的計劃有時間目標,更是對自我的時間管理

還是舉一個我們經常接觸的例子:比如學習外語,你計劃要先掌握2000個常用外語單詞,那目標時效化的過程是這樣的:

時限:2019年5月18日開始這個計劃,預計2019年11月17日完成。

總時長:6個月,185天。

日學習量:2000個單詞分解成每天的學習量平均是12個單詞。

日耗時:每天要完成這是12個單詞,大概需要30—60分鐘的時間。

時間來源:這60分鐘的時間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如起床洗漱、上下班路上、工作間隙等;第二是晚上抽出15分鐘模塊化時間,總體複習今天的12個單詞,鞏固當天的學習成果,並且複習昨天的學習內容。

在時限原則下,不僅清晰了時效目標,也實現了對自我的時間管理,讓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充實而又充滿成就感裡。

完成了理論的學習,下面就通過手把手教您如何梳理和制定自己的目標計劃。

02、基於SMART原則的計劃管理實際操作

(1)目標計劃管理表

計劃管理表是對目標是否具有可實現性以及如何實現的一次梳理。


現狀:基於你所要實現的目標,先了解現狀,這是為了評估你的現狀和要實現的目標是否具有可實現性,以及有針對性地制定提升計劃。

目標計劃:包含明確的總體目標和細化目標,可以分成幾個方面來解構你的目標。例如:學習外語這個總體目標,可以解構成「閱讀能力、聽力、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細化目標。

目標量化:不同的目標可使用的衡量方式不一樣,這項是為了把你的目標轉化成可以被衡量的存在。

時限:把具體化的目標和被量化的各個項目所對應的時限標註出來,這樣可以比較清楚的知道自己在逐步實現這個計劃中,每個細分項目的時間節點,才能更有利於計劃的推進。

採用方法:有些成長目標計劃是通過獨自學習,有些是通過報班培訓,有些是通過購買視屏或圖文課程,有些是通過圈子裡的互相學習交流。

當大計劃被分解成小目標時,不同的小目標採用的學習方式是不一樣的。例如:外語閱讀能力要通過自己看書,大量閱讀外語書籍;聽力需通過音頻或者人與人交流;口語表達就需要通過人與人的對話練習等等,知道自己需要採用什麼方式,才能知道後面的計劃該怎麼做。

使用資源:在了解了上一部分「採用方法」後,針對不同的學習方式,需要投入的資源是不同的。有金錢投入、時間投入、社交資源、教育資源等

資源來源:充分了解自己要實現這個計劃所需要投入的各種資源,自己是否具備提供的能力,以及如何獲取這些資源,這是保障計劃被順利執行的關鍵。

(2)時限計劃總表


時限:完成這個目標計劃的截止日期是什麼時候。

總時長:整個計劃的總時長多少天。

日學習項目:基於上面制定的計劃,每天學習的項目有哪些。

日學習量:各個項目每天需要完成的學習計劃量是多少。

計劃耗時:每天每個項目分配的時間是多少。

時間來源:完成以上學習需要投入的時間如何規劃出來,哪些項目是通過碎片化時間來完成,哪些項目是通過模塊化時間完成,具體的時間規劃安排。

3)計劃執行進度控制總表


計劃進度控制總表是為了明晰整個計劃的推進情況,以月份為單位,針對各個細分項目的計劃完成情況,以及實際完成的情況進行表格呈現,對整體計劃執行可以一目了然。

項目:分解後的細分項目。

進度條:每個月份下都清楚呈現月度完成情況,提醒被耽誤的事項能夠及時補上。

(4)日時間管理表


學習時間:包含每天學習時間來源和每天的時間分配。

複習時間:每天晚上要預留一點時間,針對昨天和今天的學習內容進行複習,鞏固學習成果。

時間來源:包含「碎片化時間」和「模塊化時間」,碎片化時間是利用各種時間間隙,用來學習。模塊化時間是指專門預留出比較長的時間段,專心學習某一項內容,如:20:00—21:00等。

以上是基於SMART原則的計劃管理實際操作,讀者朋友可以按照表格開始制定實施自己的計劃,讓憧憬不再落空。

相關焦點

  • 定好了計劃難執行?時間管理有階段性,難怪孩子堅持不下來!
    結果沒過兩個星期,就有很多人在群裡抱怨:「定好地計劃,孩子沒堅持一個禮拜就放棄了。」那麼這一講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計劃難以堅持,以及如何幫助孩子有效地執行既定日程吧!時間管理的三個階段現在很多孩子都會在幼兒園階段開始上興趣班,商家的宣傳幾乎無孔不入,再加上身邊的孩子都在學,所以我們也會被裹挾,帶孩子去試聽。
  • 為什麼你無法堅持學習計劃?這樣做學習安排才不會半途而廢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為什麼你特別容易三分熱度?為什麼你無法堅持學習計劃?所以你要堅持學習的計劃,多看看一些描述985大學多美好的文章,強化你對去一所985讀書的渴望。為什麼你無法堅持學習計劃?
  • 為什麼你和孩子一直在做學習計劃,卻始終無法堅持?
    攤開紙筆,寫了一小段卻總覺得不滿意,又沒有修改的頭緒,於是放棄,準備明天再說。周而復始,學習成績沒有絲毫提高,滿心的鬥志也變得七零八落。為什麼孩子總是無法按照學習計劃一點點執行下去?為什麼總是三分鐘熱度?為什麼總是「遇難即走」,不是「迎難而上」?因為孩子沒有找到正確的內在驅動力,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沒有客觀的監督和鼓勵!
  • 為什麼你一直在做學習計劃,卻無法堅持?附每日高效學習安排表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為什麼你特別容易三分熱度? 這恐怕不是一個簡單的「懶惰」就能解釋的,主要原因有三。堅持學習也是同理的,人們總是被當前的即時滿足吸引,很難為了長遠利益忍受暫時的痛苦。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剛學沒一會兒,就冒出「嗯,今天學得差不多了,先玩會兒,明天還有時間學習」的念頭。
  • 為什麼你一直在做學習計劃,卻無法堅持?
    ,可是轉眼這一年只剩下百餘天,計劃卻完成得寥寥無幾。,偏偏是開頭很容易,堅持卻越來越難。② 把任務分塊,不要讓自己感覺,一整天會被一件事情壓死。③ 先完成最難的任務。比如背英語和讀古文同是今天的學習任務,前者對你更難些,那麼就先背英語。這樣會減輕心理壓力,後面的任務更容易完成。④ 做每件事之前預留5分鐘準備。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 幹了這碗雞湯,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無法堅持計劃啦
    痛定思痛牆泥決定要分析下」我為什麼總是不能堅持計劃「這一史詩級難題在查閱大量資料後牆泥總結出了無法堅持計劃的不同原因>以及如何才能科學地堅持計劃的方法謹以此文獻給每個在計劃失敗後垂首頓足的小夥伴You are not alone為什麼你制定的計劃無法堅持
  • 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學習計劃!
    對於財務管理科目而言,總特點是內容相對抽象、公式繁多且不易理解、考試計算量較大。這些對考生的應試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但要以教材為基礎,掌握教材基本概念,還要對大量的公式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和靈活運用公式。而這一過程自然離不開反覆地做題,在做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公式,彌補學習漏洞。鑑於此,為了提高大家的學習效率,我們提供以下複習計劃,供廣大考生參考。
  • 為什麼你的改變總是無法堅持?
    他的問題裡有這樣一個邏輯:因為懶散 -> 所以想要改變 -> 但無法堅持 -> 所以去當兵很顯然,這不是一個合理的邏輯線。他沒有去追溯懶散這個問題背後的深層根源,而只是簡單地想要通過環境層面的改變來讓自己發生變化,這其實是緣木求魚。大部分人的改變往往都只有三分鐘熱度,沒過幾天就原形畢露。
  • 總是無法控制情緒,三句話幫你知道做到
    周三一個家長又諮詢我:總是控制不住發火動手怎麼辦每次發火後都會很內疚後悔於是上很多網課買了一堆書知道了情緒管理很多的辦法聽起來都很有用好像還是沒有多大改變於是給自己貼了一個標籤:我沒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總是忍不住我脾氣差
  • 學習EP9-A3體會之6:弄懂檢測程序比較(方法學比較)使用的統計意義
    1998年,他應美國臨床化學雜誌(AACC)邀請,於1998年專門為雜誌撰寫社論「床旁檢驗在方法學比較研究中使用的統計量」。這篇文章再次明確地闡述了在檢測程序比較中使用的回歸統計、相關統計、和t檢驗等的統計意義和臨床意義。被AACC列為最有價值的文章。我在我的「臨床檢驗質量管理技術基礎」第二版書中,將這篇社論的精神編寫在分析性能評價的第三章的第三節。
  • 為什麼學習計劃總是沒有成效?怎麼讓孩子制定的計劃變得合理有效
    沒有計劃不要開始,沒有總結不要結束。古人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日常工作中,一切有組織的活動,不管大小,重要與不重要,全局性的或是局部性的,都需要有計劃。計劃工作是一座橋梁,它把我們所處的此岸和我們要去的彼岸連接起來,以克服這一天塹。
  • 三分法則+時間計劃鍾,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高效學習
    但偏偏家長都覺得,孩子就是調皮愛玩,不喜歡學習,一寫作業就磨磨蹭蹭,靜不下心,所以習慣性監督催促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提醒:「XX,你應該去寫作業了...該背詩詞了...這都幾點了,你該睡了!」這就像是個惡性循環,你看到孩子做事磨蹭,就忍不住去催,去給孩子制定計劃,可你越是幫孩子完成這些,孩子的依賴性越強,自我規劃管理能力越差...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4個方法,幫助孩子學習時間管理,讓孩子不再拖拉磨蹭、高效做事、專注學習!
  • 初中生學習總是三分鐘熱度,無法堅持,要如何改變這種學習習慣
    如果家長本身對這方面不是非常了解,那麼,可以買相關書籍給孩子閱讀,讓他通過書籍來了解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變化,使他在面對荷爾蒙影響時能快速分辨並克制。如情緒突然煩躁,做什麼都不得勁,想放縱自己不學習,在對青春期特質有所了解的基礎上,他就會意識到這是荷爾蒙分泌過快影響,從而調節自己,讓自己重新進入學習狀態。
  • 時間管理計劃工具—手帳本
    一本手帳一般包含年+月+周計劃、日記錄、工作/學習筆記(每天任務、項目、會議等)、生活記錄(如收支、摘錄、想法等)。每天睡覺前回顧當天任務完成情況,記錄在手帳中,再根據大計劃分配第二天的任務計劃,注意記錄在手帳中的任務是為達成目標所需的重點事項,不是日常生活和工作。這個過程開始時,會花費較長時間,長時間練習後,時間會漸漸縮短,直至變成習慣。
  • 制訂了好多學習計劃內容,卻無法完成到底,歸根究底是不夠合理
    他們想提高他們的成績,進入一所好學校,但他們也覺得他們不能完成老師在家裡布置的作業。他們覺得自己缺乏自律,總是拖拖拉拉,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讓人感到沮喪和困惑。其實老師是想告訴有這些問題的同學不要太焦慮和擔心,這說明我們需要重新建立一個合理科學的學習時間表,利用時間規劃來實現我們的目標。但是老師也發現很多學生沒有按照自己的時間表完成,往往沒有學會如何制定有效的時間表。
  • 開學前,這7個學習習慣學起來
    保持良好的狀態,學習才能更上一層樓!勤藤教育整理了一些學習習慣,希望各位學生能趕緊學起來,輕鬆面對開學不慌張!1.記憶和複習記憶力練習通常和複習聯繫起來,在有限時間內能記住多少知識和內容,有意識地通過單位時間內記憶量對自己學習過的內容進行複習和回顧。
  • 制定學習計劃,把握這兩點就夠了
    但是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新學期一開始,心氣非常旺盛,洋洋灑灑地制訂了好幾篇學習計劃,可是結果怎麼樣呢,往往是過不了多久,就拋在了腦後。其實他們也不是不想按計劃完成,可是為什麼結果會這樣呢?主要就是兩個原因:第一,計劃不科學;第二,自己不堅持。
  • 給新手寶媽的建議:5個新生兒常有的症狀,護理方法學起來!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給新手寶媽的建議,5個新生兒常有的症狀,護理方法學起來!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由於經驗有限,所以對於新生兒的一些現象會非常緊張,總擔心是不是生病了。
  • 堅持寫作讓每天的生活都充滿成就感
    清晨六點,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自由寫作,這個習慣從3月22日開始。每天自由寫作30分鐘,我會總結前一天的收穫或者看到的趣事等。有時候我也會把起床前的美夢給記上。寫作給我帶來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讓我學會了如何去細細品味生活。認真對待工作,開心享受勞動果實。這是寫作教會我的事業觀。
  • 用方法學:「打假球」「放水」英語怎麼說?
    用方法學:「打假球」「放水」英語怎麼說?比如,「打假球」這個英語單詞match-fixing就是一例。我敢保證,用不了幾天你一樣在想說match-fixing時「記不起來了」。把你學過的英語「用」起來,這些英語是不是「打假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