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碰到這樣的情況: 在學習過程中碰到一個挫折,你感覺自己受到了鄙視、羞辱,非常鬱悶。因此,決定奮發向上,發誓再也不要品嘗這種屈辱的滋味。
於是,你在網上尋找學習方法,借鑑了許多成功人士的學習方法。在博覽百家之後,你激動萬分,想著逆襲其實就這麼簡單,然後信心滿滿地打算著手落實。
選定了一個日期後,四處寂靜無聲,你在檯燈下,面對攤開的書本和記錄得密密麻麻的學習方法,開始實行偉大的逆襲計劃。 假設你想逆襲英語,你決定先練聽力。
但聽了一會兒,一股煩悶的情緒湧上心頭,你一句都沒聽懂。於是你想「算了,還是先搞定閱讀吧」 。
你摘下耳機,翻開書本,磕磕絆絆地讀了幾句,太無聊了,還是先寫作文吧。
推開書,拿起筆,你靜氣凝神,對著空氣一眨不眨地盯了足足五分鐘...
突然,你口中爆出河東獅吼「什麼玩意!」然後怒摔筆,抱起遊戲機一陣狂打。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明明自己想要減肥,可是Flag已經立過好幾個了,最後自己的體重還是慘不忍睹,每年的年初都會興致勃勃地寫好年度計劃,可是轉眼這一年只剩下百餘天,計劃卻完成得寥寥無幾。為什麼會這樣?
高估自己,低估任務
事實上,我們制訂的許多計劃大多是一時衝動想出來的,沒有客觀依據,因此在制訂計劃時特別容易高估自己,低估任務的難度,也就是所謂的「計劃謬誤」。
有些人喜歡給自己制定苛刻的計劃,過於嚴格的計劃加重了心理負擔,而一旦完成不了,就會打擊信心,覺得下次肯定做不來。
於是,連續幾次後連列計劃的興趣都沒有了。
如果你也是因此而阻礙了學習,那麼建議你給自己列個容易完成的計劃,加強信心之後再做調整。
用力過度
很多人覺得萬事開頭難,但是習慣這件事,偏偏是開頭很容易,堅持卻越來越難。很多人總結原因是因為自己意志力太差,對自己不夠狠。
其實根本原因可能並不是這些,而恰恰是因為用力過度。
《馬男波傑克》中三分鐘熱度事例
根據調查: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最初七天,「反抗期」的失敗率高達42%,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三分鐘熱度。好比溫水煮青蛙,一下子就把青蛙扔進熱水裡,青蛙是會直接跳出來的,但是慢慢加熱,青蛙反而會慢慢適應。
留給自己一些機動時間
「時間是永遠不會結束的挑戰。」這句名言對所有學習者都有意義。
上帝給人們每天24小時,所有人都一樣。第一個八小時大家都在工作學習,第二個八小時大家都在睡覺。人與人的區別就是第三個八小時創造出來的。
如果你每天花3個小時上下學,兩個小時吃早中晚飯,1個小時看電視,那麼,剩下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只有兩小時了。
但是,如果你能從交通、睡覺、吃飯裡分別省出一些時間花在學習上,你的學習進步將是驚人的。那麼,如何「挖」出這些零散時間?如何分配它們以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為大家提供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① 一日之計在於前一天晚上。也就是說,每天睡覺前要列好明天的工作、學習計劃。
② 把任務分塊,不要讓自己感覺,一整天會被一件事情壓死。
③ 先完成最難的任務。比如背英語和讀古文同是今天的學習任務,前者對你更難些,那麼就先背英語。這樣會減輕心理壓力,後面的任務更容易完成。
④ 做每件事之前預留5分鐘準備。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準備時間,做起來會更順手。
⑤ 善於利用零碎時間,比如坐車、開會前5分鐘、等朋友來赴約時,都可以用來學習。
圖源pixabay
對於學習來講,除了要對複習的時間要統籌安排外,合理安排每日時間,最大效率得提高複習效果也尤為重要。
以下每日學習計劃安排,考生可以參考進行。
早上6點-8點:一日之計在於晨,對一般人來說,疲勞已消除,頭腦最清醒,體力亦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可安排對功課的全面複習。
早上8點-9點:據試驗結果顯示,此時人的耐力處於最佳狀態,正是接受各種「考驗」的好時間。可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比如數學內容。
上午9點-11點:試驗表明這段時間短期記憶效果很好。對「搶記」和馬上要考核的東西進行「突擊」,可事半功倍。可以安排英語的學習。
正午13點-14點:飯後人易疲勞,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調整一下,養精蓄銳,以利再戰。最好休息,也可聽輕音樂。但午休切莫過長。
下午15點-16點:調整後精神又振,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記憶」的東西。
傍晚17點-18點:試驗顯示這是完成複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間。這段時間適宜做複雜計算和費勁作業。
晚飯後:應根據各人情況妥善安排。可分兩三段來學習,語、數、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難易交替安排。
所以學習時,一個好的學習計劃,堅持執行就特別重要了。
怎樣才算是好的計劃?一個好的學習計劃中一定要給自己留一些機動時間,這樣我們才可以用這些時間來處理一些突發的學習任務。
一個好的學習計劃要注意到既要結合每個時間段的特點,又要結合你自身的個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