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起源謎團揭曉,誰是它的祖先?

2020-12-19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藝術家描繪的翼龍,它們曾是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的空中霸主。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翼龍是恐龍時代最易辨認的生物之一,然而,迄今為止科學家對翼龍的起源了解甚少,目前,最新研究揭曉了它們的神秘「身世」。

翼龍是侏羅紀統治天空的爬行動物

翼龍是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的飛行動物,它們是統治天空的爬行動物。據悉,首個翼龍化石是1784年發現的,此後陸續發現大量翼龍化石,科學家推斷它們大約出現在1.5億年前,最終在6000萬年前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期間消失。然而,古生物學家們一直在探索翼龍的起源之謎,它們如何進化出擁有飛行能力仍是一個未解謎團。

此前主流理論認為,翼龍、恐龍和鱷魚是密切相關的近親物種,它們屬於祖龍種群,但這一點仍未得到相關證實。翼龍可以進化成幾十種,有的體型像F-16戰鬥機大小,有的像麻雀大小。它們是繼昆蟲之後首批進化成具有飛行能力的史前脊椎動物,它們不僅僅會跳躍和滑翔,還通過拍打翅膀產生升力,在空中持續飛行。同時,翼龍骨骼是中空的,大腦較大,神經葉發達,骨骼上有多個峰冠,與飛行肌肉連接在一起。

兔蜥龍是翼龍的祖先物種?

藝術家描繪的兔蜥龍,位於圖像最前方。

目前還沒有任何非翼龍類生物與它們有直接親緣關係,但近期發表在《自然》雜誌的最新研究改變了該觀點。考古學家在北美洲、巴西、阿根廷和馬達加斯加發現的化石進行深入分析,結果顯示,翼龍是兔蜥龍(lagerpetids)的後代,兔蜥龍是生活在三疊紀時期的一種小型爬行動物。

該發現為研究翼龍起源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理論框架,這將有助於揭曉它們如何擁有特殊身體結構和飛行能力。這篇論文是瑞士弗裡堡大學古生物學家塞爾喬查·埃弗斯和英國伯明罕大學古生物學家馬丁·埃茲庫拉合著,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科學家斯特林·內斯比特和米歇爾·斯託克也參與了該項研究。

圖中是阿根廷境內挖掘發現的2.35億年前兔蜥龍部分骨骼化石,其中包括:臀部、腿和椎骨,古生物學家通過對該物種化石分析,發現兔蜥龍與翼龍具有33個特徵。

兔蜥龍生活在2.37億-2.1億年前,該物種體型較小,體長不足1米,古生物學家並不確定它們是用四條腿走路,還是用兩條腿走路。正如這項最新研究所提出的,它們的前爪很可能用於陸地行走以外的活動,例如:攀爬或者捕捉獵物,它們的腿部細長,擅長捕捉昆蟲為食。

在目前已知的6種兔蜥龍物種化石中,兩種發現於阿根廷境內,兩種發現於美國境內,其餘的發現於巴西和馬達加斯加,最著名的兔蜥龍物種是美國發現的Dromomeron gregorii和巴西發現的Ixalerpeton brasiliensis,事實上,兔蜥龍並不是恐龍物種,因為它們沒有恐龍的臀部和腳踝特徵。

兔蜥龍和翼龍具有33個相似特徵

兔蜥龍似乎不太可能是與翼龍具有親緣關係的「姊妹物種群」,這可能是它們被長時間忽視的原因之一。近期,考古學家通過深入分析兔蜥龍,發現它們與翼龍之間存在微妙的親緣關係,伯明罕大學古生物學家埃茲庫拉和一支國際小組展開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們對幾十年前發現的兔蜥龍骨架化石分析後,發現它們至少具有33種與翼龍相關的特徵。

埃茲庫拉稱,該研究是國際研究小組合作和應用高尖端科技的成果,這是一個實例,說明了現代科學如何闡明一個多世紀以來困擾古生物學家的史前謎團。

最新研究表明,兔蜥龍可能是翼龍的祖先物種。此前關於科學家認為翼龍的進化起源一直是未解謎團。

兔蜥龍具有一些顯著特徵,例如:內耳特殊形狀、叫做絨球體的一種腦後明顯隆起結構、帶有3個尖點的牙齒、細長肢骨、較小骨盆、融合的踝骨。重要的是,這些生物的顱骨特徵與敏捷性和平衡感相一致,這可能與翼龍空中平衡飛行能力密切相關。研究小組基於μCT掃描的X射線創建了物理對象的三維橫截面,計算機層析成像數據對於古生物學研究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埃茲庫拉說:「使用微計算機斷層掃描,我們能夠利用兔蜥龍的腦部結構重建它們的大腦和內耳,內耳有一個區域是由排列在三個不同平面的通道組成,對活體動物的研究表明,擁有更高彎曲度的內耳通道出現在平衡感較強的敏捷動物身體。」

兔蜥龍體長不足1米,擅長以捕捉昆蟲為食。

這種高彎曲度內耳通道結構存在於兔蜥龍和翼龍身體,有趣的是,該結構也出現在幾百萬年後的鳥類,雖然鳥類是恐龍的後代物種,但它們與兔蜥龍和翼龍都不是近親,因此鳥類高彎曲度內耳通道是獨立進化形成的。

埃茲庫拉說:「同樣,它們的大腦也有一個叫做絨球體的區域,對感知信息處理具有重要意義,之前的研究表明翼龍大腦絨球體較大可能與飛行有關,但在最新研究中我們發現兔蜥龍大腦存在絨球體逐漸增大的初期階段,這些神經解剖學上的變化出現在飛行起源之前,很可能後期被翼龍利用,使它們能夠徵服天空。」

古生物學家最新骨骼分析結果顯示,兔蜥龍有長長的後腿,但沒有翅膀。

事實上,這項最新發現表明,不會飛行的兔蜥龍已擁有飛行所需的大腦功能。由於缺乏更充足的兔蜥龍化石證據,這項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科學家對兔蜥龍的解剖結構仍不是非常清楚,它們的行為特徵,以及它們如何進化出具有飛行能力,仍是一個謎團。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古生物學家凱文·帕蒂安說:「埃茲庫拉等人提交的最新研究報告並未列出從一種小型陸地爬行動物演變為一種會飛行的脊椎動物的完整進化路徑,但是我們相信,未來我們能從三疊紀巖石樣本中發現翼龍祖先物種,或將填補這一認知空白,就像始祖鳥的發現為鳥類早期飛行提供關鍵性線索一樣。」

該項研究報告作者、瑞士弗裡堡大學古生物學家塞爾喬查·埃弗斯稱,飛行是一種非常奇妙的行為,該行為在地球歷史上進化了很多次,儘管兔蜥龍不會飛行,但是它們已進化形成與飛行相關的神經解剖學特徵,與翼龍的相關性暗示著它們可能是翼龍的祖先物種,這種新假設是理解翼龍飛行起源的重要環節。

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葉傾城)

相關焦點

  • 神秘恐龍前體彌補翼龍起源空白
    神秘恐龍前體彌補翼龍起源空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7:02:14 英國伯明罕大學Martín D. Ezcurra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他們發現了神秘的恐龍前體,並彌補了翼龍起源的空白。
  • 與恐龍同期的翼龍,為何沒有躲過生物大滅絕?飛行也救不了它?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鳥類的祖先究竟是誰?這個問題是地球生物演化史中的一大未解之謎,有觀點認為,鳥類的祖先是恐龍,這讓很多人都認為,和恐龍同期的翼龍,作為會飛的爬行動物,很可能是鳥類的祖先,不過事實上,並非如此。
  • 億年「翼龍伊甸園」胚胎化石首現,原來翼龍是卵生?
    而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大滅絕中,翼龍徹底地從地球上消失了,唯一給我們留下的就是那些或完整、或稀少的翼龍化石。如何識別翼龍?在翼龍存活的1.7億年歷史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翼龍類型。而自系統發育學在翼龍研究中被應用以來,其結果都顯示僅有翼手龍類是一個單系類群,即由一個共同祖先和其所有後裔共同組成的自然存在的分類單元;而「喙嘴龍亞目」是一個包括翼龍目所有基幹類群在內的復系類群,復系類群是人為劃分的分類單元,在現代的研究中一般避免使用,所以多稱其為非翼手龍類。
  • 它是蜥蜴中唯一會飛的,但沒人知道它從何而來,只能猜測是翼龍
    除此之外,飛蜥還掌握了和變色龍一樣的變色本領,不同的是它的變色自由度並不高,只有在求偶時期才會變換體表的顏色。由以上的介紹可知,飛蜥是蜥蜴家族中獨特的一類,那麼它的祖先又是哪一種古生物呢?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定論,但考古界存在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飛蜥的祖先是翼龍,雖然兩者在體型上相差甚遠,但是它們在外形上比較接近。
  • 翼龍最近「近親」居然不會飛
    兔蜥骨骼部分化石翼龍是最早進化出飛行能力的爬行動物,它們主宰天空長達1.5億年,最終在大約6600萬年前滅絕。然而,翼龍進化起源的關鍵細節以及它們如何獲得飛行能力仍是未解之謎。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地球科學系的研究人員Sterling Nesbitt和Michelle Stocker利用近年來在北美、巴西、阿根廷和馬達加斯加發現的頭骨和骨骼確定,一種此前被認定為恐龍祖先的動物其實是翼龍的最近近親,這種動物被稱為兔蜥(lagerpetids)。相關研究結果於當地時間12月9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中。
  • 現代的飛蜥是翼龍?其實它的祖先是特殊恐龍,生活在1.3億年前
    關於龍的傳說,東西方各有不同,這種傳說中的生物雖然是人們想像出來的,但是在地球上還是有的生物跟它長得非常相似的,所以就有人好奇是否在未來這種生物能夠進化成真正的西方龍嗎?蜥蜴一直被認為與恐龍有著親緣關係,所以人們非常關注蜥蜴這種動物,其中蜥蜴家族中有一種蜥蜴是會飛翔的,它就是飛蜥,而且與西方龍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它的進化過程非常特殊,所以引起了生物學家爭論的重點對象。有人認為飛蜥之所以會飛行,很有可能是它的祖先是翼龍,但是因為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所以這個理論被推翻了。
  • 唯一會飛的爬行動物,它的祖先來自1.3億年之前,是怎麼做到的
    那麼,飛蜥的祖先是誰呢?會是恐龍中的某一類?還是曾經史上唯一會飛的爬行動物——翼龍呢?什麼是飛蜥?飛蜥是主要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地區的一種神奇物種,在我國雲南、廣西、海南、西藏等地區,也有分布。很多人都認為飛蜥的祖先是翼龍,因為除了飛蜥之外,上一個會飛的爬行動物就是翼龍了,而且翼龍分為很多種,體型從大如象,到小如麻雀不等。而且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當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後,並不是所有翼龍都和恐龍一起滅絕了,事實上,一部分翼龍可能倖存了下來,進化成了其它的物種。
  • 地球上第一個穿上「羽絨服」的,竟然是最早翱翔於天際的翼龍
    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對翼龍只有單一毛髮的「刻板印象」,也將羽毛狀毛髮結構的起源一下子提前了約7000萬年,前移到2.5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這一點下文會詳細講述)。該結果發表在12月17日的《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上。研究中的兩隻翼龍都來自中國的侏羅紀中晚期(約1.65~1.6億年前)的燕遼生物群,都屬於短尾、闊嘴的蛙嘴龍類。
  • 【光明日報】悟空翼龍類:翼龍進化消失的一環
    翼龍是最早飛上藍天的脊椎動物,三疊紀晚期出現,白堊紀末滅絕,它們曾經是奇特而神秘的空中霸主,在地球上極為繁盛。翼龍研究的最大謎團之一,是兩大翼龍類群——喙嘴龍類和翼手龍類之間的關係。古生物學家一直猜測較為高級的翼手龍類是由原始的喙嘴龍類進化而來。
  • 科學家發現翼龍具有羽毛狀結構
    翼龍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與恐龍一起生活在約2億3千萬年至6600萬年前。儘管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翼龍體表覆蓋著一層毛髮,但是這些毛髮結構往往被認為與鳥類羽毛截然不同。該項成果將羽毛狀毛髮結構的起源提前了大約7000萬年,相關內容17日在線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姜寶玉介紹,研究人員在內蒙古寧城地區進行野外調查時,了解到當地曾發現過保存精美的帶毛翼龍。
  • 它是爬行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動物,追溯其起源,可能比翼龍還要早
    和變色龍一樣擁有霸氣名字的蜥蜴還有「飛龍」,實際上它的學名是「飛蜥」。據了解飛蜥是所有蜥蜴種類中唯一一種具備「飛行」能力的蜥蜴,但是它們身上並沒有長出翅膀,那它又是如何飛行的呢?準確地說,飛蜥所具備的能力不是長距離的飛行,而是短距離的滑翔,這取決於它的身體構造。飛蜥之所以能夠在樹木之間「飛簷走壁」,是因為它們身體兩側長出了一對翼膜。
  • 人類起源為什麼在非洲,而不是中國?難道非洲人是中國人的祖先?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提到人類的起源,很多人不禁會想到周口店的猿人,這應該是亞洲人類最早的祖先。周口店遺址是世界文化遺址,享譽全球,每年都會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了解人類祖先的歷史。人類起源是很複雜課題,非洲被認為是人類的發源地人類起源一直是比較複雜的的課題,在科學界中也是一個很大的謎團,科學家們在近百年來一直都在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在達爾文進化論中提到,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從古猿到南猿,從南猿進化成人猿,這個進化過程是非常漫長的,而且其它物種是不可能進化成像人類這樣高級智慧和情感智商。
  • 蝙蝠的祖先是誰?考古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或許能找到答案
    蝙蝠,脊索動物門、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它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真正飛翔的獸類,從外表看起來,蝙蝠就像長了翅膀的老鼠。一直以來,蝙蝠祖先是誰?蝙蝠到底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的呢?都是古生物學家非常感興趣的問題,研究這個問題,也是在研究地球生物的大進化歷史。
  • 最小翼龍化石之一,似麻雀,翼展25釐米,森林翼龍以蚊子等為食
    在遠古生物,翼龍的種類非常多,已知的有近100多個品種的翼龍,而在翼龍中,不是所有翼龍種類都像風神翼龍或哈特茲哥翼龍那麼龐大,翼展超過12米,也有些種類的翼龍非常小,如鳥類般大小,所以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這次來認識一種小型翼龍——森林翼龍,森林翼龍化石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翼龍化石之一
  • 拼爹拼祖先,誰怕誰!隱藏在你身邊最接近恐龍的九種鳥類(一)
    就像它們的恐龍祖先一樣,這些兇猛的鳥類獵食較小的獵物,包括肺魚、六須鯰魚、巨蜥、烏龜,甚至幼年鱷魚,因此還有一個稱呼叫「死亡鵜鶘」。 盔犀鳥也瀕臨滅絕,但不是一顆小行星毀滅了它,而是因為它華麗堅硬的喙而被偷盜者獵殺,它比象牙柔軟,可以被精細地雕刻成珠子、小雕像和藝術品在黑市上高價出售。
  • 方舟生存進化:風神翼龍的近親,哈特茲哥翼龍「愛的魔力轉圈圈」
    其實它們是近親,都是「大型神龍翼龍科」的動物,到底誰更大一些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查一下百科,小編就不在這裡多說了。翱翔天際的哈特茲哥翼龍曾經有這麼個說法,在PVP遊戲中,誰先馴服了風神翼龍並且把它武裝起來,誰就有資本霸服了。
  •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小的翼龍化石
    這隻翼龍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嬌小的體態,雙翼展開僅有25釐米,大致相當於一隻燕子的大小,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翼龍化石之一。在此之前,僅僅在德國發現過一件更小的翼龍化石,翼展約18釐米,但研究表明這件化石是一個出生不久的「嬰幼兒」。而此次發現的翼龍化石,從發育程度看,屬於年輕個體,形態基本成熟。
  • 國際最新研究:翼龍演化最近近親或為小型動物兔蜥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古生物學研究論文指出,翼龍作為第一種演化出動力飛行能力的脊椎動物,其在演化上的最近近親可能是一種名為兔蜥(lagerpetid)的類似恐龍的小型動物。 追溯翼龍的起源很難,一直是古生物學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深圳擬蘭」助力解開世界級科學謎團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林清容)蘭花在日常生活中很普及,但關於蘭花的進化卻是一個困擾了人們一個多世紀的科學謎團。就在近日,由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領銜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解開了這一謎團,備受世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