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現世界上最小的翼龍化石

2020-12-20 科學網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小的翼龍化石
中巴科學家合作完成,發表於11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森林翼龍復原圖 

2月12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周忠和與巴西科學院的兩位科學家凱爾勒、坎普斯博士合作研究的論文,論文報導了發現於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的一件新的翼龍化石。

 

這隻翼龍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嬌小的體態,雙翼展開僅有25釐米,大致相當於一隻燕子的大小,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翼龍化石之一。在此之前,僅僅在德國發現過一件更小的翼龍化石,翼展約18釐米,但研究表明這件化石是一個出生不久的「嬰幼兒」。而此次發現的翼龍化石,從發育程度看,屬於年輕個體,形態基本成熟。這種翼龍被命名為「隱居森林翼龍」(Nemicolopterus crypticus),意指隱藏在森林中的居住者,這個稱呼形象地反映了它的樹棲生活方式。

 

據汪筱林、周忠和介紹,這件翼龍化石的特殊價值不僅僅在於一個「小」字,它所蘊涵的獨特形態特徵和生活方式,為揭開翼龍這個「空中霸主」的神秘面紗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

 

從水邊到樹棲

 

翼龍化石最早發現於德國,比人們熟知的恐龍化石的發現時間還要早上半個多世紀。世界上最古老的翼龍化石發現於義大利三疊紀晚期的海相地層中。

 

翼龍化石的分布非常廣泛,在歐洲的德國、英格蘭,美洲的美國、巴西、阿根廷,亞洲的中國、蒙古、哈薩克斯坦,以及非洲坦尚尼亞等國家和地區都發現過重要的翼龍化石。翼龍是生物演化史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曾經控制中生代天空長達1.6億年之久,是名副其實的空中霸主。自從200多年前發現第一件翼龍化石以來,科學家們已經命名了大約150多種翼龍。

 

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大部分翼龍生活在海岸和湖泊環境,主要以魚類為食,可以藉助海岸高低差異明顯的地貌環境,輕鬆起飛,並利用上升氣流飛翔。只有很少一部分翼龍被認為具有樹棲生活方式,其中部分以昆蟲為食。

 

新發現的森林翼龍是目前已知最適應樹棲生活方式的翼手龍類,具有一些此前人們在翼龍化石中從來沒有發現過的形態學特徵,如在關聯脛骨的股骨遠端一側發育股骨後突,第四趾倒數第二趾節彎曲等。其中三角形的股骨後突很可能是為了更好地附著肌肉或肌腱,連接股骨和脛骨,甚至到足部,以增強後肢下部和足部的運動能力;倒數第二趾骨強烈彎曲,以及趾節長度最大等特徵都是樹棲生活的重要形態學證據,很顯然,這樣的腳趾結構並不適應地面的行走和奔跑。事實上,在樹棲性鳥類中,倒數第二趾節也更長,佐證了這類飛行爬行動物的樹棲習性。

 

近年來,在我國遼西、冀北和內蒙古東南部等熱河生物群核心分布區發現的大量化石生物中,如帶羽毛的馳龍類、鳥類和哺乳動物,許多都具有樹棲生活習性。樹棲生物在熱河生物群中的大量繁盛,是為了更好地適應以遼西為代表的早白堊世湖泊—森林環境,是一種進化的表現。這些樹棲化石生物的發現,為一些重要類群的起源、輻射和早期演化提供了翔實的化石證據。

 

從迷你身材到巨無霸

 

翼龍是一類非常奇特的爬行動物,也是第一個飛向天空的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型差異很大,小如一隻麻雀,大如一架大型飛機。翼龍和恐龍幾乎同時在地球上出現,在白堊紀末期的生物大絕滅事件中,又一起永遠地消失了,科學家只能通過化石的發現來逐漸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通過分支系統學分析顯示,森林翼龍的系統關係更接近於鳥掌翼龍類,與鳥掌翼龍類組成姐妹群,但也缺少鳥掌翼龍類所具有的頭骨脊突等特徵。鳥掌翼龍類包括了大部分進步的白堊紀翼龍類群,如體型巨大的、翼展超過6米的無齒翼龍,以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風神翼龍,翼展可達10米以上。科學家認為,那些個體龐大的鳥掌翼龍類起源於體形嬌小的、沒有牙齒而且頭部無脊突的小型樹棲翼龍。這些小型翼龍嬌小的身體很容易隱蔽在裸子植物的樹叢中以躲避大型動物的獵殺,它們悄無聲息地飛行於樹木之間以昆蟲為食,並逐漸進化為白堊紀晚期天空中翱翔的巨無霸。

 

相關焦點

  • 最小翼龍化石之一,似麻雀,翼展25釐米,森林翼龍以蚊子等為食
    在遠古生物,翼龍的種類非常多,已知的有近100多個品種的翼龍,而在翼龍中,不是所有翼龍種類都像風神翼龍或哈特茲哥翼龍那麼龐大,翼展超過12米,也有些種類的翼龍非常小,如鳥類般大小,所以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這次來認識一種小型翼龍——森林翼龍,森林翼龍化石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翼龍化石之一
  • 億年「翼龍伊甸園」胚胎化石首現,原來翼龍是卵生?
    200枚翼龍蛋化石以及大量翼龍骨骼化石,幫助還原了這一史前「空中霸主」的發育成長史。其中,有16枚含有三維立體的翼龍胚胎化石,系人類首次發現。砂巖中保存的兩百多個翼龍蛋(圖片來自網絡)翼龍VS恐龍,傻傻分不清楚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把翼龍當做恐龍。
  • 你以為翼龍都很大,其實最小的翼龍只有麻雀那麼大
    你以為翼龍都很大,其實最小的翼龍只有麻雀那麼大圖註:森林翼龍復原圖,作者趙闖提起翼龍大家就會想到翼展超過10米的風神翼龍,這些大傢伙可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巨大最偉岸的飛行生物。當時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正在要路溝進行考察,當他們翻看那些石板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些細小的化石。翼龍專家汪筱林立即判斷出這是一具翼龍的化石,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小的翼龍化石。小翼龍的化石被帶回北京,然後由專業的化石清理師進行細緻的修復。由於化石太小,化石的修復往往要用上顯微鏡才行。當化石被修復之後,科學家們看到了一隻小翼龍的化石。
  • 首個以名字為化石命名的記者:「張氏朝陽翼龍」
    此後不久,張萬連相繼接到了中科院專家研究該化石的一些成果資料。張萬連謙虛地對記者說,其實這些年我沒做什麼,只是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一不小心」成了實足的「化石迷」。  在張萬連的家裡我們看到了以張萬連名字命名的那塊翼龍化石的圖片,張萬連說,至今他也沒看到那塊翼龍化石,聽說那塊化石就放在北京,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和這塊化石合張影,把他掛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很有意義。
  • 加拿大發現世界第一隻「北風冷龍」,風神翼龍地位受到挑戰
    擁有飛翔能力,是地球上所有物種的最高夢想之一。而第一個實現這種能力的生物,就是恐龍時代的翼龍。翼龍不但是迄今為止第一個擁有飛翔能力的物種,它還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最大的飛行動物,風神翼龍的翼展可以達到10-15米,體重250千克左右,站起來的身高超過6米。
  • 《精靈寶可夢》圖鑑142:唯一有超級進化的化石精靈——化石翼龍
    本篇我們要介紹的就是目前為止唯一有Mega進化的化石寶可夢——化石翼龍,當然,也是唯一一隻沒有進化也沒有退化的化石寶可夢,Mega進化可能就是給了化石翼龍另一個意義上的進化吧,總之這隻寶可夢現在無疑是化石寶可夢裡最了不起的存在,借著Mega的東風,化石翼龍也多多少少增長了一定的人氣
  • 吉林考古界又有新成就 在遼西發現翼手龍類化石
    「吉大翼龍」長春亮相(圖01、圖02)  這是我國古生物學界第二塊以大學名字作為古生物屬名而命名的珍稀動物化石  巷報訊 (記者 李嘉雪) 吉林大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研究中心昨日首次展示前不久在我國遼西首次發現的、能夠飛行的早白堊紀爬行動物新類群——吉大翼龍化石的模式標本及其研究成果。
  • 我國發現飛行的爬行動物新類群「吉大翼龍」
    人民網長春12月22日電記者張玉來報導:今天下午,吉林大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研究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在中心化石陳列館首次展示了前不久在我國遼西首次發現的早白堊世爬行動物新類群——吉大翼龍化石的模式標本及其研究成果。
  • 究極綠寶石化石翼龍在哪
    18183首頁 精靈 究極綠寶石化石翼龍在哪 究極綠寶石化石翼龍在哪 來源:網絡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亞洲恐龍足跡化石
    新疆網訊(記者 梁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團隊近日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新發現了兩類獸腳類恐龍足跡化石。其中一類恐龍足跡命名為牛氏亞洲足跡,其大小是之前發現最大化石足跡的1.5倍,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亞洲恐龍足跡化石。
  • 浙江義烏一村莊發現上百個恐龍足跡化石
    浙江省的古生物學家經過近5年的調查研究,已經在當地的觀音塘村發現了上百個恐龍足跡化石,數量豐富,保存密集。與恐龍足跡化石「作伴」的,還有恐龍蛋化石和恐龍骨骼化石。觀音塘村隸屬於義烏市江東街道,與東陽市毗鄰接壤。這批恐龍足跡化石主要是在村邊的後巖頭山上發現的。
  • 盤點20個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奇怪化石
    化石是在數百萬年的巨大壓力下形成的,它向我們講述了我們失散已久的祖先,和居住在他們世界裡奇怪生物的故事。隨著我們開發出新的挖掘技術,奇怪化石的發現變得越來越普遍。而這些化石也永遠地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而我們對這些化石重要性的認識,才剛剛開始。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  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
  • 【光明日報】悟空翼龍類:翼龍進化消失的一環
    但自第一件翼龍化石出現後的兩百多年間,古生物學家只發現了分屬於喙嘴龍類和翼手龍類這兩大類群的翼龍化石,在形態上處於過渡期的翼龍化石卻一直沒有找到。這成了研究翼龍進化過程的「缺失一環」。然而,一塊奇特的翼龍化石在中國遼寧西部葫蘆島市建昌縣境內的玲瓏塔地區出現了,它是否是古生物學家們尋找了兩百年的「缺失一環」?
  •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揭秘翼龍生命史等入選
    報導了一件超過200枚3D翼龍蛋、胚胎和骨骼三位一體保存的重要化石標本,其中有16枚三維立體的胚胎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3D翼龍胚胎,為突發性的湖泊風暴事件導致翼龍集群死亡並快速埋藏才得以保存的珍貴標本。
  • 地球上第一個穿上「羽絨服」的,竟然是最早翱翔於天際的翼龍
    圖片:John Conway / Wikimedia Commons說起來,人們對翼龍的研究有著很長的歷史(甚至早於恐龍),最早的化石可追溯到1784年義大利自然學家科西莫·科利尼(Cosimo Collini)的發現,只不過那時的人們對翼龍知之甚少,連翅膀都被認為是翼龍遊泳的工具。
  • 建昌化石之最:第一種羽毛有顏色的恐龍(圖)
    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填補了恐龍向鳥類進化史上關鍵性的空白。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較之以往在朝陽「熱河生物群」中發現的「最早」的「帶毛恐龍」「中華龍鳥」的時代要早約2000萬至3000萬年,較之以往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鳥類德國始祖鳥要早約幾百萬年至1000萬年。
  • 口袋之旅化石翼龍技能怎麼搭配 招式搭配推薦
    口袋之旅化石翼龍技能怎麼搭配。口袋之旅h5一款還原口袋妖怪原作的回合制策略html5遊戲,不同的口袋妖怪有不同的屬性,招式也有其屬性,角色也是豐富多樣,一共400多個口袋妖怪,近千個不同的技能,給你帶來GBA時代那最初的激情與澎湃。
  • 瀘州古藺發現奇怪腳印化石 疑似恐龍獵殺場面(圖)
    在古藺縣桂花鄉境內發現的疑似翼龍足跡化石。  [秘密]  翻看以前拍攝的照片,發現照片上的恐龍腳印有些從來沒見過  [辨認]  這種腳印很可能就是翼龍留下的腳印,不過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專家]  具體情形還有待實地考察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還原後才能確定  2014年9月,瀘州市古藺縣桂花鄉的工作人員徐挺,在該鄉漢溪村二組的石廟溝(小地名)
  • 科學家發現翼龍具有羽毛狀結構
    翼龍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與恐龍一起生活在約2億3千萬年至6600萬年前。儘管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翼龍體表覆蓋著一層毛髮,但是這些毛髮結構往往被認為與鳥類羽毛截然不同。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姜寶玉介紹,研究人員在內蒙古寧城地區進行野外調查時,了解到當地曾發現過保存精美的帶毛翼龍。「藉助高倍顯微鏡仔細觀察化石的各個角落,我們發現所有4種羽毛都保存了可觀的數量」,論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楊子瀟說。「有些評論認為翼龍可能只有一種簡單的獨根類型毛髮,但是我們的研究展示了這些不同的羽毛結構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