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外媒稱,美國《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新聞編輯室有時感覺就像20世紀70年代時一樣:記者們爭先恐後地挖掘有可能涉及白宮和唐納·川普總統的醜聞。只是現在他們的獨家報導不是出現在早上的報紙中,而是在每天結束時出現在推特上或者蘋果手機的提醒中。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像過去一樣:兩家報紙都是讓讀者付費。經過多年免費在網上提供獨家新聞並裁員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正把注意力放在訂閱——基本是數字訂閱上,現在這塊業務帶來的收入比廣告收入多。
優先考慮數字訂閱
據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0月28日報導,優先考慮數字訂閱的做法依靠的是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數億受過良好教育的英文讀者,並把其中的一部分變成付費用戶。《紐約時報》總裁馬克·湯普森認為,在有充足的網上訂戶的情況下,《紐約時報》的讀者可以從每天200萬增加到1000萬,而這種網上訂閱優先的模式(理論上)可以比依靠印刷版媒體廣告的商業模式更賺錢。
《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也受到了網際網路的衝擊。但是,現在兩家報紙都峰迴路轉。《紐約時報》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實現了數字訂戶翻一番,《華盛頓郵報》則在10個月內就實現了這一壯舉,現在擁有超過100萬的用戶。兩家報紙都已經止住了虧損。
在亞馬遜的老闆傑夫·貝索斯2013年買下《華盛頓郵報》前,該報已經虧損了數百萬美元。現在,該報出版人弗雷德·瑞安說,收入和盈利都在增長,報紙將迎來十年來最賺錢的一年。
定量付費吸引用戶
報紙設立數字「付費牆」的初期,受到了批評人士和競爭對手的嘲笑,他們炫耀網際網路可以通過免費提供內容而吸引大批讀者。當讀者可以到其他地方免費上網時,怎麼會有人指望能夠吸引付費的數字客戶?
《紐約時報》2011年偶然之中找到了答案,當時它使用了一種定量付費的做法,英國《金融時報》也在嘗試這種做法。網站訪客每個月可以閱讀少量免費文章,之後被要求付費。這種做法現在成為新聞業內的一種標準做法,但是當時是存在爭議的。在新聞集團,魯珀特·默多克在他手下所有的報紙都設立了一個硬性的「付費牆」,他認為如果在網上提供免費新聞產品,將嚴重削弱更賺錢的印刷版報紙。這種做法帶來了損害,後來他在英國《太陽報》放棄了這種做法,並允許《華爾街日報》保留一定的靈活性。更軟性的付費牆為吸引用戶提供了一個「漏鬥」。
湯普森在《紐約時報》的一個白板上畫著一個簡圖,解釋了這種做法。在漏鬥最大的頂端是所有訪問網站的用戶(9月份,美國有1.02億人訪問了該網站),最底端是200萬付費的數字用戶(再加上100萬的印刷版報紙訂戶)。湯普森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讓更多的人從免費用戶變為付費用戶。《華盛頓郵報》的瑞安也在忙著做這件事。
川普「助一臂之力」
自從川普當選後,兩家報紙恢復了一項傳統競爭——競相挖掘轟動的獨家新聞,有時一天就有好幾條。川普對這兩家報紙的攻擊幾乎確定無疑地幫了這兩家報紙的大忙。他擔任總統給新聞帶來了一種緊迫感,使得傳統的新聞業變得比以前更加流行。社交媒體上的虛假新聞強化了一種感覺——真正的新聞是要花錢的。
這兩家報紙的老闆也都贊同川普在生意上幫了他們的忙,但是他們補充說他們一直在為這個時刻做準備。貝索斯買進《華盛頓郵報》後就開始進行投資,僱用技術專家改善網絡版。他還新增了記者。《紐約時報》的執行主編迪安·巴奎特自大選後將華盛頓分部人手擴大了一倍。
這種優先考慮數字訂戶的做法為增添記者提供了合理性。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報紙希望吸引訂戶。但是,其他人是否能夠輕易地複製這種良性循環尚不得而知。許多地區性報紙也在培育數字用戶,但是它們的規模要小得多。它們必須要找到其他賺錢生存的辦法。
資料圖片:2012年7月12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貝納迪諾市市政廳門前,一名婦女在看報。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