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揭秘美國大報如何引導讀者付費閱讀

2020-12-1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外媒稱,美國《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新聞編輯室有時感覺就像20世紀70年代時一樣:記者們爭先恐後地挖掘有可能涉及白宮和唐納·川普總統的醜聞。只是現在他們的獨家報導不是出現在早上的報紙中,而是在每天結束時出現在推特上或者蘋果手機的提醒中。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像過去一樣:兩家報紙都是讓讀者付費。經過多年免費在網上提供獨家新聞並裁員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正把注意力放在訂閱——基本是數字訂閱上,現在這塊業務帶來的收入比廣告收入多。

優先考慮數字訂閱

據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0月28日報導,優先考慮數字訂閱的做法依靠的是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數億受過良好教育的英文讀者,並把其中的一部分變成付費用戶。《紐約時報》總裁馬克·湯普森認為,在有充足的網上訂戶的情況下,《紐約時報》的讀者可以從每天200萬增加到1000萬,而這種網上訂閱優先的模式(理論上)可以比依靠印刷版媒體廣告的商業模式更賺錢。

《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也受到了網際網路的衝擊。但是,現在兩家報紙都峰迴路轉。《紐約時報》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實現了數字訂戶翻一番,《華盛頓郵報》則在10個月內就實現了這一壯舉,現在擁有超過100萬的用戶。兩家報紙都已經止住了虧損。

在亞馬遜的老闆傑夫·貝索斯2013年買下《華盛頓郵報》前,該報已經虧損了數百萬美元。現在,該報出版人弗雷德·瑞安說,收入和盈利都在增長,報紙將迎來十年來最賺錢的一年。

定量付費吸引用戶

報紙設立數字「付費牆」的初期,受到了批評人士和競爭對手的嘲笑,他們炫耀網際網路可以通過免費提供內容而吸引大批讀者。當讀者可以到其他地方免費上網時,怎麼會有人指望能夠吸引付費的數字客戶?

《紐約時報》2011年偶然之中找到了答案,當時它使用了一種定量付費的做法,英國《金融時報》也在嘗試這種做法。網站訪客每個月可以閱讀少量免費文章,之後被要求付費。這種做法現在成為新聞業內的一種標準做法,但是當時是存在爭議的。在新聞集團,魯珀特·默多克在他手下所有的報紙都設立了一個硬性的「付費牆」,他認為如果在網上提供免費新聞產品,將嚴重削弱更賺錢的印刷版報紙。這種做法帶來了損害,後來他在英國《太陽報》放棄了這種做法,並允許《華爾街日報》保留一定的靈活性。更軟性的付費牆為吸引用戶提供了一個「漏鬥」。

湯普森在《紐約時報》的一個白板上畫著一個簡圖,解釋了這種做法。在漏鬥最大的頂端是所有訪問網站的用戶(9月份,美國有1.02億人訪問了該網站),最底端是200萬付費的數字用戶(再加上100萬的印刷版報紙訂戶)。湯普森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讓更多的人從免費用戶變為付費用戶。《華盛頓郵報》的瑞安也在忙著做這件事。

川普「助一臂之力」

自從川普當選後,兩家報紙恢復了一項傳統競爭——競相挖掘轟動的獨家新聞,有時一天就有好幾條。川普對這兩家報紙的攻擊幾乎確定無疑地幫了這兩家報紙的大忙。他擔任總統給新聞帶來了一種緊迫感,使得傳統的新聞業變得比以前更加流行。社交媒體上的虛假新聞強化了一種感覺——真正的新聞是要花錢的。

這兩家報紙的老闆也都贊同川普在生意上幫了他們的忙,但是他們補充說他們一直在為這個時刻做準備。貝索斯買進《華盛頓郵報》後就開始進行投資,僱用技術專家改善網絡版。他還新增了記者。《紐約時報》的執行主編迪安·巴奎特自大選後將華盛頓分部人手擴大了一倍。

這種優先考慮數字訂戶的做法為增添記者提供了合理性。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報紙希望吸引訂戶。但是,其他人是否能夠輕易地複製這種良性循環尚不得而知。許多地區性報紙也在培育數字用戶,但是它們的規模要小得多。它們必須要找到其他賺錢生存的辦法。

資料圖片:2012年7月12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貝納迪諾市市政廳門前,一名婦女在看報。新華社發

相關焦點

  • 這些新聞雜誌網站建起付費牆 讀者為啥願意買單
    美國知名網絡雜誌Slate推出了付費版播客,兩年新增用戶16000人;荷蘭付費閱讀平臺Blendle推出單篇閱讀付費模式,海外市場擴展如火如荼;Tipsy雜誌集合網站推出人性化便捷支付,形式新穎獨特……  以《華爾街日報》為代表的國外老牌媒體,自2000年初始,就紛紛試水「付費牆」模式;擁有「不老神話
  • 英媒揭秘頂級餐廳服務生秘密手勢(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7日報導,美國《華盛頓郵報》注意到頂級餐廳服務生的特殊手勢,並採訪了華盛頓的BLT牛排館經理,揭秘了頂級餐廳服務生的手碼。BLT牛排館經理亞當桑德斯(AdamSanders)表示,重要的客人進來時,服務生用手勢交流,表示需要極其注意。原來全國高級餐廳都會培訓服務生使用手勢,而顧客對這一秘密行為毫不知情。他們用手勢告訴同事進店的是VIP顧客還是糟糕的食客。
  • 讀者付費超過廣告收入,英國《衛報》是如何轉型的?
    那麼,衛報又是如何在數字用戶領域取得這樣的進展呢?業務模式的重大轉變,讓衛報更少依賴的困難重重的的媒體公司廣告市場,主要的舉措是推出了會員計劃,衛報每月付費的讀者增加了 4 倍,在過去 12 個月內,從 7.5 萬人增加到 30 萬人。該公司的印刷和數字產品訂閱用戶數量也略有增長,達到了 20 萬。
  • 一篇文章收入近萬,數千人付費!微信付費閱讀如何養活網文作者?
    也正因如此,最開始在公眾號嘗試付費閱讀時,他對 1 元錢並不適應,擔心會對讀者造成負擔。丁凡在 1 月 16 日第一次嘗試微信付費功能時,當天就流失了六七十個讀者。付費之後有些讀者就不看了,這種情況丁凡並不是個例。
  • 忠誠讀者平均佔比僅為3.8%,怎樣破解閱讀疲勞?
    去年尼曼實驗室發表的一篇文章表明: 「即使是願意為新聞付費的人,通常也只會選擇使用一個新聞付費軟體。」按照此邏輯,可能只有少數的頭部新聞媒體從中受益。隨著大型媒體機構訂閱率的提升,更多腰尾部新聞媒體機構的營收狀況並不理想,這是新聞媒體推行付費訂閱模式首先要面臨的困境。另一個困境就是,如何把市場這塊蛋糕做大?
  • 中外報業付費牆實踐對比及省思(上)
    「軟付費牆」也被稱為「籬笆牆」,指在線內容部分對讀者免費,共包含三種典型付費模式:其一是計量式付費牆,即讀者可在規定期限內免費閱讀一定數量的在線內容。2011年《紐約時報》重設付費牆時,便採用計量付費模式,允許讀者每月免費閱讀20條新聞;其二是分類式付費牆,即對在線內容進行分類,部分類別需付費閱讀,分類式付費牆下的付費內容,通常都是該媒體最具競爭力與吸引力的內容;其三是分離式付費牆,即設置付費與免費兩個網站,付費網站呈現全面且詳實的信息資訊
  • 付費閱讀:財新網的思考與實踐
    原標題:付費閱讀:財新網的思考與實踐   從財新的實踐來看,付費獲得讀者認可的基礎,仍在於內容本身。新聞付費產品的延展空間、長尾效應極強,容易受到新聞熱點的帶動,而不是一次性爆發後便陷於沉寂。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最小化用戶負擔,是付費實驗得以成功的關鍵。
  • 從申請破產到扭虧為盈,美國版《讀者》如何打贏翻身仗?
    相信很多人的中學時代都離不開《讀者》《意林》《青年文摘》這些雜誌的陪伴。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有類似媒體,典型如成立於1922年的雜誌《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其不僅是文摘類刊物的鼻祖,也是世界上最暢銷的雜誌之一,已經陪伴讀者走過了近百年漫長歲月。 然而,同所有紙媒一樣,當數位化浪潮剛開始席捲全球時,《讀者文摘》的日子並不好過。
  • 【考研英語】同源文詳解116期:亞馬遜將根據讀者閱讀頁數給作者付費
    翻譯:Kindle製造商將改變給那些依靠亞馬遜銷售書籍的作者的付費方案。亞馬遜將很快開始根據閱讀的頁數——不是下載的頁數,而是在屏幕上顯示時間足夠讀者仔細閱讀的頁數——給作者付費,而非根據書籍作品給作者付費。「多少人讀你的書並不重要,多少人買你的書才重要」,這句出版行業的老話走到了盡頭。點評:段Ⅰ介紹亞馬遜出臺的給作者付費新方案。
  • 英媒盤點美國「右翼團體」
    參考消息網8月15日報導 英媒稱,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發生的示威演變成致使暴力事件,包括新納粹主義和「3K黨」成員在內的極右示威者與反方抗議者在8月12日發生激烈衝突。據英國廣播公司8月15日報導,一輛轎車撞向正在散去的反方示威人群,造成32歲的律師和民權活動人士希瑟·D·海爾死亡。
  • 2019年度閱讀榜單發布 深圳人均電子閱讀付費全國排名第二
    原標題:亞馬遜中國發布閱讀榜單,深圳人均電子閱讀付費全國排名第二深圳特區報2019年12月31日訊 2019年12月30日,亞馬遜中國權威發布2019年度Kindle閱讀榜單,盤點和回顧過去一年的數字閱讀趨勢與閱讀行為特徵。
  • 美國報業困境中求生存 高負債壓倒多家報媒
    困局  借貸併購形成泡沫 高負債壓倒多家報媒  2008年12月,美國資本市場信用評估機構——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在一份評估報告中稱,經濟衰退的影響可能會持續到2010年,媒體特別是報紙、雜誌2009年的光景尤其不容樂觀,甚至「在一些城市,日報將有可能消失」。
  • 亞馬遜中國發布2018年度閱讀榜單 解讀中國讀者閱讀特徵與趨勢
    根據亞馬遜中國2018年紙質圖書和Kindle電子書的銷售數據,《原則》一舉斬獲2018亞馬遜中國年度紙質書暢銷榜、紙質書新書榜和Kindle付費電子書新書榜三料冠軍;《月亮與六便士》奪得Kindle年度付費電子書暢銷榜及Kindle Unlimited電子書包月服務(簡稱KU)年度借閱書榜的榜首;《毅力: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漫畫版)》是2018年度閱讀完成率最高的Kindle電子書;而在作家榜中,
  • 天鵝閱讀:為美麗付費,為學識傾心
    因此,我們要進行兒童閱讀推廣,改變家長的購買觀念,希望大人能為美麗付費——我指的是美麗的童書。這套美麗的童書配得上「名著名譯名繪版」這個叢書名,而我的擔憂也來自這個叢書名。「名著」。毫無疑問,這套書選擇的都是世界兒童文學史上留名的「經典中的經典」——《愛麗絲漫遊奇境》《彼得·潘》《綠野仙蹤》《金銀島》。
  • 音頻、小說、賣課,微信付費閱讀有哪些「錢景」?
    付費閱讀功能總體來說是對優質內容和讀者忠誠度的考驗。就像報紙死了,但圖文閱讀的習慣仍然延續著。我在考慮如何將知識星球和微信的付費文章打通,對星球也不盡然是壞事。比如星球用戶能免費看我的付費文章。關於微信付費閱讀的應用空間,「三表龍門陣」今天發布了一篇 1 元付費閱讀文章,提出了五個觀點、四點隱患和兩個技巧,發布四小時,付費人數近 4000 人。
  • 美國三大報允許在線單篇付費閱讀:單篇報導定價為20美分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與在線新聞付費平臺Blendle BV達成協議,將允許荷蘭讀者在線購買這三家報紙的單篇報導。按照協議,多數單篇報導的定價為20美分,出版方將抽取其中的70%,剩下的歸Blendle公司。
  • 哈裡梅根傳記發表,揭秘英國王室醜聞
    今天這則消息刷爆了多家英媒版面。 英媒稱本書是一本復仇之書,將會切斷哈裡與王室的最後一絲聯繫。
  • 付費牆的新玩法:在與時間賽跑中探尋新聞價值
    要先給讀者多少免費內容,才能激發他們的訂閱意願? 選擇付費牆模式的媒體,難免都要思考如何設置免費與付費內容之間的邊界,以便在吸引讀者的同時,也不至於造成太多收入損失。面對這樣一道平衡難題,媒體給出了新答案:將時效性作為調整付費牆的依據,也就是「時間牆(time wall)」。
  • 英媒發布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前妻丟棄的照片(圖集)
    【文/觀察者網 朱素恕】2016美國總統大選開票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不僅兩黨候選人和美國人民都焦急的等待最後結果,連臺灣的蔡英文也在密切關注美國大選。如此緊張的時刻,英媒《每日郵報》今天(9日)發布了一系列川普居家好爸爸的「美照」。
  • 英媒介紹武漢夜經濟復甦,下面評論有意思
    英媒介紹武漢「夜經濟」復甦,在境外社交網絡中引發熱議 2020-12-18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