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能更多保持正念的人往往更快樂,壓力也更小。我們不完全確定為什麼會這樣。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正念的人更容易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在處理困難的方式上也更靈活。反過來,這可能會改善他們的身心健康。
為了弄清這是否屬實,研究人員在開學季,讓康乃狄克大學的157名本科生填寫了一份在線正念問卷。接下來的一個月,學生們每天結束時完成一份為期七天的在線問卷。
每日調查包括17個潛在的壓力源。讓學生們指出他們那天經歷過哪些壓力源,評估哪一個事件是「最糟糕或最煩人的」。然後回答關於那天「最糟糕」事件的問題,例如,壓力有多大,以及他們感覺有多大的控制力。
接下來,研究人員給他們列出了一系列可能的應對策略,如接受、積極的重新評估、自責或放棄,並詢問他們曾用哪種策略來應對一天中「最糟糕」的壓力源。
最後,他們用一系列情緒詞彙來評估自己的情緒,比如受鼓舞、積極主動、堅定、害怕、沮喪或羞愧。
結果顯示,那些認為自己更正念的人認為自己的壓力更小,在面對困難時不太可能陷入消極情緒。
這表明,正念地面對當前的處境,可能會影響人們對其壓力的感知,在羞恥、焦慮或恐懼等負面情緒中創造緩衝。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研究發現,更正念的人並不一定會感到更加積極,他們只是感覺不那麼消極。
那些更正念的人報告說,他們較少自責,能夠更好地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的情況。正念可能使個體在相對不可控制的情況下,更傾向於使用接納性應對方式,而不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應對方式,當壓力源被評價為更可控時,以問題為中心的方式會更多地增加,但總體上他們傾向於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的情況。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保持正念,對我們能掌控的程度保持覺知,會增強我們對壓力的耐受力。從而,能更有意識地、機智靈活地應對外部事件,並防止我們陷入消極情緒狀態。
那麼,到底什麼是正念呢?請點擊連結閱讀上一篇介紹正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