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走到門前,看到鄰居家房門大開,房間內傳出她的吼聲。&34;鄰居揪著兒子的耳朵,將他拖至客廳,再次訓斥道:&34;
男孩卻心有不服,對著媽媽大喊:&34;媽媽又說:&34;我心想整棟樓的孩子都要被她誇遍了。
想起小時候不聽管教,父母總是為我尋找正面教材。為了打擊我們的自尊心,他們會挑選出周圍的乖孩子,並將我們進行&34;。媽媽會語重心長地說:&34;
每次聽到這話,我都會感到一絲厭煩。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又無法阻止我的成長。升級為家長後,才明白父母當時的用意。用這樣的激將法,可以激發孩子進步的鬥志。
父母拿孩子作比較,對其產生的心理影響。
經濟學家馬歇爾曾說:競爭可能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
但並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夠虛心請教,不斷進步。大多數孩子被父母拿來作比較後,內心都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家長頻繁用&34;激勵自己寶貝,一方面會導致他們的自信心逐漸下降。自己無論做何種努力,有何種優點,都不如&34;。
長期如此,他們會懷疑自己的學習和做事能力。內心也會變得敏感。今後遇到各種事情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理由便是&34;。
另一方面會使孩子產生嫉妒或自卑。這就好似一對情侶在用餐,女生不停地說前男友的各種優秀之處。如此毫無意義的比較,自然會引起男生的嫉妒不滿。家長經常將孩子和別人作比較,也會使其產生嫉妒或是自卑情緒。
嫉妒對方&34;的同時,也會因自己&34;而感到自卑。他們在父母眼中沒有任何地位,長此以往,很容易產生心理陰影,或是和父母逐漸疏遠。
為何有些家長喜歡拿孩子作比較呢?主要有這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反向激勵。
有時候正面激勵會使得自家寶貝不以為然,像是&34;、&34;。這些老生常談的鼓勵,對一些孩子來說,完全沒有任何效果。為了讓他們燃起進步的鬥志,家長會使用&34;進行反向激勵。
通過同齡人的刺激,可以喚起他們的競爭意識。尤其是聽到&34;的話之後,孩子內心會想:我下次一定要超過可惡的某某某。
第二個原因:教育焦慮產生的攀比。
幾乎各行各業都處於競爭的高峰期,孩子學習也是如此。理想崗位的欠缺和教育資源的緊張,也讓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的前途。尤其是和朋友在一起交談,聊到自家寶貝的學習成績。&34;的父母便會感覺顏面盡失。
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為自己爭得顏面,很多家長都會採用激將法。一句&34;,讓孩子看到了二人的差距,從而會不斷進步。
家長要如何避免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呢?可以試試這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發現他們身上的優缺點。
昔日美國總統林肯曾說:生活經驗使我深信,沒有缺點的人往往優點也很少。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有各種優缺點的獨立個體。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對於他們的獨特之處,可以適當培養和誇讚,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而不足之處,可以用溝通的方式,商議如何改正。
清楚了自家寶貝的優點,對於&34;,家長也不會過多羨慕。畢竟自己的孩子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特長。
第二個方法:制定適當目標。
有些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沒有達到心中要求後,便會將別人家的孩子當作衡量標準。每個孩子的資質、性格和學習能力不同,難免會有所差別。家長要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制定適當的,可以完成的目標。
孩子達到目標後,再逐漸提高難度。自信心逐漸提高,能夠完成各種目標,心滿意足的家長也會逐漸忘掉&34;。
寄語:孩子好似隱藏在泥沙中的金子,等待父母的&34;。家長不要急於對其做出評價,要發現他們的優缺點。培養優點,改善缺點,孩子才能成為&34;。你會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