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他差遠了"!家長拿孩子作比較,影響他們的心理成長

2020-08-26 家有萌娃初長成

晚上下班走到門前,看到鄰居家房門大開,房間內傳出她的吼聲。&34;鄰居揪著兒子的耳朵,將他拖至客廳,再次訓斥道:&34;

男孩卻心有不服,對著媽媽大喊:&34;媽媽又說:&34;我心想整棟樓的孩子都要被她誇遍了。

想起小時候不聽管教,父母總是為我尋找正面教材。為了打擊我們的自尊心,他們會挑選出周圍的乖孩子,並將我們進行&34;。媽媽會語重心長地說:&34;

每次聽到這話,我都會感到一絲厭煩。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又無法阻止我的成長。升級為家長後,才明白父母當時的用意。用這樣的激將法,可以激發孩子進步的鬥志。

父母拿孩子作比較,對其產生的心理影響。

經濟學家馬歇爾曾說:競爭可能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

但並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夠虛心請教,不斷進步。大多數孩子被父母拿來作比較後,內心都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家長頻繁用&34;激勵自己寶貝,一方面會導致他們的自信心逐漸下降。自己無論做何種努力,有何種優點,都不如&34;。

長期如此,他們會懷疑自己的學習和做事能力。內心也會變得敏感。今後遇到各種事情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理由便是&34;。

另一方面會使孩子產生嫉妒或自卑。這就好似一對情侶在用餐,女生不停地說前男友的各種優秀之處。如此毫無意義的比較,自然會引起男生的嫉妒不滿。家長經常將孩子和別人作比較,也會使其產生嫉妒或是自卑情緒。

嫉妒對方&34;的同時,也會因自己&34;而感到自卑。他們在父母眼中沒有任何地位,長此以往,很容易產生心理陰影,或是和父母逐漸疏遠。

為何有些家長喜歡拿孩子作比較呢?主要有這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反向激勵。

有時候正面激勵會使得自家寶貝不以為然,像是&34;、&34;。這些老生常談的鼓勵,對一些孩子來說,完全沒有任何效果。為了讓他們燃起進步的鬥志,家長會使用&34;進行反向激勵。

通過同齡人的刺激,可以喚起他們的競爭意識。尤其是聽到&34;的話之後,孩子內心會想:我下次一定要超過可惡的某某某。

第二個原因:教育焦慮產生的攀比。

幾乎各行各業都處於競爭的高峰期,孩子學習也是如此。理想崗位的欠缺和教育資源的緊張,也讓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的前途。尤其是和朋友在一起交談,聊到自家寶貝的學習成績。&34;的父母便會感覺顏面盡失。

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為自己爭得顏面,很多家長都會採用激將法。一句&34;,讓孩子看到了二人的差距,從而會不斷進步。

家長要如何避免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呢?可以試試這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發現他們身上的優缺點。

昔日美國總統林肯曾說:生活經驗使我深信,沒有缺點的人往往優點也很少。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有各種優缺點的獨立個體。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對於他們的獨特之處,可以適當培養和誇讚,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而不足之處,可以用溝通的方式,商議如何改正。

清楚了自家寶貝的優點,對於&34;,家長也不會過多羨慕。畢竟自己的孩子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特長。

第二個方法:制定適當目標。

有些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沒有達到心中要求後,便會將別人家的孩子當作衡量標準。每個孩子的資質、性格和學習能力不同,難免會有所差別。家長要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制定適當的,可以完成的目標。

孩子達到目標後,再逐漸提高難度。自信心逐漸提高,能夠完成各種目標,心滿意足的家長也會逐漸忘掉&34;。


寄語:孩子好似隱藏在泥沙中的金子,等待父母的&34;。家長不要急於對其做出評價,要發現他們的優缺點。培養優點,改善缺點,孩子才能成為&34;。你會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嗎?

相關焦點

  • 「你比他差遠了」!家長拿孩子作比較,影響他們的心理成長
    要你何用!"鄰居揪著兒子的耳朵,將他拖至客廳,再次訓斥道:"學習成績差、給你報鋼琴班也不認真學,你和樓上孩子比差遠了!"男孩卻心有不服,對著媽媽大喊:"他那麼好,你去認他做孩子啊!"媽媽又說:"你應該向人家學習,你現在連隔壁家的小妹妹都不如!"我心想整棟樓的孩子都要被她誇遍了。
  • 「誰誰都比你優秀!」父母總拿孩子作比較,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你看誰誰家的孩子比你優秀!」「你看誰誰誰多聽話!」「你看誰誰誰又考第一名!」「你比人家差遠了!」……相信大多數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有的是因為看到別人家孩子更優秀的時候說的,有的是因為孩子犯錯或者做的不好的時候說的,可大家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 孩子不聽話,家長不要嚇唬他們,避免影響他們的心理成長
    導語:生活中家長教育孩子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比較不聽話,經常會嚇唬孩子,這樣孩子就能聽家長的話。我們也會經常聽到,孩子不聽話,警察就來抓你了,或者是醫生給你打針,這樣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短期家長達到了目的,但是長遠來說這樣是害了孩子。
  • 「你比她差遠了」遇到個總拿自己和他前任比較的男友,我決定退婚
    一開始,男友看到滿桌子的菜也很高興,可嘗了幾口後,立刻就皺起了眉頭,說:「你做的菜也太難吃了,比起小媚做的差遠了,她做的飯那才叫真好吃。」滿桌子的菜,男友沒吃幾口就住手了,開始拆看阿婷送他的禮物,當看見是一款手錶時,男友又不高興了:「你的眼光真差,怎麼能買這種老土的款式呢?
  • "你連隔壁小明都不如"!父母常拿孩子作比較,激將法要適度
    如今進階為父母,對待孩子也會使出同樣的招數。小孩子都有競爭意識,原本以為他們有了競爭的目標之後,能夠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然而孩子聽到父母的比較,會認為自尊心受到傷害,不願意向&34;虛心請教學習。反而和父母爭吵頂嘴,甚至用故意考試不合格的方式反抗父母。但家長總是習慣性地將孩子和別人作比較,這又是為何呢?
  • 該不該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家長們要注意了
    >心裡明明知道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較不太好,但是每當看到優秀的孩子的時候,腦海裡還是不經意想到「我們家寶寶也可以這樣」或者「我們家寶寶為什麼就不能這樣?」檢驗自己的教育成果在父母眼中,自家孩子永遠是最棒的,自家孩子才應該是這條街上最亮的崽。每個家長都會拿出自己最大的本領教育孩子,但是什麼樣的孩子才是最優秀的,卻沒有一個評判標準,「聰明」的家長就會拿孩子的各個方面作比較,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教育成果。
  • 孩子喜歡嫉妒別人,多半是你教育方式不對,不要拿孩子做比較
    所以如果父母一直誇讚其他人,而對自己孩子不聞不問,非常容易激發他們的嫉妒心理的。這樣的情況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很容易給他們帶來負面影響。可見,孩子喜歡嫉妒別人,多半是家長教育方式不對。二、嫉妒心理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1.影響人際關係如果我們的孩子對其他的孩子充滿了嫉妒心理,那麼在他們的日常表現當中一定會表現出來。
  • 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是激勵還是打擊?
    ,他們想要激勵孩子積極向上,但是殊不知這般比較不是激勵,而是打擊。每個孩子剛出生時原本都是鑽石,只是在成長過程中被成人不斷地否定、批評、比較,童年時被愛、被讚許、被保護的基本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便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再是什麼鑽石而是玻璃,錯誤的認知和信念會一直影響成年以後的所有工作、生活以及親密關係中的行為。
  • 孩子嫉妒心理怎麼辦?家長應該這樣做
    從兒童的心理髮育特點來看,嫉妒是一種原始的情緒,也是一種從嬰兒時期便表現出來的自然情緒反應。但是隨著孩子漸漸成長,孩子之間會更積極地進行相互比較,嫉妒心也會表現得更加明顯。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產生嫉妒心理呢?
  • 拒絕盲目比較,莫讓「別人家的孩子」成為自己孩子成長中的陰影
    「你看人家學習多好」、「你看人家屋子收拾的多乾淨」、「你看人家多聽爸爸媽媽的話」……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著「別人家的孩子」這麼一個存在,那時候對父母的這種比較,我們很是牴觸,而當自己也為人父母后,我們是否反思過,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也變成了和他們一樣的那種人?
  • 該不該拿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對於我們平常人來說,它的難度在於如何謹慎把握比較尺度。在拿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的過程中,如果家長們所切入的角度不夠客觀,比較的尺度不夠公正,盲目、甚至過度攀比,不僅無法起到促進孩子反省以及進步的作用,反而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 孩子對這3種行為排斥,別讓「中國式禮貌」,影響他們心理成長
    所以很多時候在路邊哪怕是不認識的人從你身邊走過,你看他一眼,他都會以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來回應你在很多情況下,家長們帶著孩子出門的時候,遇到熟人總會要求孩子說來叫阿姨或者是叔叔。孩子只要不叫家長就會說沒有禮貌。那麼為什麼在家長的眼裡不叫人就不禮貌了呢?其實這並不是一種沒有禮貌的表現,因為孩子和他們不熟悉。對他們來說只是陌生人,遇到自己不熟悉的人,他們自然就會產生防備心理。
  • 父母給孩子起外號,影響他們心理成長,試試叫他們全名
    在家中,如果父母總是稱呼孩子的外號,會影響親子關係。比如孩子因近視戴上眼鏡,家長稱其為&34;。頻繁呼喚,會在他們潛意識中對全名逐漸陌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他們很容易變得情緒暴躁,和父母爭吵頂嘴,以捍衛自己的&34;。有些父母會說:&34;但孩子感覺不到任何的愛意,只看到父母呼喚時的嬉笑。會逐漸產生心理隔閡。
  •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家長們也樂於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我們。大多數父母心中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中國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家的小孩和別人做比較。劇中的小男主方一凡成績一直不太理想,他的媽媽也因為臨近高考而一直抓著他的成績說事,拿他的成績和其他孩子比較,逼得他賭氣不參加高考了。
  • 別總拿孩子做比較,孩子從來沒嫌你窮
    其實這樣的家長很多,看到自家孩子哪點做得不好了,就會搬出別人家的孩子,想以此激勵孩子懂事上進。殊不知,那種被比較、不被肯定的感覺會給孩子造成深深的心理傷害。家長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較,本意是想讓孩子在對比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學習對方身上的優點。只是,這樣的比較,不僅沒有鼓勵的作用,反而容易傷到孩子的上進心。一切的痛苦其實都來自於比較。
  • 【心理指導】家長言行影響孩子的智商,高智商孩子10種表現
    】家長言行影響孩子的智商,高智商的孩子都有這10種表現當你已經為人父母,那麼你的子女對於你來說,就幾乎會是你牽掛的唯一的人。你會希望他們繼承你們夫妻的優良基因,希望他擁有很高的智商。然而,智商這一標準很大程度上是受先天影響而決定的,儘管並非百分之百,但影響是特別大的。
  • 父母的情緒化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兩個方法樹立榜樣
    導語:現代生活中,孩子的話題一直是主旋律。很多家長也會聚集在一起,談談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家長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很是重要,家長對於孩子出現犯錯很多都是選擇打罵孩子,或者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之間進行爭吵。這樣不和諧的教育方式都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 不同年齡孩子心理歷程不同,家長要了解清楚,切勿影響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發展是不少人都特別關心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們在關注他們發展的時候一定不能只關注他們的生理發展,心理發展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實際上有很多人對於青少年的心理發展都不是特別清楚,其實在不同的年齡段青少年心理發展所遇到的問題以及特徵有著非常大的區別,了解青少年心理發展對於幫助他們成長的過程中規避挫折有著重要作用。
  • 不要拿我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作者:寶寶知道 妮寶@媽咪我想每個寶媽都會有此煩惱,那就是老人們總願意拿我們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為此也是沒少起爭執。記得我們家大寶時候也是如此,每次婆婆到外面見了別人家的孩子回來必定又開始來對比。
  • 家長們,請不要用「比較」之心,給你的孩子製造「假想敵」
    家裡人常常為這些事情感到頭痛,所以在他不乖乖吃飯的時候,媽媽就說你看看人家豆豆多麼聽話,再不好好吃飯,明天把你的玩具送給豆豆;還有一天早上毛毛貪睡不起床,媽媽就說剛做好了他最喜歡吃的早餐,再不起的話早餐要送給豆豆了,類似的事情出現過很多次。在生活中用這種方式希望孩子聽話的言行有太多,他們以為是在激勵孩子,其實這種所謂的比較、嚇唬對孩子心理產生了很多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