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對陌生的老師建立安全感?

2020-12-25 鮑一鮑啊

分離焦慮是每個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孩子都要經歷的一段艱難的心理歷程。

從熟悉的家庭,來到陌生的幼兒園,從深愛著自己的父母走向陌生的老師,從熟悉的親人身邊走到陌生的人流中。這一切轉變發生得如此迅速,年幼的孩子在心理上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來接納和承受。

當看到孩子歇斯底裡地哭喊著或抓著父母的衣角不讓他們離開時;當聽到孩子低聲嗚咽著,用帶著啜泣的聲音低聲呼喚著「爸爸媽媽,早點來接我」時,就感受到孩子與父母分離那刻的恐懼、不安、憤怒、委屈和傷心。

約翰.鮑爾畢是英國倫敦的一位精神分析學家,長期從事兒童精神病學的研究和心理分析訓練。1936 年以後,他主要從事兒童指導工作,十分關心公共機構中養育的兒童的心理障礙問題。

20 世紀 50 年代初,鮑爾畢受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委託, 對在非正常家庭中成長和養育的兒童作了大量調查。爾後,他提出: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是嬰兒和年幼兒童應該與母親(或穩定的代理母親)建立一種溫暖、親密而持久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嬰兒和年幼的兒童既獲得滿足,也能感到愉悅。

從這一原則出發,鮑爾畢強調與家庭分離的兒童,其心理健康受到極大的危害,必須引起社會的重視並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此研究基礎上,他開始形成了兒童依戀理論體系。

依戀是親子之間形成的一種親密的、持久的情感關係。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嬰兒可以建立多重依戀,但第一依戀對象往往是母親。依戀一旦形成,嬰兒會以一系列相關聯的行為系統保持和依戀對象之間的聯繫。依戀關係的形成有助於兒童認識環境, 同時對兒童又具有保護功能。當嬰兒與母親(代理母親)形成了安全依戀關係後,兒童會以依戀對象為「安全基地」,逐步地去探索環境,發展自己。

透過對鮑爾畢的依戀理論的了解,我在想:當兒童離開了熟悉、有安全感的父母和家庭,來到了陌生的幼兒園,並要與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相處和生活,是否可以通過像他在生命最初幾年與媽媽建立依戀關係那樣,先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係,然後藉助這份依戀關係形成的安全基地,逐漸地適應幼兒園的環境、作息時間、老師和小朋友呢?

2018 年 4 月的一天,一個小男孩入園了,兩歲八個月。

入園第一天,父母離開後,看到小男孩在老師的懷裡撕心裂肺地哭著,過了一會兒,哭聲漸漸地弱了下來,感覺到哭聲裡伴隨著傷心和委屈,小男孩開始一點一點地接納父母離開的事實了。

大概十點多鐘,我正在辦公室工作,忽然間,聽到「哇」的哭聲,緊接著是急促的尖叫聲,帶著很大的驚恐,很多的不安,還時不時會嘶聲力竭地喊著,透著陣陣的絕望和無助。聽到這樣異乎尋常的哭聲,我立刻起身下樓。

剛跑到樓下,一個小男孩正大哭著面向我跑過來,看到我就一下子衝到我的懷裡,我一看是早上剛入園的孩子,他用手指著幼兒園的大門,一邊大哭一邊含糊不清地說:「我要去媽媽辦公室!我要去媽媽辦公室!」負責帶他的新老師正氣喘籲籲地跑過來。

小男孩在我懷裡掙扎著,哭喊道:「我要去媽媽辦公室!我要去媽媽辦公室!」我還沒有來得及回應,一旁的新老師迅速地說:「寶貝,不可能的,媽媽在上班,我們不能去找她。」

沒有等到新老師把話說完,小男孩開始更加劇烈地哭起來,扭動著身體要下來,嘴裡不停地說:「去辦公室找媽媽,去辦公室找媽媽。」可能是新老師帶著拒絕和不理解的回答,讓小男孩感覺到了絕望,即將崩潰。我連忙看了一眼新老師,示意她不要再說話了。

「是的,你要去辦公室找媽媽。」我連忙回應著小男孩。聽到我的回應,小男孩手指著幼兒園的大門,更加大聲地哭著說:「我要去媽媽辦公室,我要去找媽媽,媽媽在辦公室。」

「是的,你想去媽媽辦公室,你想去找媽媽,媽媽在辦公室。」我繼續重複著的他的想法和表達,理解和接納著他此刻的想法和需求。

我想,需要帶他到幼兒園外面走走,讓他知道進出幼兒園是自由的,他並沒有被關閉、並沒有被媽媽遺棄,媽媽會來幼兒園接他的,他是安全的。這也是他與我建立依戀關係的最好時機。

於是我抱著他走出了幼兒園大門。

小男孩手指著向小區外走的方向,一邊大哭,一邊不停地說:「我要去媽媽辦公室!」「是的,是的……」伴隨著我不斷的回應,他的哭聲漸漸平緩了,驚恐的大哭已經轉化為傷心的哭泣, 開始低低的啜泣。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的情緒慢慢地趨於平靜了,感覺心理上有些空間接納這個事實了。我對他說:「媽媽上班了,把你一個人放在幼兒園,你太害怕了。」剛說完,小男孩 『哇』的一聲又大哭起來,強烈的哭聲仿佛把生命內在更多的害怕和緊張釋放、爆發出來。

我輕輕地撫摸著他的後背,說:「是的,是的, 太害怕了,一個人在幼兒園感覺太不安全了。」也許我表達出了小男孩此刻生命內在最深、最強烈、最痛的感受,他張大嘴巴、對著天空暢快、大聲地哭了起來,仿佛要把內在所有的不安全隨著哭聲全部從生命裡傾倒出來。

我繼續輕輕撫摸著他的後背, 感受著他的情緒和感受,在他需要回應時,需要支持時,輕聲回應:「是的,是的。」以表示對他此刻生命所面臨的一切的理解和接納,同時表示著他現在的哭泣和感受是可以的,是被允許的, 他的生命是被尊重的、被愛的,是安全的。

大約過了 5 分鐘,他慢慢安靜下來。我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寶貝,媽媽愛你,媽媽雖然去上班了,但是媽媽的愛一直陪著你。媽媽知道幼兒園是安全的,老師愛你,所以才會把你送到幼兒園。媽媽一下班就會來幼兒園接你,媽媽永遠愛你。」聽到我的話,他好久不出聲,過了一會兒,他看著我堅定地說:「媽媽愛我,媽媽會來接我的。」

「是的!」我確定地回應他。「媽媽愛我,媽媽一下班就會來幼兒園接我的。」小男孩又再次確認似地對著我說。我點點頭。經過剛才的理解和接納、傾聽和陪伴,小男孩已經對我有了信任,形成了一些依戀關係了。

忽然,小男孩眼睛聚焦在一處,手指著前方地面,說:「老師,你看。」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個沙井蓋,他對地上的沙井蓋產生了興趣。我連忙把他放在了地上,他開始認真觀察起這個沙井蓋,走了幾步,迅速發現地面上還有其他沙井蓋,他開始仔細地看地面上的每一個沙井蓋,發現有些沙井蓋上是有文字的,有些是沒有文字的。

每遇到一個有文字的沙井蓋他就讓我讀出上面的文字,當聽到文字是相同的,他就會歡呼:「一樣的。」當聽到文字是不同的,就會有些疑惑地皺著眉說:「不一樣。」我們就這樣用了將近四十分鐘,在小區裡走了一圈,把小區裡面將近 40 個沙井蓋一一認了一遍。

我發現此時小男孩已經把我當做他新的依戀對象了,形成了新的依戀關係,我正在成為他生命內在的一部分安全基地,安全基地形成的安全感正在支持小男孩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讓自己的生命開始發展。

中午 1 點半,走廊上傳來孩子的哭聲,這個哭聲很熟悉,感覺是早上的男孩。我從辦公室走出,循著哭聲來到走廊,遠遠看見新老師正抱著小男孩,有些焦慮地在走廊上走來走去。

小男孩身體僵直地在老師的懷裡,眼睛迷瞪的似睡非睡,時不時還會努力睜開眼睛,強忍著不讓自己閉上,好像用自己的意識撐著不讓自己睡著,嘴巴張著斷斷續續地哭著,時而高聲喊叫兩聲, 時而低聲嗚咽。

我走過去,小男孩立刻伸出雙手,讓我抱他。當我把他抱進懷裡,他立刻將頭放鬆地枕在我的肩膀上,身體自然地蜷縮在我的懷裡,停止了哭泣。但一隻手卻緊緊地按在了他的生殖器的位置,我立刻問老師:「他從早上到現在尿尿了嗎?」老師搖頭說沒有。

我的心一揪,好心疼這個孩子。從 8 點半入園到現在 1 點半,由於太緊張,太沒有安全感,一直忍著沒去尿尿。我在小男孩耳邊輕聲地說:「寶貝,老師知道你想尿尿,你對幼兒園還不熟悉,不敢去衛生間,你可以尿在褲子裡,老師幫你換。」 當我說完這句話,小男孩原本按著生殖器的手抽了出來,放鬆地抱著我的脖子,整個頭、雙手更放鬆地搭在了我的肩膀上,我低下頭一看,他已經閉上眼睛睡著了,真的是「秒睡」,終於踏踏實實、安安全全地睡著了。

當兒童進入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時,如果我們能夠感同身受到他們的感受、情緒和心理,以愛、理解和接納的生命狀態抱持著他們的生命時,新的依戀關係就會慢慢形成,就會在生命中建構新的安全基地。兒童對幼兒園、對老師、對小朋友的安全感隨之會在他們的生命中建構起來,他們就會獨立的、自主的、安全的去探索新的世界,不斷地讓自己的生命去發展和成長,去創造獨一無二的自我。

安全感伴隨一個人的一生。缺乏安全感可能表現為焦慮,對事物不必要的過度擔心,缺乏自信,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關鍵時刻總是希望依靠別人,希望別人能夠幫助自己,同時,內心深處對自己和別人又都不夠信任,對生活周圍的人與事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等等。處於兒童時期的孩子特別需要來自家長的安全感。如有侵權,留言刪除

相關焦點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
    大家好,我是楊楊媽,前面的文章提到了關於安全感的很多知識,今天就分享一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安全感建立的時期分為4個階段:1、0到2歲是安全依附時期安全依附期建立孩子安全感,我認為最重要兩件事是建立規律和預先告知。
  • 關於融合那些事(六)|如何促進幼兒安全感的建立
    01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1)陌生的環境導致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孩子進入幼兒園,面對陌生的一切,沒有了媽媽的保護,他們不知如何去應對,自閉症兒童進入幼兒園首先表現出來的就是由於環境的陌生感而產生安全感的缺乏,從而產生情緒問題。不同生活經歷的個體,對陌生環境的適應時間有較大差異。
  • 什麼是孩子的安全感,如何建立?
    什麼是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是我們內心中追求的一種美好的感受。有安全感的孩子,內心會覺得我是可愛的,別人是愛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我,容易產生信賴感。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源於自己的爸爸媽媽,孩子在傷心,害怕,哭鬧的時候爸爸媽媽及時的出現和安撫,是帶給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方式,父母就是孩子的加油站!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 童年的「安全感」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家長如何為孩子建立安全感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這樣說「安全感是人的第一願望」安全感對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時應該首要關注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每次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孩子都會哭鬧不想和分別,這種依賴的表現正預示著孩子缺乏安全感。因此,父母應及時的給孩子建立安全感,這對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孩子從小就比同齡人自信、有安全感,他們的父母都有這些行為習慣。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出生後,世界對他們來說既是嶄新的也是陌生的,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無力的。孩子的安全感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如果在幼年時期缺失安全感,就會產生心理上的障礙,進而會阻撓孩子和外界環境的互動,等孩子成年後就會出現上述很多令人頭痛的問題,那麼父母該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適度的安全感是孩子人格完善的基礎。家長應該充分注意到安全感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從與孩子相處的點滴行為做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安全的心理氛圍。不對孩子撒謊儘管明知對孩子撒謊不好,但家長還是會尋求這種看起來速效的方法來安撫孩子的情緒。
  • 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媽媽只需這3步
    陪女兒在幼兒園呆了一會兒,爸媽準備上班去了,與小米說再見,小米死死抱住媽媽,哭得傷心欲絕,連續一周如此,讓小米媽媽不知如何是好,跑來向我求助:「趙老師,我家小米這兩年多我一直有陪伴啊,為什麼還會出現大家所說的缺乏安全感現象?你女兒以前上幼兒園時是什麼樣的反應?」
  • 怎樣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一般有這些表現,遇到問題的時候會變的很極端,作為家長我們首先需要知識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便於對症下藥,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下面幾種: 1、暴躁 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脾氣性格很暴躁,常常表現在和身邊小夥伴玩耍中,他們稍一不順就會對身邊的夥伴拳打腳踢
  • 關注孩子是否有安全感以及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有這幾種明顯的表現,父母早知道,孩子早開心。孩子缺乏安全感,自然是沒有得到父母堅強的依靠;這時候,父母常常會想「我每天都精心照顧他,吃好的、穿好的、時刻擔心他受到傷害,怎麼會沒有安全感?」安全感的獲得並非全部由物質基礎提供,更多的是內心的感受,心理的感覺。
  •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孩子的安全感建立!第一、高質量陪伴-------是和孩子一起度過一段有語言互動、有眼神交流、有肢體接觸的時間。現在大多的父母都是一邊刷著手機,孩子在一邊玩兒玩具。跟孩子零互動、零交流。看似「陪」孩子玩兒了兩個小時,其實是自己玩兒了兩個小時。
  •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建立安全感
    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家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常常會描述到自己對於外界事物的感受。在這之中,安全感就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或許爸爸媽媽無法理解這種感情,但確實他又在人生活之中無形存在。一些兒童教育專家也表示:安全感對於孩子本身的成長較為關鍵。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注意安全感的培養,會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影響。
  • 2歲寶寶特別黏人,缺乏安全感,如何讓孩子從小建立安全感
    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可以放手讓孩子為自己做事情,不要催促孩子,不要計較結果,如何讓他失敗,學習積累經驗,獲得自信。 如果反過來父母非常保護孩子,為她做這做那,孩子反倒容易沒有安全感。爸爸媽媽需要知道,過度保護其實是給孩子的安全感減分。
  • 寶寶愛哭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寶媽巧用3招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談到安全感,家長們覺得既熟悉又陌生。他們明白安全感是怎樣的一種感覺,也知道安全感的滿足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何給予給自己尚未成年的寶寶安全感?這就成為一個難題。如何正確地給予寶寶安全感,就成為每個家長需要面臨的難題。
  • 如何建立規則和界限,給孩子安全感?
    這類人,更深層次的是因為自己的安全感不夠,所以極力想掌控住周圍的一切,以免自己受到傷害。父母與孩子之間也很容易產生界限感不強的現象。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隨著孩子的長大及時調整自己,依然把孩子當成幾歲的孩子。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隨著孩子的生理成熟,孩子的交往範圍不斷擴大,父母更是諸多的不放心。所以會偷看孩子的日記,盯著孩子不要早戀等。
  • 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機制」,需先了解依戀的類型,你家娃是哪種
    安全感沒有固定的意義和特定人群,無論貧窮還是富裕,都有可能缺乏安全感。因其涵蓋範圍廣,所以從來沒有某一套方法,可以完全治癒「安全感缺失」。對於孩子來說,如果不能恢復安全感,對他們以後的人際交往,甚至工作方面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安全感缺失」的現象,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幫孩子塑造安全感。
  • 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家長要把握好這幾個關鍵,這關係著孩子的一生
    也許很多父母從不在意孩子小的時候,會認為長大以後不記得小時候的事情,所以會把小孩子小時候比較容易帶的階段放在老人身邊或者去忙於工作,總是忽略了陪在孩子身邊,去給孩子該有的愛,其實,每個人的安全感都源自於小時候的原生家庭,小時候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直接決定了孩子長大以後是否會擁有安全感,而對一個孩子來說,安全感的建立,往往在三歲之前,就已經有了答案,比如孩子第一次啼哭
  • 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是在重新建立安全感
    ,這就是孩子再重新建立安全感。但我要告訴你,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他仍然是在重新建立安全感,對孩子來說,任何形式的變化都需要它整個機體動用應急資源來作出新的事業。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兒就是重新建立安全感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安全感是孩子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穩定,性格堅定平和,遇事不會驚慌失措,能較好地融入與人的交往關係,能現實、理智地處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不同的孩子生長在不同的家庭,他們的主要撫養人對待孩子的方式不一樣,親子之間的依戀關係也不一樣。20世紀70年代末,一位叫安斯沃斯的心理學家用「陌生情境法」對嬰幼兒的依戀做出了研究,選擇的被試是2歲以內的嬰幼兒。
  • 孩子的安全感怎麼培養
    梅子跟育兒專家諮詢得到的反饋是她兒子缺乏安全感。所以她現在特別後悔當初的舉動,如今她全職在家,正是為幫助和陪伴孩子,把他缺失的安全感一點點找回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孩童之道》,有這樣幾句話:「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 他所住的是完全的樂土。他所以要流淚,並不是沒有緣故。」孩子缺乏安全感有哪些信號呢?
  • 孩子的信任與安全感源於何時?如何建立?
    02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心理發展的最大威脅是安全感得不到滿足。同時還伴隨著深深的不安全感,影響了她正常的生活,因此不得不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這個案例不僅僅是為了告訴大家安全感的構建對於嬰幼兒來說有多麼重要,同時也提醒父母,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