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度量單位:一石米中的「石」該怎麼讀?讀錯了會被人笑話呦

2021-01-08 歷史火鍋

文/遐慕

古代度量單位:一石米中的「石」該怎麼讀?讀錯了會被人笑話呦

現在的我們已經步入了這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了,而還在大學的夥伴們沒剩幾天就該參加英語的四六級考試了吧。對於現在的大學生,如果英語沒能通過四級的話,是無法畢業的。這自然是苦了那些英語不好的人了,很多人都會說英語很難學,但實際上呢?最難學的應該是我們的漢語吧。

說實話,筆者也是覺得我們的漢語是比英語還要難學的存在的。可能是大家從小就開始學漢語所以並不覺得漢語難學,但是很多老外在學習漢語的時候都會說漢語很難。其實學習漢語真的很難。

一個漢字,它會有通假字、簡體字、繁體字,多個讀音、不同的意思、延伸意,在不同的語境裡你該麼讀……涉及的實在是太多哦了。所以把漢語學好是真的很難的。

關於漢字的讀法,真的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了。筆者今天要說的是「一石米」中的「石」怎麼讀。

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將這個字讀成「dan」吧。筆者在學習論語的時候孔子在誇獎自己學生顏回的時候就用到了「一簞食」,而這裡的「簞」就是通的是「石」字,而筆者也一直把它讀成「dan」。

不僅如此,現在的很多影視劇裡的臺詞中,也會把這個字讀成是「dan」大多數人會把它讀成一個通假字。但是在著名的文化普及節目含金量十分高的百年講壇這個欄目中,有一位學識淵博的講師將這個字讀成了「shi」。

當時,這樣的情況出現後,很多人都對這位講師進行了「語言」上的侮辱。他們認為就算是自己的文化程度都知道這個字該讀成「dan」,而這位這份有名的講師卻讀成了另一個意思,認為他是虛有其表。

而事實上呢?這個字是該讀成「shi」的。根據我們國家從古代流傳下來的那本第一部系統的分析漢字和解析漢字的書,說文解字上的內容記載,這個字明確的就該讀成「shi」從它造出來的時候,就是這麼讀的。

而我們現在的字典上也是明確的指出這個字該讀成「shi」的,大家若是不信可以去查一下就知道了。

所以說,為什們那麼多人都把它讀成另一個讀音呢?這其實是民間流傳廣泛的原因。在我國古代美人們在運輸貨物的時候由於沒有其他的運輸工具,只能用人力來挑擔子。而人們一擔子所承載的貨物的和總量正好就是「一石」了。而人們自然是為了方便讀就把這個字讀成了「dan」,並且廣泛的流傳下去了。

實際上,有很多漢字的讀音,和人們習慣上的的讀法都不太一樣。隨著人們生活的發展,有很多漢字也偏離了它本身的意思,失去了它原有的讀音。這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和解決的事情啊。

相關焦點

  • 「一石米」中「石」究竟怎麼發音?還在讀「擔」,當心被笑話咯!
    「一石米」中「石」究竟怎麼發音?還在讀「擔」,當心被笑話咯!現在越來越多的歷史劇走入了我們的生活,現在也有很多電視劇都是圍繞著古代來拍攝的。在拍攝古代電視劇的時候,我們一般都需要提前了解很多關於古代的一些知識。
  • 一石米的「石」應該怎麼讀?答案讓人意外,你可能一直都讀錯了
    比如說在一些古裝劇當中經常會出現一石米,而石作為一個計量單位,究竟代表著多少東西呢?這個字究竟應該怎麼讀?下面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在古代社會當中,可能是因為生產力有限,所以當時還沒有噸這個概念,而軍隊和一些商家每天需要計量的米不計其數,如果只使用鬥的話,實在是一個比較小的計量單位,計算起來非常的不方便,於是人們逐漸發明出了石這個計量單位。在當時已經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大的計量單位了,畢竟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有限,而在當時的一石米相當於現如今的120斤米左右。
  • 「一石米」中「石」該如何發音?讀成「擔」,當心被笑話才疏學淺
    一石,這是個什麼東西,歷史沒學好的我,表示算不清王安石的工資的,因為當時的工資是按某某石糧食來算的。一石,為什麼在小說,電視劇和課本中頻頻出現。一石,到底算什麼樣的量化單位。我們初中接觸過的計重單位有「克」、「千克」、「噸」、「斤」、「公斤」,那麼應該把「石」擺在什麼位置呢。對了,除了「石」以外,還有「鬥」,譬如陶淵明就總是將「五鬥米」掛在嘴邊。不過「石」顯然是更為重量級的計量單位,一石=120市斤。少年,下面考驗你的時刻到了。「石」該怎麼發音呢?
  • 「石」作為計量單位時,在古代不讀「擔」?到底應該怎麼讀?
    「石」作為計量單位時,在古代不讀「Dan」?到底應該怎麼讀?在古代有很多的計量單位,方便於人民的生活,其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對於糧食和鹽等食用物品的計量了。我們在國內都是使用「兩,斤,公斤」,而在國際上則是「毫克,克,千克」,那麼作為古人自然是使用「升,石,鬥」了。很顯然作為「升」和「鬥」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石」卻有了不同的讀法,也是古代最大的一個計量單位了。在唐朝的時候,一石就是53KG也就是53公斤。宋朝一石是97公斤,清朝一石是28公斤,民國時期一石就是60公斤了。
  • 「一石米」的「石」怎麼讀?不讀「dan」,很多人都錯了
    「一石米」的「石」怎麼讀?不讀「dan」,很多人都錯了我國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是集大成的國度,可以說無論是古人留下來的財富,還是到今天我們對於文化的詮釋,都是極具魅力的。而古人所用的一些字形和讀音,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 一石(擔dan)米還是一石(shi)米,這是個問題
    那麼又是什麼情況下讓人們想起了這個詞呢,這主要是因為電視的興起,隨著電視的興起,在很多歷史劇中經常涉及到重量單位,於是就出現了石這種單位,同時,也出現了石(擔)這種叫法。這種叫法最後影響到了全國,還影響了千家萬戶。
  • 升不離鬥,秤不離砣,古代一鬥、一石到底是多少?
    大家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會發現糧食是用石、鬥來衡量的,比如當官的俸祿發的是糧食,都說是多少石糧食,多少鬥米。那麼鬥和石是到底是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度量單位的演變: 隋唐的時候,隋朝一鬥等於三漢鬥,《隋書·律歷上》有記載「開皇以古鬥三升為一升。大業初,依復古鬥。」 唐宋時期,度量衡基本上沿用隋制,制度嚴明,單位量值相對穩定。度量衡分大小二制,三小鬥為一大鬥。
  • 石、鬥、升、合,這四種古代的計量單位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由於我國解放後推行公制,所以石、鬥、升、合等已淡出日常視野。唯有成語「鬥升小民」一詞,還能經常聽到。「石」用作計量單位,應讀為「dàn」,而不是石頭的石;「合」用作計量單位,應讀為「gě」,而不是合作的合。
  • 最常讀錯的詞,你中了幾個?
    冰鑑(hàn)冰鑑就是古代版「冰箱」,是一種專門用來盛冰的容器,這個詞不太常用,只看漢字的話很容易讀成冰jiàn,但其實根據《康熙字典》中的發音標註,冰鑑在古代的正確發音應為冰hàn。不過在一般輸入法中仍默認為bīng jiàn。一石米古裝劇中,官員提到糧食容量時經常會用到石這個字,並發音為dàn,比如500石(dàn)米。
  • 中國古代度量衡單位換算和來歷都在這兒了
    中國古代度量衡名稱多,早期制式多樣,後期又有幾次改制,是個挺複雜的體系,但是追根溯源,都跟兩樣東西有關:一個是農業,另一個竟然是樂器。長在田裡的樣子古代有一段時間,還跟其它兩種兄弟作物搞不清楚關係,經常被人混用。現在很明確,古代的黍就是指小米。
  • 古代少為人知的計量單位
    清代量器校準府斛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統一錢幣度量衡,統一起來了當時紊亂的計量單位。計量單位雖然統一起來了,我們通常知道的其實並不多,例如一錠銀子,一貫銅錢,甚至是一石,一鬥。那古代有哪些少為人知的計量單位呢?
  •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一石秦權現西安 它就是秦朝秤砣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一石秦權現西安 它就是秦朝秤砣時間:2016-01-18 08:43:53來源: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作者:張佳編輯:根據權身上的詔書銘文顯示,這件秦權應為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時專門鑄造的標準秦石權,而秦權則是當時秦中央政府批准的標準砝碼。」  此前,我國多地也發現過一些秦權,目前已發現的秦權中有帶詔秦權的,也有無詔的。其中有文字詔書的權,大多是秦大一統初期為了統一度量衡專門製作。根據研究資料顯示,以往發現的帶詔秦權又分為秦始皇詔書權和秦二世詔書權,但秦二世詔書權上,一般都刻有他和秦始皇兩道詔書。
  • 漢代官秩中的百石千石萬石,到底是讀「食」,還是讀「擔」?
    漢代官秩中的百石千石萬石,到底是讀「食」,還是讀「擔」?古代官制中的「秩比二千石」是什麼意思?「石」字怎麼讀?讀秦漢或先秦史時,常常會接觸到「官秩」一詞。所謂的「官秩」,本是指官吏的職位,其後,又有人依不同品級的俸祿數來代稱其本來官職。
  • 「仁者樂山」怎麼讀?大部分人讀錯,餘秋雨讀錯一個字被批評
    文丨開史說漢語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即使是我們中國人,有時候也會遇到許多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甚至對於有些字的讀音我們都會讀錯,而且有時候還會在一些簡單的字上栽跟鬥。比如「仁者樂山」這四個非常簡單的字,就連我們的文學家餘秋雨都讀錯了。
  • 我讀我石
    九江三中 伍恩奇  玩石前後大約兩年了,林林總總也收集了不少,今年退休有閒了,禁不住也想嘮嘮我的石頭。  我對閱人察物的態度頗為欣賞的是一個「讀」字,「讀」字意味著是認真、思考,有心得,有體悟,如此,能豐富人生,提高個人生命的品質。
  • 僰人石堡寨群
    群寨環擁天堂壩,南靠馬兒崖,西望天堂坡,北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珙縣蘇麻灣「僰人懸棺」緊密相連。  清代乾隆版《珙縣誌》記載,石寨古堡「為僰人所築」「僰人屯兵之所」,是明代僰人(都掌蠻)抵抗明王朝軍隊而構築的工事。
  • 古代千鈞多重?七尺多高?鬥酒算海量?一組圖還原古今度量衡差異
    然而在大家接觸歷史的過程中,受影視劇的影響,對歷史上度量單位的感知常常來源於影視演員與道具,譬如觀眾們對關羽的身高認知,幾乎源於演員陸樹銘的影視形象;而在史料文字記載中傳達的度量單位又不十分直觀,譬如古文中的七尺男兒具體是怎樣的一副身材?仍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 光速和度量衡單位,誰定義誰?答案藏在度量單位的發展史中
    (「milia」在拉丁語中表示「千」)英國人在中世紀後期發展了一套度量標準體系,確定了幾種度量單位例如大麥長度,英寸,手長,腳長,英尋,杆長,費隆,英裡等之間的換算關係。所有的度量單位都被定在單獨的一個標準碼內,一根按照此標準製作的長棍被存放在倫敦塔內。
  • 《拉傑爾》手遊靈魂石怎麼用 靈魂石用途介紹
    導 讀 拉傑爾靈魂石怎麼用?想必還有不少小夥伴不太清楚,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瑞安聖井山石殿門上的四字牌匾已被管理方摘掉了
    浙江在線02月02日訊  瑞安聖井山石殿門上的四個字(見下圖)到底怎麼讀?有什麼意思?有何來源?  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黨支部書記蔡鋼鐵說,根據國家文物法規定,個體文物保護單位,要繼續保持文物的原真性,保持原有的形式和風貌,不能隨意添加或改變文物原貌。  連結:聖井山石殿位於海拔748.6米的瑞安馬嶼大南聖井山之巔,由石殿和玉皇塔組成,始建於南宋景定元年(1206),為民眾祈雨之所,後傳說為西晉旌陽令許遜煉丹成仙之處,故又名許府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