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副教授科研經費申請為零 發帖請辭碩導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課題為零、科研經費申請為零、9年發表論文僅4篇,他被學校取消招收碩士的資格

  海大副教授張江南發帖請辭碩導

  他不是好老師?

  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的副教授張江南,今年不但科研經費申請為零,目前也未主持任何課題。在論著發表方面,他從2003年至今9年間,主要發表論文有4篇,寫過2本書。

  今年2月,海南大學研究生處發出確認2012年度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的通知,確認的主要依據是老師的科研情況。

  為了不交白卷,張江南在第二條中填報了兩篇文章(學生參與完成,他署名)。最終,張江南被學院停止了2012年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資格。

  -4月22日,一封「關於取消碩士生導師資格申請」的帖子,把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江南推到了風口浪尖。

  -由於申請的研究經費為零等原因,張江南被學校停止2012年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資格;而作為回應,張發出取消自己碩士生導師資格的申請。

  4月22日凌晨2點54分,張江南在自己的網頁「大樗樹下」,發出了一封自辭碩導職位的申請信。

  痛陳以課題經費為依據的弊端

  千餘字的申請信中,張江南隻字不提自己的科研成果,大多是學生和自己教學的情況:已畢業的7名學生中有3位學生獲得學校優秀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獎;應邀為藝術、外語學院的研究生開課,大都以英文原版文獻作教材;學生認為在我的課上能學到知識、鍛鍊思維,受到一致好評……張江南在申請信中毫不掩飾憤懣。他痛陳高校科研以課題經費為代表的弊端,對教師以計件工資式的定量考核,「不但對學術、對教育毫無益處,甚至是扼殺學術、敗壞教育的禍根。」

  「課題本身就很無聊。」張江南認為,這種無聊來自課題內容的局限。大多數課題不是研究者出於學術需求希望去研究的問題,而是有所謂指導性的方向,為了申報成功,大家就都往這些方向上靠,但其中真正有研究價值的乏善可陳。康德是張江南最推崇的學者。「寫《純粹理性批判》寫了12年,世人還以為他死了。」張江南笑著說,而原本只給康德3年時間的出版社也就等了他12年。「我既然已不能招生了,短期內這個制度也不會改變,那麼我何必再擔個空頭的導師資格呢?」

  「此舉其實很無力」

  一石激起千層浪。兩日內,該帖就有近千人閱讀,30餘人實名回復。回帖的多是老師和學生。學生表達的情緒大多激烈或傷感,老師的跟帖則涉及高校評價體系。

  廣東某知名大學中文系一位教授坦言自己早已預測到張江南的命運。「如果是在我們這裡,可不只是能不能帶研究生的問題,而是收入將大大縮小且面子大失的問題」,會被認為「是無能」,他坦言取消招生資格,跟開除導師資格沒有兩樣,張江南此舉其實很無力。

  課題論文不達標 規定暫停招生

  成都商報記者兩次聯繫張江南所在的人文傳播學院,但相關負責人均不願對此事做出任何回應。海南大學研究生處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學校每年會對碩士生導師資格做一個確認,碩導須同時滿足課題和論文方面的兩項條件,沒有達到標準的老師會暫停招生一年。

  根據《海南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辦法》,碩士生指導教師申請者近5年須主持並完成省廳級以上科研課題;同時目前也須正主持省廳級以上科研項目,且人文社科類可支配的科研項目經費須達到5000元以上(自然學科為3萬元)。同時,人文社科類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過5篇以上與申請學科專業有關的學術論文,其中至少2篇為CSSCI來源期刊論文。

  而張江南不但科研經費申請為零,目前也未主持任何課題。在論著發表方面,張江南從2003年至今9年間,主要發表論文有4篇,寫過2本書。

  該負責人介紹,現在高校實行導師責任制,需要申請課題和經費,但並不是每一年都能申請到,之後有了經費可以再繼續招生,並非沒有碩導資格。

  對於張江南申請辭去碩導一職的決定,該負責人表示,這是老師個人的決定,本人申請,學院同意,學校討論通過是可以的,但目前還沒有收到人文傳播學院方面的相關信息。張江南也說,他已經開始接受這個結果,但關於課題與任教的話題似乎並未平息。

  連結

  湘潭大學副教授李開盛

  課題制變成攔路石

  今年1月,李開盛在其博客上發表聲明稱,不再申報和參與各級社科基金課題。他表示,課題制早已變味,已經由本來的學術創新推進劑變成了一個攔路石。其課題來源單一,課題的級別、數量而非質量成為一個教師和學校的評價指標,已經變成了一種政績工具,一種資源分配的手段,而喪失其原有的在學術研究、培養人才方面的積極意義,反而成為一種無形的制約與重擔。

  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斌

  「安靜的書桌」如何安放

  近日,徐斌在離職演說中批判高校「取經費、應考評、上職稱」等嚴重的名利取向破壞了以求道為目的的單純之心;還痛斥近年盛行的數位化考評、高校排名,讓各級像瘋了一樣抓項目、課題、報獎、基地,行政權肆無忌憚侵害教育權和學術權,攪得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副教授諶洪果

  職稱評定:欲望的無底洞

  日前,諶洪果在媒體上公開撰文表態,這輩子堅決不再參評什麼教授職稱了。他表示,自己的擔憂在於,一旦學者主動參與到這種評價體系中,就再也無法堅守某些學術的人格和底線。教授評上了,會憂慮該謀個怎樣的官職;當上了教授,還想當碩士導師組組長,還想當博導,四級教授不夠,還得爭取三級教授、二級教授……這真是一個欲望的無底洞。(成都商報)

相關焦點

  • 副教授因科研經費發帖請辭碩導 校方回應未見申請
    副教授因科研經費發帖請辭碩導 校方回應未見申請 5月21日,海南大學研究生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張江南今年科研經費申請為零,目前也未主持任何課題,近年來也沒有取的科研成果。根據相關規定,這才暫停他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資格。  據近日四川某媒體報導,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江南,於4月22日凌晨2點54分在自己的網頁「大樗樹下」,發出了一封自辭碩導職位的申請信。
  • 海南大學一副教授請辭碩導
    海南大學副教授張江南張江南,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副教授,近日在個人網站上發表了《關於取消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的申請》。這個素來低調的人和中國高校教師資格評定製度一起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起因是「2011年無項目、無經費、無科研成果」,他成了「三無碩導」。「有這個規則,我沒達到,無話可說。」張江南說,但這樣就否認他是個合格的老師,讓他覺得備受羞辱。
  • 30名講師受聘當碩導
    本報訊(記者朱建華 通訊員陳博)是否具有副教授職稱,是很多高校教師能否指導研究生的「硬槓槓」。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昨日統計,在該校今年新增的78名碩士生導師中,有30人職稱是講師。據統計,2001年至2010年10年間,我國在學研究生人數增加了114.51萬人。有學者稱,「師資跟不上」成為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2020考研:導師選正教授還是副教授,你還在猶豫嗎?
    每年都會有學生在衡量報個副教授(一般是碩導)還是正教授(一般是碩導和博導),糾結程度不亞於考外校還是考本校。那麼到底正教授和副教授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這麼多人遲遲做不了選擇?教授的資歷更高,對應的科研能力也更強。包括研究的方向較多,可選擇性強,科研項目較多,有足夠的經費支撐,科研成果多,科研平臺更高等。而副教授一般來說,項目較少,研究方向單一,成果較少。小編所在的課題組導師是二級教授,每年的項目經費就有幾百萬,有的導師真是幾千萬,但同一學院其他副教授,項目少的可憐,經費也捉襟見肘。這一點來說,教授完勝。
  • 中國最南端的醫科大學:海南醫學院申請更名「海南醫科大學」
    最近,網上關於「海南醫學院」申請更名「海南醫科大學」的消息成為熱點。在此,我們以時間軸來做一個簡單梳理。[2019.01]海南醫學院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申請基本條件還是比較高的,原則上應已獲得碩士學位授權 8 年以上;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不低於 45%;有較好的科學研究基礎,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師均科研經費充足;具有支撐博士研究生培養所必需的省部級及以上實驗室、基地、智庫等科研平臺等等
  • 「三公」經費為零暗藏什麼玄機?
    河南一名在讀大學生葛偉(化名)去年11月份向113所高校寄出掛號信申請公開「三公」經費預決算信息,截至目前,已回復公開或通過網站公開其「三公」經費的高校只有30所。其中,南方醫科大學「三公」經費為零。
  • 為科研經費裝上反腐「防蠅網」
    如何有效管理和高效發揮經費的作用,如何避免可能發生的腐敗成為急需考量和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要想解決這些問題,要從管人、管財、管事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只有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給科研經費罩上一道「防蠅網」,才能讓科研經費用到其所、用到其時。 首先要建立健全科研經費的立項審批制度。
  • 拿下「教科書級」成果副教授:冷門缺經費 從未想過放棄
    來源:北京青年報許曉東副教授在實驗室做實驗因為《自然·通訊》雜誌一篇科研論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許曉東副教授和他的團隊走入公眾視野,這個僅有三個人、科研經費不足的團隊,攻克下「可入教科書級」科研成果,首次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這一發現或為阿爾茲海默症的防治帶來曙光。
  • 上海復旦碩導為追女博士送5篇sci論文引熱議,這些論文價值幾何?
    愛情是無價的,所以上海復旦碩導為追女博士送房送車還送5篇sci論文都不為過,問題是,女博士只是利用他,沒有真正愛他,因此這5篇sci論文的價值變成了零,一文不值。當然如果這5篇sci論文用在應該用的地方,那將會有巨大價值。
  • UNSW獲350萬澳元產業合作科研經費,居澳大利亞大學之冠!
    在澳大利亞科研理事會(ARC)公布的最新一輪「連接項目」(Linkage Projects)中,新南威爾斯大學有9名科研人員獲得逾350萬澳元的科研經費,也成為澳大利亞此次獲得科研經費最多的大學。「連接項目」旨在將高等教育與產業相結合,開展有關澳大利亞迫在眉睫問題的科研。
  • 科研經費七成按行政級別分配 權大錢多成慣例
    調研中,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反映最大的是科研經費獲取不公平,「官大學問大,權大經費多」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行政力量在課題申請,課題報獎中的權重較大,出現「管理者通吃」現象。有高校老師反映,科研項目被「學霸」「牛校」「富省」佔有,年輕人、普通校、欠發達地區機會少。 「一直以來,科研經費分配過度行政化飽受詬病。」
  • 【導師風採】公衛碩導天團來了!(三)
    今天將為大家介紹衛生檢驗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碩導,專業代碼分別是1004Z1、120402。歡迎同學們報考!小編提醒:前兩期發布的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碩士生導師哦!可點擊文末連結查看詳情。蔡萍,講師,神經生物學專業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工作至今主持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5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此外參與了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多項省級項目。
  • 海南大學法學院著力推進教學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為海南自貿港...
    近年來,海南大學法學院穩妥推進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重點工作,在實現「三全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強化二級學科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牢牢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海洋強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海南自貿港建設等重大機遇,圍繞特色領域加強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建設,大膽進行教學和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有力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推動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大學:打造高層次人才匯聚高地
    談到為何選擇海南大學,孫雲說,當前,細菌及病毒性疾病嚴重製約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而海南具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正是開展熱帶水生生物疾病的病原檢測及免疫防控研究的一方福地。  除了明顯的區位優勢,海南大學打動孫雲的還有去年出臺的《海南大學關於人才引進標準與待遇的規定(試行)》。
  • 想讀博士,但現在的碩導不做學術,怎麼辦?換導師太難!
    就算你的碩導同意放你離開課題組,誰願意接收你進團隊才是最大的難題。事實上,想要解決碩導不做學術的難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個難題扼殺在搖籃之中,即提前選擇做學術的教授/副教授做導師。我們應該如何做呢?2020年1月,這個時間段,剛好是初試結束後、成績尚未公布的空窗期。
  • 格樂大學與泰國國家研究局籤訂合作協議,再獲政府科研經費支持
    本次籤約,標誌著泰國國家科研局籤約授權格樂大學負責新年度國家級重點科研課題,並給予特別經費支持。這是格樂大學繼今年5月榮獲泰國政府授予特級科研性大學區域示範單位授權,享受泰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與創新部科研經費直接高額補貼支持等政策後,又一次獲得政府政策性科研經費支持!
  • 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為科研人員輸送「正能量」
    事實上,為提高863計劃、973計劃和支撐計劃項目的執行效率,提高財政科研經費使用效益,近年來,科技部一直在深入推進經費管理改革,在加快經費撥付進度的同時,建立間接成本補償機制,大力簡化課題預算調整程序,並開展科技計劃經費管理巡視檢查。「這次改革讓科研人員受益,對科學研究很有幫助。」採訪中,李立會和很多課題負責人一樣,都認為經費管理改革為科研人員輸送了「正能量」。
  • 零的突破!福州大學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記者1日從福州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學院楊黃浩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X射線發光光譜與生物成像分析科學裝置」,近日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立項,直接經費667萬元。這也是福建省屬高校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
  • 海南大學面向全球招聘教學科研人員!
    海南大學面向全球招聘教學科研人員!海南大學面向全球招聘教學科研人員最高年薪100萬元以上網站截圖以下為完整公告↓↓↓「海南自貿港面向全球招聘人才活動」海南大學面向全球招聘教學科研人員公告根據學校教學科研工作需要,
  • 副教授被指野雞大學畢業:高校追回給其待遇
    原標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追回給杜文忠的待遇   10月22日,《中國青年報》刊發報導《桂林一高校副教授被指「野雞大學」畢業》,指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杜文忠以普萊斯頓大學(PRESTON UNIVERSITY)授予的博士學位享受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但該學位並不為我國教育部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