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認識自己—仁山法師

2021-01-09 弘願之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人生有什麼理由

可以開心呢

沒理由 怎麼樣

我就不能開心嗎

一定要找個理由

春有百花 秋有月

夏有涼風 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什麼意思

心裡沒事啊

所以才開心

你看那開心很快樂的人

一定就是忘掉什麼事了

他一想到 不行了 我還有事

臉馬上拉下來

所以若無閒事掛心頭

我們今天也能感受到

煩惱暫時停下來

樂 這是涅槃的境界

圓滿的涅槃我們體會不到

但是我們要慢慢地去過渡

要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我 這個我得自在 做主宰

我們現在做不了主

身體做不了主

這個心更做不了主

這個是要了命

為什麼做不了主呢

問題就在於 我們現在

還沒找到誰是自己

這個才要了命

外面去貼尋人啟事

找一下 我在哪裡

主人在哪裡

主人都找不到

難怪做不了主

淨 我們今天不淨不清淨

很多人說煩惱 汙染

問題就在於

我們根本沒弄清楚

什麼叫汙染 什麼叫清淨

所以我們對自己的生活

實際上是迷茫的

學佛修行就是

不斷地認識自己

這個大涅槃是內證的境界

自性本自具足

到極樂世界呢

通過不斷地修行

圓滿開顯

證大涅槃

決定能成無上正覺

視頻片段選自《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75集

相關焦點

  • 仁山法師:學會隨喜,福報將會源源不斷湧現出來!(附心經講解)
    仁山法師:獲取「福報」的簡單方法仁山法師:心經的妙用(1)仁山法師:心經的妙用(2)天將降大任修行是場騙局嗎?真正的修行,是透過身邊的人來覺察自己!全球災難頻繁爆發的真相深度揭秘!人類到了該覺醒的時刻!
  • 仁煥法師開示:什麼叫作往生與舍報?
    想不通就是魔障,妄念不斷也是魔障,首先要拔除我們的一切魔障障礙。第二, 拔除我們的一切環境障礙。比如氣候變化,身體受不 了。第三,拔除一切人為障礙。什麼叫做人為障礙呢?該想的沒有想到,不該想的專門去想;該說的不會說,不該說的整天都說;該做的不會做,也不願意做,不該做的專門去做,賣命去做。念這個咒,是拔除這三方面的障礙。我們沒有障礙了,就得到自在了。
  • 終南參訪-寂妙法師20200605
    寂妙法師答:「就是佛的認識。」寂妙法師繼續說:「學佛修行就像爬山一樣,山頂是我們的目標,從山下走哪一條路去到山頂,都可以。只是在每一條通往山頂的路上所見風景不同,學人執著了自己走的路,執著了自己在這條路上看到的風景,從而質疑其他通往山頂的路。或者學人的目標不明確不篤定,容易被影響,不知向哪裡去,更不知走哪條路。」元芳師兄問:「如何選適合自己的路呢?」
  • 佛教是解決生命問題的重大科學——生命關懷的本義 仁煥法師
    同時,想要關心之前,先要認識生命。在關心的過程中,要理解生命、認識生命。我們能有生命都是父母的德,我們生命的全部都是父母的,也可以說因父母的愛,我們的生命才有緣分來到這個世界上。所以生命是先天,以愛為根,沒有愛的根本就沒有緣分來這個世界。
  • 仁清法師:開悟必須以親證空性為界限
    破除掉妄心,相當於破除掉無始劫以來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認識,認為萬事萬物都有自性的那種顛倒妄心破除了,就叫明心。明心就是見性,這是它的究竟說法。  明心就是見性,見性也可以稱為明心。明心見性也叫開悟,但尚未證悟,它是有次第的。明心見性也叫開悟。開悟有的人把它分了好多個次第。實際次第,真正的開悟次第只有一種,就是明心見性。
  • 人生如夢—仁山法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們現在常常聽說人生如夢但是我們缺乏對這個夢境的認識因為我們還在夢中這就是剛才說的很多人說我不糊塗啊我覺悟啊真正覺悟了最起碼的覺悟對於人生的所有遭遇認識到這是一場夢是不是這場夢的連續劇沒準我們還有二十年可以做夢也沒準這個夢很快就做到頭了人生如夢能夠認識到這一點
  • 覺悟的核心內涵—仁山法師
    是從本質上確認每個生命平等進一步每個生命有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各位 這需要進一步去修行但第一步先讓每個生命認識到人們尊稱他叫佛陀覺悟者請注意他生活在大家當中而後做什麼事情啊而後就是義務的走到人群中跟大家不斷地說明
  • 仁清法師:半日學行 半日學解
    這是印光法師說的啊。「半日學解,半日學行」,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解行並重,就是讀誦經典來增長增長知識,就是聽聞佛法來增長知識,在正確知見的指導下,再去念佛,再去修行,這是一個原則。「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這意思是淨土法門的一些本質,淨土法門的一些要求,淨土法門的一些要點,淨土法門的發心等等。
  • 人物|拉加才仁:山非山也
    在此之前,拉加才仁從未聽說過北大,只是填報志願時從同學口中得知「北大很好」,他自己也覺得「這個名字很好」。從小在山裡長大的拉加才仁,看到專業介紹裡「野外實習」的字樣,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環境生態專業。 第一次出遠門,拉加才仁一腳踏入了燕園。在這裡他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他之前理解的「不是一回事兒」。
  • 隨心自在—仁山法師
    你可能富有一方但是不見得你真的開心你可能擁有很多所謂的朋友圈但未必有一兩個知心朋友你可能高高在上但是你未必心裏面踏實你可能覺得自己現在能呼風喚雨但是你能否在煩惱出現的時候能夠隨心自在那真叫可憐當年的悉達多太子就是認識到這一點
  • 弘一法師信箋: 「崑山紫巖,勝於乾山、科山等處多多矣.」考
    此信透露的信息非常重要:1、「崑山紫巖,勝於乾山、科山等處多多矣。」一語說明,弘一法師曾經到過崑山寺!否則,如何比較出「勝於錢山、科山等處多多」?錢山即是1935年弘一法師駐錫半年的淨峰寺,科山則是惠安縣城背後的科山寺。
  • 仁清法師:對於宗教信仰偏執一方是不對的
    有的人看著他的父王老了,他自己獨霸一方,怕他自己的兄弟繼承了王位,就可能把他兄弟殺死了,後來乾脆就把他父王殺死了。這個有,歷史上有,中國史上也有,這個經上也把這個類型列舉出來了。後面當了國王以後,「不依王法。廣興兵甲。侵討他國」,這是一種。「廣興兵甲」,就是老是好打仗,侵討他國,這是一種。還有一種是「忠諫之臣。
  • 譯論 | 胡翠娥:「殊德之仁 」與「全德之仁 」 ——海外譯「仁」及其對儒家思想的認識之發展
    從19世紀到當代,海外譯「仁」各有所重,它不僅是翻譯,更是一種思想活動,映射出海外對儒家哲學思想自身以及與西方文化關係的認識變化,同時儒家思想在不斷匯入世界資源,其歷久彌新的根源在於它內在的可適應性。相比理雅各,韋利的譯本較少宗教解讀,但是他明言自己受到顧頡剛的「疑古」思潮影響,因此,對孔子的認識和評價並不高,僅限於其為古代傳統的傳述者,並引《論語·述而》篇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為之證明(Waley 1938:17)。對於《論語》中的關鍵詞「仁」,韋利甚至認為其意義更接近最古老的源詞「人」,即「自由人」「部落中的人」。
  • 認識聖空法師10年,談起法師幾度熱淚盈眶!
    有一位居士,在聖空法師說要開2012年百日楞嚴法會的時候,就做了1年的義工。法會結束後,每年都會來幾次佛母寺看望師父。只要時間允許,就在佛母寺做一段時間義工,並且不斷的持續護持供養楞嚴道場。我很好奇就問她,你這麼忙,家裡事又多,為什麼每年要抽這麼長的時間來佛母寺呢?她的回答也令我很震驚。
  • 終極的超度—仁山法師
    都講修行功夫斷盡煩惱而後出離輪迴念佛法門則是憑信願念佛之力感佛願來接直接出離六道所以念佛法門我們要認識清楚一窩蜂地聽說哪裡靈都跑去了靈不靈啊 反正大家都說靈你要說不靈那就不好意思問你有沒有超度啊可能超度了 是這樣的關鍵是我們以自己的誠心
  • 臺灣華梵大學佛教學系大參法師一行參訪普陀山佛學院
    臺灣華梵大學佛教學系大參法師一行赴普陀山佛學院作學術參訪與交流 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學院常務副院長會閒法師 合影留念 4月5日上午,臺灣華梵大學佛教學系大參法師一行赴普陀山佛學院作學術參訪與交流。
  • 仁清法師:《認識心性 速證法身》之萬法皆空(十)
    (5)嫉:不能忍受別人比自己優秀而生瞋心。(6)、誑:就是欺狂。假裝有德行,比別人高,而實行欺騙。(7)諂:諂曲不直。阿諛奉承,隱瞞過失。保其名利。(8)、覆:對於自己的錯誤和過失,極力掩蓋。(9)、憍:執著於自己的成績和優點,沾沾自喜。而生起憍慢心理。憍是對自己的成績產生的高傲心理;慢是和別人的對比,自認為高人一籌,而心高舉。(10)、慳:於財於法吝嗇不肯惠施的心理。
  • 臺灣裡仁有機生活館
    裡仁經營的出發點,是希望透過和生產者與消費者在「誠信、互助、感恩」的互動中,落實關心健康、關愛大地、關懷生命的慈心理念,而裡仁的「業績」,是從業人員在做事的過程中,因為盡心盡力的付出而讓心靈提升,並且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也利益到他人。
  • 一鍵清理煩惱—仁山法師
    你們的也有可能是我的我要想盡辦法佔為己有為此 我們起了很多煩惱造了很多惡業產生很多痛苦這就是剛才說的我們所有的煩惱和痛苦是自己一手精心策劃的跟任何人都沒有一絲毫關係阿羅漢認識到這個真相果斷地把這個我的執著給粉碎了說粉碎諸位 你不要以為
  • 仁煥法師:南山寺的正能量
    釋仁煥法師昨天下午講到認識生命、認識自然、認識本分,現在給大家講生命的正能量。釋迦牟尼佛講的就是正能量,他倡導什麼呢?覺悟人生就是正能量,慈悲人生就是正能量。這只是念佛堂內聽仁煥法師開示的一觀,還有大雄寶殿,內外齋堂,生命關懷,兩處廣場……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