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深圳會客室》走進「遠洋 新幹線」都市生活社區,現場邀請我國營養膳食專家現場分享健康飲食,剖析最新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為都市百姓提供高規格指導,接地氣科普,將平衡膳食、營養健康的知識傳遞至千家萬戶。
    
    記者了解到,此次《深圳會客室》現場邀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中國營養學會理事,中央文明辦、衛生部舉辦的「健康社區行」全國巡講特聘專家範志紅教授、美國營養師協會會員(註冊營養師)香港營養師協會會員周靖雯老師、深圳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院長王慶國教授。被譽為「御廚男神」的王教授常年擔任鳳凰衛視、深圳電視臺特邀評論員。三位營養學專家從膳食結構特點、地域文化、食品安全不同層面闡述了健康的膳食文化對現代都市人的積極作用。
    「雖然生活水平有顯著提升,但真正談到膳食結構安排,還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糧穀類食物和蔬菜、水果、豆類和奶類消費量遠低於推薦量,而脂肪攝入量等則超過了合理膳食的上限,這就是發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真正原因。」範志紅教授指出,吃出健康,那要看大家「吃」什麼?怎麼「吃」?由於人與人之間體制不同,方式方法也有所調整,相對肥胖的人應飯前水果,同時保證深綠色葉菜不少於400克。
    「特別是都市生活,有的時候忙於工作,偶爾顧不上吃飯,會影響到健康,如果在外面吃飯,儘量少吃口味較重,調料過多的食物。」王慶國教授指出,由於從小的生長環境不同,每個人的價值體系和飲食習慣都有不同,生活在大都市有些應酬沒辦法推掉,但不能忘記鍛鍊身體,同時,為了健康的營養生活要「戒菸限酒」。
    美國營養師協會會員周靖雯老師則提醒市民,在健康膳食的情況下,可根據「彩虹色」選擇健康水果。打比方說,相對較胖的人就比較適合吃紫色食物,紫色蔬果中含有花青素,具有強力的抗血管硬化的神奇作用,從而可阻止心臟病發作和血凝塊形成引起的腦中風。
    記者發現,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城市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健康也越來越受到都市人的關注,同時市場經濟環境下競爭日益激烈,都市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亞健康成了都市人的新常態,越來越多都市人關注生活品質和膳食健康。
    據介紹,《深圳會客室》是深圳市媒體研究會旗下深圳媒體人發起的一個體現深圳特區文化個性的公益主題分享活動,邀約天南海北有故事的人前來做客,和大家分享他們有故事的精彩人生,希望在講述、訪談、互動過程中,讓來過會客室的朋友都能覺得有益並受到感染,從而收穫溫暖、啟迪或鼓勵,更加熱愛生活,坦然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