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化領域:專家的三重身份

2020-10-18 陳小劍

「自品牌」專題系列連載的 第 14 篇文章

之前文章裡有提到過,自品牌不僅是自媒體+個人品牌,而且還需要是擅長或精通某領域的專家,這意味你的專業性越強,自品牌的可信度就會越高

在我們社會中,一般存在著三種信任機制,分別是熟人信任、貨幣信任以及專家信任

當身邊的熟人中沒有能夠幫你解決特定問題的人時,你就會需要求助於被各種形式認定的「專家」:

比如,當你生病時,如果身邊沒有熟人具備這方面專業知識,更多時候你會選擇去大醫院掛號看病,最好是找個權威的(院士/教授/主任),聽聽他們專業的診斷。

又比如,當你新房要裝修時,如果身邊沒有熟人是專業人士,在資金充足情況下,更多時候你會選擇專業的裝修公司來設計裝修,最好是找家大品牌或者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聽聽他們專業的建議,並幫助你裝修成你最理想的家居風格。

基於這份信任,各領域的專家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通常有一定知名度和地位、不錯的收入,且得到人們的尊重、好口碑,並能更大發揮自身的價值

01 為什麼要成為專家?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我們實現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後,就會希望往更高層次需求去追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因此,大部分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都渴望自己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或高手,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贏得更多尊重、信任,實現自我更大價值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職場裡面的主要工作模式和員工自我提升的方式也隨之改變著。普通工作者的時代已經終結,特別是那些重複性工作的崗位,將會被各類人工智慧技術所替代,如果你不具備較高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將來可能連崗位也會失去。

這也是為什麼普通人也要去追求成為專家的重要原因。

02 專家的三重身份

關於專家有三重身份,分別是成果專家、研究專家及模範人物

●成果專家

在人生路上,很多時候,你總有在某些方面比別人更早接觸了解,或者更早去經歷行動,也從中獲得了一些經驗、教訓,其實,這些經驗、教訓,對於某些人來說,既有意義,也有價值

你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在不斷的失敗、總結、努力行動之後,成為你們公司甚至是你們行業的佼佼者,你取得的成果就是比別人多,你的經驗也比別人豐富,你的能力和方法也比別人優秀,很顯然你已經接近於成果專家,你要做的就是把你的經驗、教訓、方法整理成一套方法論出來,去傳授給其他有需要幫助的人。

這就是成為成果專家的路徑。

關鍵在於,你必須意識到,自己已經弄懂了生活中或工作中的一些事,因為你已經比別人早早的獲得了沉重的教訓或豐富的經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專家

每個人最開始都是學生,專家也是如此,你從現在就可以開始鑽研某個問題,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如果有人研究過某些領域,再給我們娓娓道來,我們一定會注意聆聽,還會很樂意付錢給他。

例如,閱讀學習教育方面的書籍,精通後成為了教育專家;

研究創業方面的書籍,然後成為了創業諮詢專家;

……

成為研究專家的過程:選擇並研究大家認為有價值、有興趣的主題,並儘可能訪問相關的其他專家結合自己學到的知識整理成一套理論體系,然後將成果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借鑑學習,進而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模範人物

我們會聽從經歷過實踐過的專家的建議,也會聽從精通某些領域的人的建議,因為他們研究得比我們透徹,也更有理論支撐。

最後,我們也會聽從自己信任、尊重、欽佩、追隨的人的建議,換句話說,我們會聽從模範人物的建議。

當別人認為你人格優秀且靠譜,他自然會向你討教,當你尊重、敬仰一個人,你會向他請教任何問題。

比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請教身邊那些自己尊重的長輩們,即便他們不是這些方面的專家,但我們依然會聽取他們的建議。

當你能夠身兼成果獲得者、研究者和模範人物三重角色的時候,人們會開始將你奉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你也會擁有了超越專家的強大力量,讓自己成為值得信賴的品牌顧問,同時會獲得更多回報、受到更多人的尊重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

—END—

陳小劍,自律者、晨型人、多元思維模型踐行者、終身學習者

幫助提升個人認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相關焦點

  • 教育局長需要的不僅是「專業化」
    提案以北京師範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為基礎,調查發現,全國26個省市的2898名教育局長大多由非教育領域出身的行政領導擔任或者轉任,不少地區基層教育行政領導的專業化水平與教師和校長的專業化水平處於一定的失衡狀態,缺乏足夠指導教育改革創新的專業能力。  教育局長的來源和專業化水平一直是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的話題,一些教育局長還因為「出身」問題成為公共輿論的焦點。
  • 聞政大事件:專業化建設再升級
    在政府績效這個細分領域,公司曾提出「全員營銷」的思想,經過多年的深耕發展,開展「全員專業化建設」已成為現實之需。她進一步指出專業化應該是一項戰略化常態工作,所謂「全員專業化建設」,即每一個聞政人都應該成為專業技能的積累者、專業經驗的萃取者以及專業成果的傳播者。
  • 找到合適的領域,你也可以成為專家
    是的,隨著時代的改變,「專家」的含義也在發生著變化,在《專業化生存》這本書中就對這種類型的專家進行了詳細的詮釋。我們不需要具有多麼雄厚的專業背景才可以稱之為專家,只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精鑽下去,用自己的知識去影響他人,一個普通人也可以成為專家。
  • 律師的專業化之路,該怎麼走?
    所以,我認為律師執業過程中提升能力、社會認可、獲得經濟利益才是我們的執業目標,至於專業化這個話題,只是實現這三個目標的一種手段跟過程。我所理解的專業化,是律師業務的一個相對專業化,尤其對於青年律師來說,我不主張青年律師只做一類業務。即便進行專業化,在剛開始的時候,也應該給自己定兩到三個業務方向進行精研,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然後在做業務的過程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業務領域。
  • 一個平臺三重身份 京東打造政採新模式
    服務中小企業 造血式扶貧 京東在政府採購的「新身份」   通過京東在技術、增值服務、履約平臺、物流等方面積累的服務經驗,幫助中小企業提升在政府採購領域的商品供應能力、履約交付能力、技術對接能力、標準化管理,使得中小企業降低倉儲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時效和服務質量,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
  • 「雙師型」教師如何走好專業化發展路
    沒有獨立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才很難成為主流專業人才,也很難實現專業化發展。   ■盧雙盈   「雙師型」教師這一與眾不同的稱謂,鮮明地亮出職教教師特殊的身份。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推動下,「雙師型」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園丁之家的新秀。隨著現代職教體系的建設,「雙師型」教師的社會認同度和主體意識進一步增強,越來越成為職教教師隊伍的骨幹力量。
  • 青苗校長說:我在青苗的三重身份
    意外地是,我們在採訪中驚喜地發現了Lynne在青苗的「三重身份」,今天,讓我們一起揭秘這些不同身份背後的故事!身份之一:老師我是2017年3月加入青苗的,當時經歷了17年的管理工作後,我希望回到教室中重新任教。感謝青苗給了我這樣的機會,讓我在熟悉的教室裡,與可愛的孩子們共度了精彩紛呈的兩年時光。
  • 馬克·力文的三重身份(眾生相)
    與尋常外國老人不同的是,他身上有著三重有趣的身份:用美國鄉村音樂唱響中國農村頌歌的歌手、將自己對中國的一往情深傾注於書中的作家以及深受學生喜歡的中央民族大學美籍英語教授。歌手:唱響鄉村振興旋律循著歌聲,帶著好奇,筆者踏入了馬克家中。進門以後,眼前的這位老人身著紅色的唐裝,戴著繡有他中文名字「馬克·力文」的紅帽子,滿臉的銀色大鬍子,加之熱情的笑容,像極了一個聖誕老人。
  • ...創投總經理張頡華:聚焦TMT領域,打造專業化、品牌化國家級孵化器
    對外則全力支持推進國家雙創事業發展, 以品牌化、專業化管理為基礎,利用中國電信優質資源優勢,助力社會創業企業的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聚焦TMT領域,實現品牌化、專業化發展「有所為才能有所不為,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幹。」天翼創投自創立之初,即明確聚焦TMT領域的孵化和投資。2018年,天翼創投將進一步聚焦物聯網等垂直專業領域,積極打造創新孵化和創業投資品牌。
  • 《最美和聲》第一季收官解讀:專業化與大眾化何去何從?
    原標題:《最美和聲》第一季收官解讀:專業化與大眾化何去何從?  新華網北京10月28日電(白瀛、嚴瑜)作為國內電視音樂選秀節目大潮中的後來者,北京衛視的《最美和聲》第一季日前收官。其「和聲」的「雙人賽」形式,成為區別同類節目的特色,也引發了業內討論:對於音樂選秀節目,專業化和大眾化該何去何從?美譽度與收視率該如何兼得?
  • 電影《三重身份》今日愛奇藝強勢來襲 愛情權利陰謀縱橫交錯
    自懸疑推理題材電影《三重身份》宣布定檔的消息傳出後,引發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作為一部用劇情說話的作品,吳念作為一個有著多重身份的人,卻因失去了某些記憶片段,在不斷追尋記憶的時候,卻發現了意料外更大的陰謀。而他真實的身份究竟是什麼,無人所知。也等著每一位熱衷於「探案」的你來找尋答案。
  • 林默,林黑犬三重身份解析,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在唐人街探案網劇中,男主人公林默擁有三重身份,首先是學校的化學老師,受到學生的愛戴;第二是清道夫,遊走在罪惡的邊緣;第三則是唐仁的弟子,在Crimaster上排名第四的偵探。林默這個角色和他的扮演者邱澤幾乎一樣有著多重的身份,首先是邱澤是中國臺灣人,作為臺灣同胞,他深愛著中國,這是他的第一身份,那就是國人,與唐人街中遊走在異國他鄉的唐人同胞一樣的國人。
  • 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學習心得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以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基礎,具有專門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並能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問題。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就是教師素質的提高過程。沒有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的歷史使命就無法完成。
  • 我國大學教師發展者專業化的內在邏輯
    目前,我國正逐步確立專業化的教師發展者(faculty developer)角色,使其成為大學教師的教師。為了有效提升我國教師發展者的核心素養,擺脫非自覺的自然發展狀態,必須研究這一群體在不同成長階段如何與外界互動並自主行動,如何通過不斷地身份建構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有必要通過透視大學教師發展者自身角色發展過程中的要素和矛盾,揭示我國大學教師發展者專業化的基本規律。
  • 鄧飛:香港《基本法》教育應該專業化
    今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布30周年,根據香港善德基金會發布有關學校《基本法》教育的調查指出,三至四成幼兒園、中小學課堂沒有教授《基本法》;近兩成半校長或教師認為,教育局為教師提供的《基本法》教育專業發展課程不足,並建議教師要通過相關考核,才可入職或晉升。
  • 走專業化道路,還是做萬金油律師?你怎麼選?
    由此可見,我國的律師行業應該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其涵義有三層:一是設立專業化律師事務所,如房地產律師事務所、智慧財產權律師事務所、股權律師事務所、刑辯律師事務所等;二是律師事務所內設專業部門,如刑事部、民事部、商事部、涉外部等;三是專業律師,就是律師專攻某一方面的法律事務
  • 高等教育|談談我對教師發展專業化的一些看法
    「內功」的修煉,我專門寫過一篇長文《教學設計師的五重功法》,感興趣的可以跟我要。太長,這裡不詳說。總之,教學設計師的內功修煉,有五個境界,您需要修煉五重功法。五重功法都練成了,你就能像張無忌一樣,當上明教教主,領袖天下群雄。
  • 聚焦|將專業化的案件辦得更專業,讓百姓感受到法律...
    本文原標題:《聚焦|將專業化的案件辦得更專業,讓百姓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義》來源|上海檢察三分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以下簡稱「三分院」)檢察二部榮獲「上海市工人先鋒號」的榮譽稱號。
  • 建設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
    胡錦濤強調,選幹部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堅決防止和糾正重才輕德現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期好幹部標準和忠誠乾淨擔當、「三嚴三實」、「四有」、「四個鐵一般」等要求,歸結起來就是首先要在政治上達標,選人用人首先要看政治素質,強調幹部的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
  • 【村官日記】一個村支部書記的三重身份
    一個村支部書記的三重身份  記榮昌區龍集鎮清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希良  炎炎夏日,一輛拉著秧苗的破舊三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