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得自閉症了

2020-08-28 閒談世界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喜歡和人對視,他們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他們有很多在大眾看來非常奇怪的行為,他們是自閉症患者,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

媽媽發現,自己的寶寶和其他的孩子都不一樣,同齡的寶寶已經會伸著手找爸爸媽媽要擁抱了,自己的孩子卻對家人的呼喚沒什麼回應,到了學說話的時候,別家的寶寶會咿咿呀呀的跟著大人學嘴,自己的孩子卻仍然無視周圍人。

他們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得到的結果如晴天霹靂,孩子疑似自閉症。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和周圍人的差別也越來越大,孩子的智力發育遲緩,學習新東西非常艱難,快三歲了仍然不會叫爸爸媽媽,拒絕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情緒失控的時候還會有破壞性行為,照顧孩子已經讓他們心力交瘁,周圍人的流言蜚語更是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孩子的封閉冷漠,讓他們無數次想放棄,&34;爸~爸~,媽~媽~,&34;b~a~ba,m~a~ma,爸爸~媽媽~"每一個重複的音調都浸透著父母對孩子全心的愛意。

聽說在自閉症孩子三歲之前,找專業的機構幹預更有利於康復,夫妻倆收拾行裝,來到了一線大城市找專業的特殊教育機構。在這裡,他們看見了很多和自己相似的家庭,遇見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家長朋友,夫妻兩人,對於前路也更加堅定有信心。

在機構做了一個專業的測試之後,他們給孩子正式辦理入學了,從此開始了孩子的康復之路。

除了在機構進行幹預康復,夫妻二人自己也聽從老師的建議,學習自閉症的相關知識,對孩子進行家庭幹預,只要存在一線希望,他們就有前進的動力。

在孩子第一次回應他們的呼喚時,夫妻二人忍不住相擁著喜極而泣,後來,相比起普通兒童,孩子仍然發育遲緩,但是在他們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之下,可以看見孩子在一點一點的進步。

為了孩子,夫妻二人留在了這座大城市,前路或許會很艱難,但已經看見了希望的曙光,他們會一直朝著光芒前進。

知識科普:

自閉症孩子的最佳幹預時期是三歲之前,其次是三到六歲,所以各位家長如果發現孩子不對勁,要及早去醫院檢查,聽從醫生的建議,確診後及時去專業的機構進行幹預康復哦!

自閉症早期的一些臨床表現:

1.對聲音沒有反應。

如果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對於家長的說話聲,玩鬧聲沒有任何反應,建議家長及時去醫院檢查。

2.缺乏目光對視。

嬰幼兒對周圍的事物都抱有很大的好奇心,會好奇的看著家長或者目光追隨著家長的手指和手中的玩具,如果孩子缺乏目光對視,眼神遲鈍,建議家長早日去醫院檢查。

3.重複的刻板動作

如果小孩子喜歡做一些重複的動作,例如不停的旋轉,或者一定要沿著固定的路線走動,以及在做某一件事情前一定要固定重複的做其他的事,孩子可能存在刻板行為,建議及早去醫院檢查。

4.不願意說話和肢體發展不平衡。

小孩子早期學說話有早有慢,但如果孩子到了正常學說話的時期,一直不願意或者不會說話,各肢體發展也很不平衡,走路容易摔跤,反應遲鈍等,建議及早送孩子去專業的醫院檢查。

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上的臨床反應,家長們也不要驚慌,及早帶著孩子去專業的醫院檢查診斷,發現問題後及時治療,才會及時好轉!

相關焦點

  • 來自一位自閉症孩子媽媽的心聲:為什麼得自閉症的不是我?
    我心裡想,有那麼嚴重嗎?姑姑告訴我說,有些孩子被醫院診斷後說是自閉症 。當時我心裡咯噔了一下,心想這孩子已經已經改變了我太多的生活了,我想現在就這樣看著他健健康康的長大,我不需要他有多大的作為,我只想要他健康,老天爺不會這樣對我的。
  • 我的孩子為何患了自閉症!
    自閉症對絕大部分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孩子時刻需要監護人,而且監護人需要很大的耐心陪伴左右。孩子的康復之路在一條看不到希望的道路上。作為一位自閉症兒童的父親,我開始思考兒子是如何成為自閉症的,當然這個問題至今是世界難題。
  • 「我也想幫助這些自閉症孩子?」恕我直言,首先你得有這個實力
    當特教行業成為教育領域的香餑餑之後,越來越多的轉行者甚至門外漢也開始前赴後繼地想要加入這個群體,成為一名特教老師,她們口口聲聲地宣稱:「這些自閉症孩子太可憐了,我也一直想幫助孩子們。」最近遇到一些諮詢者,有的是普教行業工作接觸到一些語言發育落後,自閉症譜系的孩子,看到這些孩子沒有得到專業的康復訓練,然後就想通過學習一些特教知識和系統的課程,以自己的專業去幫助這些孩子;有的就是看到媒體的相關報導,或者是偶然接觸過一些這樣的孩子,限於當下沒有適合的穩定的更賺錢的工作,覺得教育行業是
  •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最易得自閉症
    一定要等他自己說「媽媽我要橙汁」你再拿給他。這麼一來,才可以令小朋友學習主動說出他的需求,例如「我想要玩棒球」「我想要吃煎蛋」,藉由食物和一個比較好的物質上的對待,引導小朋友從主動提出一個要求的過程當中,慢慢走出他封閉的世界。其次,在自閉症的訓練上,要常常跟小朋友說:「來,看著我的眼睛。」
  • 懷孕時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孩子得自閉症機率比普通孩子高好幾倍
    流行病學家經過跟蹤發現,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是精神分裂症家庭,他的養父母家庭即便是完全正常的,孩子長大後患精神分裂症的機率仍然會比較高。相反,如果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精神健康的,即便他的養父母中有精神分裂症,這個孩子將來也不會得精神分裂症。
  • 我的孩子是自閉症,我們堅持在普校上學
    我兒子張峻綺在三歲的時候被診斷為自閉症。他小時候有一次在外面和別的小朋友玩,過了不到五分鐘,那個孩子的媽媽就發現他「有問題」,拎著她女兒的手,說:「這孩子是傻的,我們不和他玩。」那一刻我感覺就像自己的臉被人撕下來扔在地上踩一樣。
  • 兒童為什麼會得自閉症?自閉症能治好嗎?
    10、已育有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其育下一個孩子患自閉症孩子的機率為2-18%。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得自閉症?自閉症能治好嗎?全球各國科學家對自閉症病因的研究已有數十年,至今仍無法確定具體的原因。雖然並未明確發病原因,但隨著科學的進步,發現自閉症兒童身體很多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有的基因染色體異常,免疫系統不同於正常孩子,大腦皮質層缺某種蛋白質、血管發育不良、頭髮和牙齒汞超標,大腸菌群異常,大部分孩子有缺鋅、維生素D的情況。另外,代謝、食物不耐受、過敏也很常見。我國中醫診斷還發現,大部分自閉症兒童伴有脾虛、肝鬱堵和腎虛。研究還發現,自閉症可能和中央大腦無關,而與外圍神經元有密切關係。
  • 《我的影子在奔跑》:自閉症孩子的中國夢
    方剛亮導演的《我的影子在奔跑》以夢幻的藝術方法處理自閉症孩子的成長史,電影中母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令觀眾大開眼界、動情不已,以比較俗套的比附,就是講述一個自閉症孩子的中國夢實現的公益電影。田壯壯監製的《我的影子在奔跑》,由獲「夏衍杯」優秀電影一等獎的同名劇本改編,在胡永紅編劇的故事裡,講述了一個患有艾斯伯格症候群的孩子修直,如何在張靜初飾演的單身母親田桂芳17年的悉心養育下長大成人的歷程。導演方剛亮有意淡化了含辛茹苦的艱難,突出表現了修直天賦異稟的數學天才,特別以卡通和超現實的方法表現獨特的精神世界,趣味橫生而帶有夢幻色彩,讓觀眾看到希望。
  • 自閉症孩子的「成年困境」
    B 「每一扇門都關閉了,這就是現實」「我不願意回首走過的路,」小斌媽媽說,這個性格暴躁的孩子,已將她折磨得精疲力竭,如今她每天思考最多的問題,也是所有自閉症兒童的父母都會想的一個問題:「我和他爸爸不在了,孩子怎麼辦?」思考再多,這位54歲的媽媽仍毫無頭緒,「每一扇門都關閉了,這就是現實。」
  • 美國自閉症兒童家長:我花三年時間才接受孩子患自閉症的事實
    【編者按】羅伯特·納瑟夫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專業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一位成年自閉症患者的父親。他的孩子泰瑞克出生於1979年11月,一歲半時行為開始和其他同齡孩子不太一樣。羅伯特最初以為孩子患有聽力障礙或其他疾病,而當孩子被診斷為患有廣泛性發育障礙時,他在一開始很難接受這個事實。
  • 家有兩個自閉症孩子 成都媽媽:我的孩子不會畫畫
    25幅畫作的很多作者,都是自閉症「小朋友」。那些色彩斑斕的作品,讓大家都驚訝於孩子的天賦。但作為兩個自閉症孩子的媽媽,翁群(化名)卻說,她的兒子不是天才,也不會畫畫。他們生活不能自理,沒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家裡也因此過得異常艱難。
  • 近距離接觸自閉症孩子後,我徹底淪陷了
    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對「自閉症」這個名詞越來越不陌生。究竟什麼才是自閉症呢?自閉症的孩子有什麼特徵?很多人對自閉症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多數人認為「自閉症」顧名思義就是把自己封閉,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說話不交流,喜歡自己安靜的待著。真的是這樣的嗎?下面和大家說說我接觸自閉症孩子的這一年自己的看法:自閉症的孩子他們有一個很美麗的名字,大家都稱他們為來自星星的孩子。
  • 孩子被查出自閉症(孤獨症)傾向,我該怎麼辦?
    在這裡想告訴大家的是:1、可能很多孩子被誤診;2、很多孩子能正常生活工作,甚至當上科學家,哪怕他依然是自閉症;3、少部分人需要家人照顧一生的。所以,家長不要那麼難過,積極幹預,用心學習,爭取讓孩子獲得更好的人生!
  • 自閉症譜系戰鬥,一個自閉症孩子父親的五大改變,改變賦予我動力
    自閉症不只是改變了我的生活、家庭、社會,還改變了我的為人。星悟說自閉症幹預教程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回顧過去,我為我孩子做出了五大改變,也因這五大改變,讓我兒子取得了讓我欣喜的結果我現在討厭我喜歡的體育圈子我不恨圈子,我討厭所有孩子的運動,討厭參加孩子的遊戲,因為我兒子無法正常的進行運動,我無法給他分享運動的快樂,我嘗試過很多次,全部失敗了,我放棄的體育運動,因為的兒子不喜歡,我不想因為我的愛好讓他受到別人另類的關注。2.
  • 從每年100多到每月近200人得自閉症的孩子越來越多
    原標題:從每年100多到每月近200人得自閉症的孩子越來越多 爺爺領著得自閉症的孫子上廁所。 記者 邵丹 攝父子在快樂的遊戲中。記者 金璡 攝  中國江蘇網4月3日訊 4月2日是第七個「世界自閉症日」,南京市紅十字會博愛資金和150名志願者一起,帶著220名自閉症孩子在玄武湖踏青、做遊戲。這些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的可愛天使們,有不少來自外地,孩子的父母辭職陪在南京讓孩子接受專業的早期教育。
  • 自閉症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多?
    「現如今得自閉症的孩子怎麼那麼多?我們上學的時候,從來沒聽說有誰得這個病啊!」 幾乎每個跟我談到自閉症的國人,都會發表這樣的感慨。  長久以來,這個問題困擾著家長,困擾著醫生,困擾著教育工作者,也困擾著公眾。  怎麼可能不困惑呢?
  • 自閉症的孩子是怎麼判斷的?
    孩子出生後,本該無憂無慮地享受快樂童年,但近年來兒童自閉症的發生率卻在快速增長。據《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保守估計2019年全中國自閉症兒童在200-300萬左右,每年還以20萬的數字遞增,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與家庭環境不穩定有關。
  • 自閉症孩子和未來,我該怎麼選擇
    ,當得知自己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覺得上天和自己開一個天大的玩笑,而無法用藥物和手術進行治癒更是讓媽媽慶淑陷入一種困境當中,,媽媽卻像個人任性的孩子一樣,兩個都想要擁有,她的決定像是在告訴命運,自閉症的孩子一樣能夠擁有美好的未來
  • 有人問我:「孩子不和同齡小朋友玩,是不是有自閉症?」
    一般來說孩子不和同齡的小盆友玩,我們先初步認為是社交能力比較薄弱,而不是有自閉症!要判段一個孩子是不是自閉症,還是需要藉助權威的醫學來判斷的,後期️藉助醫學來幹預調整的。 我從事幼兒教育十幾年,孩子天生的自閉症和後天養成的自閉症是有很大差異的,如果是天生的自閉症,就屬於星星的孩子,對外界信息的對接是存在障礙的,只有個體有主動需求才可以對外部的人有對接,否則就是你怎麼和孩子說話,他都接受不到信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而我說的後天的自閉是因為教養習慣不恰當引起的。
  •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我該如何幹預?
    被醫院確診為疑似自閉症或自閉症、自閉症傾向,醫生就會建議家長幹預。很多家長這時會很迷茫,第一次聽說自閉症,不知道該如何幹預。現在小編就早期幹預和感統訓練方面提供一些容易操作的居家幹預方案。首先要認識自閉症並改善身體的生理健康。自閉症又叫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神經發育障礙疾病,它的病因目前仍未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