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統計中國自閉症發病率高達0.7%,現有差不多1400萬人患自閉症,而兒童患自閉症的數量就有250萬或者更多。
世界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聾,卻對聲響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他們像星星一樣純淨、無暇,也像星星一樣冷漠、孤獨。
「現如今得自閉症的孩子怎麼那麼多?我們上學的時候,從來沒聽說有誰得這個病啊!」 幾乎每個跟我談到自閉症的國人,都會發表這樣的感慨。
長久以來,這個問題困擾著家長,困擾著醫生,困擾著教育工作者,也困擾著公眾。
怎麼可能不困惑呢?近四十年來還沒有哪一種疾病的發病率,像自閉症這樣一路迅速攀升,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的1/2500,到九十年代中的1/500,到2002年的1/110。時隔僅僅六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就顯示,每88個新生兒中就有1個在自閉症譜系上;而到了2014年,這個比例就令人瞠目結舌的上漲到1/68!
自閉症又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是一組起源於兒童發育早期,通常伴隨終生的先天性大腦發育障礙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也沒有針對核心症狀的藥物可用。在美國,每68名兒童中就有一名自閉症患者,中國的自閉症患者據保守估計超過一千萬。
自閉症是一種真實的器質性病變
兩年前,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團隊首次發現,自閉症患者某些腦區神經元的結構和突觸數量都和常人有顯著差異。通過對死於意外事故的自閉症兒童和健康兒童腦組織的系統分析,研究者為自閉症患者腦神經信號傳導異常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影像學證據,如下圖。
自閉症患者的腦神經元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沒有進行正常的修剪。圖左來自正常兒童,右為自閉症兒童。
與此同時,自閉症患者除社交溝通障礙和刻板行為之外,也顯示程度不同的軀體症狀。
例如癲癇在普通兒童中的發病率是1%左右,在自閉兒童中就上升到30%。研究顯示某些基因突變和神經迴路的異常既能引起癲癇發作,也能導致自閉症狀。除此之外,自閉者當中患有消化系統炎症,睡眠障礙,以及各種過敏性疾病的比例也顯著高於常人。
因此,自閉症是一種真實的器質性疾病,是神經系統病變導致的廣泛性發育障礙。它不是性格孤僻,不是情緒低落,也不是靠心理諮詢能夠改善症狀的心理疾病。
傳統觀念認為自閉症的原因:
1、遺傳的因素:20%的自閉症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語言發展遲滯和類似自閉症的。此外,自閉症男童中約10%有染色體脆弱症。
2、腦傷:包括在懷孕期間窘迫性流產,生產過程中早產、難產、新生兒腦傷,以及嬰兒其因感染腦炎、腦膜炎等疾病造成腦部傷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閉症機會。
3、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婦女懷孕期間可能因麻疹或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使胎兒的腦部發育受損傷而導致自閉症。
4、新陳代謝疾病: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陳代謝障礙,造成腦細胞的功能失調和障礙,會影響腦神經訊息傳遞的功能,而造成自閉症。
5、根本病因:研究發現小兒神經病主要是機體受到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早.期感染等因素導致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大腦神經遞質失去平衡。
自閉症篩查不能忽視
縱然已經有針對治療的方法,但對自閉症患兒來說,早期發現與幹預更重要。但家長的認知誤區讓很多有幹預價值的孩子被耽誤了。
醫生建議兒童在9個月時進行首次自閉症篩查,在18、24、30個月時都應該在常規發育監測中進行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篩查。
此外,由於自閉症發病和症狀出現一般在三歲以前,因此醫生在孩子三歲前多以「自閉症傾向」做診斷,確診年齡多在三歲後。
自閉症雖沒有治癒的可能,但早發現早幹預是可以較為明顯的改善自閉症患兒病情,自閉症兒童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教與不教,教的是否得當,他們的發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早期幹預康復訓練對於自閉症患者的矯治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如輕度患兒可恢復近似於常人水平的生活自理能力
對自閉兒童的父母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據他/她的獨特之處對其進行幫助,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行為,如果發現問題一定要去打開孩子的心結,不要選擇視而不見,每天多和孩子去溝通溝通。疏導孩子的心情,同時,還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與情商,也可以孩子多接觸接觸新鮮的事物,每天生活都充滿新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