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
「這些垃圾被分類後會如何處置呢?」「垃圾分類的意義是什麼?」「垃圾分類的出路和意義是什麼?」帶著這些疑問,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疫路同星」未來生活探索服務隊踏上了知識探索和實踐找尋之旅。
7月22日,山師大「疫路同星」服務隊與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團委、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團總支、岱嶽區環境衛生管理中心黨支部的志願者們,共同走進粥店社區岱下明珠小區,開展未來生活系列活動之「後疫情時代」志願服務,開始尋找答案。
志願者們首先來到粥店社區綜合服務大廳,幫助社區整理疫情防控資料和相關檔案,在「後疫情時代」美好環境時期,堅定信心決心,以實際行動,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懷著求知的熱情,志願者們來到粥店社區利用廚餘垃圾發酵製作環保酵素的製作點。「廢棄果皮、紅糖和水以3:1:10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放幾個月就成了環保酵素」,跟隨工作人員的不斷講解,志願者們深入了解到環保酵素具有除臭、淨化、恢復自然生態等諸多作用,可以充當洗潔精、洗滌劑使用,最重要的是工藝簡單、原料基礎、人人能做。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志願者們現場學習製作了環保酵素。「原來廚餘垃圾在家裡也可以進行資源化處理,既減少了垃圾產生,又隨手製作了環保洗潔精,真是一舉兩得。」隨著對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知識不斷了解,志願者們心中漸漸有了答案。
最後,志願者們走進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的出路和資源化利用等意義,居民們積極提問,志願者們耐心解答,大家紛紛表示要共同努力在平時養成一個小小的隨手習慣,為垃圾分類出一分力,實現「環保從生活、從家庭做起」的目標,讓更多人參與垃圾分類。
通過此次志願者服務活動,志願者們心中漸漸有了明確的答案,志願服務隊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通過深入學習研究,更加透徹得了解垃圾分類,繼續做好垃圾分類的宣傳、動員及培訓,為垃圾分類和垃圾減量做出積極貢獻,助推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助力文明城市建設。